一种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8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除因土层中缺水引起水分胁迫外,干旱、淹水、冰冻、高温或盐碱条件等不良环境作用于植物体时,都可能引起水分胁迫。不同植物及品种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不同,影响不一,在淹水条件下,有氧呼吸受抑制,影响水分吸收,也会导致细胞缺水失去膨压,冰冻引起细胞间隙结冰,特别是在严重冰冻后遇晴天,细胞间隙的冰晶体融化后又因蒸腾大量失水,易引起水分失去平衡而萎蔫。高温及盐渍条件下亦易引起植物水分代谢失去平衡,发生水分胁迫。干旱缺水引起的水分胁迫是最常见的,也是对植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所以水分胁迫的实验也是重点的研究对象,目前在夏季研究植物淹水胁迫试验中淹水组的容器苗需要设置淹水深度,使其达到试验所处环境要求,这一过程往往需要人工经常观察并加水,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以解决目前的试验池需要人工经常观察并加水,耗时耗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包括支撑架、水管、第一绳、漂浮球和伸缩杆,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水池相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中间设置有水管,且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水管与出水口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的顶端连接有第一绳,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轴,所述第一绳的另一端通过轴连接有漂浮球,所述水池的底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端设置有第二绳,且伸缩杆通过第二绳与漂浮球。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水池的侧边,且支撑架与水池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与出水口之间设置有滑动槽,且滑动槽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阻挡块,所述滑动槽与水管形成45°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槽的大小与阀门的大小下匹配,且阀门通过滑动槽与水管构成滑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球的质量大于阀门的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为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位于水池的上方。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势:

该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设置有漂浮球阀门和伸缩杆,当水池里面的水下降的时候时,漂浮球就会下降,漂浮球拉动阀门上升,水管往水池内排水,水池内水上升,漂浮球上升直至阀门关闭,水管关闭,不需要人工加水,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同时伸缩杆和第二绳可控制漂浮球,防止漂浮球被外力引动,影响实验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包括支撑架1、水管2、第一绳3、漂浮球4和伸缩杆5,支撑架1的底端与水池6相连接,水池6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的条,透明条上设置有刻度,可以清楚看到水池6内水的高低,方便实验数据的收集,支撑架1的中间设置有水管2,水管2与支撑架1为固定连接,提高稳定性,水管2的一端与外界的水源相连接,提高足够的水量,且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7,水管2与出水口7之间设置有阀门8,阀门8的开关控制水开关,阀门8的顶端连接有第一绳3,支撑架1的顶端设置有轴9,轴9中间有凹槽,凹槽的宽度略大于第一绳3的直径,凹槽可以很好的镶嵌住第一绳3,第一绳3的另一端通过轴9连接有漂浮球4,水池6的底端设置有伸缩杆5,伸缩杆5顶端设置有第二绳10,且伸缩杆5通过第二绳10与漂浮球4,防止漂浮球4被外力引动,影响实验进行。

支撑架1设置在水池6的侧边,且支撑架1与水池6为固定连接,提高稳定性,防止实验过程中,支撑架1与水池6连接处发生晃动,影响实验的进行。

水管2与出水口7之间设置有滑动槽,且滑动槽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阻挡块,阻挡块不会影响阀门2的上下拉动,阻挡快的作用是防止阀门8从滑动槽内脱落,滑动槽与水管2形成45°夹角,方便漂浮球4的拉动。

滑动槽的大小与阀门8的大小下匹配,且阀门8通过滑动槽与水管2构成滑动结构,保证阀门8可以正常滑动,漂浮球4可以正常控制阀门8。

漂浮球4的质量大于阀门8的质量,当水池6内的水下降的时候,由于漂浮球4失去了水的浮力,漂浮球4拉动阀门8上升,水管2内的水流出,当水面上升,水的浮力加上阀门8的自重大于漂浮球4的向下拉力,所以阀门8慢慢向下关闭。

伸缩杆5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为滑动连接,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控伸缩杆5的高度,使伸缩杆5的高度不会影响该装置的正常运行。

出水口7位于水池6的上方,保证出水口7流出来的水能够正常流进水池6内

当使用者需要用该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去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检查该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有无明显损坏,检查安全后就可以进行作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的思路及实施方法,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水管(2)、第一绳(3)、漂浮球(4)和伸缩杆(5),所述支撑架(1)的底端与水池(6)相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中间设置有水管(2),且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7),所述水管(2)与出水口(7)之间设置有阀门(8),所述阀门(8)的顶端连接有第一绳(3),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设置有轴(9),所述第一绳(3)的另一端通过轴(9)连接有漂浮球(4),所述水池(6)的底端设置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顶端设置有第二绳(10),且伸缩杆(5)通过第二绳(10)与漂浮球(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设置在水池(6)的侧边,且支撑架(1)与水池(6)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2)与出水口(7)之间设置有滑动槽,且滑动槽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阻挡块,所述滑动槽与水管(2)形成45°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的大小与阀门(8)的大小下匹配,且阀门(8)通过滑动槽与水管(2)构成滑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球(4)的质量大于阀门(8)的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5)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为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7)位于水池(6)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包括支撑架、水管、第一绳、漂浮球和伸缩杆,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水池相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中间设置有水管,且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水管与出水口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的顶端连接有第一绳,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轴,所述第一绳的另一端通过轴连接有漂浮球,所述水池的底端设置有伸缩杆。该试验池自动补水装置设置有漂浮球阀门和伸缩杆,当水池里面的水下降的时候时,漂浮球就会下降,漂浮球拉动阀门上升,水管往水池内排水,水池内水上升,漂浮球上升直至阀门关闭,水管关闭,不需要人工加水,省时省力,同时伸缩杆和第二绳可一控制漂浮球,防止漂浮球被外力引动,影响实验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江皓;孙艳艳;张往祥;云金虎;刘星辰;周婷;韩文学;谭鹏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小苹果园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1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