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防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瓶盖防盗技术是在瓶盖上设置相应的防盗结构,以防止瓶盖不小心被开启、进入杂质等问题。目前最为常见的瓶盖防盗为防盗环结构。然而,在现有的掀盖的瓶盖结构中,所普遍采用的防盗结构设置于产品外部,开盖使用时需要先撕裂吊防盗结构中的撕裂片后再开盖,其防盗功能较差,而且外置结构易积尘。如在公告号为cn208531180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所公开的一种瓶盖,其防盗结构中的撕裂片等主体结构由于需要撕裂操作,因此只能外置设置,因而该种防盗结构存在上述防盗功能差、易积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防盗结构隐藏于内部的瓶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瓶盖,包括下盖体和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可翻转地安装在下盖体上,并且通过翻转上盖体能够将上盖体盖合至下盖体上,还包括至少一组防盗组件,所述防盗组件包括防盗仓和防盗拉裂片,所述防盗仓设置于上盖体的内部,所述防盗拉裂片设置于下盖体上,并且在防盗拉裂片与下盖体之间通过拉裂结构连接,所述防盗拉裂片位于同组防盗组件中的防盗仓在上盖体盖合至下盖体上时所对应的位置处,在防盗仓内设置有卡口,在防盗拉裂片上设置有卡舌,当上盖体盖合至下盖体上时,防盗拉裂片上的卡舌与对应的防盗仓内设置有卡口卡接配合。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盗拉裂片的下边沿通过拉裂结构与下盖体连接,在防盗拉裂片上边沿的侧方设置有侧凸的卡舌;所述防盗仓由设置于上盖体内部的环形侧壁围合而成,并且环形侧壁的部分为上盖体的外周体壁,所述卡口贯穿地设置于防盗仓所对应的上盖体的外周体壁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拉裂结构为间隔设置的连接点组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盗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防盗组件相对于瓶盖的中线呈对称地分布设置于瓶盖两侧。
进一步的是:在下盖体上还设置有防盗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防盗仓和防盗拉裂片所组成的防盗组件结构,同时通过将防盗组件整体设置于上盖体与下盖体的盖合后的内部,这样当上盖体盖合至下盖体上时,整个防盗组件实现了隐藏与瓶盖内部的结构设置,其防盗功能更好,且密封性更好,能提高防尘、防虫效果;而且使用时直接通过用力翻开上盖体以拉断拉裂结构即可,使用较为方便同时防盗拉裂片破坏后藏在防盗仓内,使用更环保,也利于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瓶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瓶盖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下盖体1、上盖体2、防盗仓3、防盗拉裂片4、拉裂结构5、卡口6、卡舌7、环形侧壁9、防盗环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瓶盖,包括下盖体1和上盖体2,所述上盖体2可翻转地安装在下盖体1上,并且通过翻转上盖体2能够将上盖体2盖合至下盖体1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瓶盖还包括至少一组防盗组件,所述防盗组件包括防盗仓3和防盗拉裂片4,所述防盗仓3设置于上盖体2的内部,所述防盗拉裂片4设置于下盖体1上,并且在防盗拉裂片4与下盖体1之间通过拉裂结构5连接,所述防盗拉裂片4位于同组防盗组件中的防盗仓3在上盖体2盖合至下盖体1上时所对应的位置处,在防盗仓3内设置有卡口6,在防盗拉裂片4上设置有卡舌7,当上盖体2盖合至下盖体1上时,防盗拉裂片4上的卡舌7与对应的防盗仓3内设置有卡口6卡接配合。
在产品未开盖前,上盖体2为盖合在下盖体1上,此时防盗拉裂片4插入到防盗仓3内,并且使卡舌7卡在卡口6中以此实现卡接配合。由于防盗拉裂片4通过拉裂结构5与下盖体1为固定连接,而防盗仓3则固定在上盖体2上,因此当卡舌7与卡口6实现卡接配合后,上盖体2与下盖体1处于锁合状态。在产品需要开盖使用时,直接通过用力翻开上盖体2以将拉裂结构5拉断,进而使防盗拉裂片4与下盖体1分离,然后相对于下盖体1翻转上盖体2即可实现开盖。
不失一般性,上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拉裂结构5,其一方面需要具备在未被拉断时用于连接防盗拉裂片4与下盖体1以起到锁紧防盗功能,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开盖时,通过对上盖体2施加一定的掀翻作用力以拉断拉裂结构5,即将拉裂结构5拉断以使防盗拉裂片4与下盖体1之间的连接断开,进而顺利开盖。具体的,参照附图中所示,可设置所述拉裂结构5为间隔设置的连接点组成,并且连接点可设置有多个,在相邻连接点之间则为镂空结构;如附图中所示的设置有三个连接点。
另外,为了便于产品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盗组件具体可采用如下结构设置:其防盗拉裂片4的下边沿通过拉裂结构5与下盖体1连接,在防盗拉裂片4上边沿的侧方设置有侧凸的卡舌7;所述防盗仓3由设置于上盖体2内部的环形侧壁9围合而成,并且环形侧壁9的部分为上盖体2的外周体壁,所述卡口6贯穿地设置于防盗仓3所对应的上盖体2的外周体壁上。在初次盖上上盖体2时,上盖体2上的防盗仓3扣入防盗拉裂片4上,以使卡舌7与卡口6卡接配合。不失一般性,参照附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防盗拉裂片4上可设置有两个甚至多个卡舌7,相应的在防盗仓3上设置对应数量的卡口6。
另外,为了起到更好的防盗功能,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在瓶盖上设置有两组防盗组件,并且将两组防盗组件相对于瓶盖的中线呈对称地分布设置于瓶盖两侧;具体的位置关系可参照附图3中所示。
不失一般性,为了实现下盖体1在与瓶体装配连接时的防盗效果,本实用新型中也可在下盖体1上进一步设置有防盗环8的结构;该防盗环8的具体结构为目前市面上普遍采用的结构,故此处不再详细介绍,具体可参照附图中所示。
1.瓶盖,包括下盖体(1)和上盖体(2),所述上盖体(2)可翻转地安装在下盖体(1)上,并且通过翻转上盖体(2)能够将上盖体(2)盖合至下盖体(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防盗组件,所述防盗组件包括防盗仓(3)和防盗拉裂片(4),所述防盗仓(3)设置于上盖体(2)的内部,所述防盗拉裂片(4)设置于下盖体(1)上,并且在防盗拉裂片(4)与下盖体(1)之间通过拉裂结构(5)连接,所述防盗拉裂片(4)位于同组防盗组件中的防盗仓(3)在上盖体(2)盖合至下盖体(1)上时所对应的位置处,在防盗仓(3)内设置有卡口(6),在防盗拉裂片(4)上设置有卡舌(7),当上盖体(2)盖合至下盖体(1)上时,防盗拉裂片(4)上的卡舌(7)与对应的防盗仓(3)内设置有卡口(6)卡接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拉裂片(4)的下边沿通过拉裂结构(5)与下盖体(1)连接,在防盗拉裂片(4)上边沿的侧方设置有侧凸的卡舌(7);所述防盗仓(3)由设置于上盖体(2)内部的环形侧壁(9)围合而成,并且环形侧壁(9)的部分为上盖体(2)的外周体壁,所述卡口(6)贯穿地设置于防盗仓(3)所对应的上盖体(2)的外周体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裂结构(5)为间隔设置的连接点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防盗组件相对于瓶盖的中线呈对称地分布设置于瓶盖两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在下盖体(1)上还设置有防盗环(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