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热爱运动的朋友,当前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就是徒步旅行和野外露营,而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想要在娱乐的过程中给自己的各种电子设备充电是一个十分麻烦的事。也许电子设备的娱乐功能是次要的,可是当在野外遭遇到各种危险要求助于外界时,手机等通讯设备和求救信号发射装置是否电力充沛就成了生死攸关的事情。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106655u公开的一种便携式风力发电机,包括发电机本体,发电机本体上安装支架,支架底端设置壳体,支架与壳体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壳体前侧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套设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远离第一固定杆一侧设置第一组合板,壳体后侧设置第二连接板,第二活动板远离第二固定杆一侧设置第二组合板,第一组合板和第二组合板均位于发电机本体上方,发电机本体上方设置固定板,固定板顶面设置把手。

该项实用新型存在两点问题:

1.该实用新型中的风速感应装置需要正对风向,虽然在底座上增加了滑轨,使其方便朝向风向,但是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并且在微风情况下,该实用新型很难运行。

2.该实用新型体积较大,野外携带不方便,更适合家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轻便易携带的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包括电器支架、稳定基座、发电机和轴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风速感应装置,所述风速感应装置包括杯体,连接帽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杯体的凸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帽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杯体至少三个,所述杯体在同一水平面内环绕分布,且相邻两个杯体之间的角度一致,所述连接帽和所述轴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杆的底端和所述发电机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稳定基座上,所述稳定基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器支架上。

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杯体的轴线和所述连接杆垂直,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连接帽的外圈表面垂直,所述杯体在安装时其凹面均朝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杯体为半球形或圆锥形空杯结构。

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稳定基座上设有一防护罩。

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电器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发电机连接的导线以及充电端口。

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杯体和所述防护罩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轴杆和所述电器支架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势:

1.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风速感应装置,其结构为杯体,使得其在户外使用时不需要调整装置位置,无论风从哪个角度吹过来均可实现发电。

2.本实用新型其内部使用的装置均为现有成熟技术,安全稳定可靠,并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携带,能够满足户外使用需求。

3.本实用新型中的风力感应装置,在野外还可利用水流推动杯体来进行发电,适用与多种环境,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解图。

具体注释说明:1、杯体;2、连接杆;3、连接帽;4、防护罩;5、稳定基座;6、电器支架;7、轴杆;8、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可通过说明书轻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包括有电器支架6、稳定基座5、发电机8和轴杆7,还包括一风速感应装置,风速感应装置包括杯体1,连接帽3和连接杆2,其中连接杆2的一端和杯体1的凸面中心固定连接,连接杆2的另一端和连接帽3的外圈固定连接,风速感应装置中的杯体1至少有三个,杯体1在同一水平面内环绕分布,且相邻两个杯体1之间的角度一致,连接帽3和轴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轴杆7的底端和发电机8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发电机8固定连接在稳定基座5上,稳定基座5固定连接在电器支架6上。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杯体1和连接杆2固定连接时,杯体1的轴线需垂直于连接杆2,连接杆2和连接帽3固定连接时,连接杆2需垂直与连接帽3的外圈表面,此外杯体1在安装好后,杯体1的凹面朝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以确保风速感应装置能够在风力带动下转动。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杯体1采用半球形或圆锥形空杯结构。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稳定基座5上设有一防护罩4,以保护轴杆7以及发电机8免受风沙。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电器支架6上设有和发电机8连接的导线以及充电端口,以便给设备充电。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杯体1和防护罩4采用塑料(pa66-gf30)材料制成,轴杆7和电器支架6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减轻发电装置的重量,便于携带,并且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风速感应装置的工作原理:(此处风速感应装置中杯体数量为3,仅作举例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作限定)

当风吹来时,其中一个杯体与风向平行,风对该杯体的压力在垂直于杯体轴方向上的风力近似为零。第二个杯体与第三个杯体同风向成60度角相交,对于第二个杯体而言,其凹面迎着风,承受的风压最大;第三个杯体其凸面迎风,风的绕流作用使其所受风压比第二个杯体小,由于第二个杯体与第三个杯体在垂直于杯体轴方向上的压力差,而使杯体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风速越大,起始的压力差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大,杯体转动越快。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速感应装置不仅仅局限于风力发电使用,在野外极端环境下,我们还可以利用水流带动杯体转动发电。

所以,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风速感应装置,其结构为杯体,使得其在户外使用时,面对不同风向不需要调整装置位置,因此无需考虑风向因素,均可实现自发电。

2.本实用新型其内部使用的装置均为现有成熟技术,安全稳定可靠,并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携带,能够满足户外使用需求。

3.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风速感应装置,不局限于风力发电使用,在户外我们们还可以用它实现水流发电,实用性很强。

上述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地说明了该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功效,并非用于限制该实用新型,任何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该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者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包括电器支架、稳定基座、发电机和轴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风速感应装置,所述风速感应装置包括杯体,连接帽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杯体的凸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帽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杯体至少三个,所述杯体在同一水平面内环绕分布,且相邻两个杯体之间的角度一致,所述连接帽底部和所述轴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杆的底端和所述发电机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稳定基座上,所述稳定基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器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轴线和所述连接杆垂直,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连接帽的外圈表面垂直,所述杯体在安装时其凹面均朝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为半球形或圆锥形空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基座上设有一防护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发电机连接的导线以及充电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和所述防护罩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轴杆和所述电器支架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一种便携式野外发电装置,包括电器支架、稳定基座、发电机和轴杆,还包括一风速感应装置,所述风速感应装置包括杯体,连接帽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杯体的凸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帽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杯体至少三个,所述杯体在同一水平面内环绕分布,且相邻两个杯体之间的角度一致,所述连接帽底部和所述轴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杆的底端和所述发电机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稳定基座上,所述稳定基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风速感应装置相比现有技术无需考虑风向因素,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更适合野外环境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宋坤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雷天动力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1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