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塑料瓶盖及瓶。
背景技术:
瓶是一种常用的液体存放方式之一,瓶主要包括瓶体及与瓶体配合的瓶盖,为了防止瓶体内的液体经由瓶体与瓶盖之间的间隙漏出,需要在瓶盖与瓶体之间设置密封构造,现有技术中瓶体与瓶盖之间的密封构造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密封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瓶盖,中盖的盖体夹持在内盖与容置孔的底壁之间,利用中盖密封住外盖与内盖之间的间隙,防止外界的瓶内的液体经由内盖与外盖的之间的间隙流出,提升瓶的密封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瓶盖,包括外盖、中盖及内盖,内盖可拆卸地连接于外盖,外盖设有容置孔,中盖、内盖均容设于容置孔内,内盖夹持在外盖与内盖之间,中盖包括盖体及自盖体突设而成的环圈,环圈的外径小于盖体的外径,内盖具有凹孔,环圈突伸入凹孔内,盖体用于遮盖凹孔,盖体夹持于内盖与容置孔的底壁之间,所述环圈远离盖体一端的外表面设有便于环圈突伸入凹孔内的导引弧面,环圈远离盖体一端的外径小于凹孔的孔径,环圈靠近盖体一端的外表面用于抵触凹孔的侧壁,所述中盖还包括自盖体突设而成的多个弹性卡臂,多个弹性卡臂位于盖体的同一侧,弹性卡臂、环圈分别位于盖体的两侧,弹性卡臂的自由端设有卡块,卡块位于多个弹性卡臂彼此远离的一侧;外盖设有与容置孔连通的导引孔及与导引孔连通的卡槽,导引孔贯穿容置孔的底壁,卡槽贯穿导引孔的侧壁,多个弹性卡臂均突伸入导引孔内,卡块用于突伸入卡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瓶盖组还包括胶塞,胶塞容设于导引孔内,胶塞抵触弹性卡臂的自由端的端面,外界的注射针用于贯穿胶塞、中盖及内盖。
作为优选,所述瓶盖组还包括翻折头,翻折头的一端用于堵塞导引孔远离容置孔的一端,翻折头的另一端突伸出外盖以便于使用者抓持。
作为优选,所述胶塞设有盲孔,盲孔自胶塞远离弹性卡臂的一端凹设而成,外界的注射针经由贯穿盲孔的底壁贯穿中盖及内盖。
作为优选,所述外盖设有位于容置孔内的内螺纹部,内盖的一端设有用于配合内螺纹部的外螺纹部。
作为优选,所述内盖包括片体及自片体突设而成的突柱,片体的外径大于突柱的外径,突柱容设于容置孔内,外螺纹部设置于突柱,片体用于抵触外盖一端的端面。
一种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瓶口处设置有如上述的塑料瓶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将内盖安装在外界的瓶的瓶嘴处,中盖的盖体夹持在内盖与容置孔的底壁之间,利用中盖密封住外盖与内盖之间的间隙,防止外界的瓶内的液体经由内盖与外盖的之间的间隙流出,提升瓶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瓶盖,包括外盖1、中盖2及内盖3,内盖3可拆卸地连接在外盖1上,外盖1上设置有容置孔4,中盖2、内盖3均容设在容置孔4内,内盖3夹持在外盖1与内盖3之间,中盖2包括盖体5及自盖体5突设而成的环圈6,盖体5大致为圆形平板,环圈6的外径小于盖体5的外径,内盖3具有凹孔7,环圈6突伸入凹孔7内,盖体5用于遮盖住凹孔7,盖体5夹持在内盖3与容置孔4的底壁之间。
实际使用时,将内盖3安装在外界的瓶的瓶嘴处,利用内盖3封住瓶嘴,中盖2的盖体5夹持在内盖3与容置孔4的底壁之间,盖体5抵触在内盖3容设在容置孔4内的一端的端面上,利用中盖2密封住外盖1与内盖3之间的间隙,防止外界的瓶内的液体经由内盖3与外盖1的之间的间隙流出,提升瓶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圈6远离盖体5一端的外表面设有便于环圈6突伸入凹孔7内的导引弧面8,提升中盖2与内盖3的装配良率;环圈6远离盖体5一端的外径小于凹孔7的孔径,环圈6靠近盖体5一端的外表面用于抵触凹孔7的侧壁,利用环圈6的特殊构造设计,使得环圈6密封住凹孔7,避免外界的瓶内的液体经由环圈6与凹孔7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盖2还包括自盖体5突设而成的多个弹性卡臂9,多个弹性卡臂9位于盖体5的同一侧,多个弹性卡臂9围绕成环形,弹性卡臂9、环圈6分别位于盖体5的左右两侧,弹性卡臂9的自由端设有卡块11,卡块11位于多个弹性卡臂9彼此远离的一侧;外盖1设有与容置孔4连通的导引孔12及与导引孔12连通的卡槽(图中未标号),导引孔12贯穿容置孔4的底壁,卡槽贯穿导引孔12的侧壁,多个弹性卡臂9均突伸入导引孔12内,卡块11用于突伸入卡槽内。实际组装时,将中盖2的弹性卡臂9装入导引孔12内,利用卡槽的槽壁抵触弹性卡臂9的卡块11,避免中盖2从外盖1上脱落,同时确保中盖2与外盖1准确地组装在一起,提升中盖2的组装效率及组装良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瓶盖组还包括胶塞13,胶塞13容设在导引孔12内,胶塞13抵触弹性卡臂9的自由端的端面,胶塞1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胶塞13采用硅胶制成,外界的注射针用于贯穿胶塞13、中盖2及内盖3。当注射针贯穿胶塞13后,胶塞13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紧紧挤压抵触注射针,从而密封住注射针与胶塞13之间的间隙,防止瓶内的液体经由胶塞13与注射针之间的间隙流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瓶盖组还包括翻折头14,翻折头14的一端用于堵塞导引孔12远离容置孔4的一端,翻折头14的另一端突伸出外盖1以便于使用者抓持。实际使用时,使用者抓持住翻折头14的另一端,然后拉动翻折头14,从而将翻折头14的一端从导引孔12内拔出,之后外界的注射针即可经由导引孔12贯穿胶塞13。
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塞13设有盲孔15,盲孔15自胶塞13远离弹性卡臂9的一端凹设而成,外界的注射针经由贯穿盲孔15的底壁贯穿中盖2及内盖3。经由在胶塞13上设置盲孔15,利用盲孔15的侧壁限位注射针,确保注射针沿准确的方向贯穿胶塞13,避免注射针与胶塞13之间歪斜而导致注射针不能正确贯穿胶塞13。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设有位于容置孔4内的内螺纹部,内盖3的一端设有用于配合内螺纹部的外螺纹部。利用内螺纹部与外螺纹部之间的螺纹连接,方便内盖3与外盖1之间的安装或拆卸。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盖3包括片体16及自片体16突设而成的突柱17,片体16的外径大于突柱17的外径,突柱17容设在容置孔4内,外螺纹部设置在突柱17上,片体16用于抵触在外盖1一端的端面上。经由片体16的设置,在内盖3与外盖1的组装过程中,防止内盖3过度装入外盖1中,提升内盖3与外盖1之间装配效率及装配良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设有多个摩擦肋(图中未标号),多个摩擦肋围绕外盖1的中心轴线设置,摩擦肋自外盖1的外表面突设而成。实际使用时,使用者用手指捏住外盖1,手指抵触在摩擦肋上,经由摩擦肋的设置,增大外盖1与使用者的手指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使用者轻松地转动外盖1,提升外盖1与内盖3之间的拆卸效率及安装效率。
一种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瓶口处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塑料瓶盖。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一种塑料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盖、中盖及内盖,内盖可拆卸地连接于外盖,外盖设有容置孔,中盖、内盖均容设于容置孔内,内盖夹持在外盖与内盖之间,中盖包括盖体及自盖体突设而成的环圈,环圈的外径小于盖体的外径,内盖具有凹孔,环圈突伸入凹孔内,盖体用于遮盖凹孔,盖体夹持于内盖与容置孔的底壁之间,所述环圈远离盖体一端的外表面设有便于环圈突伸入凹孔内的导引弧面,环圈远离盖体一端的外径小于凹孔的孔径,环圈靠近盖体一端的外表面用于抵触凹孔的侧壁,所述中盖还包括自盖体突设而成的多个弹性卡臂,多个弹性卡臂位于盖体的同一侧,弹性卡臂、环圈分别位于盖体的两侧,弹性卡臂的自由端设有卡块,卡块位于多个弹性卡臂彼此远离的一侧;外盖设有与容置孔连通的导引孔及与导引孔连通的卡槽,导引孔贯穿容置孔的底壁,卡槽贯穿导引孔的侧壁,多个弹性卡臂均突伸入导引孔内,卡块用于突伸入卡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还包括胶塞,胶塞容设于导引孔内,胶塞抵触弹性卡臂的自由端的端面,外界的注射针用于贯穿胶塞、中盖及内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还包括翻折头,翻折头的一端用于堵塞导引孔远离容置孔的一端,翻折头的另一端突伸出外盖以便于使用者抓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设有盲孔,盲孔自胶塞远离弹性卡臂的一端凹设而成,外界的注射针经由贯穿盲孔的底壁贯穿中盖及内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设有位于容置孔内的内螺纹部,内盖的一端设有用于配合内螺纹部的外螺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包括片体及自片体突设而成的突柱,片体的外径大于突柱的外径,突柱容设于容置孔内,外螺纹部设置于突柱,片体用于抵触外盖一端的端面。
7.一种瓶,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瓶口处设置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塑料瓶盖。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