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9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防伪技术和瓶盖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rfid电子防伪标签作为商品防伪应用已经非常的广泛,rfid电子防伪标签是由rfid芯片和rfid天线两个部分组成。通常作为防伪的技术实现方式是通过破坏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天线,使电子标签失去天线正常连接后无法工作,从而实现rfid标签防转移的技术手段实现防伪。

例如厂家将电子标签贴在商品外包装上后,消费者在未打开外包装时rfid标签和芯片处于正常连接工作状态,此时可以用防伪验证设备(例如带nfc功能手机)对电子标签进行扫描,rfid电子防伪标签完整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与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和验证达到防伪目的;如果消费者打开包装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天线会撕裂或撕断,此时rfid电子防伪标签处于无法正常工作状态,这样防伪验证设备(例如带nfc功能手机)对rfid电子防伪标签再次进行扫描读取时由于天线已被破坏,不会再扫描到rfid电子防伪标签,也就无法正常与电子标签进行通讯交互信息。

但是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市场调研和考察发现某些不法分子通过回收已损毁天线的rfid电子防伪标签,通过清洗rfid电子防伪芯片后再将芯片与完整天线进行连接后,还能正常使用rfid电子防伪标签。于是我们产生了针对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进行破坏的方法和技术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了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包括:内盖1、外盖2和rfid电子标签芯片3,外盖2套住内盖1并与内盖1连接,外盖2和内盖1能够相互产生旋转动作。

内盖1与外盖2之间具有间隙空间,所述rfid电子标签芯片3设置于内盖1表面,外盖2内侧表面设置凸起4,且rfid电子标签芯片3和凸起4均位于间隙空间内,凸起4位置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芯片位置对应;在内盖1与外盖2之间产生旋转动作时,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所在区域并对rfid电子标签芯片3进行的挤压和摩擦破坏。

作为优选,外盖2内侧面设有内螺纹,内盖1外侧面设有外螺纹;外盖2的内螺纹与内盖1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外盖2的内顶面与内盖1顶面之间存在间隙空间,凸起4设置于外盖2内顶面,rfid电子标签芯片3设置于内盖1的顶面,凸起4的位置对应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位置,在外盖2与内盖1之间旋转压缩间隙空间高度后,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区域,对其进行挤压和摩擦破坏。

作为优选,外盖2的内侧壁表面设置一圈凸出的限位凸槽a6,内盖1的外侧壁表面设置一圈凸出的限位凸槽b5,在内盖1与外盖2进行旋转动作时,限位凸槽a6和限位凸槽b5能够限制间隙空间进一步地被压缩,限位凸槽a6和限位凸槽b5具有弹性,在施加的力住够的情况下能够突破限位进一步地压缩间隙空间,从而破坏rfid电子标签芯片3。

作为优选,限位凸槽a6和限位凸槽b5的作用是防止内盖1与外盖2之间反转后分离。

作为优选,外盖2内侧壁下部水平设有一圈凸出的凸槽7,内盖1的外侧壁下部水平设有一圈凹槽8,凸槽7嵌入凹槽8使内盖1和外盖2彼此固定且彼此能够旋转;

内盖1的上部横切面为椭圆形。外盖2上部的内侧壁的横切面也为椭圆形,所述内盖1上部的最大直径与外盖2上部的内侧壁的最小直径相等,外盖2上部内侧壁的最大直径和内盖1上部的最小直径之间形成间隙空间,内盖1上部的侧壁贴上rfid电子标签芯片3,外盖2上部的内侧壁最大直径上设置一个凸起4,外盖2的内侧壁最大直径减去凸起4的高度小于内盖1的最大直径;

凸起4与的rfid电子标签芯片3区域在一个水平面,当外盖2与内盖1进行旋转运动时,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区域,对其进行挤压和摩擦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防转移瓶盖还包括中间盖9,中间盖9为中空的圆管形,中间盖9外壁设有卡扣10,内壁设有内螺纹;外盖2内侧壁设有与卡扣10卡接配合的卡槽11,内盖1外侧壁设有与中间盖9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中间盖9使用卡扣10固定于外盖2的内侧壁上,中间盖9与内盖1螺纹连接。

所述外盖2的内顶面与内盖1顶面之间存在间隙空间,凸起4设置于外盖2内顶面,rfid电子标签芯片3设置于内盖1的顶面,凸起4的位置对应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位置,在中间盖9与内盖1之间旋转压缩间隙空间高度后,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区域,对其进行挤压和摩擦破坏。

所述中间盖9与内盖1的螺纹旋转高度差与间隙空间的高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能破坏rfid芯片和rfid天线两部分,真正做到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安全性,防伪效果、防转移和防再次使用芯片功能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瓶盖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根据附图并列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包括:内盖1、外盖2和rfid电子标签芯片3,外盖2内侧面设有内螺纹,内盖1外侧面设有外螺纹;外盖2的内螺纹与内盖1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所述外盖2的内顶面与内盖1顶面之间存在间隙空间,凸起4设置于外盖2内顶面,rfid电子标签芯片3设置于内盖1的顶面,凸起4的位置对应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位置,在外盖2与内盖1之间旋转压缩间隙空间高度后,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区域,对其进行挤压和摩擦破坏。

外盖2的内侧壁表面设置一圈凸出的限位凸槽a6,内盖1的外侧壁表面设置一圈凸出的限位凸槽b5,在内盖1与外盖2进行旋转动作时,限位凸槽a6和限位凸槽b5能够限制间隙空间进一步地被压缩,限位凸槽a6和限位凸槽b5具有弹性,在施加的力住够的情况下能够突破限位进一步地压缩间隙空间,从而破坏rfid电子标签芯片3。

限位凸槽a6和限位凸槽b5也可以防止内盖1与外盖2之间反转后脱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只阐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阐述。

如图2、3所示,与实施例1的最大区别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芯片区域置于瓶盖侧面。外盖2内侧壁水平设有一圈凸出的凸槽7,内盖1的外侧壁水平设有一圈凹槽8,凸槽7嵌入凹槽8使内盖1和外盖2彼此固定且彼此能够旋转;

内盖1的上部横切面为椭圆形。外盖2的内侧壁的横切面也为椭圆形,所述内盖1的最大直径与外盖2上部的内侧壁的最小直径相等,外盖2内侧壁的最大直径和内盖1上部的最小直径之间形成间隙空间,内盖1上部的侧壁贴上rfid电子标签芯片3,外盖2的内侧壁最大直径上设置一个凸起4,外盖2的内侧壁最大直径减去凸起4的高度小于内盖1的最大直径;

凸起4与的rfid电子标签芯片3区域在一个水平面,当外盖2与内盖1进行旋转运动时,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区域,对其进行挤压和摩擦破坏。

在作用力相对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所以凸起4可以根据不同的rfid电子标签所采用的的芯片尺寸、厚度来决定凸起的形状、面积对rfid电子防伪标签芯片3所产生的的损坏压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只阐述与实施例1、2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阐述。

如图4所示,所述防转移瓶盖还包括中间盖9,中间盖9为中空的圆管形,中间盖9外壁设有卡扣10,内壁设有内螺纹;外盖2内侧壁设有与卡扣10卡接配合的卡槽11,内盖1外侧壁设有与中间盖9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中间盖9使用卡扣10固定于外盖2的内侧壁上,中间盖9与内盖1螺纹连接。

所述外盖2的内顶面与内盖1顶面之间存在间隙空间,凸起4设置于外盖2内顶面,rfid电子标签芯片3设置于内盖1的顶面,凸起4的位置对应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位置,在中间盖9与内盖1之间旋转压缩间隙空间高度后,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区域,对其进行挤压和摩擦破坏。

所述中间盖9与内盖1的螺纹旋转高度差与间隙空间的高度相等。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针对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进行损坏的实质以及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盖(1)、外盖(2)和rfid电子标签芯片(3),外盖(2)套住内盖(1)并与内盖(1)连接,外盖(2)和内盖(1)能够相互产生旋转动作;

内盖(1)与外盖(2)之间具有间隙空间,所述rfid电子标签芯片(3)设置于内盖(1)表面,外盖(2)内侧表面设置凸起(4),且rfid电子标签芯片(3)和凸起(4)均位于间隙空间内,凸起(4)位置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芯片位置对应;在内盖(1)与外盖(2)之间产生旋转动作时,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所在区域并对rfid电子标签芯片(3)进行的挤压和摩擦破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2)内侧面设有内螺纹,内盖(1)外侧面设有外螺纹;外盖(2)的内螺纹与内盖(1)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外盖(2)的内顶面与内盖(1)顶面之间存在间隙空间,凸起(4)设置于外盖(2)内顶面,rfid电子标签芯片(3)设置于内盖(1)的顶面,凸起(4)的位置对应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位置,在外盖(2)与内盖(1)之间旋转压缩间隙空间高度后,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区域,对其进行挤压和摩擦破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2)的内侧壁表面设置一圈凸出的限位凸槽a(5),内盖(1)的外侧壁表面设置一圈凸出的限位凸槽b(6),在内盖(1)与外盖(2)进行旋转动作时,限位凸槽a(5)和限位凸槽b(6)能够限制间隙空间进一步地被压缩,限位凸槽a(5)和限位凸槽b(6)具有弹性,在施加的力住够的情况下能够突破限位进一步地压缩间隙空间,从而破坏rfid电子标签芯片(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2)的内侧壁表面设置一圈凸出的限位凸槽a(5),内盖(1)的外侧壁表面设置一圈凸出的限位凸槽b(6),限位凸槽a(5)和限位凸槽b(6)的作用是防止内盖(1)与外盖(2)之间反转后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2)内侧壁下部水平设有一圈凸出的凸槽(7),内盖(1)的外侧壁下部水平设有一圈凹槽(8),凸槽(7)嵌入凹槽(8)使内盖(1)和外盖(2)彼此固定且彼此能够旋转;

内盖(1)的上部横切面为椭圆形,外盖(2)上部的内侧壁的横切面也为椭圆形,所述内盖(1)上部的最大直径与外盖(2)上部的内侧壁的最小直径相等,外盖(2)上部内侧壁的最大直径和内盖(1)上部的最小直径之间形成间隙空间,内盖(1)上部的侧壁贴上rfid电子标签芯片(3),外盖(2)上部的内侧壁最大直径上设置一个凸起(4),外盖(2)的内侧壁最大直径减去凸起(4)的高度小于内盖(1)的最大直径;

凸起(4)与的rfid电子标签芯片(3)区域在一个水平面,当外盖(2)与内盖(1)进行旋转运动时,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区域,对其进行挤压和摩擦破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移瓶盖还包括中间盖(9),中间盖(9)为中空的圆管形,中间盖(9)外壁设有卡扣(10),内壁设有内螺纹;外盖(2)内侧壁设有与卡扣(10)卡接配合的卡槽(11),内盖(1)外侧壁设有与中间盖(9)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中间盖(9)使用卡扣(10)固定于外盖(2)的内侧壁上,中间盖(9)与内盖(1)螺纹连接;

所述外盖(2)的内顶面与内盖(1)顶面之间存在间隙空间,凸起(4)设置于外盖(2)内顶面,rfid电子标签芯片(3)设置于内盖(1)的顶面,凸起(4)的位置对应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位置,在中间盖(9)与内盖(1)之间旋转压缩间隙空间高度后,凸起(4)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3)的区域,对其进行挤压和摩擦破坏;

所述中间盖(9)与内盖(1)的螺纹旋转高度差与间隙空间的高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芯片防转移瓶盖,包括:内盖、外盖和RFID电子标签芯片,外盖套住内盖并与内盖连接,外盖和内盖能够相互产生旋转动作。内盖与外盖之间具有间隙空间,所述RFID电子标签芯片设置于内盖表面,外盖内侧表面设置凸起,且RFID电子标签芯片和凸起均位于间隙空间内,凸起位置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的芯片位置对应;在内盖与外盖之间产生旋转动作时,凸起能够旋转至RFID电子标签芯片所在区域并对RFID电子标签芯片进行的挤压和摩擦破坏。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破坏RFID芯片和RFID天线两部分,真正做到RFID电子防伪标签的安全性,防伪效果、防转移和防再次使用芯片功能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谢亮;孙明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谢亮;孙明镜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0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