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



背景技术:

奶粉、蛋白粉以及米粉、芝麻糊等固体粉末状食品,例如,婴幼儿食用的奶粉,暴露在空气中极容易受潮变质,一般需要将其放置在密封性能良好的容器进行储存,罐装容器干粉存容量大,且整体使用方便,因此一般使用干粉罐来储存干粉。

现有技术中,干粉罐一般为圆筒状金属罐体,其包括罐体和罐盖,且干粉罐中一般配备有粉勺。在食用时,将罐盖打开后,用粉勺从罐体中取适量干粉食用,粉勺放置在干粉罐内。

但是,粉勺放置在干粉罐内,晃动或者移动干粉罐,可能导致粉勺埋在干粉内不便拿取或者粉勺插在干粉内,导致粉勺拿取不便,操作便利性差,并且在拿取粉勺时存在卫生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能够卡接干粉勺,避免用户拿取干粉勺时存在卫生隐患。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包括:罐体以及盖设在所述罐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罐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卡设干粉勺的卡设件,所述卡设件包括第一卡设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卡设部两侧的第二卡设部,所述干粉勺包括勺头以及与所述勺头连接的勺柄,所述勺头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卡设部抵接,所述勺头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卡设部抵接。

如上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盖座,所述盖座固定在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上盖和所述盖座的一侧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上盖和盖座的另一侧通过卡合机构卡合连接;所述盖座上设置有所述卡设件。

如上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盖座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罐体的顶部方向延伸的内侧壁以及自所述内侧壁向靠近所述罐体的顶部方向弯折延伸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卡设部为自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罐体的顶部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卡设部为所述内侧壁向靠近所述容器的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出部,所述勺头夹设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

如上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勺头的深度。

如上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凸出部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的弧心位于所述容器的中心侧。

如上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罐体包括金属筒体以及固定在所述金属筒体底端的底盖。

如上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金属筒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沿其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其中,每个所述第一侧壁与其相邻的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壁,所述弧形连接壁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如上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卡设件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连接壁的位置相对应。

如上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刮边,所述刮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勺头的直径。

如上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刮边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连接壁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刮边相对应的弧形连接壁与所述卡设件所对应的弧形连接壁相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通过在盖体上设置卡设件,利用第一卡设部与勺头的内周壁抵接,第二卡设部与勺头的外周壁抵接,从而将干粉勺卡接在卡设件上,避免干粉勺混在干粉中,方便用户拿取干粉勺,操作便利性提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能够消除用户在拿取干粉勺时的卫生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p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打开未食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食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的b-b剖视图;

图9为图8中q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刮干粉类物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罐体;11:金属筒体;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弧形连接壁;114:第一卡接部;12:底盖;

2:盖体;

21:上盖;211:上盖内圈;212:上盖外圈;213:密封凹槽;214:加强筋;

22:盖座;221:底壁;222:内侧壁;223:外侧壁;2231:抵接部;2232:第二卡接部;224:刮边;

23:连接片;

24:卡合机构;241:卡扣;242:卡槽;

3:卡设件;31:第一卡设部;32:第二卡设部;

4:干粉勺;41:勺头;42:勺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图3中p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打开未食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食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图7中的b-b剖视图;图9为图8中q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刮干粉类物质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其包括:罐体1以及盖设在罐体1上的盖体2,盖体2与罐体1可拆卸连接,盖体2上设置有用于卡设干粉勺4的卡设件3,卡设件3包括第一卡设部31以及位于第一卡设部31两侧的第二卡设部32,干粉勺4包括勺头41以及与勺头41连接的勺柄42,勺头41的内周壁与第一卡设部31抵接,勺头41的外周壁与第二卡设部32抵接。

具体地,罐体1内部空间用于储存干粉类物质,盖体2盖设在罐体1的顶端,对罐体1内的干粉类物质进行密封,防止干粉类物质受潮变质,或者,进入异物等。盖体2与罐体1可拆卸连接,打开盖体2后,可以从罐体1内取出干粉类物质。一般地,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容量较大,一般需要多次取放干粉,因此设置盖体2与罐体1可拆卸连接,方便开启和关闭。

现有技术中,干粉罐一般为圆筒状金属罐体,其包括罐体和罐盖,且干粉罐中一般配备有粉勺。在食用时,将罐盖打开后,用粉勺从罐体中取适量干粉食用,粉勺放置在干粉罐内。但是,粉勺放置在干粉罐内,晃动或者移动干粉罐,可能导致粉勺埋在干粉内不便拿取或者粉勺插在干粉内,导致粉勺拿取不便,操作便利性差,甚至在拿取粉勺时造成干粉污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盖体2上设置有卡设件3,以便卡设干粉勺4。一般地,在罐体1的顶端、盖体2的底端之间设置一层密封层,在使用时,需要将密封层拆开。参照图5,在还没有拆开密封层时,干粉勺4放置在密封层上,即,干粉勺4位于盖体2和罐体1之间的密封空间内。在食用容器内的干粉类物质时,需要将密封层拆开,取用完干粉之后,将干粉勺4固定在卡设件3上,方便用户下次使用时拿取干粉勺4,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消除卫生隐患。

卡设件3包括第一卡设部31和第二卡设部32,且第二卡设部32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卡设部31两侧。在固定干粉勺4时,将勺头41的内周壁与第一卡设部31抵接,勺头41的外周壁与第二卡设部32抵接。参照图6和图7,干粉勺4卡设在卡设件3上时,勺头41的开口向下,有利于将勺头41内剩余的干粉类物质倒放到罐体1内,避免造成浪费。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干粉勺4包括勺头41以及与勺头41连接的勺柄42,其中,勺头41可以是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勺柄42与勺头41连接的一端较粗,增加勺头41与勺柄42连接的稳定性。勺柄42可以是如图5至图7所示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勺柄4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优选地,干粉勺4为塑料勺,且干粉勺4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继续参照图5至图7,干粉勺4的勺头41的底壁设置有小孔,在勺头41内盛满干粉类物质时,小孔可以排出空气,保证干粉类物质的量。例如,在婴幼儿食用奶粉时,奶粉和水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冲调,其中,奶粉通常以平勺为计量单位。因此,在勺头41的底壁设置小孔有利于确保奶粉的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小孔的数量和质量不做限定,优选地,在勺头41的底壁设置有笑脸形状的小孔,不仅可以起到排出空气的作用,而且外观新颖、质感优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其外观新颖,质感优越,实用便携。不仅可用于盛放干粉,也可以用于灌装蛋白粉、咖啡等固体颗粒或固体粉末状产品,可满足食品包装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罐体1的材料和制作方式不受限制。罐体1可以由金属或者植物纤维复合纸制成,罐体1采用植物纤维复合纸制成时,工艺简单,但是需要设置防潮膜等结构,以满足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密封要求,从而导致成本提高。优选地,罐体1采用金属板制成,金属板不仅具有刚强度高的优点,且密封性能良好,干净卫生,是储存干粉等食物的最佳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通过在盖体上设置卡设件,利用第一卡设部与勺头的内周壁抵接,第二卡设部与勺头的外周壁抵接,从而将干粉勺卡接卡设件上,避免干粉勺混在干粉中,方便用户拿取干粉勺,操作便利性提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能够消除用户在拿取干粉勺时的卫生隐患。

进一步地,盖体2包括上盖21和盖座22,盖座22固定在罐体1的顶部,上盖21和盖座22的一侧通过连接片23固定连接,上盖21和盖座22的另一侧通过卡合机构24卡合连接;并且,盖座22上设置有卡设件3。

具体地,盖座22固定在罐体1的顶部,其固定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参照图4和图9,盖座22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232与罐体1上设置的第一卡接部114卡接,从而将盖座22固定在罐体1的顶部。

上盖21和盖座22配合连接,以实现盖体2与罐体1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上盖21和盖座22通过连接片23和卡合机构24卡合连接,连接片23和卡合机构24分别设置在盖体1的两侧。其中,连接片23可以为注塑成型的薄片,其可以反复弯折,用于固定连接盖座22和上盖21。参照图5、图6以及图7,卡合机构24设置为凸起和凹槽卡接的形式,实现盖座22与上盖21的反复卡接,例如,卡合机构24可以包括设置在上盖21上的卡扣241以及设置在盖座22上的卡槽242,通过卡扣241与卡槽242的反复卡接,实现上盖21与盖座的打开与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其使用方法为:

向上盖21施加作用力,使得卡扣241从卡槽242中脱出,从而使卡合机构24失去卡接作用,向上掀动上盖11,在连接片23的作用下,上盖21相对盖座22向上翻转,从而实现容器的开启;从罐体1的内部去除适量的干粉,将干粉勺4卡设在卡设件3上;向下移动上盖21直至上盖21与盖座22抵接,施加作用力,使得卡扣241卡入卡槽242中,从而使卡合机构24起到卡接作用,进而实现容器的关闭。

为了实现上盖21与盖座22的密封连接,参照图5、图6以及图10,上盖21上设置有上盖内圈211和上盖外圈212,并且,在上盖内圈211和上盖外圈212之间形成密封凹槽213,盖座22上设置有弧形凸台,环形凸台与密封凹槽214密封配合,从而实现上盖21与盖座22的密封连接。为了保证上盖21的结构强度,尤其是为了防止上盖内圈211和上盖外圈212变形损坏而影响密封性,密封凹槽213的内部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加强筋214,加强筋214的一端与上盖内圈211连接,加强筋214的另一端与上盖外圈212连接。

卡设干粉勺4的卡设件3设置在盖座22上,具体参照图6至图9,盖座22包括底壁221、自底壁221向远离罐体1的顶部方向延伸的内侧壁222以及自内侧壁222向靠近罐体1的顶部方向弯折延伸的外侧壁223,第一卡设部31为自底壁221向远离罐体1的顶部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出部,第二卡设部32为内侧壁222向靠近容器的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出部,勺头41夹设在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之间。

具体地,盖座22包括底壁221、内侧壁222以及外侧壁223,其中,底壁221为平行于罐体1周侧壁的平板结构,自底壁221向上延伸形成内侧壁222,其中,内侧壁222为垂直于底壁221。自内侧壁222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外侧壁223。外侧壁223为弯折结构,且内侧壁222和外侧壁223形成倒u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盖座22结构中的弯折均为圆角弯折。继续参照图9,在外侧壁223的顶端设置抵接部2231,抵接部2231为台阶结构,在上盖21盖设在盖座22上时,抵接部2231与上盖21抵接。在外侧壁223的底部的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232,第二卡接部2232可以为朝向罐体1中心的凸起,第二卡接部2232与罐体1顶端设置的第一卡接部114卡接,实现盖座22与罐体1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方向“内”指的是罐体1内部,方向“外”指的是罐体1的外部。并且,方向“顶”、“上”指的是容器竖直放置时的顶部,方向“底”、“下”指的是容器竖直放置时的底部。

为了保证干粉勺4固定的可靠性,第一凸出部的高度小于勺头41的深度。并且,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勺头41的厚度。为了更好的固定干粉勺4,第一凸出部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弧心位于容器的中心侧,即,弧形结构朝向罐体1的外侧凸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罐体1包括金属筒体11以及固定在金属筒体11底端的底盖12,其中,金属筒体11与底盖12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现有技术中,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例如干粉罐,一般为圆筒状金属罐体,其包括罐体和罐盖,将罐盖打开后即可从罐体中取适量干粉使用。但是,圆筒状金属罐体的容器,直径较大,单手难以握持,取放时必须双手抱紧罐体,因此操作便利性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筒体11为类长方形筒,具体地,金属筒体11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111以及沿其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其中,每个第一侧壁111与其相邻的第二侧壁112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壁113,弧形连接壁113分别连接相邻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即,金属筒体11的横截面为类似于长方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圆筒状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提供的类长方形的容器,有利于用于单手握持和把持,更加有利于用户操作,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尺寸根据容器的容量需求确定。并且,第一侧壁111的长度,应当注意考虑单手握持的可靠性,防止第一侧壁111长度过程,导致单手无法握持。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111可以是平板结构的侧壁,第二侧壁112可以是弧形结构的侧壁,其弧形结构向外凸出。

更进一步地,卡设件3与其中一个弧形连接壁113的位置相对应。大多数用户采用右手操作,优选地,卡设件3设置有左侧的弧形连接壁113上,该方向“左侧”为图7中所示的左侧。例如,卡设件3设置在图7中所示位置的弧形连接壁113上。

当使用干粉勺4挖取干粉类物质时,干粉会堆积超出勺头41的顶面,这样不利于计算干粉的取用量。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的盖体22上还设置有刮边224,刮边224的长度大于勺头41的直径。刮边224为直线边。干粉勺4挖满干粉后,在刮边224上轻轻一刮,即可将多余的干粉刮下,使得勺头41内的干粉上表面与勺头41的上表面平齐,从而保证干粉取用量的精确性。

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刮边224与其中一个弧形连接壁113的位置相对应,且刮边224相对应的弧形连接壁113与卡设件3所对应的弧形连接壁113相邻,避免刮边224相对应的弧形连接壁113与卡设件3所对应的弧形连接壁113位于对角线位置,不方便用户操作。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刮边224和卡设件3均设置在左侧,且刮边224位于靠近连接片23一侧,卡设件3位于靠近卡合机构24一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以及盖设在所述罐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罐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卡设干粉勺的卡设件,所述卡设件包括第一卡设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卡设部两侧的第二卡设部,所述干粉勺包括勺头以及与所述勺头连接的勺柄,所述勺头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卡设部抵接,所述勺头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卡设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盖座,所述盖座固定在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上盖和所述盖座的一侧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上盖和盖座的另一侧通过卡合机构卡合连接;

所述盖座上设置有所述卡设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罐体的顶部方向延伸的内侧壁以及自所述内侧壁向靠近所述罐体的顶部方向弯折延伸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卡设部为自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罐体的顶部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卡设部为所述内侧壁向靠近所述容器的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出部,所述勺头夹设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勺头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的弧心位于所述容器的中心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金属筒体以及固定在所述金属筒体底端的底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筒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沿其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其中,

每个所述第一侧壁与其相邻的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壁,所述弧形连接壁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设件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连接壁的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刮边,所述刮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勺头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边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连接壁的位置相对应;

且,所述刮边相对应的弧形连接壁与所述卡设件所对应的弧形连接壁相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包括:罐体以及盖设在罐体上的盖体,盖体与罐体可拆卸连接,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卡设干粉勺的卡设件,卡设件包括第一卡设部以及位于第一卡设部两侧的第二卡设部,干粉勺包括勺头以及与勺头连接的勺柄,勺头的内周壁与第一卡设部抵接,勺头的外周壁与第二卡设部抵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盛装干粉类物质的容器,利用第一卡设部与勺头的内周壁抵接,第二卡设部与勺头的外周壁抵接,从而将干粉勺卡接在卡设件上,避免干粉勺混在干粉中,方便用户拿取干粉勺,操作便利性提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能够消除用户在拿取干粉勺时的卫生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飞;陈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瑞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0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