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5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



背景技术:

滴管一般分胖肚滴管和常用滴管,一般由橡皮乳头和尖嘴玻璃管构成。使用时,通过挤压橡皮乳头中的空气,从而将液体吸入到尖嘴玻璃管中。滴管主要用于加滴试剂或者转移液体,可有效避免液体被污染,滴管现在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用于容器上的滴管,因为零部件生产时的尺寸公差,容易出现滴管长度过长或者容器高度不足,而引起滴管弯曲或者折断。在实际生产时,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需要将滴管故意设计在容器底部之上,使滴管与容器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此故意将滴管缩短的设计,虽然解决了滴管容易折断的问题,但不可避免地会使得滴管不能接触容器最底部的液体,因为不能把处于容器最底部的液体吸出。因此,现有滴管不能将容器最底部的液体吸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不符合环保节约的理念,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以克服现有滴管不能将容器最底部液体吸出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包括连接座、按帽、外滴管和内滴管,所述连接座固定在外部的吹塑瓶上,所述按帽可滑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座的上端,所述按帽上固定有小活塞,所述小活塞与所述连接座围成活塞内腔;所述外滴管卡接在所述连接座的下端,所述内滴管可滑动安装在所述外滴管内,所述内滴管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活塞内腔相连通的横向取液口;取液时,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吹塑瓶瓶口上,所述内滴管相对所述外滴管滑动使所述横向取液口抵靠在所述吹塑瓶的底端,按压所述按帽,所述内滴管将所述吹塑瓶底部残留的液体吸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卡柱,所述连接卡柱卡接在所述外滴管内,所述内滴管与所述连接卡柱间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外滴管内;所述第一弹簧始终使所述内滴管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按帽间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始终使所述按帽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柱和第二环形柱,所述第一环形柱和所述第二环形柱围成环形槽,所述按帽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相配合的环形凸台。所述按帽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小活塞固定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小活塞与所述第一环形柱围成所述活塞内腔,所述小活塞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第一环形柱的内壁上。所述连接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环形柱,所述第三环形柱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吹塑瓶固定的螺纹部。所述第三环形柱通过环形卡环连接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卡台,所述限位卡台抵靠在所述连接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外滴管间安装有垫片。所述吹塑瓶的瓶口内套装有与所述外滴管相配合的内塞;拔出所述外滴管时,所述内塞能够刮除所述外滴管外壁上的附着物。所述连接卡柱上设置有分别连通所述活塞内腔和所述横向取液口的通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通过连接座、按帽、外滴管和内滴管的相互配合,在取液时内滴管能够根据吹塑瓶的深度相对外滴管滑动,进而使内滴管的横向取液口始终抵靠在吹塑瓶的最底端,按压按帽能够将残留在瓶内的液体完全吸出,避免了浪费,符合节约环保的标准;内滴管能够相对外滴管滑动,可有效避免滴管弯曲或者折断,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滴管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克服了现有滴管不能将容器最底部液体吸出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去除内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连接座;2、按帽;3、外滴管;4、内滴管;5、吹塑瓶;6、小活塞;7、活塞内腔;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环形卡环;11、外壳体;12、垫片;13、内塞;101、连接卡柱;102、第一环形柱;103、第二环形柱;104、环形槽;105、第三环形柱;106、通孔;201、环形凸台;202、连接柱;301、横向取液口;1101、限位卡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包括连接座1、按帽2、外滴管3和内滴管4,连接座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环形柱105,第三环形柱105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部,连接座1通过螺纹固定在外部的吹塑瓶5上。连接座1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柱102和第二环形柱103,第一环形柱102位于第二环形柱103的内侧且第一环形柱102的高度大于第二环形柱103,第一环形柱102和第二环形柱103围成环形槽104,按帽2上设置有与环形槽104相配合的环形凸台201,按帽2通过环形凸台201与环形槽104的配合可滑动安装在连接座1的上端。连接座1与按帽2间安装有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外套在第二环形柱103上,第二弹簧9始终使按帽2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按帽2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柱202,连接柱202上固定有小活塞6,小活塞6与第一环形柱102围成活塞内腔7,小活塞6的外侧壁抵靠在第一环形柱102的内壁上。第三环形柱105通过环形卡环10连接有外壳体11,环形卡环10一端抵靠住第三环形柱105,另一端卡接在外壳体11上,外壳体11上设置有限位卡台1101,限位卡台1101抵靠在连接座1上。

参阅图1和图3,连接座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卡柱101,连接卡柱101套装并卡接在外滴管3上端,连接座1与外滴管3间安装有垫片12,外滴管3的上端面抵靠在垫片12上。内滴管4可滑动安装在外滴管3内,内滴管4与连接卡柱101间安装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设置在外滴管3内,第一弹簧8始终使内滴管4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内滴管4内设置有存液腔,连接卡柱101上设置有分别连通活塞内腔7和存液腔的通孔106,内滴管4的底部设置有与存液腔相连通的横向取液口301。横向取液口301的方向垂直于内滴管4的轴线方向,其形状可以为开口向下的u形;设置横向取液口301,即使滴管抵住瓶底的状态下,也能使瓶内的液体进入滴管里面,保证将残留在瓶底的液体吸出。吹塑瓶5的瓶口内还套装有与外滴管3相配合的内塞13,拔出外滴管3时,内塞13能够刮除外滴管3外壁上的附着物。

参阅图1和图2,自然状态下,内滴管4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取液时,连接座1固定在吹塑瓶5瓶口上,内滴管4和外滴管3置于吹塑瓶5内,内滴管4底端抵靠住吹塑瓶5瓶底后内滴管4会相对外滴管3逐渐收缩至与吹塑瓶5的深度相适应,横向取液口301始终抵靠在吹塑瓶5的底端,按压按帽2,内滴管4将吹塑瓶5底部残留的液体吸尽;此滴管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较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在取液时内滴管能够根据吹塑瓶的深度相对外滴管滑动,进而使内滴管的横向取液口始终抵靠在吹塑瓶的最底端,按压按帽能够将残留在瓶内的液体完全吸出,避免了浪费;内滴管能够相对外滴管滑动,可有效避免滴管弯曲或者折断,延长使用寿命;克服了现有滴管不能将容器最底部液体吸出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按帽(2)、外滴管(3)和内滴管(4),所述连接座(1)固定在外部的吹塑瓶(5)上,所述按帽(2)可滑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座(1)的上端,所述按帽(2)上固定有小活塞(6),所述小活塞(6)与所述连接座(1)围成活塞内腔(7);所述外滴管(3)卡接在所述连接座(1)下端,所述内滴管(4)可滑动安装在所述外滴管(3)内,所述内滴管(4)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活塞内腔(7)相连通的横向取液口(301);取液时,所述连接座(1)固定在所述吹塑瓶(5)瓶口上,所述内滴管(4)相对所述外滴管(3)滑动使所述横向取液口(301)抵靠在所述吹塑瓶(5)的底端,按压所述按帽(2),所述内滴管(4)将所述吹塑瓶(5)底部残留的液体吸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卡柱(101),所述连接卡柱(101)卡接在所述外滴管(3)内,所述内滴管(4)与所述连接卡柱(101)间安装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设置在所述外滴管(3)内;所述第一弹簧(8)始终使所述内滴管(4)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与所述按帽(2)间安装有第二弹簧(9),所述第二弹簧(9)始终使所述按帽(2)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柱(102)和第二环形柱(103),所述第一环形柱(102)和所述第二环形柱(103)围成环形槽(104),所述按帽(2)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104)相配合的环形凸台(2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帽(2)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柱(202),所述小活塞(6)固定在所述连接柱(202)上;所述小活塞(6)与所述第一环形柱(102)围成所述活塞内腔(7),所述小活塞(6)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第一环形柱(102)的内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环形柱(105),所述第三环形柱(105)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吹塑瓶(5)固定的螺纹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形柱(105)通过环形卡环(10)连接有外壳体(11),所述外壳体(11)上设置有限位卡台(1101),所述限位卡台(1101)抵靠在所述连接座(1)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与所述外滴管(3)间安装有垫片(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瓶(5)的瓶口内套装有与所述外滴管(3)相配合的内塞(13);拔出所述外滴管(3)时,所述内塞(13)能够刮除所述外滴管(3)外壁上的附着物。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柱(101)上设置有分别连通所述活塞内腔(7)和所述横向取液口(301)的通孔(10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包括连接座、按帽、外滴管和内滴管,连接座固定在外部的吹塑瓶上,按帽可滑动安装在连接座的上端,按帽上固定有小活塞,小活塞与连接座围成活塞内腔;外滴管卡接在连接座的下端,内滴管可滑动安装在外滴管内,内滴管的底部设置有与活塞内腔相连通的横向取液口;取液时,连接座固定在吹塑瓶瓶口上,内滴管相对外滴管滑动使横向取液口抵靠在吹塑瓶的底端,按压按帽,内滴管将吹塑瓶底部残留的液体吸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防止瓶内液体残留的滴管,克服了现有滴管不能将容器最底部液体吸出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杭建平;邢光伟;俞龙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金雨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90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