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
背景技术:
伞具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人们现在使用的伞具种类较多,但大多数功能单一,伞具撑开后伞面大小固定,在阳光暴晒或下雨天时,单人或多人撑同一把伞,无法保证每个人都不暴露在太阳或雨水之下,经常可见路面上两个人合撑一把伞时,有一个人的肩膀露在伞面以外被雨水淋湿,而当人们尽量避免自己被淋湿时将使劲往伞杆中心靠,这样一来导致非常拥挤,易引起人们的不适。
现有技术的伞虽然也具有调节伞面大小的功能,但大多都是以伸缩滑动的结构为主,在调节时伞骨移动困难,容易在滑动延长时将伞布刮破,且依靠伸缩延长伞骨,限位不够稳定,实用性还有待加强。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伞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可通过翻折伞骨达到调节伞面大小的目的,副伞骨收折、展开结构都牢固且支撑稳定。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包括伞主体,所述伞主体包括多个可支撑起伞面的伞骨;所述伞骨包括主伞骨和副伞骨,所述主伞骨支撑位于中心的主伞面,所述副伞骨支撑环绕主伞面外围的副伞面;所述主伞骨与副伞骨通过第一枢接件转动枢接,所述副伞骨向内转动折叠贴靠主伞骨的内侧面,并带动所述副伞面折叠贴靠于所述主伞面的内侧面;所述副伞骨的外端设有第一磁铁,主伞骨设有与副伞骨外端的第一磁铁相互吸附的第二磁铁。
所述主伞骨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所述第三伞骨一端通过第二枢接件与第二伞骨转动枢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枢接件与副伞骨的内端转动枢接;所述副伞骨向内转动折叠且外端抵靠在第二枢接件上,所述第二枢接件上形成有供副伞骨外端伸入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磁铁设置于容置空间内。
所述第二伞骨具有与第一伞骨枢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三伞骨连接的第二端;所述副伞骨的外端形成有凸起部,所述第二端上形成有供凸起卡入的凹陷部。
所述主伞面与副伞面的连接处形成有车缝线,所述主伞骨的外端连接所述主伞面的外环边,所述副伞骨的外端和内端分别连接于副伞面的外环边和内环边。
所述车缝线上设置有一层可挠性层。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人撑伞时,副伞骨通过第一枢接件向内转动折叠贴靠于主伞骨的内侧面,副伞骨的外端与主伞骨通过第一磁铁与和第二磁铁相互吸附在一起;当多人共撑一把伞时,可根据需要通过第一枢接件将副伞骨向外转动折叠,副伞骨带动副伞面环绕主伞面向外打开,使伞面变大,进而达到根据需要调节伞面大小的目的,操作方便快捷且省时省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可通过翻折伞骨达到调节伞面大小的目的,展开时副伞骨能够对副伞面稳定支撑,对副伞面进行收折时通过磁铁使副伞骨紧密贴靠在主伞骨的内侧,使伞面收折结构更稳固,调节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收折伞面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伞面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伞骨收折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伞骨展开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伞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1-伞主体
11-主伞骨111-第一伞骨112-第二伞骨113-第三伞骨
12-副伞骨121-第一磁铁13-第一枢接件14-第二枢接件
141-容置空间142-第二磁铁
2-主伞面3-副伞面4-车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如图1-5所示,包括包括伞主体1,伞主体1包括多个可支撑起伞面的伞骨;伞骨包括主伞骨11和副伞骨12,主伞骨11支撑位于中心的主伞面2,副伞骨12支撑环绕主伞面2外围的副伞面3;主伞骨11与副伞骨12通过第一枢接件13转动枢接,副伞骨12向内转动折叠贴靠主伞骨11的内侧面,并带动副伞面3折叠贴靠于主伞面2的内侧面;副伞骨12的外端设有第一磁铁121,主伞骨11设有与副伞骨12外端的第一磁铁121相互吸附的第二磁铁142。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人撑伞时,副伞骨12通过第一枢接件13向内转动折叠贴靠于主伞骨11的内侧面,副伞骨12的外端与主伞骨11通过第一磁铁121与和第二磁铁142相互吸附在一起;当多人共撑一把伞时,可根据需要通过第一枢接件13将副伞骨12向外转动折叠,副伞骨12带动副伞面3环绕主伞面2向外打开,使伞面变大,进而达到根据需要调节伞面大小的目的,操作方便快捷且省时省力。
优选地,主伞骨11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伞骨111、第二伞骨112和第三伞骨113,第三伞骨113一端通过第二枢接件14与第二伞骨112转动枢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枢接件13与副伞骨12的内端转动枢接;副伞骨12向内转动折叠且外端抵靠在第二枢接件14上,第二枢接件14上形成有供副伞骨12外端伸入的容置空间141,第二磁铁142设置于容置空间141内。副伞骨12通过第一枢接件13进行内外翻转,当副伞骨12向内转动,副伞骨12的外端伸入容置空间141内,副伞骨12的外端限制于容置空间内不会左右晃动,且第一磁铁121与第二磁铁142相互吸引,最终使副伞骨12牢牢抵靠于容置空间141内,伞面收折结构更稳固。
优选地,第二伞骨112具有与第一伞骨111枢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三伞骨113连接的第二端;副伞骨12的外端形成有凸起部,第二端上形成有供凸起卡入的凹陷部。在折叠时副伞骨12的外端逐渐与第二端靠近,最终凸起部卡入凹陷部中固定,使副伞骨12更加稳定地抵靠在第二端上。
优选地,主伞面与副伞面的连接处形成有车缝线4,主伞骨11的外端连接主伞面的外环边,副伞骨12的外端和内端分别连接于副伞面的外环边和内环边。由于伞面较软,在折叠副伞骨12时很难使副伞面3平整地贴靠于主伞面2的内侧面,车缝线4相当于折叠边能够将主伞面2与副伞面平整折叠,使在折叠副伞骨12时副伞面3沿着车缝线4向下翻折,翻折边缘更加平整,达到副伞面3收合便捷整齐的目的。
优选地,车缝线4上设置有一层可挠性层。这层可挠性层可增加车缝线的硬度,在副伞面折叠时,可挠性层作为折叠边,方便将副伞面平整折叠收纳于主伞面内侧面,折叠效果更好;而且在副伞面展开时,可挠性层也可作为柔性支撑骨,将伞面平整展开;可挠性层具体可为丁苯橡胶材料制成,而丁苯橡胶材料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具有耐磨、耐热、耐老化的特点,很适合作为软骨材料。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1.一种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主体,所述伞主体包括多个可支撑起伞面的伞骨;所述伞骨包括主伞骨和副伞骨,所述主伞骨支撑位于中心的主伞面,所述副伞骨支撑环绕主伞面外围的副伞面;所述主伞骨与副伞骨通过第一枢接件转动枢接,所述副伞骨向内转动折叠贴靠主伞骨的内侧面,并带动所述副伞面折叠贴靠于所述主伞面的内侧面;所述副伞骨的外端设有第一磁铁,主伞骨设有与副伞骨外端的第一磁铁相互吸附的第二磁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骨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所述第三伞骨一端通过第二枢接件与第二伞骨转动枢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枢接件与副伞骨的内端转动枢接;所述副伞骨向内转动折叠且外端抵靠在第二枢接件上,所述第二枢接件上形成有供副伞骨外端伸入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磁铁设置于容置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伞骨具有与第一伞骨枢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三伞骨连接的第二端;所述副伞骨的外端形成有凸起部,所述第二端上形成有供凸起卡入的凹陷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面与副伞面的连接处形成有车缝线,所述主伞骨的外端连接所述主伞面的外环边,所述副伞骨的外端和内端分别连接于副伞面的外环边和内环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可调节伞面大小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缝线上设置有一层可挠性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