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
背景技术:
缸盖安装在缸体的上面,从上部密封气缸并构成燃烧室,它经常与高温高压燃气相接触,因此承受很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现有的缸盖一般是采用压铸模具,进行注塑热压成型的。
现有的发动机缸盖用模具在进行压铸时由于原料内含有气泡,在压铸完成后因为压铸模具的密封性导致气泡不能排出,造成成品表面有蜂窝,同时模具在脱模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包括定模,所述定模的顶部覆盖有动模,所述动模的顶部开设有注塑孔,所述定模和动模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扣,且定模位于连接扣的下方设置有斜顶,所述定模的前端焊接有支架,且支架外安装有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模的内部中心处嵌合有下模,且定模的两侧设置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内部底端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堵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模的后端嵌合有第二堵块,且定模的顶部四角处开设有连接孔,且动模的底端对应位置焊接有连接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的驱动端贯穿定模并链接有第三堵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包括模壳和内隔板,所述内隔板等距分布在模壳的内部,所述模壳的内部且位于内隔板之间开设有分隔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壳的外壁开设有定位槽、脱模槽定位孔和出气孔,所述模壳的顶部一端开设有流料孔以及连接槽,所述模壳的内壁位于分隔槽两侧设置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在模具上开设有出气孔,用于在压铸时,将原料中的气泡导出,防止气体在压铸过程中造成成品出现不合格现象,从而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同时相比较传统的压铸模具,本方案将模具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动模和定模为基础部件,是每个压铸模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下模是可以依照发动机缸盖而进行制造的,根据需求可以进行制作不同的下模,通过三个堵块进行固定,其作用在于,在压铸不同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时无需将整个模具更换,仅需要更换下模即可,减少了模具更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因为传统的模具是直接在定模内进行压铸,所以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定模,但是定模体积大,相应的制作成本也就多,而本装置通过更换下模,可以减小模具的成本,这样,不管是制作不同的产品还是后期补充模具都相比传统的成本低,而且在后期脱模时也有一定的帮助,成品不会和定模上的定位槽以及出气孔粘黏,通过定模的斜顶进行脱模,本设计在使用时可以大大减少设备组装时间,实现快速启动,同时也能够快速换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制作速度,同时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蜂窝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中定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塑孔;2、动模;3、支架;4、气缸;5、连接扣;6、斜顶;7、定模;8、第一堵块;9、下模;10、第二堵块;11、滑槽;12、嵌合槽;13、连接孔;14、第三堵块;15、定位槽;16、脱模槽;17、定位孔;18、流料孔;19、连接槽;20、内隔板;21、分隔槽;22、加强筋;23、出气孔;24、模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包括定模7,定模7的顶部覆盖有动模2,动模2的顶部开设有注塑孔1,定模7和动模2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扣5,且定模7位于连接扣5的下方设置有斜顶6,定模7的前端焊接有支架3,且支架3外安装有气缸4。
在图2中,定模7的内部中心处嵌合有下模9,且定模7的两侧设置有嵌合槽12,嵌合槽12内部底端开设有滑槽11,且滑槽1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堵块8,下模9的结构和所需制造的发动机缸盖结构相同,在压铸不同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时无需将整个模具更换,仅需要更换下模9即可,减少了模具更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嵌合槽12用来安装第一堵块8的,滑槽11的作用是稳定第一堵块8的运动,第一堵块8主要用作是用来固定下模9的。
在图2中,定模7的后端嵌合有第二堵块10,且定模7的顶部四角处开设有连接孔13,且动模2的底端对应位置焊接有连接柱,第二堵块10的作用同第一堵块8的作用相同,连接孔13是为了配合动模2的连接柱,使动模2和定模7相互嵌合组成模具。
在图2中,气缸4的驱动端贯穿定模7并链接有第三堵块14,第三堵块14的作用同第一堵块8的作用相同。
在图3中,下模9包括模壳24和内隔板20,内隔板20等距分布在模壳24的内部,模壳24的内部且位于内隔板20之间开设有分隔槽21,内隔板20和分隔槽21是发动机缸盖的内部结构,其作用是将发动机分成不同的空腔,以满足发动机的功能。
在图3中,模壳24的外壁开设有定位槽15、脱模槽16定位孔17和出气孔23,模壳24的顶部一端开设有流料孔18以及连接槽19,模壳24的内壁位于分隔槽21两侧设置有加强筋22,定位槽15和定位孔17用于将下模9固定在定模7内,模壳24相当于发动机缸盖的外观结构,出气孔23将原料中的气泡导出,防止气体在压铸过程中造成成品出现蜂窝现象,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流料孔18是用来将通过注塑孔1注入的原料引导进模壳24的内部,连接槽19是用来在后期发动机缸盖在进行拼接时用来定位的,加强筋22提高发动机缸盖的承压能力,防止其变形,脱模槽16用于使下模9和定模7的拆卸,在压铸不同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时无需将整个模具更换,仅需要更换下模9即可,减少了模具更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图2中,第一堵块8、第二堵块10以及第三堵块14均和下模9的边缘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该设计的作用时,在进行注塑时,防止原料意外进入定模7内,造成废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根据需要将下模9放入到定模7的中心处,随后通过第一堵块8、第二堵块10对下模9进行固定,下模9的结构和所需制造的发动机缸盖结构相同,在压铸不同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时无需将整个模具更换,仅需要更换下模9即可,减少了模具更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嵌合槽12用来安装第一堵块8和第二堵块10的,滑槽11的作用是稳定第一堵块8和第二堵块10的运动,通过连接孔13配合动模2的连接柱,使动模2和定模7相互嵌合组成模具,随后通过注塑孔1进行原料注入,原料通过流料孔18进入到下模9的内部,在下模9的外壁设置有出气孔23,出气孔23将原料中的气泡导出,防止气体在压铸过程中造成成品出现蜂窝现象,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下模9内的内隔板20等距分布在模壳24的内部,内隔板20和分隔槽21是发动机缸盖的内部结构,其作用是将发动机分成不同的空腔,以满足发动机的功能,连接槽19是用来在后期发动机缸盖在进行拼接时用来定位的,加强筋22提高发动机缸盖的承压能力,防止其变形,在冷却后动模2上升,第一堵块8和第二堵块10后移,第三堵块14在气缸4的带动下先向前移动,抵触下模9是下模9轻微变形,目的是为了使发动机缸盖成品和下模9的内壁脱离粘黏,有利于脱模,随后第三堵块14再通过气缸4(型号为scjsc6)的带动后移,最后通过斜顶6伸入将成品顶出。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包括定模(7),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7)的顶部覆盖有动模(2),所述动模(2)的顶部开设有注塑孔(1),所述定模(7)和动模(2)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扣(5),且定模(7)位于连接扣(5)的下方设置有斜顶(6),所述定模(7)的前端焊接有支架(3),且支架(3)外安装有气缸(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7)的内部中心处嵌合有下模(9),且定模(7)的两侧设置有嵌合槽(12),所述嵌合槽(12)内部底端开设有滑槽(11),且滑槽(1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堵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7)的后端嵌合有第二堵块(10),且定模(7)的顶部四角处开设有连接孔(13),且动模(2)的底端对应位置焊接有连接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4)的驱动端贯穿定模(7)并链接有第三堵块(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9)包括模壳(24)和内隔板(20),所述内隔板(20)等距分布在模壳(24)的内部,所述模壳(24)的内部且位于内隔板(20)之间开设有分隔槽(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工发动机缸盖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壳(24)的外壁开设有定位槽(15)、脱模槽(16)定位孔(17)和出气孔(23),所述模壳(24)的顶部一端开设有流料孔(18)以及连接槽(19),所述模壳(24)的内壁位于分隔槽(21)两侧设置有加强筋(2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