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前模产品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压铸产品中,根据多肋板结构的产品工艺要求,带盘位一侧需要由前模(上模)成型,但是一般前模的筋位比较深,从而导致产品在生产的时候极易与前模粘附在一起,从而使得产品很难从前模脱模出料,进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前模产品顶出装置,能够方便产品从前模脱模出料,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前模产品顶出装置,与产品分别放置在上模的两侧,包括顶针、安装板和压板,顶针与安装板连接并贯穿上模抵接产品,安装板与压板之间设有至少四根弹簧,弹簧抵接安装板与压板。
通过顶针贯穿安装板抵接产品,利用压板向下施加压力,经过弹簧将压力分解为缓释的压力,再将缓释的压力通过安装板作用在顶针上,从而作用在产品上,利用顶针将产品顶出上模,从而实现了产品的出料,避免了产品与上模的粘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具体的,安装板包括面板和底板,顶针安装在底板上并贯穿面板,弹簧贯穿底板分别抵接面板和压板。
具体的,前模产品顶出装置还包括四根复位杆,复位杆设置在安装板的四周,复位杆安装在底板上并贯穿面板和上模。
通过复位杆的设置使得顶针的定出方向能够在复位杆的导向下稳定统一,保证了顶针顶出动作顺畅不卡顿,进而保证了前模产品顶出装置的稳定性。
特别地,弹簧为10根,顶针为10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顶针贯穿安装板抵接产品,利用压板向下施加压力,经过弹簧将压力分解为缓释的压力,再将缓释的压力通过安装板作用在顶针上,从而作用在产品上,利用顶针将产品顶出上模,从而实现了产品的出料,避免了产品与上模的粘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模产品顶出装置、产品和前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除前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除产品和复位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去除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产品、2上模、3顶针、4安装板、5压板、6弹簧、7面板、8底板、9复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现有压铸产品中,根据多肋板结构的产品工艺要求,带盘位一侧需要由前模(上模)成型,但是一般前模的筋位比较深,从而导致产品在生产的时候极易与前模粘附在一起,从而使得产品很难从前模脱模出料,进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为了能够方便产品从前模脱模出料,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前模产品顶出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下面根据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实用新型提供了前模产品顶出装置,与产品1分别放置在上模2的两侧,包括顶针3、安装板4和压板5,顶针3与安装板4连接并贯穿上模2抵接产品1,安装板4与压板5之间设有至少四根弹簧6,弹簧6抵接安装板4与压板5。
通过顶针3贯穿安装板4抵接产品1,利用压板5向下施加压力,经过弹簧6将压力分解为缓释的压力,再将缓释的压力通过安装板4作用在顶针3上,从而作用在产品1上,利用顶针3将产品1顶出上模2,从而实现了产品1的出料,避免了产品1与上模2的粘附,提高了产品1的生产效率。
具体的,安装板4包括面板7和底板8,顶针3安装在底板8上并贯穿面板7,弹簧6贯穿底板8分别抵接面板7和压板5。
具体的,前模产品1顶出装置还包括四根复位杆9,复位杆9设置在安装板4的四周,复位杆9安装在底板8上并贯穿面板7和上模2。
通过复位杆9的设置使得顶针3的定出方向能够在复位杆9的导向下稳定统一,保证了顶针3顶出动作顺畅不卡顿,进而保证了前模产品1顶出装置的稳定性。
特别地,弹簧6为10根,顶针3为10根。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1.前模产品顶出装置,与产品(1)分别放置在上模(2)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针(3)、安装板(4)和压板(5),所述顶针(3)与所述安装板(4)连接并贯穿所述上模(2)抵接产品(1),所述安装板(4)与所述压板(5)之间设有至少四根弹簧(6),所述弹簧(6)抵接所述安装板(4)与所述压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模产品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包括面板(7)和底板(8),所述顶针(3)安装在所述底板(8)上并贯穿所述面板(7),所述弹簧(6)贯穿所述底板(8)分别抵接所述面板(7)和所述压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模产品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产品顶出装置还包括四根复位杆(9),所述复位杆(9)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的四周,所述复位杆(9)安装在所述底板(8)上并贯穿所述面板(7)和所述上模(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模产品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为10根,所述顶针(3)为10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