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旅行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盗旅行箱。
背景技术:
旅行箱作为外出必需品深得人们喜爱,无论是外出探友还是游玩,为了方便乘客通常都会选择使用旅行箱携带生活用品。由于旅行时旅行箱往往被搁置在乘客视线之外,旅行箱不能得到有效的看护,丢失和被偷盗的几率较大,为了使个人物品得到保护,此时需要种智能防盗旅行箱。现有的防盗旅行箱的传感器为感光传感器,置于旅行箱内部,当所述感光传感器检测到亮度变化,即表明旅行箱被非法打开,然后报警单元发出警报,但是,当感光传感器被遮住时,该防盗旅行箱就无法实现防盗功能,同时常用数字锁易被破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盗旅行箱,改善现有技术中常用防盗旅行箱性能不完善,易被破解的问题。
一种防盗旅行箱,包括旅行箱本体、磁感应单元、指纹识别锁、报警器、通信单元和处理器;所述磁感应单元安装在旅行箱箱盖的盖合处,指纹识别锁、通信单元、报警器和处理器均安装在旅行箱侧面,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磁感应单元、指纹识别锁、报警器和通信单元连接。
进一步,所述磁感应单元包括磁感应部件和磁力片,磁感应部件安装在箱体,磁力片安装在箱盖上与磁感应部件对应的位置,当箱盖盖合时,磁力片与磁感应部件接触。
进一步,所述报警器包括蜂鸣器和led灯,蜂鸣器和led灯分别与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与通信单元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电源模块,为磁感应单元、指纹识别锁、报警器、通信单元和处理器提供电源。所述处理器为stm32f103zet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一种防盗旅行箱,利用指纹识别锁能有效提高锁具的可靠性,同时当旅行箱被非法开启时,进行报警同时通过无线连接通知旅行箱主人,报警迅速,解决常用感光传感器被遮住时,无法实现防盗报警功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防盗旅行箱示意图;
图2是防盗旅行箱模块连接图;
图中,1-旅行箱本体、2-磁感应部件、3-磁力片、4-指纹识别锁、5-报警器、6-通信单元、7-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盗旅行箱,包括旅行箱本体1、磁感应单元、指纹识别锁4、报警器5、通信单元6和处理器7;如图2所示,所述磁感应单元安装在旅行箱箱盖的盖合处,指纹识别锁4、报警器5、通信单元6和处理器7集合在一块安装于旅行箱侧面,所述处理器7分别与磁感应单元、指纹识别锁4、报警器5和通信单元6连接。指纹识别锁4识别正确指纹时,打开箱盖,并向处理器7发送开箱信号。
进一步,所述磁感应单元包括磁感应部件2和磁力片3,磁感应部件2安装在箱体,磁力片3安装在箱盖上与磁感应部件2对应的位置,当箱盖盖合时,磁感应部件2与磁力片3接触。当磁感应部件2和磁力片3分开时,及箱盖打开时,向处理器7发送打开信号。所述报警器5包括蜂鸣器和led灯,蜂鸣器和led灯分别与处理器7连接。
进一步,防盗旅行箱还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与通信单元6连接。此外,防盗旅行箱还包括电源模块,为磁感应单元、指纹识别锁4、报警器5、通信单元6和处理器7提供电源。所述处理器7为stm32f103zet6。处理器7在接收到磁感应单元发送的打开信号时,但未接收到指纹识别锁4发送开箱信号时,向报警器5、通信单元6发送报警信号,通信单元6向移动终端发送警示信息。在确定无风险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能够像向通信单元6发送解除信息,解除报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1.一种防盗旅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旅行箱本体(1)、磁感应单元、指纹识别锁(4)、报警器(5)、通信单元(6)和处理器(7);所述磁感应单元安装在旅行箱箱盖的盖合处,指纹识别锁(4)、报警器(5)、通信单元(6)和处理器(7)均安装于旅行箱侧面,所述处理器(7)分别与磁感应单元、指纹识别锁(4)、报警器(5)和通信单元(6)连接;
所述磁感应单元包括磁感应部件(2)和磁力片(3),磁感应部件(2)安装在箱体,磁力片(3)安装在箱盖上与磁感应部件(2)对应的位置,当箱盖盖合时,磁感应部件(2)与磁力片(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盗旅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5)包括蜂鸣器和led灯,蜂鸣器和led灯分别与处理器(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盗旅行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与通信单元(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盗旅行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为磁感应单元、指纹识别锁(4)、报警器(5)、通信单元(6)和处理器(7)提供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盗旅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7)为stm32f103zet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