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5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属于提水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水车依然是水利水电中的常用工具。水利水电中利用水车进行取水或者利用水车将水的势能转换成人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电能,既节能又环保。然而水利水电中的水车利用水流动的动能带动水车的转动,从而将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又或者利用水流动产生的动能通过水车带动发电机的工作,从而将水的动能转换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电能。

目前采用浮力来提升水的浮力装置不足之处在于设备无法将水源快速提取出去,容易降低设备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以解决设备无法将水源快速提取出去,容易降低设备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它包括底座、四通、三根过水管和三组浮力提水装置,所述底座最上端设有环形凸起,四通的最上端设置出水口,四通的最下端设置有凹槽,四通的周身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入水口,四通最下端凹槽卡设在底座的环形凸起上,三根过水管的一端分别与四通的一个入口相连,三根过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一组浮力提水装置相连;

所述浮力提水装置包括旋转盘、分项集水头、轴承和多组浮力提水机构,所述分项集水头的一端设出口,分项集水头的出口周身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组进口,轴承的内圈套装在分项集水头的出口的外部,轴承的外圈嵌装在过水管的另一端的内部,旋转盘安装在分项集水头的多组进口的外部,分项集水头的进口数量与浮力提水机构的数量相同。

所述浮力提水机构包括连接杆、l型单向导入水管、伸缩节、进水口、弹簧、支杆和配重球,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旋转盘外沿上,l型单向导入水管固定在旋转盘内部,l型单向导入水管一端与分项集水头的一个进口相连,l型单向导入水管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杆并与伸缩节的一端相连,伸缩节的另一端设置进水口,l型单向导入水管拐角处固定连接弹簧,支杆的一端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配重球固定连接,配重球设置在弹簧与伸缩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的底面上设置多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轴承为防水轴承。

优选地,所述浮力提水机构的数量为5-9组。

进一步地,所述l型单向导入水管拉直后的外部截面为菱形,l型单向导入水管拉直后的内部截面为圆型。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节内设有伸缩弹簧。

再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提水机构还包括防反水塞,l型单向导入水管内部设置倒灌止回阀。

优选地,所述倒灌止回阀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截面为菱形。

优选地,所述配重球的材质为不锈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浮力原理以浮力取水,节能环保,并其涉及多组旋转机构,可连接发电机,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底座设通孔,便于在水底固定,当本实用新型位于静水环境中,三组浮力提水装置各自运动浮力提水,当本实用新型位于动水环境中,三组浮力提水装置在各自运行的同时随水流转动,水动力推动三组浮力提水装置的运行,工作效率更高,本实用性具有倒灌止回阀有效的保证提取的水不会回流。

实用新型原理:结合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原理,将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放置在水中,直至水面,轮盘以箭头所指方向逆时针旋转,以分项集水头为中心,图4中的右半侧,配重球受重力原因影响,配重球搭在弹簧上,伸缩节不与配重球相接触,伸缩节由于伸缩弹簧的弹性张开,伸缩节内含有少量的水和空气,伸缩节内因含有空气受到水的浮力向上浮起带动轮盘转动,在轮盘最上端偏左的位置,配重球由于重力的作用,配重球与弹簧分开,配重球带动连接杆转动,配重球撞击到伸缩节上,伸缩节内的水被压入l型单向导入水管,水流经倒灌回止阀不再回流,并通过分项集水头流入过水管,最后在四通出口处被收集,四通出口连接收集水管,在配重球向下运动的旋转过程中,配重球受伸缩节内伸缩弹簧作用弹起,敲击在弹簧上,再次敲击在伸缩节上,多次重复排净伸缩节内的水后,配重球紧贴在伸缩节上,并压紧伸缩节内的伸缩弹簧,在轮盘最下端偏右位置,伸缩节不在受到配重球的压力,伸缩弹簧快速复位牵引伸缩节快速伸展,伸缩节内吸入少量的水和空气,伸缩节内装有空气受浮力作用向上运动牵引轮盘逆时针旋转,如此往复让旋转盘可以借助使得浮力一直运行。在静水环境中,三组浮力提水装置各自运行旋转,进行提水工作,在动水环境中,三组浮力提水装置在各自运行旋转的同时,水流冲击连接杆和l型单向导入水管的菱形外端面,加快浮力提水装置转动,并使三组浮力提水装置围绕底座转动,使每组浮力提水装置都能够受到水的冲力持续旋转。进而持续进行提水工作。

本实用新型可设置电动机提升工作效率,亦可连接发电机达到发电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剖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力提水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力提水装置剖视细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节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它包括底座(1)、四通(2)、三根过水管(3)和三组浮力提水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最上端设有环形凸起,四通(2)的最上端设置出水口,四通(2)的最下端设置有凹槽,四通(2)的周身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入水口,四通(2)最下端凹槽卡设在底座(1)的环形凸起上,每根过水管(3)的一端分别与四通(2)的一个入口相连,每根过水管(3)的另一端分别与一组浮力提水装置(4)相连;

所述浮力提水装置包括旋转盘(401)、分项集水头(402)、轴承(403)和多组浮力提水机构,所述分项集水头(402)的一端设出口,分项集水头(402)的出口周身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组进口,轴承(403)的内圈套装在分项集水头(402)的出口的外部,轴承(403)的外圈嵌装在过水管(3)的另一端的内部,旋转盘(401)安装在分项集水头(402)的多组进口的外部,分项集水头(402)的进口数量与浮力提水机构的数量相同。

所述浮力提水机构包括连接杆(404)、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伸缩节(406)、进水口(407)、弹簧(408)、支杆(409)和配重球(410),所述连接杆(404)设置在旋转盘(401)外沿上,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固定在旋转盘(401)内部,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一端与分项集水头(402)的一个进口相连,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杆(404)并与伸缩节(406)的一端相连,伸缩节(406)的另一端设置进水口(407),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拐角处固定连接弹簧(408),支杆(409)的一端与连接杆(404)转动连接,支杆(409)的另一端与配重球(410)固定连接,配重球(410)设置在弹簧(408)与伸缩节(406)之间。

运行时,利用伸缩节内的空气浮力使伸缩节在水中可以往上浮起,带动支杆推动旋转盘在水中旋转,当连接杆随着旋转盘慢慢的旋转到最顶端时,连接杆上的配重球会随着重力往支杆上的伸缩节撞去,使伸缩节内少量的水往l型单向导入水管注入,水流过倒灌止回阀,再经过分项集水头,最后经过水管流入四通,四通可连接收集水的管道,配重球撞击后回弹时敲击弹簧再次回弹,将伸缩节内剩余的水排净,当配重球随着旋转盘的旋转下落到最底端时,配重球与伸缩节分开,伸缩节则利用螺旋弹簧将少量的水通过进水口吸入管内,伸缩节再利用内部的空气使其可以具备浮力,让旋转盘可以借助使得浮力一直运行。

实施本方式时,可设置电机为本装置提供动能,加快提水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底座1的底面上设置多个通孔5。

底座设置通孔便于在水底固定。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轴承403为防水轴承。

防水轴承防止收集的水流出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浮力提水机构的数量为5-9组。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拉直后的外部截面为菱形,l型单向导入水405管拉直后的内部截面为圆型。

l型单向导入水管外部截面设置为菱形便于接受水流动产生的推力。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伸缩节406内设有伸缩弹簧412。

伸缩弹簧使伸缩节复位伸长。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浮力提水机构还包括倒灌止回阀411,l型单向导水管405置倒灌止回阀411。

使用倒灌回止阀避免收集的水倒流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倒灌止回阀411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404的截面为菱形。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配重球410的材质为不锈钢。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它包括底座(1)、四通(2)、三根过水管(3)和三组浮力提水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最上端设有环形凸起,四通(2)的最上端设置出水口,四通(2)的最下端设置有凹槽,四通(2)的周身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入水口,四通(2)最下端凹槽卡设在底座(1)的环形凸起上,每根过水管(3)的一端分别与四通(2)的一个入口相连,每根过水管(3)的另一端分别与一组浮力提水装置(4)相连;

所述浮力提水装置包括旋转盘(401)、分项集水头(402)、轴承(403)和多组浮力提水机构,所述分项集水头(402)的一端设出口,分项集水头(402)的出口周身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组进口,轴承(403)的内圈套装在分项集水头(402)的出口的外部,轴承(403)的外圈嵌装在过水管(3)的另一端的内部,旋转盘(401)安装在分项集水头(402)的多组进口的外部,分项集水头(402)的进口数量与浮力提水机构的数量相同;

所述浮力提水机构包括连接杆(404)、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伸缩节(406)、进水口(407)、弹簧(408)、支杆(409)和配重球(410),所述连接杆(404)设置在旋转盘(401)外沿上,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固定在旋转盘(401)内部,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一端与分项集水头(402)的一个进口相连,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杆(404)并与伸缩节(406)的一端相连,伸缩节(406)的另一端设置进水口(407),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拐角处固定连接弹簧(408),支杆(409)的一端与连接杆(404)转动连接,支杆(409)的另一端与配重球(410)固定连接,配重球(410)设置在弹簧(408)与伸缩节(40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面上设置多个通孔(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403)为防水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提水机构的数量为5-9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拉直后的外部截面为菱形,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拉直后的内部截面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节(406)内设有伸缩弹簧(4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提水机构还包括倒灌止回阀(411),l型单向导入水管(405)内部设置倒灌止回阀(4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灌止回阀(411)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04)的截面为菱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球(410)的材质为不锈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属于提水装置技术领域,目前采用浮力来提升水的浮力装置不足之处在于设备无法将水源快速提取出去,容易降低设备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四通、三根过水管和三组浮力提水装置,所诉底座最上端设有环形凸起,四通的最上端设置出水口,四通的最下端设置有凹槽,四通的周身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入水口,四通最下端凹槽卡设在底座的环形凸起上,三根过水管的一端分别与四通的一个入口相连,三根过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一组浮力提水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利用浮力原理以浮力取水,节能环保,并其涉及多组旋转机构,可连接发电机,提供电能。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虎;葛洪岩;马健军;苏雪朋;姜清峰;何昭龙;马中红;王彦宏;黄明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水电四局武汉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89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