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性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压缩机(compressor)是接收从电动马达或涡轮等动力发生装置传递的动力,并将空气或制冷剂或除此之外的多种工作气体进行压缩来提高压力的机械装置,所述压缩机在家用电器或整个产业中广泛得到使用。
这样的压缩机可以分为往复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compressor)、旋转式压缩机(rotarycompressor)以及涡旋式压缩机(scrollcompressor)。
在所述往复式压缩机中,在活塞(piston)和气缸(cylinder)之间形成有用于压缩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活塞在气缸内部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来对流入所述压缩空间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另外,在所述旋转式压缩机中,在偏心旋转的辊子(roller)和气缸之间形成有用于压缩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辊子沿着气缸内壁进行偏心旋转来对流入压缩空间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另外,在所述涡旋式压缩机中,在回旋涡旋盘(orbitingscroll)和固定涡旋盘(fixedscroll)之间形成用于压缩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所述回旋涡旋盘相对于固定涡旋盘进行旋转来对所述压缩空间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最近,在所述往复式压缩机中,开发了许多线性压缩机,就所述线性压缩机而言,活塞直接连接于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马达,从而在不产生因运动转换而引起的机械损失的情况下,提高压缩效率,并且结构简单。
在所述线性压缩机中,在密闭的壳体内部,所述活塞利用线性马达在气缸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吸入制冷剂并进行压缩后吐出该制冷剂。
所述线性马达被配置为永磁体位于内定子和外定子之间,并且永磁体利用电磁力在内定子和外定子之间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此时,所述线性马达被配置为磁铁位于内定子和外定子之间,并且所述磁铁被所述磁铁和所述内(或外)定子之间的相互电磁力驱动以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并且,当所述磁铁在与所述活塞连接的状态下被驱动时,所述活塞在所述气缸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并且在吸入并压缩制冷剂之后吐出。
关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线性压缩机,本申请人提交了专利申请(以下,称为现有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8-0039959号(2018年4月19日)现有文献中公开的线性压缩机公开了一种气体轴承,该气体轴承通过向气缸和活塞之间的空间供应制冷剂气体来执行轴承功能。所述制冷剂气体通过所述气缸上形成的喷嘴流动到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侧,从而对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执行轴承作用。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线性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必须使用作气体轴承的制冷剂气体的消耗流量最小化。为了降低这种制冷剂气体的消耗流量,必须减小所述气缸喷嘴的直径或所述气缸喷嘴的数量,但是当所述气缸喷嘴的直径减小或所述气缸喷嘴的数量减少时,会发生气缸喷嘴堵塞的现象,从而大大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
即,当所述气缸喷嘴的直径减小或所述气缸喷嘴的数量减少时,由于油或油和灰尘的混合物等而发生气缸喷嘴堵塞的现象,因此存在气体轴承的功能显著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所述现有文献中,由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形成的线(thread)缠绕在形成于气缸的外周面的气体流入部,用作沉淀过滤方式的过滤器构件。
然而,在该情况下,当过滤器长时间暴露于压力和温度突然变化的压缩机的运转条件时,存在由于过滤器的张力减小而过滤性能随时间显著降低的问题。如果过滤性能显著降低,则存在由于油或灰尘混合物而导致气缸喷嘴堵塞的现象加重的问题。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所述线性压缩机中设置有在调节用作气体轴承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的同时,能够滤除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异物的气缸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即使减小使制冷剂气体流入气缸的喷嘴的直径或数量,也能够保持气体轴承的性能并且防止喷嘴堵塞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在制冷剂气体流入到气缸中形成的喷嘴之前提前滤除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异物,从而能够防止喷嘴堵塞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能够在不大幅改变现有的压缩机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工序来有效地防止喷嘴堵塞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包括:气缸,形成压缩空间,制冷剂在所述压缩空间中被压缩;喷嘴,设置于所述气缸,流入所述压缩空间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制冷剂通过所述喷嘴;以及气缸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气缸,并且配置在所述喷嘴的入口侧。此时,由于所述气缸过滤器的至少一个面进行拒油(oil-repellent)涂层处理,因此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或异物能够被过滤器滤除,从而能够防止气缸的喷嘴堵塞。
具体而言,在所述气缸形成有从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气体流入部,所述喷嘴可以从所述气体流入部的内侧面贯通到所述气缸的内周面而形成。
此时,所述气缸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气体流入部的内侧;以及第二过滤器,在所述气体流入部的内侧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口侧,并且,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入口侧的面可以进行拒油涂层处理。因此,能够有效地滤除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或异物,并且能够调节制冷剂气体的流量。
另外,所述第一过滤器可以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层叠而配置,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出口侧可以与所述喷嘴的入口侧连接。
例如,所述气体流入部包括:第一凹陷部,从所述气缸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以及第二凹陷部,从所述第一凹陷部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所述第一过滤器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过滤器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
所述第一凹陷部可以沿着所述气缸的外周面以圆周方向延伸而构成圆形带状,所述第二凹陷部可以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中心点向径向内侧凹陷。
所述第一过滤器可以包括具有多个过滤孔的金属纤维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可以包括由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构成的过滤器。因此,所述第一过滤器能够防止所述第二过滤器从气缸向外部脱离。
不同于此,在所述气缸可以形成有从外周面贯通到内周面的气体流入部,在所述气体流入部的内侧可以配置有形成有所述喷嘴的板。
具体而言,所述气体流入部包括:安置槽,从所述气缸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以及贯通孔,从所述安置槽贯通到所述气缸的内周面,所述板可以安置在所述安置槽中。
此时,所述气缸过滤器在所述安置槽的内侧层叠在所述板的上侧,并且对应于所述气缸过滤器的入口侧的面可以进行拒油涂层处理。或者,所述气缸过滤器在所述安置槽的内侧层叠在所述板的上侧,并且对应于所述气缸过滤器的出口侧的面可以进行拒油涂层处理。
因此,从所述压缩空间吐出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可以在通过所述气缸过滤器之后,通过所述板的喷嘴流入到所述气体流入部的贯通孔。
这里,所述气缸过滤器包括具有多个过滤孔的金属纤维过滤器,所述板可以由工程塑料材料形成。
另一方面,还可以包括:框架本体,容纳所述气缸,并且在轴向上延伸;框架凸缘,从所述框架本体向径向延伸;以及框架,从所述框架凸缘延伸到所述框架本体,并且由内部设置有气体孔的框架连接部构成。
并且,还包括:过滤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气体孔的入口侧,用于滤除要流入到所述气体孔的制冷剂中的异物,所述过滤器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框架凸缘的前表面向后方凹陷的过滤器槽中。
例如,所述过滤器组件可以包括:过滤器支架,形成有制冷剂入口部和制冷剂出口部,并且在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吐出过滤器,配置在所述过滤器支架的内部,并且具有亲油性;第一支撑构件,在所述过滤器支架的内部配置在所述吐出过滤器的入口侧;以及第二支撑构件,在所述过滤器支架的内部配置在所述吐出过滤器的出口侧。
此时,通过对应于所述吐出过滤器的入口侧或出口侧的面进行拒油涂层处理,能够在制冷剂气体流入到气缸中形成的喷嘴之前提前滤除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异物,从而能够防止喷嘴堵塞的现象。
例如,所述吐出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接触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以及第二过滤器,配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口侧,并且接触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并且,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入口侧或出口侧的面可以进行拒油涂层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线性压缩机中的壳体和壳体盖被分离的情形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容纳在线性压缩机的壳体内部的压缩机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沿图1的iv-iv'线截取的截面的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框架和气缸的截面图。
图6是放大示出图5的a部分的图。
图7是放大示出图5的b部分的图。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图。
图9是示出沿图8的ii-ii'线截取的截面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吐出过滤器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截面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吐出过滤器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气缸过滤器设置于气缸的情形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气缸的结构的图。
图15是放大示出图13的c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示例性的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对各个附图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时,对不同的附图中的相同的构成要素尽可能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说明本实用新型时,当判断为对有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会使本实用新型不清楚时,可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要素的过程中,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上述术语仅为了区别所述构成要素与其它构成要素,不会因上述术语而限定相应构成要素的本质、次序、顺序或个数等。当记载为某一构成要素“连接”、“结合”或“接触”于其他构成要素时,虽然有可能该构成要素直接与其他构成要素连接或接触,但是应当理解为有可能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夹设”其他构成要素或各个构成要素通过其他构成要素来“连接”、“结合”或“接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线性压缩机中的壳体和壳体盖被分离的情形的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10包括壳体101以及结合于所述壳体101的壳体盖102、103。在广泛的含义上,所述壳体盖102、103可以理解为所述壳体101的一结构。
在所述壳体101的下侧可以结合有腿50。所述腿50可以结合于供所述线性压缩机10安装的产品的底座上。例如,所述产品包括冰箱,所述底座可以包括所述冰箱的机械室底座。作为另一例,所述产品包括空调机的室外机,所述底座可以包括所述室外机的底座。
所述壳体101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可以形成在横向上卧放的配置或者在轴向上卧放的配置。以图1为基准,所述壳体101在横向上较长地延伸,并且,可以在径向上具有较低的高度。即,所述线性压缩机10可以具有低的高度,因此,例如当所述线性压缩机10设置于冰箱的机械室底座时,具有能够减小所述机械室的高度的优点。
在所述壳体101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端子(terminal)108。所述端子108理解为将外部电源传递到线性压缩机的马达组件140(参照图3)的结构。尤其,所述端子108可以连接于线圈141c(参照图3)的引线。
在所述端子108的外侧设置有支架109。所述支架109可以包括围绕所述端子108的多个支架。所述支架109可以执行保护所述端子108免受外部的冲击等的功能。
所述壳体101的两侧部可以呈开口。在呈开口的所述壳体101的两侧部可以结合有所述壳体盖102、103。详细而言,所述壳体盖102、103包括:第一壳体盖102,结合于呈开口的所述壳体101的一侧部;以及第二壳体盖103,结合于呈开口的所述壳体101的另一侧部。利用所述壳体盖102、103能够对所述壳体101的内部空间进行密闭。
以图1为基准,所述第一壳体盖102可以位于所述线性压缩机10的右侧部,所述第二壳体盖103可以位于所述线性压缩机10的左侧部。换言之,所述第一壳体盖102和第二壳体盖103可以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多个管104、105、106,所述多个管104、105、106设置于所述壳体101或壳体盖102、103,能够吸入、吐出或注入制冷剂。
所述多个管104、105、106包括:吸入管104,使制冷剂吸入到所述线性压缩机10的内部;吐出管105,使被压缩的制冷剂从所述线性压缩机10排出;以及工艺管106,用于将制冷剂补充到所述线性压缩机10。
例如,所述吸入管104可以结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盖102。制冷剂可以通过所述吸入管104沿轴向吸入到所述线性压缩机10的内部。
所述吐出管105可以结合于所述壳体101的外周面。利用所述吸入管104吸入的制冷剂可以沿着轴向流动并进行压缩。并且,进行了压缩的所述制冷剂可以通过所述吐出管105排出。与所述第一外壳盖102相比,所述排出管105可配置在更靠近所述第二外壳盖103的位置。
所述工艺管106可以结合于所述壳体101的外周面。作业者可以通过所述工艺管106向所述线性压缩机10的内部注入制冷剂。
为了避免所述工艺管106与所述吐出管105产生干涉,所述工艺管106可以在与所述吐出管105不同的高度结合于所述壳体101。所述高度理解为,从所述腿50在与所述腿50垂直的方向(或者径向)上隔开的距离。通过使所述吐出管105和所述工艺管106在彼此不同的高度上结合于所述壳体101的外周面,能够提高作业便利性。
在与结合有所述工艺管106的地点对应的壳体101的内周面,可以相邻地设置有所述第二壳体盖103的至少一部分。换言之,所述第二壳体盖10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起到通过所述工艺管106注入的制冷剂的阻力的作用。
因此,从制冷剂的流路的观点上看,就通过所述工艺管106流入的制冷剂的流路大小而言,在进入所述壳体101的内部空间的同时因所述第二壳体盖103而变小,并且在通过所述第二壳体盖103之后再次变大。在该过程中,制冷剂的压力变小,由此可以形成制冷剂的气化,并且,在该过程中,可以分离包含于制冷剂的油分。因此,分离了油分的制冷剂流入到活塞130(参照图3)的内部,从而能够改善制冷剂的压缩性能。所述油分可以理解为存在于制冷系统中的液压油。
在所述第一壳体盖102的内侧面设置有盖支撑部102a。在所述盖支撑部102a可以结合后述的第二支撑装置185。所述盖支撑部102a和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85可以理解为用于支撑线性压缩机10的本体的装置。这里,所述线性压缩机10的本体表示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内部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前后进行往复运动的驱动部、以及支撑所述驱动部的支撑部。
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诸如后述的活塞130、磁铁146、支撑部137和消音器150等的部件。并且,所述支撑部可以包括诸如后述的共振弹簧176a、176b、后盖170、定子盖149、第一支撑装置165以及第二支撑装置185等的部件。
在所述第一壳体盖102的内侧面可以设置有止动件102b。所述止动件102b理解为防止所述线性压缩机10的本体、尤其是马达组件140由于所述线性压缩机10的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或冲击等而碰撞于所述壳体101导致损坏的结构。所述止动件102b位于与后述的后盖170相邻的位置,使得当所述线性压缩机10中发生晃动时,所述后盖170与所述止动件102b相干涉,能够防止冲击传递到所述马达组件140。
在所述壳体101的内周面可以设置有弹簧紧固部101a。例如,所述弹簧紧固部101a可以配置于与所述第二壳体盖103相邻的位置。所述弹簧紧固部101a可以结合于后述的第一支撑装置165的第一支撑弹簧166。所述弹簧紧固部101a和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65相结合,使得所述压缩机的本体能够稳定地支撑于所述壳体101的内侧。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容纳在线性压缩机的壳体内部的压缩机本体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沿着图1的iv-iv'线截取的截面的图。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的截面图。
参照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10包括:气缸1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内部;活塞130,在所述气缸120的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以及马达组件140,作为用于向所述活塞130施加驱动力的线性马达。当所述马达组件140驱动时,所述活塞130可以在轴向上进行往复运动。
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吸入消音器150,所述吸入消音器150结合于所述活塞130,用于减少通过所述吸入管104吸入的制冷剂所产生的噪音。通过所述吸入管104吸入的制冷剂经由所述吸入消音器150流动到所述活塞130的内部。例如,在制冷剂通过所述吸入消音器150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制冷剂的流动噪音。
所述吸入消音器150包括多个消音器151、152、153。所述多个消音器包括彼此结合的第一消音器151、第二消音器152和第三消音器153。
所述第一消音器151设置于所述活塞130的内部,所述第二消音器152结合于所述第一消音器151的后侧。并且,所述第三消音器153在其内部容纳所述第二消音器152,并且可以延伸到所述第一消音器151的后方。从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方面考虑,通过所述吸入管104吸入的制冷剂可以依次通过所述第三消音器153、所述第二消音器152和所述第一消音器151。在该过程中,可以减少制冷剂的流动噪音。
所述吸入消音器150还包括消音器过滤器155。所述消音器过滤器155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消音器151和所述第二消音器152相结合的界面处。例如,所述消音器过滤器155可以具有圆形的形状,并且所述消音器过滤器155的外周部可以支撑于所述第一消音器151和第二消音器152之间。
下面,定义方向。
“轴向”可以理解为所述活塞130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向,即图4中的横向。并且,在所述“轴向”中,将从所述吸入管104朝向压缩空间p的方向,即制冷剂流动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定义为“后方”。当所述活塞130向前方移动时,所述压缩空间p可以被压缩。
另一方面,“径向”为与所述活塞130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图4的纵向。
所述活塞130包括:活塞本体131,大致呈圆筒形状;以及活塞凸缘132,从所述活塞本体131向径向延伸。所述活塞本体131在所述气缸120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活塞凸缘132可以在所述气缸120的外侧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气缸120包括:气缸本体121,沿轴向延伸;以及气缸凸缘122,设置在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前方部外侧。另外,所述气缸120被配置为在其内侧容纳所述第一消音器151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活塞本体131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气缸本体121形成有气体流入部126(参照图6),通过后述的吐出阀161排出的制冷剂中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流入到所述气体流入部126。所述气体流入部126从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而形成。
所述气体流入部126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气体流入部126可以以轴向中心轴为基准沿着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外周面隔开配置。
在所述气体流入部126设置有气缸过滤器200,所述气缸过滤器200用于滤除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异物或油分。所述气缸过滤器200包括层叠的多个过滤器。形成于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喷嘴调节通过所述气缸过滤器200的制冷剂的流量,使得所述制冷剂用作所述活塞130和所述气缸120之间的气体轴承。
另外,在所述气缸120的内部形成有压缩空间p,制冷剂在所述压缩空间p中被所述活塞130压缩。并且,在所述活塞本体131的前表面部形成有吸入孔133,制冷剂通过所述吸入孔133流入所述压缩空间p,在所述吸入孔133的前方设置有吸入阀135,所述吸入阀135用于选择性地开放所述吸入孔133。
另外,所述活塞本体131的前表面部形成有紧固孔136a,规定的紧固构件136结合于所述紧固孔136a。详细而言,所述紧固孔136a设置于所述活塞本体131的前表面部的中心,并且以围绕所述紧固孔136a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吸入孔133。另外,所述紧固构件136贯通所述吸入阀135并结合于所述紧固孔136a,从而将所述吸入阀135固定在所述活塞本体131的前表面部。
在所述压缩空间p的前方设置有:吐出盖160,形成从所述压缩空间p排出的制冷剂的吐出空间160a;以及吐出阀组件161、163,结合于所述吐出盖160,用于选择性地排出在所述压缩空间p压缩的制冷剂。所述吐出空间160a包括由吐出盖160的内部壁分隔的多个空间部。所述多个空间部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且可以彼此连通。
所述吐出阀组件161、163包括:吐出阀161,当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为吐出压力以上时开放,从而使制冷剂流入到所述吐出盖160的所述吐出空间160a;以及弹簧组装体163,设置于所述吐出阀161和所述吐出盖160之间,且在轴向上提供弹力。
所述弹簧组装体163包括:阀弹簧163a;以及弹簧支撑部163b,用于将所述阀弹簧163a支撑于所述吐出盖160。例如,所述阀弹簧163a可以包括板簧。并且,所述弹簧支撑部163b可以通过注塑工艺来与所述阀弹簧163a一体地注塑成型。
所述吐出阀161结合于所述阀弹簧163a,所述吐出阀161的后方部或后表面可以设置成,能够支撑于所述气缸120的前表面。当所述吐出阀161支撑于所述气缸120的前表面时,所述压缩空间p保持密闭的状态,当所述吐出阀161从所述气缸120的前表面隔开时,所述压缩空间p开放,从而可以排出所述压缩空间p内部的被压缩的制冷剂。
因此,所述压缩空间p理解为形成于所述吸入阀135和所述吐出阀161之间的空间。并且,所述吸入阀135可以形成于所述压缩空间p的一侧,所述吐出阀161可以设置于所述压缩空间p的另一侧,即,可以设置于与所述吸入阀135相反的一侧。
当所述活塞130在所述气缸120的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若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低于吐出压力且为吸入压力以下,则所述吸入阀135开放,从而制冷剂吸入到所述压缩空间p。另一方面,若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为所述吸入压力以上,则在所述吸入阀135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压缩空间p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此外,若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为所述吐出压力以上,则所述阀弹簧163a向前方发生变形而使所述吐出阀161开放,制冷剂从所述压缩空间p吐出并排出到所述吐出空间160a。若所述制冷剂的排出结束,则所述阀弹簧163a向所述吐出阀161提供复原力而使所述吐出阀161关闭。
另一方面,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盖管162a,所述盖管162a结合于所述吐出盖160,用于使流过所述吐出盖160的吐出空间160a的制冷剂排出。例如,所述盖管162a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
并且,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环状管162b,所述环状管162b结合于所述盖管162a,使在所述盖管162a流动的制冷剂传递到所述吐出管105。所述环状管162b的一侧部可以结合于所述盖管162a,另一侧部可以结合于所述吐出管105。
所述环状管162b由柔性材料构成,并且可以相对较长地形成。并且,所述环状管162b可以从所述盖管162a沿着所述壳体101的内周面以带有弧度的方式延伸,从而结合于所述吐出管105。例如,所述环状管162b可以具有缠绕的形状。
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框架110。所述框架110理解为用于固定所述气缸120的结构。例如,所述气缸120可以压入(pressfitting)到所述框架110的内侧。另外,所述气缸120和框架110可以由铝或铝合金材料构成。
所述框架110包括:框架本体111,大致呈圆筒形状;以及框架凸缘112,从所述框架本体111向径向延伸。所述框架本体111配置成围绕所述气缸120。即,所述气缸120可以设置成容纳在所述框架本体111的内侧。并且,所述框架凸缘112可以与所述吐出盖160结合。
另外,在所述框架110形成有气体孔114,所述气体孔114将通过所述吐出阀161排出的制冷剂中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流动到所述气体流入部126。所述气体孔114以连通所述框架凸缘112和所述框架本体111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所述框架凸缘112配置有过滤器组件300,所述过滤器组件300用于滤除要流入到所述气体孔114的制冷剂中的异物。所述过滤器组件300可以压入到所述框架凸缘112中形成的内部空间而进行设置。
所述马达组件140包括:外定子141;内定子148,向所述外定子141的内侧隔开来配置;以及磁铁146,位于所述外定子141和内定子148之间的空间。
所述磁铁146可以利用与所述外定子141和内定子148的相互电磁力来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并且,所述磁铁146可以由具有一个极的单个磁铁构成,也可以由具有三个极的多个磁铁相结合而构成。
所述内定子148固定于所述框架本体111的外周。并且,所述内定子148由多个叠片在所述框架本体111的外侧沿径向层叠而构成。
所述外定子141包括线圈绕体141b、141c、141d以及定子芯141a。所述线圈绕体包括:绕线管141b;以及线圈141c,沿着所述绕线管的圆周方向缠绕。
并且,所述线圈绕体还包括端子部141d,所述端子部141d引导与所述线圈141c相连接的电源线向所述外定子141的外部引出或露出。所述端子部141d可以贯通所述框架凸缘112而延伸。
所述定子芯141a包括多个芯块,所述多个芯块由多个叠片(lamination)沿着圆周方向层叠而构成。所述多个芯块可以配置为围绕所述线圈绕体141b、141c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外定子141的一侧设置有定子盖149。此时,所述外定子141的一侧被所述框架凸缘112支撑,另一侧可以被所述定子盖149支撑。简而言之,所述框架凸缘112、所述外定子141和所述定子盖149在轴向上依次排列。
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盖紧固构件149a,所述盖紧固构件149a用于紧固连接所述定子盖149和所述框架凸缘112。所述盖紧固构件149a贯通所述定子盖149朝着所述框架凸缘112向前方延伸,并结合于所述框架凸缘112。
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后盖170,所述后盖170结合于所述定子盖149向后方延伸,并且由第二支撑装置185支撑。
详细而言,所述后盖170包括三个支撑腿,所述三个支撑腿可以结合于所述定子盖149的后表面。在所述三个支撑腿和所述定子盖149的后表面之间可以夹设有垫片181。从所述定子盖149到所述后盖170的后端部的距离可以通过调节所述垫片181的厚度来确定。
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流入引导部156,所述流入引导部156结合于所述后盖170,以引导制冷剂流入到所述吸入消音器150。所述流入引导部15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所述吸入消音器150的内侧。
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多个共振弹簧176a、176b,所述多个共振弹簧176a、176b各自的固有振动数被调节为所述活塞130可以进行共振运动。通过所述多个共振弹簧176a、176b的作用,执行在所述线性压缩机10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的驱动部的稳定运动,并且可以减小由所述驱动部的运动引起的振动或噪音。
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第一支撑装置165,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65结合于所述吐出盖160,用于支撑所述压缩机10的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65以与所述第二壳体盖103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够对所述压缩机10的本体进行弹性支撑。详细而言,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65包括第一支撑弹簧166。所述第一支撑弹簧166可以结合于所述弹簧紧固部101a。
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第二支撑装置185,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85结合于所述后盖170,用于支撑所述压缩机10的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85结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盖102,从而能够对所述压缩机10的本体进行弹性支撑。详细而言,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85包括第二支撑弹簧186。所述第二支撑弹簧186可以结合于所述盖支撑部102a。
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10包括多个密封构件,所述多个密封构件用于增加所述框架110与所述框架110周边的部件之间的结合力。所述多个密封构件可以具有环形状。
详细而言,所述多个密封构件包括第一密封构件127,所述第一密封构件127设置于所述框架110与所述吐出盖160相结合的部分。另外,所述多个密封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构件128和第三密封构件129a,设置于所述框架110与所述气缸120相结合的部分;以及第四密封构件129b,设置于所述框架110与所述内定子148相结合的部分。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气缸过滤器。
图6是放大示出图5的a部分的图。
参照图5和图6,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气缸过滤器200,所述气缸过滤器200结合于所述气缸120。
所述气缸120包括:气缸本体121;以及气缸凸缘122,设置在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前方部外侧。
所述气缸本体121在横向或轴向上较长地延伸,并且可以具有中空的圆筒形状。并且,所述活塞130配置在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内部,所述框架110配置在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外部。
在所述气缸120形成有气体流入部126,所述气体流入部126从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外周面121a向径向内侧凹陷。并且,在所述气体流入部126配置有后述的气缸过滤器200。所述气体流入部126是使通过所述吐出阀161排出的制冷剂中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流入到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内部的空间。
所述气体流入部126可以沿着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周围连续形成。即,所述气体流入部126可以沿着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周围向径向内侧凹陷而形成。此时,所述气体流入部126可以以轴向中心轴为基准沿着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外周面121a具有圆形带状。
所述气体流入部126可以形成有多个。所述多个气体流入部126可以在所述气缸本体121上沿轴向隔开配置。
详细而言,所述气体流入部126包括:第一凹陷部126a,沿着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外周面121a的周围向径向内侧凹陷预定深度h1;第二凹陷部126b,从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内侧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预定深度h2;以及喷嘴126c,从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内侧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预定深度h3。
即,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第二凹陷部126b和喷嘴126可以彼此连通。此时,所述喷嘴126c可以从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内侧贯通到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内周面121b而形成。因此,从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流入的制冷剂气体可以在通过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之后通过所述喷嘴126c移动到所述气缸120的内部。
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可以理解为设置后述的第一过滤器的空间。为此,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对较大的宽度d1,并且沿着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外围凹陷。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可以以轴向中心轴为基准沿着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外周面121a具有圆形带状。
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可以理解为设置后述的第二过滤器的空间。为此,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从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的底面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可以沿着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的周围凹陷而形成。
此时,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可以形成为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的宽度d1的宽度d2。尤其,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可以形成为越靠近径向内侧则截面积越窄。
并且,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可以沿着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周围的中心点以圆形形状凹陷形成。因此,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中心可以重合。
所述喷嘴126c可以理解为使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到所述气缸120的内部的通路。所述喷嘴126c可以从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的底面贯通到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内周面121b而形成。
所述喷嘴126c的宽度或直径d3可以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小。作为一例,所述喷嘴126c的宽度或直径d3可以形成为20~40μm(微米)。
并且,所述喷嘴126c可以形成为沿着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的底面周围围成圆形。此时,所述喷嘴126c可以沿着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的底面中心点形成为圆形形状。因此,所述第二过滤器和所述喷嘴126c的中心可以重合。
另一方面,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h可以定义为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第二凹陷部126b和喷嘴126c各自的凹陷深度h1、h2、h3之和。
这里,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的凹陷深度h1形成为小于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的凹陷深度h2。另外,所述第二凹陷部126b的凹陷深度h2形成为大于所述喷嘴126c的凹陷深度h3。作为一例,各个凹陷深度h1、h2、h3相对于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h的相对比率可以设计为0.16:0.44:0.4。
所述气缸过滤器200包括:第一过滤器210;以及第二过滤器220,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210的出口侧。
所述第一过滤器210由金属材料构成,并且安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所述第一过滤器210可以压入到所述第一凹陷部126a而进行配置。所述第一过滤器210可以包括金属纤维过滤器。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过滤器210由不锈钢(stainlesssteel)材料构成,从而可以具有预定磁性并且能够防止生锈的现象。并且,所述第一过滤器210可以配置成具有多个过滤孔(未图示)的网状(mesh)类型。作为一例,所述过滤孔可以设计为3μm以下。
即,所述第一过滤器210可以由以金属材料形成的多孔材料构成。因此,即使压力和温度长时间突然变化,也能够防止所述第一过滤器210的过滤性能降低。
所述第二过滤器220包括pet过滤器。所述pet过滤器可以被配置为吸附制冷剂中包含的微细颗粒和油分。作为一例,所述第二过滤器220可以包括pet(polyethylenephthalate,聚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膜(membrane)。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过滤器210的表面可以进行拒油加工。
详细而言,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滤器210的入口侧的面(上表面)可以进行拒油加工,使得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器210的入口面的油的表面积减小。即,对所述第一过滤器210的表面进行拒油加工是为了增加油的表面张力以防止油扩散。如果油没有相对扩散,则所述第一过滤器210中形成的过滤孔由于油而堵塞的现象会减少。
此时,可以使用拒油剂对所述第一过滤器210进行拒油涂层处理。因此,在所述第一过滤器210的外表面可以形成拒油涂层215,油的表面积可以因所述拒油涂层215而减小。
简而言之,所述气缸过滤器200由所述拒油涂层215、第一过滤器210和第二过滤器220依次层叠而构成,油的表面积可以因所述拒油涂层215而减小。因此,制冷剂中包含的油被所述拒油涂层215滤除,从而能够防止油渗透到过滤器内部。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
图7是放大示出图5的b部分的图,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图,图9是示出沿图8的ii-ii'线截取的截面的图,图1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吐出过滤器的图。
参照图7至图10,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过滤器组件300,所述过滤器组件300结合于所述框架110。
具体而言,在所述框架凸缘112形成有过滤器槽115,所述过滤器槽115从前表面向后方凹陷。所述过滤器槽115可以形成为圆筒形。
并且,在所述过滤器槽115的内侧配置有所述过滤器组件300。所述过滤器组件300可以压入到所述过滤器槽115进行固定。
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可以包括过滤器密封构件118,所述过滤器密封构件118设置于所述过滤器组件300的后方,即出口侧。
所述过滤器密封构件118大致可以具有环形状。
详细而言,所述过滤器密封构件118安置在所述过滤器槽115中,所述过滤器组件300可以在对所述过滤器槽115施压的同时被压入到所述过滤器槽115中。因此,通过配置所述过滤器密封构件118,能够增加所述过滤器组件300的结合力,并且能够防止存在于所述壳体101内部的异物例如油分或微细颗粒渗透到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300的制冷剂中。
所述过滤器组件300包括过滤器框架310,所述过滤器框架310形成为前方部和后方部呈开口。
在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呈开口的前方部形成有制冷剂入口部312,所述制冷剂入口部312使得存在于所述过滤器槽115中的制冷剂流入到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内侧。并且,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呈开口的后方部包括制冷剂吐出部314,所述制冷剂吐出部314使得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300的制冷剂排出到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外部。
所述过滤器框架310可以具有两侧部由于所述制冷剂入口部312和所述制冷剂吐出部314而呈开口的圆筒壳形状。作为一例,所述过滤器框架310可以由黄铜(brass)材料构成。
详细而言,所述过滤器框架310包括:第一框架310a,形成所述制冷剂入口部312,从所述制冷剂入口部312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二框架310b,从所述第一框架310a向后方延伸;以及第三框架310c,从所述第二框架310b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所述制冷剂出口部314。
所述第一框架310a和第三框架310c大致可以具有环形状。并且,所述第三框架310c的后表面部可以形成为圆弧状,以便对所述过滤器密封构件118施压。
另外,所述过滤器组件300还包括:吐出过滤器330,设置于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内部;以及过滤器支撑构件320、340,对所述吐出过滤器330进行支撑。
所述吐出过滤器330包括具有亲油性的过滤器。
例如,所述吐出过滤器330可以由具有亲油性的pet材料形成。因此,流入到所述过滤器组件300的制冷剂中包含的油被所述吐出过滤器330滤除,无法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300。
另外,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至少一个面可以进行拒油加工。对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表面进行拒油加工是为了增加油的表面张力以防止油扩散。如果油没有相对扩散,则所述吐出过滤器330中形成的过滤孔由于油而堵塞的现象会减少。
详细而言,可以对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前表面330a和后表面330b中的任一面进行拒油加工。此时,可以使用拒油剂对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前表面330a或后表面330b进行拒油涂层处理。
即,在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前表面330a可以形成拒油涂层332。另外,在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后表面330b也可以形成拒油涂层334。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在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前表面330a或后表面330b分别形成拒油涂层,使得制冷剂中包含的油无法通过吐出过滤器330。
因此,通过在制冷剂气体流入到气缸喷嘴之前提前滤除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或异物,能够有效地防止喷嘴堵塞的现象。
所述过滤器支撑构件320、340包括:第一支撑构件320,配置于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入口侧,用于支撑所述吐出过滤器330;以及第二支撑构件340,配置于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出口侧,用于支撑所述吐出过滤器330。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20或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40可以包括微细的金属网。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20被配置为一侧部支撑于所述第一框架310a,另一侧部支撑所述吐出过滤器330。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40被配置为一侧部支撑于所述第三框架310c,另一侧部支撑所述吐出过滤器330。所述吐出过滤器33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20和第二支撑构件340之间稳定地被支撑。
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20可以被配置为一侧部支撑于所述第一框架310a,另一侧部支撑形成于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前表面330a的拒油涂层332。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40可以被配置为一侧部支撑于所述第三框架310c,另一侧部支撑形成于所述吐出过滤器330的后表面330b的拒油涂层334。
利用这种结构,所述吐出过滤器330可以被牢固地支撑,并且流入到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制冷剂入口部312的制冷剂中包含的油无法通过所述吐出过滤器330,其结果,能够防止形成于气缸的喷嘴堵塞的现象。
图1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截面的图,图1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吐出过滤器的图。
本实施例在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组件的结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下面仅描述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并且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将引用第一实施例的描述。
参照图11和图1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300包括过滤器框架310,所述过滤器框架310形成为前方部和后方部呈开口。
在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呈开口的前方部形成有制冷剂入口部312,所述制冷剂入口部312使得存在于所述过滤器槽115中的制冷剂流入到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内侧。并且,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呈开口的后方部包括制冷剂出口部314,所述制冷剂出口部314使得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300的制冷剂排出到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外部。
另外,所述过滤器组件300还包括:吐出过滤器330,设置于所述过滤器框架310的内部;以及过滤器支撑构件320、340,对所述吐出过滤器330进行支撑。所述过滤器支撑构件320、340的结构是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吐出过滤器330包括多个过滤器331、333。所述多个过滤器331、333包括:第一过滤器331;以及第二过滤器333,配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331的出口侧。
所述第一过滤器331可以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网状过滤器。即,所述第一过滤器331可以包括具有多个过滤孔的金属纤维过滤器。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过滤器331由不锈钢材料构成,从而可以具有预定磁性并且能够防止生锈的现象。因此,即使当压力和温度长时间突然变化时,也能够防止所述第一过滤器331的过滤性能降低。
所述第二过滤器333包括具有亲油性的过滤器。
例如,所述第二过滤器330可以由具有亲油性的pet材料形成。因此,流入到所述过滤器组件300的制冷剂中包含的油被所述第二过滤器333滤除,无法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300。
另外,所述第二过滤器333的至少一个面可以进行拒油加工。即,所述第二过滤器333可以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吐出过滤器相同。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器331的外表面也进行拒油加工。
详细而言,可以对所述第一过滤器331的前表面331a进行拒油加工,以减小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的表面积。此时,可以使用拒油剂对所述第一过滤器331进行拒油涂层处理。即,在所述第一过滤器331的前表面331a可以形成拒油涂层335。
简而言之,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20的后方配置有所述第一过滤器331,在所述第一过滤器331的后方配置有所述第二过滤器333,以及在所述第二过滤器333的后方配置有所述第二支撑构件340。并且,通过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20和所述第一过滤器331之间形成拒油涂层335,使得制冷剂中包含的油被第一过滤器331滤除,无法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300。
图1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气缸过滤器设置于气缸的情形的图,图1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气缸的结构的图,图15是放大示出图13的c部分的图。
参照图13至图15,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气缸1200包括:气缸本体1210;以及气缸凸缘1220,设置在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前方部外侧。
所述气缸本体1210在横向或轴向上较长地延伸,并且可以具有中空的圆筒形状。并且,所述活塞130配置在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内部,所述框架110配置在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外部。
所述气缸1200包括气体流入部1260,所述气体流入部1260贯通所述气缸本体1210而形成。所述气体流入部1260可以沿着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周围设置有多个。所述气体流入部1260是使通过所述吐出阀161排出的制冷剂中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流入到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内部的空间。
所述气体流入部1260以从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外周面1210a向径向内侧贯通的方式形成。即,所述气体流入部1260是从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外周面1210a连续贯通到所述气缸本体121的内周面1210b的部分。
详细而言,所述气体流入部1260包括:安置槽1260a,从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外周面1210a向径向内侧凹陷预定深度h4;以及贯通孔1260b,从所述安置槽1260a贯通到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内周面1210b。即,所述安置槽1260a和所述贯通孔1260b可以彼此连通。然而,所述安置槽1260a的直径形成为大于所述贯通孔1260b的直径。
所述安置槽1260a提供安装后述的气缸过滤器420的空间。为此,所述安置槽1260a从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外周面1210a凹陷预定深度,以形成安置所述气缸过滤器420的安置面。
例如,所述安置槽1260a可以配置成圆筒形。在该情况下,所述安置面的水平截面构成圆形,从而能够支撑所述气缸过滤器420。
所述贯通孔1260b从所述安置槽1260a进一步凹陷预定深度,从而延伸到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内周面1210b。具体而言,所述贯通孔1260b从所述安置面的中心部分贯通到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内周面1210b。
此时,所述贯通孔1260b的直径形成为小于所述安置槽1260a的直径,因此能够提供安置所述气缸过滤器420的安置面。
所述贯通孔1260b可以形成为圆形。因此,通过所述气缸过滤器420的制冷剂气体可以通过所述贯通孔1260b均匀地扩散到所述活塞130和所述气缸1200之间的空间。
所述气体流入部1260可以在所述气缸1200的外表面上隔开配置有多个。作为一例,多个气体流入部1260可以以轴向中心轴为基准沿着所述气缸本体1210的外周面1210a隔开配置。
所述气体流入部1260可以沿着所述气缸120的周围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但是不限于此,所述气体流入部1260的数量和位置可以以各种方式设计。
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板410,所述板410设置于所述气缸1200。
所述板410可以安置于所述安置槽1260a而遮蔽所述贯通孔1260b。并且,所述板410可以支撑后述的气缸过滤器420。
这里,所述板410和气缸过滤器420可以命名为气缸过滤器组件400。
所述板410可以配置成具有预定面积的圆盘形状。并且,在所述板410形成有喷嘴411,所述喷嘴411用于调节制冷剂的流量。
所述喷嘴411在所述板410的任一位置贯通而形成。优选地,所述喷嘴411可以从所述板410的上表面中心点向下侧方向贯通而形成。
作为一例,所述喷嘴411可以形成为越靠近径向内侧则面积越窄。由此,所述喷嘴411的径向内侧端部可以形成尖端部。因此,可以根据所述喷嘴411的直径来调节制冷剂气体的流量。
尤其,可以对所述板410的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进行拒油加工。
详细而言,可以对所述板410的上表面410a进行拒油加工,以减小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的表面积。此时,可以使用拒油剂对所述板410进行拒油涂层处理。即,在所述板410的上表面可以形成拒油涂层412,所述拒油涂层412可以使油的表面张力增加。因此,位于板410的上表面410a的油不会扩散,因此能够防止板410中形成的喷嘴411由于油而堵塞。
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气缸过滤器420,所述气缸过滤器420设置于所述气缸1200。
所述气缸过滤器420安置在所述安置槽1260a中,从而对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异物或油进行过滤。所述气缸过滤器420由金属材料构成,并且安置在所述板410的上侧。所述气缸过滤器420可以压入到所述安置槽1260a进行配置。
作为一例,所述气缸过滤器420由不锈钢材料构成,从而可以具有预定磁性并且能够防止生锈的现象。并且,所述气缸过滤器420可以配置成具有多个过滤孔(未图示)的网状类型。作为一例,所述过滤孔可以设计为3μm以下。
即,所述气缸过滤器420可以由以金属材料形成的多孔材料构成。因此,即使当压力和温度长时间突然变化时,也能够防止所述气缸过滤器420的过滤性能降低。
尤其,可以对所述气缸过滤器420的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进行拒油加工。
详细而言,可以对所述气缸过滤器420的上表面420a进行拒油加工,以减小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的表面积。此时,可以使用拒油剂对所述气缸过滤器420进行拒油涂层处理。即,在所述气缸过滤器420的上表面420a可以形成拒油涂层422,所述拒油涂层422可以使油的表面张力增加。因此,位于气缸过滤器420的上表面420a油不会扩散,因此能够防止气缸过滤器420中形成的过滤孔由于油而堵塞。
简而言之,可以对所述板410的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或所述气缸过滤器420的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进行拒油涂层处理,由此,能够防止制冷剂中包含的油流入到所述板410中形成的喷嘴411。即,只需要对所述板410和所述气缸过滤器420中的任一个进行拒油加工,就能够防止油流入到所述喷嘴410。
根据构成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第一、由于在气缸设置有使制冷剂气体通过的喷嘴,并且在喷嘴的入口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面进行拒油涂层处理的气缸过滤器,因此具有在调节用作气体轴承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的同时,能够滤除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异物的优点。因此,具有即使使制冷剂气体流入气缸的喷嘴的直径或数量最小化,也能够保持气体轴承的性能并且防止气缸喷嘴堵塞的现象的优点。即,相对于现有的情况,能够以较小的制冷剂消耗流量来确保同等或其以上的活塞支撑力。
第二、由于能够在不大幅改变现有的压缩机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对设置于气缸喷嘴的入口侧的气缸过滤器进行拒油涂层处理来有效地防止喷嘴堵塞的现象,因此具有产品成本降低且通用性优异的优点。
第三、由于气缸过滤器包括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的多个过滤器,并且多个过滤器在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上层叠而配置,因此具有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或异物能够有效地被滤除的优点。
第四、由于在使制冷剂气体流入到气缸喷嘴的框架部分也设置有进行拒油涂层处理的吐出过滤器,因此能够在制冷剂气体流入到气缸喷嘴之前提前滤除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油或异物,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喷嘴堵塞的现象。
1.一种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压缩机的外观;
气缸,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形成压缩空间;
活塞,以能够在所述气缸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进行设置;
马达组件,使所述活塞沿着所述气缸的轴向移动,以对流入所述压缩空间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喷嘴,设置于所述气缸,流入所述压缩空间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制冷剂通过所述喷嘴;以及
气缸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气缸,并且配置在所述喷嘴的入口侧,
所述气缸过滤器的至少一个面进行拒油涂层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缸形成有从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气体流入部,
所述喷嘴从所述气体流入部的内侧面贯通到所述气缸的内周面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过滤器包括:
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气体流入部的内侧;以及
第二过滤器,在所述气体流入部的内侧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口侧,
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入口侧的面进行拒油涂层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层叠而配置,
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出口侧与所述喷嘴的入口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流入部包括:
第一凹陷部,从所述气缸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以及
第二凹陷部,从所述第一凹陷部向径向内侧进一步凹陷,
所述第一过滤器配置在所述第一凹陷部,
所述第二过滤器配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陷部沿着所述气缸的外周面以圆周方向延伸而构成圆形带状,
所述第二凹陷部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面中心点向径向内侧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深度(h1)形成为小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凹陷深度(h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陷部形成为越靠近所述气缸的径向内侧则截面积越窄,
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面与所述喷嘴的入口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具有多个过滤孔的金属纤维过滤器,
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由pet材料构成的过滤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缸形成有从外周面贯通到内周面的气体流入部,
在所述气体流入部的内侧配置有形成有所述喷嘴的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