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摘水口机构。
背景技术:
固态锌铝合金材料通过高温熔化成液态,然后压铸机通过电能产生动能,使得液态材料灌入预先装载在机器的模具内,经过加压、冷却、开模脱模,产品自然跌落至产品盒,生产至箱满后,人工搬运至工作台,人工筛取一个产品,放至摘产品辅助夹具,人工出力上下掰动数回合,直到产品与水口料完成脱离,然后周而复始按以上方式批量生产。这样一方面人工成本高,制作效率低,无法满足产能需求;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反映操作过程中容易划伤手指,每天劳作过后手臂疼痛难受。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摘水口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摘水口机构,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依次设置有驱动气缸、摘水口组件以及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架;所述摘水口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与所述驱动气缸相连接,另一侧上间隔设置有弹性组件和推块,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推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当待摘取工件放置于放置架上时,所述弹性组件可抵持所述水口。
所述摘水口机构,其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轴,所述导向轴贯穿所述连接板,并且所述导向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座,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圈,所述导向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限位挡圈与连接板之间,且分别与限位挡墙和连接板相接触。
所述摘水口机构,其中,所述推块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工件相配合,当待摘取工件放置于放置架上时,所述工件置于所述放置槽内。
所述摘水口机构,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孔,所述至少一个容纳孔与所述至少一个放置槽一一对应,当弹性组件顶持工件的水口时,所述容纳孔位于所述放置槽的下方。
所述摘水口机构,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连接板朝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并可相对于所述限位槽滑动。
所述摘水口机构,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滑槽,所述连接板朝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轨,所述连接板通过滑轨与其对应滑槽的配合滑动装配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摘水口机构,其中,所述限位块为两个,所述滑轨为两个,所述两个滑轨均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
所述摘水口机构,其中,所述放置架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待摘取工件的框架相配合。
所述摘水口机构,其中,所述放置架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板以及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上表面相接触。
所述摘水口机构,其中,所述放置板为u型结构,所述放置板的u型开口朝向所述摘水口组件。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摘水口机构,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依次设置有驱动气缸、摘水口组件以及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架;所述摘水口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与所述驱动气缸相连接,另一侧上间隔设置有弹性组件和推块,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推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当待摘取工件放置于放置架上时,所述弹性组件可抵持所述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组件抵持待摘取工件的水口,之后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推块运动,以通过推块将工件与水口分离,实现了自动摘水口,提高了摘水口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摘水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摘水口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摘水口机构中摘水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摘水口机构中放置架装配于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摘水口机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摘水口机构,如图1和2所示,所述摘水口机构包括底座10、驱动气缸20、摘水口组件30以及放置架40,所述驱动气缸20、摘水口组件30以及放置架40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摘水口组件30位于所述驱动气缸20与所述放置架40之间,并且所述摘水口组件30与所述驱动气缸20相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气缸20驱动沿靠近/远离所述放置架40的方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摘水口组件30包括连接板31、弹性组件32以及推块33,所述弹性组件32和推块33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板31相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板31朝向所述放置架40的一侧,所述连接板31远离所述放置架40的一侧与所述驱动气缸20相连接,所述驱动气缸20驱动所述连接板31相对于所述底座10运动,所述连接板31带动所述弹性组件32以及推块33向靠近/远离所述放置架40的方向运动;当弹性组件32以及推块33向靠近放置架40方向运动时,弹性组件32与待摘取工件的水口相接触以抵持待摘取工作的水口,推块33与工件相接触,此时驱动气缸20继续驱动连接板31向靠近放置架40方向运动,弹性组件32发生形变以保持顶持待摘取工作的水口,推块33继续向靠近放置架40方向运动以推动工件,使得工件与水口脱离,实现了自动摘水口。
如图3所示,所述推块33包括推板331和至少一个放置槽332,所述推板331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1相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放置架40的一侧延伸。所述放置槽332位于所述推板331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侧且靠近放置架40。所述推板331远离底座10的一侧设置有挡板333,所述挡板333朝向所述放置架40的一端与所述推板331朝向所述放置架40的一端齐平,所述挡板333远离所述放置架40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u型槽,u型槽与所述放置槽332相配合,并u型槽位于其对应的放置槽332的上方并与放置槽332连通。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u型槽的内壁与其对应的放置槽332的内壁齐平,所述u型槽的侧壁沿放置槽332的侧壁向靠近连接板31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u型槽侧壁沿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其对应的放置槽332的侧壁的长度。当然,值得说明的,所述放置槽332的数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待摘取工件中水口上连接的工件的数量,例如,所述待摘取工件中水口上连接的工件的数量为4,放置槽332的数量为4,即推板331上并排设置有4个放置槽332,相邻两个放置槽332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放置槽332分别对应的工件之间的距离相配合,以当一个工件置于放置槽332内时,水口上连接的所有工件均可以置于其对应的放置槽332,这样可以一次完成摘水口操作,并且不会其水口上的工件造成损伤。
如图3所示,所述弹性组件3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导向轴321,所述导向轴321贯穿所述连接板31且两端分别置于连接板31的两侧。所述导向轴321位于连接板31朝向驱动气缸20侧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座322,所述导向轴321位于连接板31朝向放置架40侧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圈324。所述导向轴321上套设有弹簧323,所述弹簧323位于所述连接板31与所述限位挡圈324之间,且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挡圈324相接触,当所述弹簧323未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限位座322与所述连接板31相接触;当弹簧323发生形变时,所述导向轴321相对于所述连接板31滑动,所述限位座322与所述连接板31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当弹性组件32抵持水口时,驱动气缸20推动连接板31继续向靠近放置架40的方向运动时,导向轴321相对于连接板31滑动,连接板31与限位挡圈324挤压弹性组件32中的弹簧323,以使得弹性发生形变;当驱动气缸20驱动连接板31向远离放置架40的方向运动时,弹簧323恢复形变,驱动导向轴321相对于连接板31滑动,以使得所述限位座322与所述连接板31相接触。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板31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与两个导向轴321相配合,两个导向轴321分别穿过两个安装孔,并且各导向轴321可以相对于其对应的安装孔滑动,以实现导向轴321相对于连接板31滑动。
如图3和4所示,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槽11,两个限位槽11间隔布置且由放置架40至连接板31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3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35,两个限位块35间隔布置且位于连接板31朝向底座10的一侧,两个限位块35分别与两个限位槽11相配合,所述限位块35置于其对应的限位槽11内,且限位块35沿限位槽1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限位槽11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以使得所述限位块35可以在所述限位槽11内滑动,并通过所述限位槽11限制所述限位块35的运动范围,以限定所述连接板31的运动范围,可以避免弹性组件32中弹簧323受到过大的挤压力,而造成弹簧323损坏,从而提高了摘水口机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如图3和4所示,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两个滑槽12,两个滑槽12间隔布置且由放置架40至连接板31的方向延伸,两个滑槽12均位于两个限位槽11之间。所述连接板31上设置有两个滑轨34,两个滑轨34间隔布置且位于连接板31朝向底座10的一侧,两个滑轨34均位于两个限位块35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滑槽12相配合。所述滑轨34其对应的滑槽12内,并可相对于该滑槽12滑动,以使得了连接板31与所述底板的滑动连接,这样在驱动气缸20驱动连接板31运动时,可以减少连接板31与底座10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连接板31相对于底座10运动的机械能消耗,从而降低了摘水口机构的能耗。
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孔13,所述容纳孔13位于滑槽12朝向放置架40的一侧,所述至少一个容纳孔13与所述至少一个放置槽332一一对应,当弹性组件32顶持工件的水口时,所述容纳孔13位于所述放置槽332的下方,当工件脱离水口时,工件可以掉落至容纳孔13,通过容纳孔13将工作导向至预设的工件回收盒,这样可以避免工件掉落至底座10上而造成工件飞溅。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孔13的形状与放置槽332的形状相同,并且相连接两个容纳孔13之间的间隔与其对应的两个放置槽332之间的间隔相等,这样当放置槽332运动至容纳孔13上方时,各放置槽332可以与其对应的容纳孔13相对布置,提高工作掉落至容纳孔13的成功率。
如图4所示,所述放置架40包括两个支撑板41和放置板42,两个支撑板41间隔布置,放置板42位于两个支撑板41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支撑板41的上表面相接触。放置板42远离支撑板41的一面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待摘取工件的框架相配合,当待摘取工件放置于放置板42上时,框架置于凹槽内,水口以及连接于水口位于所述放置板42朝向连接板31的一侧,并向靠近底座10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为v型槽,并且v型槽朝向连接板31一侧的开口大于远离连接板31一侧的开口,以使得凹槽的形成与框架的结构相配合。此外,所述放置板42为u型结构,且u型结构的u型开口朝向所述连接板31。
为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下对其工作原理及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当待摘取工件放置于放置架40上后,驱动气缸20驱动连接板31向靠近放置架40的方向运动,以使得弹性组件32与待摘取工件的水口相接触并抵持水口。当弹性组件32与水口相接触时,驱动气缸20继续驱动连接板31向放置架40的方向运动,连接板31相对于导向轴321滑动以挤压弹性组件32中的弹簧323以使得弹簧323发生弹性形变;连接板31带动推块33继续向靠近放置架40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推块33将置于其内的工件推离水口,实现了工件的自动摘水口。此外,当工件脱离水口后,驱动气缸带动连接板31向远离放置架40的方向运动,弹性组件32的弹簧323恢复形变,推动连接板31相对于导向轴321运动,以使得弹簧323恢复至为发生形变状态。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摘水口机构,其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依次设置有驱动气缸20、摘水口组件30以及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架40;所述摘水口组件30包括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一侧与所述驱动气缸20相连接,另一侧上间隔设置有弹性组件32和推块33,所述弹性组件32位于所述推块33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侧,当待摘取工件放置于放置架40上时,所述弹性组件32可抵持所述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组件32抵持待摘取工件的水口,之后通过驱动气缸20驱动推块33运动,以通过推块33将工件与水口分离,实现了自动摘水口,提高了摘水口的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摘水口机构,其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依次设置有驱动气缸、摘水口组件以及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架;所述摘水口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与所述驱动气缸相连接,另一侧上间隔设置有弹性组件和推块,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推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当待摘取工件放置于放置架上时,所述弹性组件可抵持所述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摘水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轴,所述导向轴贯穿所述连接板,并且所述导向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座,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圈,所述导向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限位挡圈与连接板之间,且分别与限位挡墙和连接板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摘水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工件相配合,当待摘取工件放置于放置架上时,所述工件置于所述放置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摘水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孔,所述至少一个容纳孔与所述至少一个放置槽一一对应,当弹性组件顶持工件的水口时,所述容纳孔位于所述放置槽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摘水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连接板朝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并可相对于所述限位槽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摘水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滑槽,所述连接板朝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轨,所述连接板通过滑轨与其对应滑槽的配合滑动装配于所述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摘水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为两个,所述滑轨为两个,所述两个滑轨均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摘水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待摘取工件的框架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摘水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板以及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上表面相接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