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雷竹笋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中国特有的优良的栽培食用竹种,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12月出笋。主要分布于浙江西北、江西的丘陵平原地带,由于雷竹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效益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已经成为一种产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现有的雷竹笋种植规模很大,种植规模已经达到五万亩。
雷竹笋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翻松施肥作业,保证雷竹笋拥有充足的养分存活,而现有的翻土施肥多依靠人工进行作业,工人劳动强度大,且雷竹笋的种植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车轮,所述底座上侧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输出轮,所述输出轮与动力装置相连,所述输出轮与从动轮相互啮合,所述输出轮上设置有左链轮,所述从动轮上设置有右链轮,所述底座的下侧安装有清扫轮和翻土轮,所述清扫轮通过伸缩链条与左链轮相连,所述翻土轮设置有翻土刀片,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肥料播撒装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肥料播撒装置包括搅拌筒,所述搅拌筒上设置有进料斗,所述搅拌筒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均匀设置有搅拌刷,所述搅拌杆与搅拌筒顶部的电机相连所述搅拌筒的底部与下料口相连,所述下料口与进料管相连,所述进料管与下料杆相连,所述下料杆呈一百六十度对称弯折设置,所述下料杆为中空设置,所述下料杆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下料孔,所述下料杆通过连接杆与底座下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杆设置在翻土轮和清扫轮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扫轮和翻土轮通过弹簧柱与底座的下侧相连。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扫轮的直径为二十厘米,所述翻土轮的直径为三十厘米,所述清扫轮和翻土轮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轮通过减震器与底座相连。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输出轮、从动轮以及伸缩链条带动清扫轮和翻土轮转动,由于雷竹笋多种植在山坡上,土地表面含有较多的落叶,需要先对土地表层的落叶进行清扫,这里的清扫轮和翻土轮的转向相反,落叶被向前清扫,翻土轮将一定深度的土壤向后翻松,有效提高了土壤的翻松作业效率;通过将清扫轮和翻土轮与弹簧柱相连,便于适应山地地形;通过将下料杆设置在清扫轮和翻土轮之间,配合翻土轮的转动,使得下落的肥料与土壤混合,提高施肥的效果,避免肥料直接落在土壤表层,造成肥料大量流失,肥料与土壤混合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同时增加土壤肥力,通过上述结构有效提高雷竹笋种植前的土壤施肥和翻松作业效率,同时增加了雷竹笋种植后的肥料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中输出轮和左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中下料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连接板,3-把手,30-橡胶套,4-减震器,5-车轮,61-输出轮,62-从动轮,71-左链轮,72-右链轮,8-伸缩链条,9-清扫轮,10-弹簧柱,11-清扫刷,12-翻土轮,13-翻土刀片,14-连接杆,15-下料杆,150-下料孔,16-进料管,17-搅拌筒,18-搅拌杆,19-搅拌刷,20-电机,21-进料斗,22-下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上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底座1的下侧设置有车轮5,所述底座1上侧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输出轮61,所述输出轮61与动力装置相连,所述输出轮61与从动轮62相互啮合,所述输出轮61上设置有左链轮71,所述从动轮62上设置有右链轮72,所述底座1的下侧安装有清扫轮9和翻土轮12,所述清扫轮9通过伸缩链条8与左链轮71相连,所述翻土轮12设置有翻土刀片13,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肥料播撒装置。
具体的,雷竹笋多种植在凹凸不平的山坡上,因此设置手推式的土壤施肥装置便于单人进行操作,结合在底座1下方设置的车轮5,便于在山地地形移动。
更具体的,输出轮61与从动轮62相互啮合,由伸缩链条8带动安装在底座1下方的清扫轮9和翻土轮12,这里的输出轮61与动力装置相连,使得输出轮61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清扫轮9顺时针转动,将土壤表面的落叶和杂草向前清扫干净,保证后方的翻土轮12直接对土壤进行翻松作业。
更具体的,当清扫轮9向前清扫杂草时,从动轮62带动翻土轮12逆时针转动,使得一定深度的土壤被翻松。
进一步的,所述肥料播撒装置包括搅拌筒17,所述搅拌筒17上设置有进料斗21,所述搅拌筒17内设置有搅拌杆18,所述搅拌杆18上均匀设置有搅拌刷19,所述搅拌杆18与搅拌筒17顶部的电机20相连所述搅拌筒17的底部与下料口22相连,所述下料口22与进料管16相连,所述进料管16与下料杆15相连,所述下料杆15呈一百六十度对称弯折设置,所述下料杆15为中空设置,所述下料杆15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下料孔150,所述下料杆15通过连接杆14与底座1下侧固定连接。
具体的,通过肥料播撒装置将肥料通过下料杆15均匀播撒在土壤的表面,增加土壤的肥力,提升雷竹笋的生长速度。
更具体的,下料杆15呈一百六十度对称弯折设置,肥料通过进料管16进入下料杆15,从下料杆15两侧的下料孔150均匀下落,播撒在土壤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杆15设置在翻土轮12和清扫轮9的中间位置。
更具体的,将下料杆15设置在清扫轮9和翻土轮12的中间,通过把手3将施肥装置拉动时,清扫轮9首先将杂草进行清除,随后肥料通过下料杆15均匀播撒在土壤的表面,紧接着由翻土轮12对含有肥料的土壤进行翻松作业,在翻松土壤的同时使得肥料和土壤进行充分混合,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率,避免了肥料直接播撒在土壤的表面,造成肥料养分大量流失。
进一步的,所述清扫轮9的直径为二十厘米,所述翻土轮12的直径为三十厘米,所述清扫轮9和翻土轮12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具体的,清扫轮9只需将土壤表面的落叶和杂草进行清扫即可,因此清扫轮9的清扫刷11只需要和地面相接触即可,而翻土轮12需要对土壤进行翻松作业,为了保证土壤的有效翻松,翻土轮12的翻土刀片13需要深入地下,因此翻土轮12的直径应当大于清扫轮9,保证各自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作出的进一步改进和限定。
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的所有部件,还包括:
进一步的,所述清扫轮9和翻土轮12通过弹簧柱10与底座1的下侧相连。
具体的,山地凹凸不平,为了保证清扫和翻松作业的顺利进行,将清扫论和翻土轮12通过弹簧柱10与底座1相连,使得清扫轮9和翻土轮12浮动安装,便于适应凹凸不平的山地地形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5通过减震器4与底座1相连。
具体的,减震器4的安装降低车轮5在行进中的振动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3上设置有橡胶套30。
具体的,山地上推动施肥装置较为吃力,为了保证把手3与手部的摩擦力,在把手3上套接橡胶套30,增强把手3的握持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用到的伸缩链条8和减震器4均为现有装置,伸缩链条8类似变速自行车上的传动链条,可以在相应的市场购得;减震器4在汽车的悬挂系统中较为常见,也可以在市场中购得,因此,就不一一赘述其具体结构了。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1-3所示,装配该土壤施肥装置。
装配完成后,将土壤施肥用的肥料通过进料斗21放入搅拌筒17内,同时开启电机20,使得搅拌杆18带动搅拌刷19开始转动。
手持把手3部位,拉动施肥装置,同时启动与输出轮61相连的动力装置,使得输出轮61和从动轮62开始转动,同时带动清扫轮9和翻土轮12转动,对土壤表面的落叶杂草进行清扫。肥料通过下料杆15的下料孔150均匀下落,播撒在土壤的表面,随后翻土轮12转动,带动翻土叶片翻松土壤,使得肥料和土壤相互混合,避免肥料播撒在土壤的表面,造成肥料养分的流失,同时肥料和土壤混合后会增强雷竹笋的生长吸收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通过输出轮、从动轮以及伸缩链条带动清扫轮和翻土轮转动,由于雷竹笋多种植在山坡上,土地表面含有较多的落叶,需要先对土地表层的落叶进行清扫,这里的清扫轮和翻土轮的转向相反,落叶被向前清扫,翻土轮将一定深度的土壤向后翻松,有效提高了土壤的翻松作业效率;通过将清扫轮和翻土轮与弹簧柱相连,便于适应山地地形;通过将下料杆设置在清扫轮和翻土轮之间,配合翻土轮的转动,使得下落的肥料与土壤混合,提高施肥的效果,避免肥料直接落在土壤表层,造成肥料大量流失,肥料与土壤混合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同时增加土壤肥力,通过上述结构有效提高雷竹笋种植前的土壤施肥和翻松作业效率,同时增加了雷竹笋种植后的肥料吸收效果,上述为本发明的创新点所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上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底座(1)的下侧设置有车轮(5),所述底座(1)上侧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输出轮(61),所述输出轮(61)与动力装置相连,所述输出轮(61)与从动轮(62)相互啮合,所述输出轮(61)上设置有左链轮(71),所述从动轮(62)上设置有右链轮(72),所述底座(1)的下侧安装有清扫轮(9)和翻土轮(12),所述清扫轮(9)通过伸缩链条(8)与左链轮(71)相连,所述翻土轮(12)设置有翻土刀片(13),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肥料播撒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播撒装置包括搅拌筒(17),所述搅拌筒(17)上设置有进料斗(21),所述搅拌筒(17)内设置有搅拌杆(18),所述搅拌杆(18)上均匀设置有搅拌刷(19),所述搅拌杆(18)与搅拌筒(17)顶部的电机(20)相连所述搅拌筒(17)的底部与下料口(22)相连,所述下料口(22)与进料管(16)相连,所述进料管(16)与下料杆(15)相连,所述下料杆(15)呈一百六十度对称弯折设置,所述下料杆(15)为中空设置,所述下料杆(15)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下料孔(150),所述下料杆(15)通过连接杆(14)与底座(1)下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杆(15)设置在翻土轮(12)和清扫轮(9)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轮(9)和翻土轮(12)通过弹簧柱(10)与底座(1)的下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轮(9)的直径为二十厘米,所述翻土轮(12)的直径为三十厘米,所述清扫轮(9)和翻土轮(12)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5)通过减震器(4)与底座(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竹笋种植用土壤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上设置有橡胶套(3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