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4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毛刺去除的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去毛刺,在零部件加工和制造后,需要对零部件上的毛刺进行去除,毛刺就是零件上形成的刺状物或飞边。在现有去除毛刺时都是通过人手将待修复件进行定位,随后通过人工手持毛刺刷进行去毛刺的工作,这种方式一方面,通过夹具对待修复件进行夹持稳定性不高,从而在修复时导致修复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工作效率也欠佳;再一方面,通过人手直接手持定位,在去除毛刺时存在一定受伤风险。

现有的打磨固定装置大多使用螺杆或链条传动,无论是通过螺杆、链条或齿轮传动都需要克服钢铁之间的摩擦力,工作人员的力量不足以克服该摩擦力,因此需要通过电机或气缸作为动力源才能克服,增加了打磨定位装置的复杂度。通过电机或气缸作为动力源来实现被固定物的升降定位,增加了打磨定位装置的成本和重量,不便于推广和携带,同时也因为动力源的复杂度,增加了打磨定位装置的损坏率。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一种用于毛刺去除的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一种用于毛刺去除的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通过工作台连接;

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下方的第一转轴上设置有转动把手;所述第一转轴上端与第一夹持座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座上端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两个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两个第一限位块之间;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第二夹持座,所述第二夹持座下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两个第二限位块之间,各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夹持座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座的上端可转动的与顶板连接;

所述顶板后端通过调节单元与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底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把手包括圆环,所述圆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圆环通过若干个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各所述连接杆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座,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座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座和两个连接柱,各所述连接柱与所述顶板的后端两侧连接;各所述连接柱上外侧均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板,各所述限位板的前半段与所述连接柱连接,各所述限位板的后半段设置有第一开口;

所述调节座的后端通过弧形连接座与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连接,所述调节座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开口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各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调节座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分布均匀设置;

所述第二开口处可活动的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限位块,所述定位板的另一端开设有限位穿孔,所述调节座位于所述第五限位块和所述限位穿孔之间;

第三限位块可活动的同时穿设在各所述限位穿孔处,所述第三限位块顶端设置有第四限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下方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前端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夹持座的中段;所述加强板后端两侧通过各所述连接柱与所述顶板连接。

作为优选,各所述限位板的前半段均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柱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限位块具有弧面和平面,所述弧面与各所述限位板的外侧贴合。

作为优选,各所述限位板后端通过两个导向座连接,所述调节座位于两个导向座之间,各所述导向座可滑动的套设在各导向杆上,两个导向杆的下端与所述工作台连接,两个导向杆上端通过加固板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打磨单元,所述打磨单元包括滑座,所述滑座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滑座上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支承座,各所述支承座之间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与各所述支承座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支承座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所述转杆上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外表面设置有毛刺刷,各所述支承座通过防护板连接,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拉手。

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认好待打磨板的长度;

s2:将待打磨板的下端放置在第一定位槽中并配合两块第一限位块进行限位;

s3:将第二夹持座向下移动,直到待打磨板的上端位于第二定位槽中为止;

s4:将定位板放置同时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从而将各个限位板与调节座连接,此时调节座位于各个限位穿孔和第五限位块之间;

s5:将第三限位块同时穿过各定位板上的限位穿孔从而对各个定位板进行限位;

s6:操作人员一手握住圆环转动从而对待打磨板进行转动调节,另外一只手握住拉手对打磨单元调节从而进行去除毛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与打磨单元配合使用提高了效率,在打磨单元上设置防护板,操作人员一只手持圆环位于工作台下方,另一只手握拉手位于操作台上方,从而有效的避免的在去除毛刺时操作人员手指受到伤害。且通过本发明对待打磨件进行定位,代替了人手定位,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手指的劳动强度;

2、本发明将改变了传统用电机气缸作为动力源,螺杆、链条或齿轮作为传动手段的工作模式,简化了打磨固定装置的结构,显著减轻了打磨固定装置的重量便于携带;因为减少了电机或气缸结构,显著降低了打磨固定装置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打磨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3、调节座上的第二开口在显著降低了打磨固定装置重量的同时,配合限位板上的第一开口实现了用插板的方式升降待固定物,区别于传统传动方式,通过人力就可以实现升降;

4、定位板配合第三定位块,加强了限位板与调节座的连接锁紧,显著提高了限位板与调节座能承受的重量;导向座和导向杆配合使用,在便于调节限位板升降高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限位板的承受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夹持座与第一限位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调节单元与其他零部件的第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调节单元与其他零部件的第二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第三限位块与第四限位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定位板与第五限位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板2,各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通过工作台3连接;

所述工作台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单元4,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包括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下方设置有转动把手6;所述第一转轴5上端与第一夹持座7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座7上端开设有第一定位槽8和两个第一限位块9,所述第一定位槽8位于两个第一限位块9之间;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单元10,所述第二定位单元10包括第二夹持座11,所述第二夹持座11下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8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两个第二限位块12之间,各所述第二限位块12与所述第二夹持座11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座11的上端可转动的与顶板13连接;

所述顶板13后端通过调节单元15与固定座16连接,所述固定座16与所述底座1连接。

所述转动把手6包括圆环17,所述圆环17与所述第一转轴5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圆环17通过若干个连接杆18与所述第一转轴5连接,各所述连接杆18绕所述第一转轴5的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定位座19,所述第一转轴5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座19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单元15包括调节座20和两个连接柱21,各所述连接柱21与所述顶板13的后端两侧连接;各所述连接柱21上外侧均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板22,各所述限位板22的前半段与所述连接柱21连接,各所述限位板22的后半段设置有第一开口23;

所述调节座20的后端通过弧形连接座26与所述固定座16的上端连接,所述调节座20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开口23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27,各所述第二开口27沿所述调节座2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分布均匀设置;

所述第二开口27处可活动的设置有定位板28,所述定位板28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限位块30,所述定位板28的另一端开设有限位穿孔31,所述调节座20位于所述第五限位块30和所述限位穿孔31之间;

第三限位块32可活动的同时穿设在各所述限位穿孔31处,所述第三限位块32顶端设置有第四限位块33。

所述顶板13下方设置有加强板35,所述加强板35的前端设置有套环36,所述套环36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夹持座11的中段;所述加强板35后端两侧通过各所述连接柱21与所述顶板13连接。

各所述限位板22的前半段均通过螺钉37与所述连接柱21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三限位块32具有弧面38和平面39,所述弧面38与各所述限位板22的外侧贴合。

各所述限位板22后端通过两个导向座50连接,所述调节座20位于两个导向座50之间,各所述导向座50可滑动的套设在各导向杆51上,两个导向杆51的下端与所述工作台3连接,两个导向杆51上端通过加固板52连接。

还包括打磨单元53,所述打磨单元53包括滑座55,所述滑座55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3上,所述滑座55上设置有立板56,所述立板56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支承座57,各所述支承座57之间设置有转杆58,所述转杆58的两端与各所述支承座57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支承座57与电机59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59设置在所述支承座57上,所述转杆58上设置有转筒60,所述转筒60外表面设置有毛刺刷,各所述支承座57通过防护板61连接,所述防护板61上设置有拉手62。

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认好待打磨板100的长度;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开口27与三个第一开口23配合使用,从而可适用于对不同长度的待打磨板进行毛刺去除;

s2:将待打磨板的下端放置在第一定位槽8中并配合两块第一限位块9进行限位;

s3:将第二夹持座11向下移动,直到待打磨板的上端位于第二定位槽中为止;

s4:将定位板28放置同时穿过第一开口23和第二开口27从而将各个限位板22与调节座20连接,此时调节座20位于各个限位穿孔31和第五限位块30之间;

s5:将第三限位块32同时穿过各定位板28上的限位穿孔31从而对各个定位板28进行限位;

s6:操作人员一手握住圆环17转动从而对待打磨板进行转动调节,另外一只手握住拉手62对打磨单元53调节从而进行去除毛刺。

本发明将待打磨板进行定位后,通过人手持毛刺刷进行去除毛刺的工作,本发明作为优选通过与打磨单元53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在打磨单元53上设置防护板61,操作人员一只手持圆环17位于工作台3下方,另一只手握拉手62位于操作台3上方,从而有效的避免的在去除毛刺时操作人员手指受到伤害。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板(2),各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通过工作台(3)连接;

所述工作台(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单元(4),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包括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下方的第一转轴上设置有转动把手(6);所述第一转轴(5)上端与第一夹持座(7)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座(7)上端开设有第一定位槽(8)和两个第一限位块(9),所述第一定位槽(8)位于两个第一限位块(9)之间;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单元(10),所述第二定位单元(10)包括第二夹持座(11),所述第二夹持座(11)下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8)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两个第二限位块(12)之间,各所述第二限位块(12)与所述第二夹持座(11)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座(11)的上端可转动的与顶板(13)连接;

所述顶板(13)后端通过调节单元(15)与固定座(16)连接,所述固定座(16)与所述底座(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把手(6)包括圆环(17),所述圆环(17)与所述第一转轴(5)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圆环(17)通过若干个连接杆(18)与所述第一转轴(5)连接,各所述连接杆(18)绕所述第一转轴(5)的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定位座(19),所述第一转轴(5)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座(19)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单元(15)包括调节座(20)和两个连接柱(21),各所述连接柱(21)与所述顶板(13)的后端两侧连接;各所述连接柱(21)上外侧均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板(22),各所述限位板(22)的前半段与所述连接柱(21)连接,各所述限位板(22)的后半段设置有第一开口(23);

所述调节座(20)的后端通过弧形连接座(26)与所述固定座(16)的上端连接,所述调节座(20)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开口(23)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27),各所述第二开口(27)沿所述调节座(2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分布均匀设置;

所述第二开口(27)处可活动的设置有定位板(28),所述定位板(28)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限位块(30),所述定位板(28)的另一端开设有限位穿孔(31),所述调节座(20)位于所述第五限位块(30)和所述限位穿孔(31)之间;

第三限位块(32)可活动的同时穿设在各所述限位穿孔(31)处,所述第三限位块(32)顶端设置有第四限位块(3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板(13)下方设置有加强板(35),所述加强板(35)的前端设置有套环(36),所述套环(36)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夹持座(11)的中段;所述加强板(35)后端两侧通过各所述连接柱(21)与所述顶板(13)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各所述限位板(22)的前半段均通过螺钉(37)与所述连接柱(21)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限位块(32)具有弧面(38)和平面(39),所述弧面(38)与各所述限位板(22)的外侧贴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各所述限位板(22)后端通过两个导向座(50)连接,所述调节座(20)位于两个导向座(50)之间,各所述导向座(50)可滑动的套设在各导向杆(51)上,两个导向杆(51)的下端与所述工作台(3)连接,两个导向杆(51)上端通过加固板(52)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打磨单元(53),所述打磨单元(53)包括滑座(55),所述滑座(55)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3)上,所述滑座(55)上设置有立板(56),所述立板(56)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支承座(57),各所述支承座(57)之间设置有转杆(58),所述转杆(58)的两端与各所述支承座(57)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支承座(57)与电机(59)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59)设置在所述支承座(57)上,所述转杆(58)上设置有转筒(60),所述转筒(60)外表面设置有毛刺刷,各所述支承座(57)通过防护板(61)连接,所述防护板(61)上设置有拉手(62)。

10.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确认好待打磨板的长度;

s2:将待打磨板的下端放置在第一定位槽(8)中并配合两块第一限位块(9)进行限位;

s3:将第二夹持座(11)向下移动,直到待打磨板的上端位于第二定位槽中为止;

s4:将定位板(28)放置同时穿过第一开口(23)和第二开口(27)从而将各个限位板(22)与调节座(20)连接,此时调节座(20)位于各个限位穿孔(31)和第五限位块(30)之间;

s5:将第三限位块(32)同时穿过各定位板(28)上的限位穿孔(31)从而对各个定位板(28)进行限位;

s6:操作人员一手握住圆环(17)转动从而对待打磨板进行转动调节,另外一只手握住拉手(62)对打磨单元(53)调节从而进行去除毛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板,各支撑板的上端通过工作台连接;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单元,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可转动的穿过工作台,工作台下方设置有转动把手;第一定位槽位于两个第一限位块之间;第二夹持座的上端可转动的与顶板连接;顶板后端通过调节单元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与底座连接。本发明通过与打磨单元配合使用提高了效率,在打磨单元上设置防护板,操作人员一只手持圆环位于工作台下方,另一只手握拉手位于操作台上方,从而有效的避免的在去除毛刺时操作人员手指受到伤害。且通过本发明对待打磨件进行定位,代替了人手定位,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手指的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87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