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蚀稀土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7


本发明属于冶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耐蚀稀土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在钢中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可深度降低氧和硫的含量,降低磷及低熔点等元素的有害作用。在钢洁净度不断提高的今天,稀土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将更集中在变质和强效微合金化作用上。稀土除了对夹杂物具有变质变性作用,对夹杂物还具有变形的作用,可以使钢液中链状、尖角状、长条状等有害非金属性夹杂物变形为等轴状,或趋近于纺锤状、球状re复杂态化合物,从而显著提高了钢的韧塑性、抗高温氧化性等性能,特别是钢的冲击韧性和各向异性。由于在钢液中稀土元素re能很好的控制氧硫等夹杂物形态及分布,并可以起到净化钢液等作用,在钢液凝固过程中还可以细化晶粒、微合金化等作用,从而显著提高re钢的综合性能。虽然在采用re元素处理钢能显著提升钢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在采用re处理钢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re钢的生产。1)re加入工艺和设备落后;2)针对不同re新钢种的生产,re加入方法、加入量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而目前我国re处理的钢品种过于单一,导致其应用领域也显著受到限制;3)re处理钢在浇铸时容易产生水口结瘤,影响re钢的连续性大规模生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耐蚀稀土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耐蚀稀土轴承钢。所述轴承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括:c:0.90-1.10、si:0.20-0.40、mn:0.20-0.50、cr:1.35-1.70、cu:0.12-0.26、alt:0.015-0.035、p≤0.020、s≤0.010、稀土合金:0.003~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稀土合金包括镧和铈。本发明提供一种耐蚀稀土轴承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电炉冶炼:轴承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括:c0.90-1.10、si0.20-0.40、mn0.20-0.50、cr1.35-1.70、cu0.12-0.26、alt0.015-0.035、p≤0.020、s≤0.010,稀土合金0.003-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稀土合金包括镧和铈。将按化学成分设计冶炼好的钢水浇铸成断面为180mm×220mm的方坯。为保证最佳炉况并减少由炉体因素而使钢中的气体含量增加,不允许使用新钢包。冶炼过程造好泡沫渣、均匀脱碳,采用大渣量深脱碳以加强脱p、脱ti去除操作。终点控制目标c≥0.20%,p≤0.012%,其它残余元素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出钢温度1630~1670℃。电炉出钢过程随钢流加钢芯铝,然后加入其它合金及造渣料;2)lf炉精炼:全程底吹氩搅拌,前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高氩气压力,出站前采用小压力软吹,保证夹杂物上浮。控制炉渣碱度不小于3.1,取一次样前,喂入铝线,在白渣下取样全分析,精炼过程白渣保持时间不低于15min。根据一次样分析结果,按内控要求调整c、si、mn、cr等成分含量;lf出钢前,控制钢中全铝含量目标在0.015~0.035%;3)在lf精炼后加入稀土合金线;确保在进入vd后有不小于25min(控制在25~30min)的吹氩搅拌时间;4)vd炉真空脱气:吹氩搅拌时间不小于25min,钢包入vd炉前扒渣,真空度不大于60pa,保持时间≥18min;5)连铸:采用轴承钢专用连铸保护渣,使用中包覆盖剂,铸坯进拉矫机温度≥880℃;。6)入坑缓冷:将步骤5)连铸后铸坯需及时入坑缓冷;7)轧制:坯料在600℃以下缓慢升温预热,待钢坯完全奥氏体化后,再提高加热速度,既要保证钢坯加热均匀,又要防止脱碳和粘炉,粗轧开轧温度为1060~1130℃,保证精轧终轧温度920~980℃;8)缓冷:轧后缓冷,缓冷时间18~24小时,缓冷后温度不大于100℃。作为优选,步骤1)中电炉出钢过程随钢流加钢芯铝的量为1.5~3.5kg/t钢。作为优选,步骤2)中喂入铝线,喂入铝线的量为10~50m,控制钢中全铝含量目标在0.015~0.035wt%。作为优选,步骤2)中控制炉渣碱度在3.1~3.4之间,精炼过程白渣保持时间控制在15~18min之间。作为优选,步骤3)中加入的稀土合金线的量为0.03~0.05kg/吨钢,进一步优选为0.04kg/吨钢,稀土合金线加入量超过0.05kg/吨钢后,结晶器水口开始堵塞,严重影响生产顺行,其中,所述稀土合金线的组份为镧和铈,稀土镧和铈的比列为1:1~2:1。作为优选,步骤4)中吹氩搅拌时间为25~30min,真空度控制在50~60pa,保持时间为18~23min。作为优选,步骤4)vd炉真空脱气处理后,软吹氩时间不小于12~18min,控制上钢温度为1505~1535℃,作为进一步优选,软吹氩时间为12~18min。作为优选,步骤5)连铸中钢种液相线温度为1445~1455℃,中包过热度温度控制在20~30℃,180mm×220mm坯型拉速控制在0.95±0.02m/min,结晶器末端使用电磁搅拌。作为优选,步骤6)入坑温度不低于560℃,缓冷时间不小于24小时,以保证出坑温度不大于200℃;作为进一步优选,步骤6)入坑温度为560~650℃,缓冷时间为24~30小时,以保证出坑温度不大于200℃作为优选,步骤7)轧制成φ30~55mm的棒材。本发明添加微量稀土和少量的cu,对钢材的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都有明显改善,稀土的加入净化了钢液,cu的加入提高了钢材的耐蚀性,生产成本增加不大,工艺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难度增加很小,但钢材质量提升效果明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1)在国内稀土轴承钢的批量生产还鲜有报道,本发明以喂丝方式加入稀土,充分保证氩气搅拌时间,精准控制加入量,有效解决了稀土钢水口结瘤问题,而且夹杂物数量、尺寸都有减少,耐疲劳寿命增加明显。2)适量的铜加入钢中,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耐蚀性明显增强,提高了其表面质量。铜在大气腐蚀过程中,起着活化阴极的作用,使钢产生阳极钝化,从而减缓了大气腐蚀,另外铜还能改善锈层的结构,形成双层结构的锈层,紧贴钢基体的内层,使其组织更加均匀致密。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夹杂物面扫描统计图;图2为本发明的盐雾试验失重率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制备工艺:采用电炉冶炼→lf炉精炼 vd真空脱气处理→连铸(电磁搅拌)→缓冷→轧制成材→缓冷工艺。1、电炉冶炼:电炉冶炼然后lf精炼,vd真空脱气,冶炼钢坯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90-1.10、si0.20-0.40、mn0.20-0.50、cr1.35-1.70、cu0.12-0.26、alt0.015-0.035、p≤0.020、s≤0.010,(la ce)0.003~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实际电炉冶炼成分如表1所示,炉号1不加稀土和铜,炉号2和3添加稀土和铜的,三炉做性能对比实验。控制终渣碱度为3.2,vd真空脱气20分钟。然后,采用三机三流小方坯连铸机,将钢水浇铸成断面为165mm×200mm的方坯。表1实际电炉冶炼成分(wt/%)炉号csimnpscraltcu10.970.210.310.0130.0021.50.02820.960.220.320.0110.0021.50.0260.1830.980.20.310.0140.0021.50.0280.19实际测得炉号2和炉号3钢中稀土含量分别为11ppm和12ppm,根据加入量0.04kg/吨钢,计算可得稀土元素的收得率约为30%。2、加热:加热炉的温度为1100℃,加热时间为5小时,然后出炉进行轧制。3、轧制与冷却:开轧温度为1090℃,终轧温度950℃,最后轧成φ35mm的棒材。轧后及时收集入坑缓冷,缓冷时间24小时,保证缓冷后温度不大于100℃。4、性能检验:(1)夹杂物面扫描统计对三炉钢进行取样检测,检测面积为100mm2,统计不同尺寸夹杂物数量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加入稀土后,夹杂物数量减少明显,特别是10um以上夹杂物炉号2减少了74%,炉号三减少了78%。更直观的如图1所示。表2夹杂物面扫描统计表夹杂物总数5~10um10um~30um>30um炉号13892669924炉号2222190302炉号3232205243(2)疲劳寿命检测对三炉钢进行取样,测定其滚动接触疲(rcf)寿命,结果如表3所示,稀土钢的疲劳寿命增加一倍左右。表3三炉试验钢的l10寿命寿命(×106r)炉号1炉号2炉号3l105.1510.0410.10(3)盐雾试验盐雾实验作为室内加速腐蚀试验,可以快速模拟室外大气腐蚀的情况,本实验采用化学纯氯化钠试剂,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5%氯化钠溶液,调节ph在6.5-7.2之间,使用连续喷雾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实验周期分别为7、14、21、28天,除锈失重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炉号2和3加入铜元素后失重率降低,耐蚀性增强。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耐蚀稀土轴承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括:c:0.90-1.10、si:0.20-0.40、mn:0.20-0.50、cr:1.35-1.70、cu:0.12-0.26、alt:0.015-0.035、p≤0.020、s≤0.010、稀土合金:0.003-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稀土合金包括镧和铈。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耐蚀稀土轴承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电炉冶炼:终点控制目标c≥0.20%,p≤0.012%,出钢温度1630~1670℃;

2)lf炉精炼:控制炉渣碱度不小于3.1,白渣保持时间不低于15min;

3)在lf精炼后加入稀土合金线;

4)vd炉真空脱气:吹氩搅拌时间不小于25min,真空度不大于60pa,保持时间≥18分钟;

5)连铸:铸坯进拉矫机温度≥880℃;

6)入坑缓冷:将步骤5)连铸后铸坯入坑缓冷;

7)轧制:坯料在600℃以下缓慢升温预热,粗轧开始温度为1060~1130℃,精轧终轧温度920~980℃;

8)缓冷:轧后缓冷,缓冷时间18~24小时,缓冷后温度不大于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电炉出钢过程随钢流加钢芯铝,加入钢芯铝的量为1.5~3.5kg/t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喂入铝线,喂入铝线的量为10~50m,控制钢中全铝含量目标在0.015~0.035wt%。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入的稀土合金线的量为0.03~0.05kg/吨钢,其中,所述稀土合金线的组份为镧和铈,镧和铈的比列为1:1~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vd炉真空脱气处理后,软吹氩时间不小于12分钟,控制上钢温度为1505~153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连铸中钢种液相线温度为1445~1455℃,中包过热度温度控制在20~30℃,180mm×220mm坯型拉速控制在0.95±0.02m/min,结晶器末端使用电磁搅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入坑缓冷温度不低于560℃,缓冷时间不小于24小时,出坑温度不大于20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轧制成φ30~55mm的棒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蚀稀土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耐蚀稀土轴承钢的成分质量百分比含量(wt%)为:C 0.90‑1.10、Si 0.20‑0.40、Mn 0.20‑0.50、Cr 1.35‑1.70、Cu 0.12‑0.26、Alt 0.015‑0.035、P≤0.020、S≤0.010,稀土合金:0.003~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微量稀土的加入,细化了夹杂物尺寸,降低了夹杂物数量,显著提高了轴承钢的疲劳寿命,而Cu元素的加入,提高了其耐蚀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其表面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伟;许荣昌;王中学;杜显彬;刘茂文;何毅;陈良;刘成宝;董丙成;杨旭;李传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87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