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总成。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损耗,该损耗会体现为发热量,若发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去,则会对运行中的机组带来温升,使其无法正常运转。为了对发电机组进行散热,可以在发电机组的被散热部位(例如齿轮箱、油泵、联轴器等位置)安装散热器,来防止机组工作时的持续温升。

风力发电机的机油具有导热性能,并且在机组润滑油系统中不断流动循环,所以,油冷器对发动机曲轴箱、离合器、气门组件等都起到冷却作用。各大润滑系统中润滑油依靠油泵动力,经过机油散热器热侧通道,将热量传给机油散热器的冷侧通道,通过冷却介质将冷侧通道将热侧通道的热量带走,实现冷热介质的热量交换。对于冷侧通道,可以采用冷却水或冷风作为冷却介质,来对润滑油温度进行冷却,使油保持在热平衡状态,并将温升热量排放到外部。考虑到油冷装置在风力发电系统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保证了风力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一种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换热效果较好的油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总成,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和较强的可靠性,可安装在风力发电组件的待冷却的润滑油回路中,对润滑油进行降温。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呈分体式布置;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第一换热芯体及第二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所述第二换热芯体通过一对u型管件并排固定于一体,拼接成所述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所述第二换热芯体均包括若干层油液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芯体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第一换热芯体的油液通道通过所述u型管件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油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芯体上设置有出油口;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若干所述油液通道之间均夹隔有若干层供冷风介质通过的风冷通道,所述风冷通道与所述油液通道交错层叠构成板翅式芯体结构;所述换热芯体风冷通道的上口部密封连通有导风罩体,所述导风罩体竖直设置且上下开口,所述导风罩体的下口部与所述换热芯体侧壁可拆卸固定;所述导风罩体的上口部连通有用于输出冷风介质的导风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导风罩体包括竖直设置的中空方形罩体,所述中空方形罩体包括四面侧壁和一面顶壁;所述顶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导风机构的导风口;所述中空方形罩体的四面侧壁与所述顶壁间形成有四个角部,每个所述角部均设置有角部加强筋,所述角部加强筋呈直角三棱锥状,所述角部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方形罩体内侧的相邻两侧壁及顶壁形成三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导风口呈圆形;所述导风口的口部边缘设置有多个凸条;多个所述凸条沿环状间隔阵列于所述中空方形罩体的顶壁;所述导风口边缘具有竖直的圈状翻边;每个所述凸条包括一对支撑片板;所述支撑片板竖直平行设置,贴合所述圈状翻边外侧并向所述导风口的上部方向延伸;所述中空方形罩体的顶壁设置有与所述凸条相对应的安装片板,每对所述支撑片板的下端面固定于一个所述安装片板上;多对所述支撑片板的上端面共同固定于一环圈上;所述环圈所在平面与所述安装片板平行;所述环圈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导风机构的导风机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导风罩体的下口部边缘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状翻边;所述换热芯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条状翻边;所述第一条状翻边与所述第二条状翻边表面贴合;所述第一条状翻边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条状翻边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对应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导风机构包括防护网、设置于所述防护网下部的风扇及设置于所述防护网上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防护网的开口与所述风扇同轴连接;所述防护网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板片;所述固定板片与所述导风机构安装孔可拆卸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双速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圈状引风罩;所述圈状引风罩包括竖直方向延伸的引风部以及水平方向夹紧于所述防护网外侧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引风部一体成型垂直设置;所述引风部向所述驱动电机方向延伸;所述夹持部呈环形,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若干凸部;所述凸部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内侧边缘;所述凸部夹紧所述防护网外侧,所述凸部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导风机构安装孔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防护网包括防护网本体;所述防护网本体由若干焊条及若干半径不同的圈层焊接而成;其中,若干所述圈层同心布置,且若干所述圈层由内向外半径渐次增大;所述焊条沿环状均匀间隔地焊接于若干所述圈层上,将若干所述圈层固定于一体;所述防护网本体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安装板;所述驱动电机安装板紧贴最内层的所述圈层设置;所述防护网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双爪形加强筋;每个所述双爪形加强筋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焊条之间,多个双爪形加强筋沿环状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双爪形加强筋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爪形加强筋,所述双爪形加强筋的筋部分别与若干所述圈层依次固定;所述双爪形加强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安装板上,另一端固设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紧贴最外层的所述圈层设置;所述安装片的中心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可与所述导风机构安装孔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芯体及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油进封头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芯体及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油出封头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上与所述油进封头相对的另一侧;所述u型管件包括第一u型管件和第二u型管件;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油进封头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进油口,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油进封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u型管件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油进封头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芯体油进封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堵头;所述第一换热芯体的油出封头一端设置有第二堵头,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油出封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u型管件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油出封头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芯体油出封头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出油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油液通道的翅片为平直形翅片、锯齿形翅片、波纹形翅片、多孔形翅片、百叶窗形翅片、管式翅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风冷通道中的翅片为平直形翅片、锯齿形翅片、波纹形翅片、多孔形翅片、百叶窗形翅片、管式翅片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总成,其换热芯体由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通过一对u型管件拼接而成;在第一换热芯体上设置有进油口;第一换热芯体的油液通道通过u型管件与第二换热芯体的油液通道连通,第二换热芯体上设置有出油口;第一换热芯体、第二换热芯体的若干所述油液通道之间均夹隔有若干层风冷通道;换热芯体的风冷通道的上口部密封连通有导风罩体,导风罩体的上口部连通有用于输出冷风介质的导风机构。通过设置分体式散热器总成结构,能够实现保证油液换热流径的同时减小风道的风阻,利用导风机构将外部风力导入换热芯体中,对待冷却的润滑油进行冷却,具有较简单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润滑油的出油口温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中换热芯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总成导风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散热器总成,包括换热芯体1,所述换热芯体1呈分体式布置;所述换热芯体1包括第一换热芯体11及第二换热芯体12,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1、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2通过一对u型管件并排固定于一体,拼接成所述换热芯体1;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1、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2均包括若干层油液通道(参照图1,第一换热芯体11的油液通道为112,第二换热芯体12的油液通道为122,附图中均仅标记了相邻两层的油液通道,在此不予赘述),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1上设置有进油口111;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1的油液通道112通过所述u型管件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2的油液通道122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2上设置有出油口121;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1、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2的若干所述油液通道之间均夹隔有若干层供冷风介质通过的风冷通道(参照图1,其中,第一换热芯体11的风冷通道标记为113,第二换热芯体12的风冷通道标记为123,附图中仅以任意两层相邻风冷通道作出标识,在此不予赘述),所述风冷通道与所述油液通道交错层叠构成板翅式芯体结构;

参照图2,所述换热芯体1风冷通道的上口部密封连通有导风罩体2,所述导风罩体2竖直设置且上下开口,所述导风罩体2的下口部与所述换热芯体1侧壁可拆卸固定;所述导风罩体2的上口部连通有用于输出冷风介质的导风机构3。

通过上述散热器总成结构,换热芯体1设置为分体式拼接设置,一方面,便于将芯体置入安装框架,适用于安装开口较小的散热场合,可以分块安装而后再拼接,拆卸便利;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换热芯体11与第二换热芯体12并列式安装,相较于串联式叠置,在散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风道的散热风阻,散热效果好。通过设置u型管件将第一换热芯体11与第二换热芯体12的油液通道相互连通,当油液流速较快且压力较大时,能够通过u型管件减缓对封头及芯体的冲击,且便于更换。一部分油液通过u型管件进入第二换热芯体的油液通道中进行换热,油液既可以通过第一换热芯体11流至出油口121,也可以通过第二换热芯体12流至出油口121,通过分体并排式换热芯体在不减小换热流经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整体芯体所占据的体积,且使得风冷通道的风阻变小,使得冷热流体迅速实现热交换,换热效果更好。进一步地,在换热芯体1的风冷通道入口连通有导风罩体2,便于导风罩体2有方向地将导风机构3的风力汇集到风冷通道中去,使得风冷通道将油液通道中的热量带出换热芯体,实现对润滑油温度的冷却作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中,参照图3,所述导风罩体2包括竖直设置的中空方形罩体21,所述中空方形罩体21包括四面侧壁和一面顶壁;所述顶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导风机构3的导风口22;所述中空方形罩体21的四面侧壁与所述顶壁间形成有四个角部,每个所述角部均设置有角部加强筋23,所述角部加强筋23呈直角三棱锥状,所述角部加强筋23分别与所述方形罩体21内侧的相邻两侧壁及顶壁形成三面贴合。

通过设置中空方形罩体21,实现了导风机构3输送的风力进入中空方形罩体21后的风道封闭和风力强化,防止导风机构3的风力散热效果减弱或消散,并且通过在中空方形罩体21内侧设置直角三棱锥状的角部加强筋23,一方面,能够提高整体导风罩体2的结构稳固性和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角部加强筋23呈直角三棱锥状,使得该角部加强筋23的底面均沿中心向罩体边缘成型,便于风力流经中空方向罩体21后,在角部加强筋的底面形成多角度紊流,冷风流体在运动过程中互相混杂、穿插的流动,加强风压,保证冷风流通至各个风冷通道的散热效果,使得风力更好地进入换热芯体1的各个风冷通道中,防止冷流的减散或流失。

参照图2及图3,优选地,所述导风口22呈圆形;所述导风口22的口部边缘设置有多个凸条24;多个所述凸条24沿环状间隔阵列于所述中空方形罩体21的顶壁;所述导风口22边缘具有竖直的圈状翻边221;每个所述凸条24包括一对支撑片板241;所述支撑片板241竖直平行设置,贴合所述圈状翻边221外侧并向所述导风口22的上部方向延伸;所述中空方形罩体21的顶壁设置有与所述凸条24相对应的安装片板242,每对所述支撑片板241的下端面固定于一个所述安装片板242上;多对所述支撑片板241的上端面共同固定于一环圈243上;所述环圈243所在平面与所述安装片板242平行;所述环圈243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导风机构3的导风机构安装孔。

通过设置多个凸条24,通过安装片板242竖直固定贴合于导风口22的圈状翻边221外侧,且每个凸条24均包括两个平行的支撑片板241,使得导风罩体2的结构稳定性和支撑稳固性提高,且便于在两个支撑片板件241间打孔,便于固定安装;此外,通过圈状翻边221,进一步提高了导风罩体2的强度和可靠性。利用环圈243与各个凸条24的上端面固定,方便在环圈的指定位置开孔,便于与散热器总成的其它机构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1,导风罩体2与换热芯体1可拆卸固定,能够便于拆装和更换所需部件。具体地,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导风罩体2的下口部边缘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状翻边25;所述换热芯体1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条状翻边14;所述第一条状翻边25与所述第二条状翻边14表面贴合;所述第一条状翻边25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51;所述第二条状翻边14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41;所述第一通孔251及所述第二通孔141对应配合固定。这样一来,导风罩体2可以实现与换热芯体1稳固固定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导风罩体2下口部与换热芯体1的紧密贴合,减少导风机构所传递的冷风的流失,保障风冷通道与油液通道换热效果。当需要将导风罩体2从换热芯体1上拆卸时,仅需要卸下固定件(如螺栓)即可,拆卸方便,维护容易,成本低。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的散热器总成,参照图1,所述导风机构3包括防护网31、设置于所述防护网31下部的风扇(图中未示出)及设置于所述防护网31上部的驱动电机32;所述驱动电机32的驱动轴穿过所述防护网31的开口与所述风扇同轴连接;所述防护网31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板片311;所述固定板片311与所述导风机构安装孔可拆卸配合固定。

通过设置防护网31,并在防护网31上部设置驱动电机32,下部设置风扇,使得在驱动电机32的驱动作用下,风扇能够将风力从外部吸收至风冷通道中,与相邻的油液通道中的热流体进行换热。通过设置防护网31,可以防止外部杂物、颗粒卷入风扇,损坏散热器或误伤人体,防护网31与导风机构的环圈243上的导风机构安装孔可拆卸固定,能够便于拆卸,对风扇或内部进行清理,实现防护的同时,维护便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32为双速电机,例如,可以是功率3.5/6.5kw的双速电机,实现速度和功率的切换,便于调整风力,应用于多重场合。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总成具有更好的导风效果,所述导风机构3还包括圈状引风罩33;所述圈状引风罩33包括竖直方向延伸的引风部331以及水平方向夹紧于所述防护网31外侧的夹持部332;所述夹持部332与所述引风部331一体成型垂直设置;所述引风部331向所述驱动电机32方向延伸;所述夹持部332呈环形,所述夹持部332上设置有若干凸部3321;所述凸部3321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内侧边缘;所述凸部3321夹紧所述防护网31外侧,所述凸部3321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导风机构安装孔配合固定。

通过进一步设置圈状引风罩33,并将其通过第三通孔固定于导风罩体2的导风机构安装孔上,一来实现了方便的可拆卸固定,便于更换和维护;另一方面,引风罩的引风部331使得风向更加集中,风力通过防护网聚拢至风冷通道的中心,并通过中空方形罩体21上的角部加强筋23均匀折流至风冷通道的各个角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优选地,所述防护网31包括防护网本体;所述防护网本体由若干焊条311及若干半径不同的圈层焊接而成;其中,若干所述圈层同心布置,且若干所述圈层由内向外半径渐次增大;所述焊条311沿环状均匀间隔地焊接于若干所述圈层上,将若干所述圈层固定于一体;所述防护网本体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安装板312;所述驱动电机安装板312紧贴最内层的所述圈层设置;所述防护网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双爪形加强筋313;每个所述双爪形加强筋313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焊条311之间,多个所述双爪形加强筋313沿环状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双爪形加强筋313包括一对平行间隔且结构相同的爪形加强筋,所述爪形加强筋的筋部分别与若干所述圈层依次固定;所述双爪形加强筋3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安装板上,另一端固设有安装片314,所述安装片314紧贴最外层的所述圈层设置;所述安装片314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可与所述导风机构安装孔配合固定。通过在防护网圈层上焊设焊条311和双爪形加强筋313,使得防护网31具有较高的稳固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对于外部风力中的杂质和颗粒具有较佳的承抗力,且能够抵挡外部杂物污染散热器内部风道,其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安装板312,一方面便于驱动电机的安装,同时借由双爪形加强筋313的抓紧力,一方面对于驱动电机的安装稳固性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便于从导风罩体2上进行拆卸,便于对整体散热器总成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总成,参照图1,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1及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2的油进封头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1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1及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2的油出封头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1上与所述油进封头相对的另一侧;所述u型管件包括第一u型管件131和第二u型管件132;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1油进封头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进油口111,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1油进封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u型管件131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2的油进封头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2油进封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堵头122;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1的油出封头一端设置有第二堵头112,所述第一换热芯体11油出封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u型管件132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12油出封头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芯体油出封头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出油口121。通过将进油口111、出油口121交错设置于第一换热芯体11和第二换热芯体12上,并通过一对u型管件(131、132)将两块芯体互连,在增大换热流径的同时,利用u型管件连接,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高压油液对换热芯体造成冲击而导致损坏的可能性。在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总成,将高压润滑油连通至散热器总成的进油口111,进入进油口111的高速油液一部分从第一换热芯体11的油进封头分散至第一换热芯体11的油液通道112中,并从油液通道112经过第二u型管件132到达出油口121;另一部分由于压力作用先流通至第一u型管件131连通的第二换热芯体12中,再从第二换热芯体12的若干油液通道122中流出至出油口121中,当高温高压的油液进入油液通道中进行流转时,驱动电机32及风扇同步将外部冷风输送至导风罩体内部,并进入两块换热芯体的若干风冷通道(113、123),循环地将油液通道(112、122)中的热量带出散热其总成,实现利用冷风对润滑油的降温作用。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散热器总成,为了尽可能在换热芯体体积一定的同时增强换热效果,优选地,所述油液通道的翅片为平直形翅片、锯齿形翅片、波纹形翅片、多孔形翅片、百叶窗形翅片、管式翅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样地,所述风冷通道中的翅片为平直形翅片、锯齿形翅片、波纹形翅片、多孔形翅片、百叶窗形翅片、管式翅片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呈分体式布置;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第一换热芯体及第二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所述第二换热芯体通过一对u型管件并排固定于一体,拼接成所述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所述第二换热芯体均包括若干层油液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芯体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第一换热芯体的油液通道通过所述u型管件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油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芯体上设置有出油口;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若干所述油液通道之间均夹隔有若干层供冷风介质通过的风冷通道,所述风冷通道与所述油液通道交错层叠构成板翅式芯体结构;所述换热芯体风冷通道的上口部密封连通有导风罩体,所述导风罩体竖直设置且上下开口,所述导风罩体的下口部与所述换热芯体侧壁可拆卸固定;所述导风罩体的上口部连通有用于输出冷风介质的导风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体包括竖直设置的中空方形罩体,所述中空方形罩体包括四面侧壁和一面顶壁;所述顶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导风机构的导风口;所述中空方形罩体的四面侧壁与所述顶壁间形成有四个角部,每个所述角部均设置有角部加强筋,所述角部加强筋呈直角三棱锥状,所述角部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方形罩体内侧的相邻两侧壁及顶壁形成三面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口呈圆形;所述导风口的口部边缘设置有多个凸条;多个所述凸条沿环状间隔阵列于所述中空方形罩体的顶壁;所述导风口边缘具有竖直的圈状翻边;每个所述凸条包括一对支撑片板;所述支撑片板竖直平行设置,贴合所述圈状翻边外侧并向所述导风口的上部方向延伸;所述中空方形罩体的顶壁设置有与所述凸条相对应的安装片板,每对所述支撑片板的下端面固定于一个所述安装片板上;多对所述支撑片板的上端面共同固定于一环圈上;所述环圈所在平面与所述安装片板平行;所述环圈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导风机构的导风机构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体的下口部边缘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状翻边;所述换热芯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条状翻边;所述第一条状翻边与所述第二条状翻边表面贴合;所述第一条状翻边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条状翻边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对应配合固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包括防护网、设置于所述防护网下部的风扇及设置于所述防护网上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防护网的开口与所述风扇同轴连接;所述防护网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板片;所述固定板片与所述导风机构安装孔可拆卸配合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双速电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圈状引风罩;所述圈状引风罩包括竖直方向延伸的引风部以及水平方向夹紧于所述防护网外侧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引风部一体成型垂直设置;所述引风部向所述驱动电机方向延伸;所述夹持部呈环形,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若干凸部;所述凸部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内侧边缘;所述凸部夹紧所述防护网外侧,所述凸部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导风机构安装孔配合固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包括防护网本体;所述防护网本体由若干焊条及若干半径不同的圈层焊接而成;其中,若干所述圈层同心布置,且若干所述圈层由内向外半径渐次增大;所述焊条沿环状均匀间隔地焊接于若干所述圈层上,将若干所述圈层固定于一体;所述防护网本体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安装板;所述驱动电机安装板紧贴最内层的所述圈层设置;所述防护网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双爪形加强筋;每个所述双爪形加强筋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焊条之间,多个双爪形加强筋沿环状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双爪形加强筋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爪形加强筋,所述双爪形加强筋的筋部分别与若干所述圈层依次固定;所述双爪形加强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安装板上,另一端固设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紧贴最外层的所述圈层设置;所述安装片的中心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可与所述导风机构安装孔配合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芯体及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油进封头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芯体及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油出封头设置于所述换热芯体上与所述油进封头相对的另一侧;所述u型管件包括第一u型管件和第二u型管件;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油进封头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进油口,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油进封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u型管件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的油进封头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芯体油进封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堵头;所述第一换热芯体的油出封头一端设置有第二堵头,所述第一换热芯体油出封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u型管件与所述第二换热芯体油出封头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芯体油出封头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出油口。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散热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通道的翅片为平直形翅片、锯齿形翅片、波纹形翅片、多孔形翅片、百叶窗形翅片、管式翅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风冷通道中的翅片为平直形翅片、锯齿形翅片、波纹形翅片、多孔形翅片、百叶窗形翅片、管式翅片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总成,属于风力发电领域,散热器总成的换热芯体由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经U型管件拼接而成;在第一换热芯体上设置有进油口;第一换热芯体的油液通道通过U型管件与第二换热芯体的油液通道连通,第二换热芯体上设置有出油口;第一换热芯体、第二换热芯体的若干所述油液通道之间均夹隔有若干层风冷通道;换热芯体的风冷通道的上口部密封连通有导风罩体,导风罩体的上口部连通有导风机构。通过设置分体式换热芯体的散热器总成结构,能够实现油液换热流径增大的同时减小风道的风阻,利用导风机构将外部风力导入换热芯体中,对待冷却的润滑油进行冷却,具有较简单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润滑油的出油口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袁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安迪维换热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8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