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孔浇包升降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浇包桶大多是通过行车或吊索吊至翻砂模模具处,这种方式吊装时浇包桶容易晃动,导致铁水溢出,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性好、劳动强度低的双孔浇包升降传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孔浇包升降传动装置,它包括有活动安装在输送轨道上的滑座,滑座顶部通过滑座升降气缸安装有升降平板,升降平板上活动安装有浇包座,浇包座上安装有浇包桶,浇包座底部设有行走滑轮,行走滑轮由升降平板承托行走,浇包座其中一侧底部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板,限位板一侧的升降平板底部固定有传动齿条,限位板下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传动轴另一端固定有中间齿轮,中间齿轮通过传动链条与浇包座上部的调节手轮连接。
所述的浇包座中部设有呈水平的张紧槽,张紧槽上通过调节螺栓安装有张紧滑块,张紧滑块上安装有张紧链轮,张紧链轮与传动链条啮合。
所述的调节手轮通过手轮轴安装在浇包座上部,手轮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与中间齿轮连接。
所述的限位板底部水平面高度低于升降平板底部水平面高度。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滑座在输送轨道上行走,浇包时,滑座升降气缸活塞杆伸出,带动浇包座上升,使浇包桶顶部高于翻砂模模具,然后转动调节手轮,通过主动齿轮、传动链条带动中间齿轮旋转,中间齿轮同步带动传动齿轮旋转,传动齿轮旋转时带动浇包座在升降平板上行走,使浇包桶出口行至翻砂模模具入口上方,然后即可进行浇包,本方案通过滑座行走,再配合气缸及齿轮传动,其传动过程平稳,铁水不会溢出,安全性好,且结构合理、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孔浇包升降传动装置包括有活动安装在输送轨道上的滑座1,滑座1顶部通过滑座升降气缸2安装有升降平板3,升降平板3上活动安装有浇包座4,浇包座4上安装有浇包桶5,浇包座4中部设有呈水平的张紧槽12,张紧槽12上通过调节螺栓安装有张紧滑块,张紧滑块上安装有张紧链轮13,张紧链轮13与传动链条啮合。浇包座4底部设有行走滑轮7,行走滑轮7由升降平板3承托行走,浇包座4其中一侧底部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板6,限位板6底部水平面高度低于升降平板3底部水平面高度,限位板6一侧的升降平板3底部固定有传动齿条8,限位板6下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9,传动齿轮9与传动齿条8啮合,传动轴另一端固定有中间齿轮10,中间齿轮10通过传动链条与浇包座4上部的调节手轮11连接,调节手轮11通过手轮轴安装在浇包座4上部,手轮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与中间齿轮10连接。本实施例的滑座在输送轨道上行走,浇包时,滑座升降气缸活塞杆伸出,带动浇包座上升,使浇包桶顶部高于翻砂模模具,然后转动调节手轮,通过主动齿轮、传动链条带动中间齿轮旋转,中间齿轮同步带动传动齿轮旋转,传动齿轮旋转时带动浇包座在升降平板上行走,使浇包桶出口行至翻砂模模具入口上方,然后即可进行浇包,本实施例通过滑座行走,再配合气缸及齿轮传动,其传动过程平稳,铁水不会溢出,安全性好,且结构合理、劳动强度低。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双孔浇包升降传动装置,它包括有活动安装在输送轨道上的滑座(1),其特征在于:滑座(1)顶部通过滑座升降气缸(2)安装有升降平板(3),升降平板(3)上活动安装有浇包座(4),浇包座(4)上安装有浇包桶(5),浇包座(4)底部设有行走滑轮(7),行走滑轮(7)由升降平板(3)承托行走,浇包座(4)其中一侧底部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板(6),限位板(6)一侧的升降平板(3)底部固定有传动齿条(8),限位板(6)下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9),传动齿轮(9)与传动齿条(8)啮合,传动轴另一端固定有中间齿轮(10),中间齿轮(10)通过传动链条与浇包座(4)上部的调节手轮(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孔浇包升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浇包座(4)中部设有呈水平的张紧槽(12),张紧槽(12)上通过调节螺栓安装有张紧滑块,张紧滑块上安装有张紧链轮(13),张紧链轮(13)与传动链条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孔浇包升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手轮(11)通过手轮轴安装在浇包座(4)上部,手轮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与中间齿轮(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孔浇包升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板(6)底部水平面高度低于升降平板(3)底部水平面高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