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49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反应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内返渣装置就是在回转反应炉内设置一个返料装置,将一部分反应生成的高温石膏从炉中部返回到炉头参加硫酸与萤石的反应,内返料装置主要有加料器、返料螺旋、支腿、鼠笼及鼠笼挡板几部分组成。

如公开号为cn106698351b的一种hf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系统公开了一种带有返渣系统的回转反应炉,公开号cn201445959u提供了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料装置,由于内返渣装置具有返料功能,高温干燥石膏从炉中间返回炉头参与反应,而在返料过程中,部分物料凝结度较高,分散性较差,因而在返料时存在部分困难,同时在返料过程中容易粘接在反应炉内壁上,造成反应炉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通过左旋进料螺带、导流筒、预分刮板和分料空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回转反应炉内返渣装置返料时物料凝结度较高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包括返渣筒,所述返渣筒周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八个连杆;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与第二固定盘相对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鼠笼式左旋螺带,八个所述连杆周侧面均与鼠笼式左旋螺带固定连接;

所述返渣筒周侧面连通有两返渣捞斗;所述返渣筒周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预分刮板和左旋进料螺带;两所述预分刮板一表面均开设有四个分料孔;所述返渣筒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右旋导料带、第二右旋导料带和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周侧面分别与两返渣捞斗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右旋导料带和第二右旋导料带结构特征相同;所述第一右旋导料带和第二右旋导料带起始位置交错180°。

进一步地,所述返渣筒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架;三个所述支撑架在返渣筒周侧面呈线性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筒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两所述返渣捞斗和两预分刮板均在返渣筒周侧面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返渣捞斗和预分刮板在返渣筒周侧面呈两两间隔分布;两所述返渣捞斗均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旋进料螺带位于第一固定盘和返渣捞斗之间;所述鼠笼式左旋螺带位于第一右旋导料带和第二右旋导料带外侧。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分料孔在预分刮板一表面呈线性阵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返渣筒外壁安装两个预分刮板,且通过与两个返渣捞斗的间隔设置,能够在返料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预分刮板能够预先刮除粘接在回转炉内壁的粘接物料,从而方便返渣捞斗进行反渣,另一方面通过分料孔的排布设计,能够在返渣时,对一些凝结的物料起到打散作用,从而降低物料的凝结度,降低回转炉的堵塞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右旋导料带和第二右旋导料带,能够有效增强该返渣装置的返渣效率,通过左旋进料螺带的设计,则能够在物料返渣过程中,对物料进行有序返渣,降低物料在返渣捞斗前的堆积、凝结和堵塞。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返渣筒,2-第一固定盘,3-连杆,4-第二固定盘,5-鼠笼式左旋螺带,6-返渣捞斗,7-预分刮板,8-左旋进料螺带,9-分料孔,10-第一右旋导料带,11-第二右旋导料带,12-导流筒,13-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包括返渣筒1,返渣筒1周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盘2,第一固定盘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八个连杆3;连杆3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盘4,第一固定盘2与第二固定盘4相对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鼠笼式左旋螺带5,八个连杆3周侧面均与鼠笼式左旋螺带5固定连接;鼠笼式左旋螺带5的设计能够降低反应炉内物料结壳的可能,鼠笼式左旋螺带5的旋向与回转炉转向相同,继而实现转动时将物料向前推进。

返渣筒1周侧面连通有两返渣捞斗6;返渣筒1周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预分刮板7和左旋进料螺带8;左旋进料螺带8的位置和结构设计,一方面保证物料能够有序返料,避免物料返料速度不均导致物料在返渣捞斗6前堆积,另一反面,由于左旋进料螺带8的旋向与回转炉转向相同,在物料返料时,再次提供返料动力,从而提升返料效率,两预分刮板7一表面均开设有四个分料孔9;返渣筒1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右旋导料带10、第二右旋导料带11和导流筒12;导流筒12周侧面分别与两返渣捞斗6相配合;导流筒12通过梯形结构,对由两返渣捞斗6进入的物料进行导流,预分刮板7一方面能够即时将粘接在返渣捞斗6的物料刮除,另一方面通过与四个分料孔9的配合,降低返渣捞斗6附近物料的凝结度提高物料的分散度,从而有利于返渣捞斗6进行返渣。

其中如图1-4所示,第一右旋导料带10和第二右旋导料带11螺旋方向、孔径和螺距均相同;第一右旋导料带10和第二右旋导料带11起始位置交错180°,通过交错设置,有助于加快返渣效率,第一右旋导料带10和第二右旋导料带11和回转炉转向相反,通过转动,将物料返回至炉头即鼠笼式左旋螺带5处。

其中,返渣筒1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架13;三个支撑架13在返渣筒1周侧面呈线性阵列分布。

其中,导流筒12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两返渣捞斗6和两预分刮板7均在返渣筒1周侧面呈圆形阵列分布;返渣捞斗6和预分刮板7在返渣筒1周侧面呈两两间隔分布;两返渣捞斗6均为弧形结构。

其中,左旋进料螺带8位于第一固定盘2和返渣捞斗6之间;鼠笼式左旋螺带5位于第一右旋导料带10和第二右旋导料带11外侧。

其中,四个分料孔9在预分刮板7一表面呈线性阵列分布。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返渣筒1通过三个支撑架13焊接在回转反应炉内壁,返渣筒1与回转炉中心线处于同一位置,随回转炉按同样的频率进行旋转,来自预反应器的混合物料进入回转反应炉,通过回转炉的转动将物料向返渣捞斗6推进,物料由鼠笼式左旋螺带5处进入,在鼠笼式左旋螺带5的推动下,物料从返渣筒1外侧进入返渣筒1尾部即返渣捞斗6处,当物料运送至返渣捞斗6时,预分刮板7一方面能够即时将粘接在返渣捞斗6的物料刮除,另一方面通过与左旋进料螺带8和四个分料孔9的配合,降低返渣捞斗6附近物料的凝结度提高物料的分散度,从而有利于返渣捞斗6进行返渣,返渣捞斗6将物料捞起,物料通过导流筒12进入返渣筒1内部,因返渣筒1内的第一右旋导料带10和第二右旋导料带11分布走向与回转炉转向相反,通过转动,将物料返回至鼠笼式左旋螺带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包括返渣筒(1),所述返渣筒(1)周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盘(2),所述第一固定盘(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杆(3);所述连杆(3)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盘(4),所述第一固定盘(2)与第二固定盘(4)相对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鼠笼式左旋螺带(5),若干所述连杆(3)周侧面均与鼠笼式左旋螺带(5)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返渣筒(1)周侧面连通有两返渣捞斗(6);所述返渣筒(1)周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预分刮板(7)和左旋进料螺带(8);两所述预分刮板(7)一表面均开设有若干分料孔(9);所述返渣筒(1)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右旋导料带(10)、第二右旋导料带(11)和导流筒(12);所述导流筒(12)周侧面分别与两返渣捞斗(6)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右旋导料带(10)和第二右旋导料带(11)结构特征相同;所述第一右旋导料带(10)和第二右旋导料带(11)起始位置交错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渣筒(1)周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架(13);若干所述支撑架(13)在返渣筒(1)周侧面呈线性阵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12)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两所述返渣捞斗(6)和两预分刮板(7)均在返渣筒(1)周侧面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返渣捞斗(6)和预分刮板(7)在返渣筒(1)周侧面呈两两间隔分布;两所述返渣捞斗(6)均为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旋进料螺带(8)位于第一固定盘(2)和返渣捞斗(6)之间;所述鼠笼式左旋螺带(5)位于第一右旋导料带(10)和第二右旋导料带(11)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分料孔(9)在预分刮板(7)一表面呈线性阵列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反应炉的内返渣装置,涉及回转反应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返渣筒,返渣筒周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盘,第一固定盘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杆;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盘,第一固定盘与第二固定盘相对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鼠笼式左旋螺带,若干连杆周侧面均与鼠笼式左旋螺带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返渣筒外壁安装两个预分刮板,能够在返料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预分刮板能够预先刮除粘接在回转炉内壁的粘接物料,从而方便返渣捞斗进行反渣,另一方面通过分料孔的排布设计,能够在返渣时,对一些凝结的物料起到打散作用,从而降低物料的凝结度,降低回转炉的堵塞率。

技术研发人员:任忠虎;杨柏森;陈震;李龙伍;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海西矿同鑫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8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