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



背景技术:

铁水运输是长流程钢铁冶炼工艺中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受生产工艺、用地限制等约束,目前国内钢铁联合企业的铁水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和过跨车运输三种型式。

传统的炼铁-炼钢之间铁水铁路运输系统重车运输均采用“牵引 推送”两阶段式方案,此类方案下,炼铁-炼钢界面铁水运输距离比较大。若炼铁-炼钢之间铁水铁路运输系统重车运输均采用短距离运输的“牵引”方式进入炼钢,进入炼钢车间后,再采用“牵出线”的方式实现机车和车列的转线作业,此类方案下,会造成炼钢车间内部增加100m~200m的铁路线路,这样增加了炼钢车间的厂房面积,可能造成炼钢车间布置受限,既增加了工程投资,也对炼钢车间的厂房空间利用造成了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以减少炼钢车间内部的铁路线路,提升炼钢车间内部厂房空间利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包括依次相接的高炉出铁场、炉下受铁线以及铁水运输干线;铁水运输干线通过倒罐线或是空/重罐吊运线与炼钢车间相接;倒罐线或是空/重罐吊运线至少并列设有两条,前端均与铁水运输干线相接通,后端通过横移台车相连通,机车通过横移台车实现转线作业;为倒罐线时,匹配设有倒罐站。

进一步,还包括与倒罐线并行设置的单机走行线,单机走行线的前端接入铁水运输干线,后端与横移台车相连通。

进一步,空/重罐吊运线至少并行设有三条。

进一步,倒罐站设置在炼钢车间的加料跨内或炼钢加料跨外。

进一步,炉下受铁线通过出铁场联络线与铁水运输干线相接,出铁场联络线与铁水运输干线间的夹角为α,90°≤α≤180°。

进一步,铁水运输干线并列设有两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实现了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短捷线路布局方案,减少了铁路线路对于炼钢车间厂房布置方案的影响,降低了工程投资,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使得在炼钢车间基本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实现了铁水运输重车可从高炉出铁场由机车采用牵引方式单环节直送至炼钢车间,在炼钢车间倒空后的铁水运输空车再由机车推送至高炉出铁场下;实现了铁水运输重车从高炉出铁场至炼钢车间的“全牵引”运输,消除了机车额外的转线、调头过程,减少了常规铁路布置情况下的铁水运输空/重车在牵出、推送作业环节中行走的距离和消耗的时间,最大限度的缩短了高炉与炼钢车间之间的运输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设有倒罐线的接驳系统示意图(倒罐站在炼钢加料跨内);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设有倒罐线的接驳系统示意图(倒罐站在炼钢加料跨外);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设有空/重罐吊运线的接驳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

高炉出铁场1、炉下受铁线2、出铁场联络线3、铁水运输干线4、倒罐站5、倒罐线6、单机走行线7、横移台车8、空/重罐吊运线9、加料跨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5,为一种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包括依次相接的高炉出铁场1、炉下受铁线2以及铁水运输干线4;铁水运输干线4通过倒罐线6或是空/重罐吊运线9与炼钢车间相接;倒罐线6或是空/重罐吊运线9至少并列设有两条,前端均与铁水运输干线4相接通,后端通过横移台车8相连通;为倒罐线时,匹配设有倒罐站5。

该接驳系统中,在铁水运输干线4的尾端至少并行设置两条倒罐线6或是空/重罐吊运线9,并通过横移台车8将并行设置的倒罐线6或是空/重罐吊运线9相接通,使得用于牵拉铁水运输重车的机车可直接通过横移台车8实现换轨,而铁水运输重车变成铁水运输空车后也无需掉头,取消了铁水运输空车与机车的转线轨道,最大限度的缩短了高炉出铁场与炼钢车间之间的运输距离。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倒罐线6并行设置的单机走行线7,单机走行线7的前端接入铁水运输干线4,后端同倒罐线6一样与横移台车8相连通。该单机走行线7是并列设置在倒罐线6的一侧,作为备用线路,当后一重罐在倒罐站对位后,作为临线的前一倒罐线未倒空、但机车又有作业需求时,即可将机车通过横移台车8横移至单机走行线7以离开炼钢区。

不采用倒罐线6而采用空/重罐吊运线9时,空/重罐吊运线至少并行设有三条,此时,多设置的空/重罐吊运线作用与单机走行线7作用相同,即作为备用线路。

倒罐站5可设置在炼钢车间的加料跨10内或炼钢加料跨10外,具体可根据场地等实际情况进行匹配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炉下受铁线2通过出铁场联络线3与铁水运输干线4相接,具体的,出铁场联络线3与朝向倒罐站或炼钢空/重罐吊运线一侧的铁水运输干线4间呈α夹角,90°≤α≤180°,即炉下受铁线2通过出铁场联络线3与铁水运输干线4圆弧或水平相接。该布设形式取消了采用牵引方式进入炼钢车间所带来的车间内部要增加铁路线路的问题,提升了炼钢车间内部厂房空间利用效率,使得整体布局更紧凑。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铁水运输干线4并列设有两条,可实现铁水运输重车的同步牵入与推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高炉至炼钢车间之间,依次布设炉下受铁线2、铁水运输干线4、倒罐线6或空/重罐吊运线9,取消炼钢车间倒罐站内的牵出线。

步骤(2),倒罐线6或空/重罐吊运线9至少并列设置两条,其前端对应与铁水运输干线4相接通,后端通过横移台车8实现倒罐线或空/重罐吊运线间的连通;用于输送铁水运输重/空车的机车通过横移台车在并列设置的倒罐线或空/重罐吊运线间进行转线作业。

步骤(3),降低横移台车的整体结构厚度,具体可在传统翻车机系统的迁车台基础上进行改进,取消液压系统的夹紧机构,以达到优化横移台车整体厚度的目的。

步骤(4),采用空/重罐吊运线时,空/重罐吊运线采用一罐到底运输。

上述的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及其改进方法可分成两种形式:

形式一:包括依次连接的高炉出铁场1、炉下受铁线2、出铁场联络线3、铁水运输干线4、倒罐站5、倒罐线6、单机走行线7以及横移台车8,横移台车8将倒罐线6以及单机走行线7相连通。

形式二:包括依次连接的高炉出铁场1、炉下受铁线2、出铁场联络线3、铁水运输干线4、空/重罐吊运线9以及横移台车8,横移台车8将多条空/重罐吊运线9相连通。

这两种形式的改进原理均在于:

铁水运输重车由机车从高炉炉下受铁线处牵引至炼钢车间,在炼钢车间倒空后的铁水运输空车再由机车推送至高炉炉下受铁线,此时,推送铁水运输空车的机车是前一铁水运输重车的牵引车,其由横移台车8从旁侧的倒罐线6或空/重罐吊运线9上横移至该铁水运输空车的前端,此处的“前端”是以铁水运输重车的输送方向而言,对于铁水运输空车的返程方向而言,机车位于铁水运输空车的后端;也就是说,该方案通过横移台车实现了机车的直接换线,铁水运输空车按铁水运输重车来时的路径返回,实现了铁水运输车从高炉出铁场至炼钢车间的“全牵引”运输。此种情况下,消除了机车额外的转线、调头过程,减少了常规铁路布置情况下的铁水运输空车在牵出、推送作业环节中行走的距离和消耗的时间,在实现多座高炉对一座炼钢车间配置情况下,最小铁水运输距离可控制在500m以内。

该方案的运输步骤为:

(1)机车连挂铁水运输重车持续牵引进入炼钢车间(形式一进入倒罐站;形式二直接进入空/重罐吊运线),中途无需摘挂、转线等作业;

(2)铁水运输重车在倒罐线6等待倒铁或在空/重罐吊运线9等待吊运;

(3)随后机车实现自动摘钩,通过横移台车8横移至旁侧倒罐线6或单机走行线7或空/重罐吊运线9;

(4)机车以推送方式将前一已倒空的铁水运输空车推送回高炉区,依次经过铁水运输干线4、出铁场联络线3后到达高炉出铁场1下的炉下受铁线2。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铁水运输干线4通过倒罐线6接入横移台车8,两倒罐线的侧面处对应设有单机走行线7。倒罐站5与炼钢车间的衔接方式可以是与单侧线衔接,也可以是与双侧线共同衔接,即倒罐站5可设置在炼钢加料跨10内,也可以是设置在炼钢加料跨10外。

本实施例中高炉出铁场下的炉下受铁线通过两条出铁场联络线与两条铁水运输干线4相接(双联络线布置)。两条铁水运输干线中,一条用于机车从炼铁车间运送铁水运输重车至炼钢车间;另一条用于机车从炼钢车间送倒空的铁水运输空车至炼铁车间。在该方案下,炼铁与炼钢车间铁路线路距离短,两条及以上的铁水运输干线可避免铁水运输空/重车辆运行路线交叉干扰。

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铁水运输任务需求,采用单联络线布置形式(即单条出铁场联络线、单条铁水运输干线、单条倒罐线及横移台车)。双联络线布置可提升线路运输能力,但会增加炼铁与炼钢车间之间铁路线路距离;单联络线布置可缩短炼铁与炼钢车间之间铁路线路距离,但无法提升线路运输能力。

本实施例中每组倒罐站5内设置了两条倒罐线6,可实现铁水运输重车的两侧倾翻倒铁作业;倒罐站5外侧又设置了两条单机走行线7,用于倒罐站重罐对位后,临线未倒空,但机车有作业需求时,即可通过横移台车8将机车横移至单机走行线7离开炼钢区。

此外,本实施例中在倒罐站5内部设置了安全防护措施,以保障机车和铁水运输重车从倒罐站倒铁口穿过的安全性,同时机车亦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取消铁水倒罐站,采用一罐到底运输方式,即采用空/重罐吊运线9。铁水运输干线并列设有两条,两条铁水运输干线通过6条空/重罐吊运线9并入横移台车8上(每条铁水运输干线对应3条空/重罐吊运线)。空/重罐吊运线9与炼钢车间的衔接方式可采用单侧线或双侧线衔接。

此处的空/重罐吊运线9共设置了六条,机车牵引重罐对位后,可通过横移台车8将机车横移至临线,推送空罐返回高炉区或单机离开炼钢区。

上述的机车为无人机车,所有操作均为远程集中操作或智能无人操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包括依次相接的高炉出铁场、炉下受铁线以及铁水运输干线;其特征在于:铁水运输干线通过倒罐线或是空/重罐吊运线与炼钢车间相接;倒罐线或是空/重罐吊运线至少并列设有两条,前端均与铁水运输干线相接通,后端通过横移台车相连通,机车通过横移台车实现转线作业;为倒罐线时,匹配设有倒罐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倒罐线并行设置的单机走行线,单机走行线的前端接入铁水运输干线,后端与横移台车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空/重罐吊运线至少并行设有三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倒罐站设置在炼钢车间的加料跨内或炼钢加料跨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炉下受铁线通过出铁场联络线与铁水运输干线相接,出铁场联络线与铁水运输干线间的夹角为α,90°≤α≤18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铁水运输干线并列设有两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接驳系统,属于冶金输送领域。本系统包括依次相接的高炉出铁场、炉下受铁线以及铁水运输干线;铁水运输干线通过倒罐线或是空/重罐吊运线与炼钢车间相接;倒罐线或是空/重罐吊运线至少并列设有两条,前端均与铁水运输干线相接通,后端通过横移台车相连通;为倒罐线时,匹配设有倒罐站。本方案实现了铁水铁路运输至炼钢车间的短捷线路布局,减少了铁路线路对于炼钢车间厂房布置方案的影响,降低了工程投资,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范新库;王瑞;吴文凯;祁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86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