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7


本发明涉及颈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颈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在办公室休息、在乘车或者乘坐飞机出行时,人们都喜欢使用颈枕,作为辅助休息或者减缓颈部疲劳的工具。

颈枕通常是由一些弹性材料制成的,比如记忆海绵,当其被使用时,应承受的压力而产生弹性变形,而当压力去除后,恢复其原来的形状。也为了满足基本的支撑需求,其通常被配置为预定的结构形态,比如u型结构,且具有较大的体积。城市写字楼中办公的白领久坐在办公桌前,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尤其是颈椎等身体部位。当人们在办公或者出行时,佩戴颈枕能够维持头部和颈部的位置,使得人们在工作过程中想要休息时候能够获取一个舒适温暖的支撑。

另一个方面,一个颈枕的支撑效果通常适用于使用者的颈部,而在多种情况下,例如出行状态中的座位中,使用者可能仅仅需要将头部依靠在窗边或者桌子上,一般u型结构的颈枕的支撑面积主要是在内侧面,而单单依靠则是通过颈枕的外侧面,而外侧面的面积不足以支撑整个头部。或者说当使用者想要将颈枕垫在其他部位,由于其支撑面积的固定和局限,无法适于更多的使用场景。

一般地,单个颈枕仅适用于一个人适用,也就是说,颈枕包括一个使用状态,使得使用者仅能够佩戴在颈部适用,并且不适于其他的使用方式。换句话说,当使用者仅仅是想要通过颈枕贴靠在墙边,而这种方式很难正常地实现。当多个人同时需要颈枕来休息,单个颈枕很难实现多个人同时使用的情况。另外,户外活动中例如人们在草地上休憩,一个颈枕则不适用这种情况,而单独带个枕头相对较为麻烦。并且,一般的颈枕,只有一个使用空间,这个使用空间也只适于单个使用者的使用。

另外,颈枕的形状一般为u型一体的形状,当遇到狭小空间中的使用时,或者是仅需要颈部一侧的支撑,使用者很难改变颈枕的形状以适于当前的支撑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至少一使用空间,所述分享颈枕能够变形以获得另一使用空间,使得所述分享颈枕能够同时被多个使用者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能够进行分体操作,所述分享颈枕能够形成至少两个单体颈枕,以使得所述分享颈枕能够形成两个分离的使用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单体颈枕之间的距离可伸缩,以适应不同距离的使用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之间通过一可分离部件连接,使得所述分享颈枕能够被分开为不同的单体颈枕。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体颈枕能够为所述使用者的颈部提供单侧的支撑。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能够转变多种使用状态,使得一个分享颈枕能够具有多种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单体颈枕设置有一可转动部件,使得所述单体颈枕能够相互转动以改变所述分享颈枕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分为左右均匀的两个单体颈枕。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分为上下均匀的两个单体颈枕。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分为内外嵌套的两个单体颈枕。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本发明提供了一颈枕收纳箱,能够在任意场合为使用者提供所述分享颈枕。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由两个单体颈枕组成,所述单体颈枕之间能够可拆卸地分离或组合成所述分享颈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分享颈枕,包括:

两个单体颈枕,其中所述单体颈枕至少一端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单体颈枕的主体部分自所述第一端拱形地延伸至所述第二端,其中,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其中所述内侧面形成一使用空间,以使所述分享颈枕分开使用时形成两个所述使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均相互连接,另一端均可分离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单体颈枕的两端均相互连接,所述分享颈枕形成一环绕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分离部件,所述可分离部件设置在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当所述可分离部件分离两个所述单体颈枕时,所述分享颈枕形成两个所述使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伸缩部件,可伸缩部件连接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其中所述可伸缩部件包括一卷收装置,所述卷收装置设置在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使得所述可伸缩部件被卷收以控制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转动部件,其中所述可转动部件包括一连接件和两个转动件,其中所述转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单体颈枕可转动,使得两个所述单体颈枕能够相互转动以调整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分享颈枕还包括一束缚带,其中所述束缚带连接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束缚带与所述内侧面形成一穿戴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分离部件包括一接头和一接扣,其中所述接头和所述接扣相互可分离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可分离部件包括两个磁性搭扣,其中两个所述磁性搭扣之间相互可分离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一单体颈枕,包括: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单体颈枕的主体部分自所述第一端拱形地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使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单体颈枕还包括一束缚带,其中所述束缚带连接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束缚带与所述内侧面形成一穿戴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一分享颈枕,包括: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分享颈枕的主体部分自所述第一端环形地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分享颈枕形成一环抱空间和一开口,所述分享颈枕能够被拆分为至少两个单体颈枕,以形成至少两个使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其中两个所述单体颈枕上下叠合以组成所述分享颈枕,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内侧面,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叠合后形成所述分享颈枕的一内侧面,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形成所述环抱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其中两个所述单体颈枕内外嵌套以组成所述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外侧面和一内侧面,当所述单体颈枕相互嵌套时,其中一个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内侧面贴合另一个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外侧面,以形成一个所述环抱空间,当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相互分离时,形成两个所述环抱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一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包括一颈枕收纳箱;多个单体颈枕,其中所述单体颈枕置于所述颈枕收纳箱;以及一支付获取装置,所述支付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颈枕收纳箱中,通过所述支付获取装置能够获取其中的所述单体颈枕,进而组合成一分享颈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一使用空间形成方法,包括:

(a)翻折其中一个所述分享颈枕至两个所述分享颈枕同向地相互叠合,以形成一使用空间;

(b)继续翻折另一所述分享颈枕至两个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外侧面相互贴紧,以形成两个所述使用空间;以及

(c)同时翻折两个所述分享颈枕至两个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均朝向一侧,以形成一新的使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一使用空间形成方法,包括:

(a)分离两个所述分享颈枕的其中一端,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形成连续的两个所述使用空间;以及

(b)分离两个所述分享颈枕,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形成分离的两个所述使用空间。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三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四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单体颈枕的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的单体颈枕的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分享颈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所述,本发明提供了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分享颈枕1,所述分享颈枕1具有两个单体颈枕10组成,其中所述单体颈枕10具有一第一端101和一第二端102,其中所述单体颈枕10的主体部分自所述第一端101向所述第二端102拱形地延伸,所述单体颈枕10具有一内侧面11和一外侧面12,其中所述内侧面11形成一使用空间100。

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二端102之间通过一连接部件13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件13一体地连接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一端101之间通过一可分离部件14连接,其中所述可分离部件14包括一接头141和一接扣142,分别设置在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一端101。

当所述分享颈枕1在单人使用状态下,所述分享颈枕1的所述可分离部件14相互结合,使得所述分享颈枕1形成一环绕空间1000,所述环绕空间1000能够环绕于使用者的颈部范围。当所述分享颈枕1的所述可分离部件14相互分离时,所述分享颈枕1具有两个使用空间100,分别可供两个使用者使用。

在所述可分离部件14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分离部件14具有两个磁性连接扣141和142,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可分离部件14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的连接方式,包括搭接、纽扣连接、魔术贴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联想到的连接方式。

具体地,如图2的场景所示,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所述分享颈枕1环绕于自己的颈部,并且扣上所述可分离部件14。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颈枕的内侧一体地形成环绕空间,也就是说所述环绕空间即使是发生变化,也只是在平面上形状的变化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颈部。而本发明中所述分享颈枕1的所述环绕空间1000随着所述单体颈枕10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进而导致所述环绕空间1000以及所形成的所述使用空间102随之发生变化。此时,所述分享颈枕1仅适用于单人适用。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连接部件13为一可伸缩部件13,优选地,其中所述可伸缩部件13的一端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二端102,在所述可伸缩部件13的另一端可伸缩地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的主体部分内并延伸出所述第二端102。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二端102设置有一卷收装置131,其中所述卷收装置131连接所述可伸缩部件13的一端,以使得所述可伸缩部件13能够被卷收在所述卷收装置131中,因此所述可伸缩部件13连接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的长度能够改变。另外,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二端102均可以设置有所述卷收装置131。

通过所述卷收装置131,两个单体颈枕1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发生变化,并且所述可伸缩部件13始终连接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同时也能起到防止所述单体颈枕10丢失的作用。

因此,如图4的场景所示,所述单体颈枕10之间的距离能够被改变,以使得两个使用者的使用空间得以扩大。所述分享颈枕1的所述单体颈枕10被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所述使用空间100均朝向上,因此所述使用空间100适于一个使用者使用。所以,所述分享颈枕1此时能够被两个使用者同时使用,并且在不使用的状态下,重新收回所述所述可伸缩部件13。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了一分享颈枕1a,同时展示了所述分享颈枕1a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其中正常使用时,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内侧面11a相对以形成所述环绕空间1000a。

所述分享颈枕1a由两个单体颈枕10a组成,其中所述单体颈枕10a具有一第一端101a和一第二端102a,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第一端101a和所述第二端102a均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环绕空间1000a。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单体颈枕10a的其中一端连接,另一端分离。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体颈枕10a的两端均相互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分享颈枕1a的所述单体颈枕10a能够相互转动,其中所述单体颈枕10a分别设置有一可转动部件15a,所述可转动部件15a包括一连接件150a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101a和所述第二端102a的两个转动件151a和152a。其中,所述转动件151a分别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第一端101a和所述第二端102a,所述转动件152a分别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第一端101a和所述第二端102a。因此,所述连接件150a分别连接所述转动件151a和所述转动件152a,使得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环绕空间1000a。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连接件150a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动件151a和152a上,其中所述转动件151a和152a绕所述单体颈枕10a均可转动。因此,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能够相互之间转动以形成不同的使用状态。

如图6所示,展示了所述分享颈枕1a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其中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内侧面11a相背,所述分享颈枕1a的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均可以翻折至180a°,使得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外侧面12a相互贴紧,而所述内侧面11a此时处于外侧。这种情况下,所述分享颈枕1a形成两个使用空间10a0a,其中两个所述使用空间100a的朝向是相反的。所述使用空间10a0a适于使用者将头部枕在其中一个所述内侧面11a,另外,当两个人相互紧靠时,所述分享颈枕1a的两侧的所述内侧面11a提供的所述使用空间100a能够让两个人相互紧靠时提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单体颈枕10a在自然状态下拱形地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其中拱形内侧具有一内侧面11a,拱形外侧具有一外侧面12a,当所述单体颈枕10a均翻折至相反方向,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两端相互连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单体颈枕10a处于拱形形状,而在第三使用状态下,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外侧面12a相对贴合,使得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内侧面11a均朝外,并且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拱形形状被形变,所述外侧面10a反方向挤压,使得所述单体颈枕10a直线地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因此,所述分享颈枕1a的所述单体颈枕10a通过两端的连接挤压形成一直线支撑状态。与此同时,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整体形态由于翻折之后相互挤压形成的拉力而变得紧绷,使得整个所述分享颈枕1a达到一定的韧性。

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内侧面11a均朝外,所述外侧面均朝内,使得原本是拱形的所述单体颈枕10a受挤压而形变成线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三使用状态下,所述单体颈枕10a之间的连接端均可以翻折,使得所述单体颈枕10a均可以相互翻折。使得所述单体颈枕10a形成两个所述使用空间100a。所述使用空间100a能够适于至少两个使用者使用。

如图7所示,展示了所述分享颈枕1a的第三种使用状态,其中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内侧面11a均朝向一侧,所述分享颈枕1a的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均可以翻折。

具体地,当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相反方向翻折至侧面接触时,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内侧面11a朝向同一方向,所述外侧面12a朝向同一方向。此时,所述单体颈枕10a的两个所述内侧面11a形成一使用空间1001a,所述使用空间1001a的支撑面积较大,适于单个使用者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分享颈枕1a的所述单体颈枕10a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一可分离部件14a,所述可分离部件14a设置在所述内侧面11a和所述外侧面12a之间,使得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能够侧部相接。当所述单体颈枕10a相互翻折,并且通过所述连接部件14a固定连接所述单体颈枕10a,使得所述内侧面11a均朝向同一方向。

当所述分享颈枕10a的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侧边连接时,两个所述内侧面11a进一步地形成新的一支撑面110a,而所述单体颈枕10a侧面连接形成一侧向支撑结构,所述侧向支撑结构具有所述使用空间1001a,同时所述支撑面110a以提供使用者支撑。其中,所述使用空间1001a的支撑面积相对于单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使用空间100a较大,因此,在上述使用状态下,所述分享颈枕1a适用于使用者坐在座位上衬垫在背部,以提供背部等面积较大的部位的支撑。

如图8所示,展示了所述分享颈枕1a的第四种使用状态,其中所述单体颈枕10a相互叠加,使得其中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内侧面11a贴合另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外侧面12a。

具体地,所述分享颈枕1a的其中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a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翻折至180a°,使得其中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内侧面11a与另一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外侧面12a相互贴合。由于所述单体颈枕10a无受力状态下是拱形的,当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a按照第二使用状态下的同向叠合,使得所述分享颈枕1a整体形成拱形。

在这种使用状态下,适用于使用者需要提高一个支撑面的情况,例如使用者在桌子上需要趴着休息,由于所述单体颈枕10a相互叠合以提高了支撑高度,也便于所述分享颈枕1a更好地支撑使用者。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分享颈枕1a其中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a的所述内侧面11a形成一使用空间100a。相比于第一使用状态的所述使用空间10a0a,在这种使用状态下的所述使用空间100a提供了更高的支撑位置。因此,所述使用空间100a的优势在于所述分享颈枕1a的支撑高度增加了一倍,当使用者需要更高的支撑高度以支撑颈部或者头部时,例如坐在座位上趴着休息的时候,使用者可以通过翻折其中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a以提高所述分享颈枕1a的实际支撑高度。因此,所述分享颈枕1a的支撑高度和使用范围因为所述使用空间10a0a的使用得提高和扩大。

如图9a所示,进一步地展示了所述单体颈枕10的使用状态,其中所述单体颈枕10能够用于贴合使用者的颈部的一侧,所述单体颈枕10具有一第一端101和一第二端102,所述单体颈枕10沿着所述第一端101拱形地延伸至所述第二端102。所述单体颈枕10具有一内侧面11和一外侧面12,所述内侧面11和所述外侧面12弯曲地形成所述使用空间100。

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内侧面11提供的所述使用空间100适于贴靠使用者的颈部的一侧。当所述使用者的颈部一侧需要提供支撑,所述分享颈枕11即可贴靠在使用者的颈部的一侧。另外,当所述单体颈枕10还可以被设置在使用者衣领处,通过使用者的颈部和衣领同时固定所述单体颈枕10。

另外,在所述单体颈枕10中进一步地提供了一束缚带20,其中所述束缚带20连接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所述束缚带20和所述内侧面11形成一穿戴空间200,所述束缚带20能够在所述单体颈枕10贴靠在使用者颈部一侧的时候,束缚并且固定所述分享颈枕20在使用者的颈部。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9b所示的场景,所述使用空间100适于一个使用者使用,并且所述使用空间能够贴靠使用者的颈部的任何部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束缚带20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单体颈枕10,在需要使用时,所述束缚带20可以安装到所述单体颈枕10;在不需要时,所述束缚带20与所述单体颈枕10分离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束缚带20一体地连接在所述单体颈枕10,在使用时,所述束缚带20与所述内侧面11形成所述穿戴空间200;在不使用时,所述束缚带20可以延伸贴靠在所述外侧面12。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束缚带20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一端101和所述第二端102,使得所述束缚带20能够用于稳定所述分享颈枕1的位置。当所述束缚带2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一端101,所述束缚带2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第二端102。在所述分享颈枕1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束缚带20和向外的所述内侧面11形成一穿戴空间200。因此,所述分享颈枕1的其中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内侧面11与所述束缚带20能够环抱形成在使用者的颈部,为使用者提供一侧的支撑。

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展示了所述分享颈枕1的应用场景,本应用场景中提供了多个单体颈枕10,所述单体颈枕10拱形地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单体颈枕10具有一内侧面11和一外侧面12,其中所述内侧面11形成一使用空间100,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依靠在所述内侧面11上获得支撑。

所述单体颈枕10还具有一束缚带20,所述束缚带20和所述单体颈枕10的所述内侧面11共同形成了一穿戴空间200,所述穿戴空间200适于环抱于使用者的颈部以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本应用场景提供了一颈枕存储箱30,所述颈枕存储箱30存储多个所述单体颈枕10,所述颈枕存储箱30具有一开口,使用者通过所述开口拿取所述单体颈枕10。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者可以拿一个所述单体颈枕10,单个所述单体颈枕10可以用于支撑一侧的颈部,此时单个所述单体颈枕10即形成一分享颈枕1;使用者可以拿两个以上的所述单体颈枕10,所述单体颈枕10之间能够相互连接,以形成一分享颈枕1。

本应用场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枕存储箱30存储一分享颈枕1,所述分享颈枕1包括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连接在一起。其中一种所述分享颈枕1,所述分享颈枕1中的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一体地连接在一起,并且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之间能够变换多种相对位置以形成不同的使用空间。

举例地,所述颈枕存储箱30设置在火车站或者飞机场等场所的等候室,使用者可以通过支付方式,例如手机扫码的方式,支付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分享颈枕1的费用,进而可以使用所述分享颈枕1以完成一定的颈部或者其他部位的支撑。

当其中一个使用者获取其中一个所述分享颈枕1,也可以通过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以形成多个使用空间,进而为至少两个使用者同时使用。

根据上述应用场景,进一步地可提供一组合颈枕出租系统,用于一些公共场合例如火车站、飞机场等场所。所述组合颈枕出租系统提供多个颈枕存储箱30,所述颈枕存储箱30内设置有多个分享颈枕1;还提供一出租支付系统,所述出租系统互联所述颈枕存储箱30和一支付获取装置40,所述支付获取装置40连接所述颈枕存储箱30和一智能支付终端,通过所述智能支付终端可以支付并从所述颈枕存储箱30中获取和的使用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分享颈枕1。

如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第三实施例,其中所述分享颈枕1b具有一第一端101b和一第二端102b,所述分享颈枕1b环绕地自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形成一环抱空间103b和一开口104b,使用者通过所述开口104b能够将所述分享颈枕1b环抱于颈部,所述环抱空间103b被填充,所述分享颈枕1b为颈部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分享颈枕1b包括两个单体颈枕10b相互叠合以形成所述分享颈枕1,所述单体颈枕10b上下叠合,其中所述单体颈枕10b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单体颈枕10b环绕地自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形成一环抱空间103b和一开口104b,两个所述环抱空间103b共同形成所述环抱空间103b。

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单体颈枕10b之间能够相互分离,以形成两个使用空间,因此,所述单体颈枕10b之间完成不同使用空间之间的变化。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第四实施例,其中所述分享颈枕1c具有一第一端101c和一第二端102c,所述分享颈枕1c环绕地自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形成一环抱空间103c和一开口104c,使用者通过所述开口104c能够将所述分享颈枕1c环抱于颈部,所述环抱空间103c被填充,所述分享颈枕1c为颈部提供支撑。

具体地,所述分享颈枕1c包括两个单体颈枕10c和10c,相互组合以形成所述分享颈枕1c,所述单体颈枕10c和10c分为大小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c具有一内侧面11c和一外侧面12c,所述单体颈枕10c具有一内侧面11c和一外侧面12c,其中一个大的所述单体颈枕10c的所述内侧面11c与另一个小的所述单体颈枕10c的所述外侧面12c相互贴合以形成所述分享颈枕1c。

进一步地,当所述分享颈枕1c相互分离之后,分别形成一大一小的所述单体颈枕10c和10c,其中所述单体颈枕10c的所述内侧面11c形成一环抱空间103c以及一开口104c,所述单体颈枕10c的所述内侧面11c形成一环抱空间103c以及一开口104c。当所述单体颈枕10c和10c相互组合时,所述开口104c由所述开口104c和104c形成,所述环抱空间103c即是所述104c。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单体颈枕10c之间还具有一连接结构20c,因此通过所述连接结构20c,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c能够固定地组合。

当使用者正常使用时,所述单体颈枕10c和10c连接在一起组成所述分享颈枕1c,当使用者需要分开使用时,所述分享颈枕1c中的两个所述单体颈枕10c和10c相互分离,所述单体颈枕10c和10c分别形成一使用空间,所述使用空间适于一个使用者的颈部使用。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一使用空间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翻折其中一个所述分享颈枕至两个所述分享颈枕同向地相互叠合,以形成一使用空间;

(b)继续翻折另一所述分享颈枕至两个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外侧面相互贴紧,以形成两个所述使用空间;以及

(c)同时翻折两个所述分享颈枕至两个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均朝向一侧,以形成一新的使用空间。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一使用空间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离两个所述分享颈枕的其中一端,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形成连续的两个所述使用空间;以及

(b)分离两个所述分享颈枕,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形成分离的两个所述使用空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技术特征:

1.一分享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单体颈枕,其中所述单体颈枕至少一端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单体颈枕的主体部分自所述第一端拱形地延伸至所述第二端,其中,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其中所述内侧面形成一使用空间,以使所述分享颈枕分开使用时形成两个所述使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均相互连接,另一端均可分离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单体颈枕的两端均相互连接,所述分享颈枕形成一环绕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分离部件,所述可分离部件设置在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当所述可分离部件分离两个所述单体颈枕时,所述分享颈枕形成两个所述使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伸缩部件,可伸缩部件连接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其中所述可伸缩部件包括一卷收装置,所述卷收装置设置在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使得所述可伸缩部件被卷收以控制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伸缩部件,可伸缩部件连接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其中所述可伸缩部件包括一卷收装置,所述卷收装置设置在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使得所述可伸缩部件被卷收以控制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转动部件,其中所述可转动部件包括一连接件和两个转动件,其中所述转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单体颈枕可转动,使得两个所述单体颈枕能够相互转动以调整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转动部件,其中所述可转动部件包括一连接件和两个转动件,其中所述转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单体颈枕可转动,使得两个所述单体颈枕能够相互转动以调整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伸缩部件,可伸缩部件连接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其中所述可伸缩部件包括一卷收装置,所述卷收装置设置在所述单体颈枕的其中一端,使得所述可伸缩部件被卷收以控制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分离部件,所述可分离部件设置在所述单体颈枕的侧部,使得两个所述单体颈枕侧部相互连接,两个所述内侧面形成一支撑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可分离部件,所述可分离部件设置在所述单体颈枕的侧部,使得两个所述单体颈枕侧部相互连接,两个所述内侧面形成一支撑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还包括一束缚带,其中所述束缚带连接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束缚带与所述内侧面形成一穿戴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4、6或10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可分离部件包括一接头和一接扣,其中所述接头和所述接扣相互可分离地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4、6或10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可分离部件包括两个磁性搭扣,其中两个所述磁性搭扣之间相互可分离地连接。

15.一单体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单体颈枕的主体部分自所述第一端拱形地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其中所述内侧面具有一使用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单体颈枕,其中所述单体颈枕还包括一束缚带,其中所述束缚带连接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束缚带与所述内侧面形成一穿戴空间。

17.一分享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分享颈枕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分享颈枕的主体部分自所述第一端环形地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分享颈枕形成一环抱空间和一开口,所述分享颈枕能够被拆分为至少两个单体颈枕,以形成至少两个使用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两个所述单体颈枕上下叠合以组成所述分享颈枕,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内侧面,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叠合后形成所述分享颈枕的一内侧面,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形成所述环抱空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享颈枕,其中两个所述单体颈枕内外嵌套以组成所述分享颈枕,其中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外侧面和一内侧面,当所述单体颈枕相互嵌套时,其中一个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内侧面贴合另一个所述单体颈枕的所述外侧面,以形成一个所述环抱空间,当两个所述单体颈枕相互分离时,形成两个所述环抱空间。

20.一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颈枕收纳箱;

多个单体颈枕,其中所述单体颈枕置于所述颈枕收纳箱;以及

一支付获取装置,所述支付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颈枕收纳箱中,通过所述支付获取装置能够获取其中的所述单体颈枕,进而组合成一分享颈枕。

21.一使用空间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翻折其中一个所述分享颈枕至两个所述分享颈枕同向地相互叠合,以形成一使用空间;

(b)继续翻折另一所述分享颈枕至两个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外侧面相互贴紧,以形成两个所述使用空间;以及

(c)同时翻折两个所述分享颈枕至两个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均朝向一侧,以形成一新的使用空间。

22.一使用空间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分离两个所述分享颈枕的其中一端,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形成连续的两个所述使用空间;以及

(b)分离两个所述分享颈枕,所述分享颈枕的所述内侧面形成分离的两个所述使用空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享颈枕、单体颈枕、分享颈枕使用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分享颈枕包括两个单体颈枕,其中所述单体颈枕至少一端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单体颈枕的主体部分自所述第一端拱形地延伸至所述第二端,其中,所述单体颈枕具有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其中所述内侧面形成一使用空间,以使所述分享颈枕分开使用时形成两个所述使用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仟羽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85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