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结构及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包装结构通常设置有缓冲基板以及缓冲块,用于固定设置产品。部分包装结构还设置了加强垫片对产品的侧边以及角部进行保护,为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缓冲保护效果。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结构仅针对产品底部与边角进行了固定和保护,没有针对产品表面采取保护措施,故运输过程中产品表面难以避免地与外包装发生摩擦出现划痕。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及包装盒,旨在防止产品运输过程中发生表面擦伤,保证运输产品的表面完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其包括内衬盒,所述内衬盒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开窗,所述内衬盒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缝隙开口,所述开窗处布置有包装袋,所述包装袋上不相邻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侧翼,所述固定侧翼未与所述包装袋相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缝隙开口,并套设在所述内衬盒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盒包括底壁以及四个侧壁,所述四个侧壁围绕所述底壁布置,并均相对于所述底壁向上翻折。
作为优选,所述开窗不相邻的两侧设有限位卡板。
作为优选,所述开窗为多个,所述多个开窗并排设置,所述限位卡板位于所述开窗垂直于所述多个开窗排布方向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缝隙开口位于所述开窗的两侧并沿所述限位卡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侧翼套设于所述内衬盒与限位卡板垂直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开窗为一个,所述缝隙开口设于所述开窗不相邻的两侧;所述固定侧翼套设于所述内衬盒与所述缝隙开口平行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缝隙开口位于所述开窗之外。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侧翼包括连接部和套设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包装袋连接,并位于所述内衬盒的侧壁的外侧,所述套设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内衬盒的的侧壁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包装袋远离内衬盒的底壁的一侧设置有开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装盒,所述包括包装外盒以及如上述任意包装结构,所述包装结构位于所述包装外盒之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内衬盒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开窗,所述内衬盒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缝隙开口,所述开窗处布置有包装袋,所述包装袋上不相邻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侧翼,所述固定侧翼未与所述包装袋相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缝隙开口,并套设在所述内衬盒的侧壁上,以使包装袋紧贴产品,避免了运输中产品表面擦伤,适合使用在对表面保护要求高的电子产品和运输环境恶劣的快递运输行业;同时,将产品固定在包装袋内,形成悬空包装,取代产品需用缓冲材料的固定方式,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可视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袋与固定侧翼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内衬展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含有两个开窗的包装内衬展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含产品的包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含产品的包装及包装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及包装盒,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包括内衬盒1,所述内衬盒1包括底壁13以及四个侧壁,所述四个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8、第四侧壁19,所述四个侧壁围绕所述底壁布置,并均相对于所述底壁向上翻折。
所述内衬盒的底壁13为分为第一层与第二层,所述底壁13的第一层设有一个开窗16,所述开窗的下层为内衬盒的第二层。所述开窗不相邻的两侧设有限位卡板15。所述内衬盒的底壁上还设有两个缝隙开口14,所述缝隙开口14位于与所述开窗不相邻的两侧,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具体为与限位卡板平行的两侧。在未启用状态时,所述底壁13、四个侧壁以及限位卡板15位于同一平面。在启用状态时,所述四个侧壁以及限位卡板15与底壁13垂直,且限位卡板15翻折至与底壁13垂直时。
所述开窗16处布置有包装袋22,所述包装袋上不相邻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侧翼21,所述固定侧翼21包括连接部212和套设部211,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分属两侧的固定侧翼21的连接部211并非左右对称的,而是根据所述内衬盒的盒体长度设置的。
两个所述固定侧翼的连接部212和套设部211穿过所述缝隙开口14,并套设于所述内衬盒与所述缝隙开口平行的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上,再通过粘胶、订书针、胶带、曲别针等方式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壁13上还设有附件预留位17,位于与所述开窗相邻的位置,用于放置产品附件;所述开窗16周围有小型开口20,便于手指进入放入及取出待包装的产品;所述包装袋远离底壁13的一侧设有开口221,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21位于未设有固定侧翼21的一侧;所述套设部211末端呈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盒的材质为瓦楞纸,也可采用其他具有一定硬度的纸质或塑料材质;所述包装袋的材料为气泡纸,也可采用其他具有一定弹性、延展性且易于加工的材质。
在本实施例一个变形的实施例中:所述缝隙开口位于与所述开窗不相邻且与限位卡板垂直的两侧;两个所述固定侧翼的连接部212和套设部211穿过所述缝隙开口,并套设于所述内衬盒与所述缝隙开口平行的第三侧壁18、第四侧壁19上,再通过粘胶、订书针、胶带、曲别针等方式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18与第四侧壁19;所述开窗16、限位卡板15贴近侧壁12,不设置附件预留位,所述固定侧翼21的连接部211为左右对称;所述套设部211末端呈方形。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包装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如图5所示,包括内衬盒1,所述内衬盒1包括底壁13以及四个侧壁,所述四个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8、第四侧壁19,所述四个侧壁围绕所述底壁布置,并均相对于所述底壁向上翻折。
所述内衬盒的底壁13为分为第一层与第二层,所述底壁13的第一层上设置有两个开窗,所述两个开窗包括第一开窗16与第二开窗17,所述两个开窗并排设置,所述限位卡板包括第一组限位卡板15与第二组限位卡板21,第一组限位卡板15与第二组限位卡板21分别对应地位于所述第一开窗16与第二开窗17垂直于所述两个开窗排布方向的两侧;所述内衬盒的底壁上还设有两组缝隙开口,所述两组缝隙开口分别为第一组缝隙开口14与第二组缝隙开口22,每组缝隙开口成对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开窗的两侧,所述第一组缝隙开口14与第二组缝隙开口22分别对应地位于所述第一开窗16与第二开窗17的两侧并与所述限位卡板垂直。
所述第一组缝隙开口14与所述第二组缝隙开口22分别对应地位于与所述第一开窗16与第二开窗17不相邻的两侧,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具体为与限位卡板垂直的两侧;在未启用状态时,所述底壁13、四个侧壁以及限位卡板位于同一平面;在启用状态时,所述四个侧壁以及限位卡板与底壁13垂直。
所述第一开窗16与第二开窗17处分别布置有一个大小与开窗相适宜的包装袋,所述包装袋上不相邻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侧翼21,所述固定侧翼21包括连接部212和套设部211,其中一个包装袋上的两个所述固定侧翼的连接部212和套设部211穿过所述缝隙开口14,另一个包装袋上的两个所述固定侧翼的连接部212和套设部211穿过所述缝隙开口22,两个所述包装袋的套设部皆套设于所述内衬盒与所述缝隙开口平行的第三侧壁18、第四侧壁19上,并通过粘胶、订书针、胶带、曲别针等方式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18、第四侧壁19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的较佳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包括包装外盒以及如以上所述的包装结构,所述包装结构位于所述包装外盒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包装外盒以容纳如以上所述的包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1的包装使用方式如下:参考图2,将待包装的产品3通过所述开口221放入包装袋22;参考图4,将四个侧壁及限位卡板15沿着虚线向外翻折至与底壁13垂直的位置;接着参考图1,将包含产品的包装袋放在开窗16之上、卡位纸板15之间;然后参考图3,将一侧固定侧翼的连接部212和套设部211穿过所述内衬盒的缝隙开口14,并套设在所述内衬盒的侧壁11上,将另一侧固定侧翼的连接部212和套设部211穿过所述内衬盒的缝隙开口14,并套设在所述内衬盒的侧壁12上;最后如图5所示,压紧内衬盒的四个侧壁使边缘相互贴合形成一个向上开口的盒体,如图6将成型后的盒体1放置在包装外盒4内,打包成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具体实施例二的包装使用方式与具体实施一的包装使用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衬盒,所述内衬盒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开窗,所述内衬盒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缝隙开口,所述开窗处布置有包装袋,所述包装袋上不相邻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侧翼,所述固定侧翼未与所述包装袋相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缝隙开口,并套设在所述内衬盒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盒包括底壁以及四个侧壁,所述四个侧壁围绕所述底壁布置,并均相对于所述底壁向上翻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窗不相邻的两侧设有限位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窗为多个,所述多个开窗并排设置,所述限位卡板位于所述开窗垂直于所述多个开窗排布方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开口位于所述开窗的两侧并沿所述限位卡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侧翼套设于所述内衬盒与限位卡板垂直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窗为一个,所述缝隙开口设于所述开窗不相邻的两侧;所述固定侧翼套设于所述内衬盒与所述缝隙开口平行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开口位于所述开窗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侧翼包括连接部和套设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包装袋连接,并位于所述内衬盒的侧壁的外侧,所述套设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内衬盒的侧壁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远离内衬盒的底壁的一侧设置有开口。
10.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包装外盒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包装结构,所述包装结构位于所述包装外盒之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