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微针刀放置盒。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微针刀疗法是在小针刀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的方法。该疗法是运用医学原理,首先确定疼痛是什么动作或什么姿势状态下产生的,然后分析该动作的参与肌群或维持该姿势稳定性的参与肌群,结合解剖学结构和力学平衡结构确定其中最易损伤的肌肉,然后对该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进行治疗,以达到调整肌肉的痉挛状态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微针刀的应用中,微针刀的清洁非常重要。但是现有的微针刀都是放置在普通的纸盒或塑料袋体中,纸盒和塑料袋体容易破损,易造成微针刀的磕碰损坏和污染。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的微针刀都是放置在普通的纸盒或塑料袋体中,纸盒和塑料袋体容易破损,易造成微针刀的磕碰损坏和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微针刀放置盒。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微针刀放置盒设置有:
盒体;
所述盒体上端通过铰轴连接有盒盖,所述盒体内部铺设有高密度海绵层,所述高密度海绵层表面开设有微针刀拿取槽,所述微针刀拿取槽侧面嵌装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螺丝固定在盒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盒体内部的微针刀拿取槽可以对微针刀进行充分保护,不易受到磕碰损坏和外部污染,而且在使用之前可以通过紫外线灯管进行杀菌消毒,进一步避免了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所述微针刀拿取槽侧面设置有微针刀存放腔,所述微针刀存放腔靠近微针刀拿取槽一端低于另一端,所述微针刀存放腔与微针刀拿取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微针刀存放腔可以同时放置多个微针刀,通过将微针刀存放腔倾斜设置,可以方便在微针刀拿取槽内的微针刀取出后,微针刀存放腔内的微针刀由于重力作用自动进行补充。
进一步,所述盒体正面和盒盖均嵌装有相互配合的磁吸扣。
本实用新型通过磁吸扣可以方便对盒盖的固定,方便开合。
进一步,所述微针刀拿取槽右端两侧开设有半圆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微针刀拿取槽一端的凹槽可以方便手指伸入,方便对微针刀拿取槽内放置的微针刀进行拿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微针刀放置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针刀存放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盒盖;3、微针刀拿取槽;4、微针刀存放腔;5、凹槽;6、紫外线灯管;7、磁吸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微针刀放置盒包括:盒体1、盒盖2、微针刀拿取槽3、微针刀存放腔4、凹槽5、紫外线灯管6、磁吸扣7。
盒体1上端通过铰轴连接有盒盖2,盒体1内部铺设有高密度海绵层,高密度海绵层表面开设有微针刀拿取槽3,微针刀拿取槽3侧面嵌装有紫外线灯管6,紫外线灯管6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通过螺丝固定在盒体1内部。
作为优选,微针刀拿取槽3侧面设置有微针刀存放腔4,微针刀存放腔4靠近微针刀拿取槽3一端低于另一端,微针刀存放腔4与微针刀拿取槽3连通。
作为优选,盒体1正面和盒盖2均嵌装有相互配合的磁吸扣7。
作为优选,微针刀拿取槽3右端两侧开设有半圆形凹槽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多个微针刀对齐放置在微针刀存放腔4内,微针刀存放腔4内的微针刀受到重力作用滑移到微针刀拿取槽3内,通过微针刀拿取槽3一端的凹槽5可以方便对微针刀进行拿取,在拿取使用之前,可以通过紫外线灯管6对微针刀进行杀菌消毒,进一步防止交叉感染。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磁吸扣7可以将盒盖2和盒体1进行锁定,方便携带。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便携式微针刀放置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微针刀放置盒设置有:
盒体;
所述盒体上端通过铰轴连接有盒盖,所述盒体内部铺设有高密度海绵层,所述高密度海绵层表面开设有微针刀拿取槽,所述微针刀拿取槽侧面嵌装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螺丝固定在盒体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微针刀放置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刀拿取槽侧面设置有微针刀存放腔,所述微针刀存放腔靠近微针刀拿取槽一端低于另一端,所述微针刀存放腔与微针刀拿取槽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微针刀放置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正面和盒盖均嵌装有相互配合的磁吸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微针刀放置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刀拿取槽右端两侧开设有半圆形凹槽。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