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压缩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
背景技术:
:在真空压缩领域中,利用电机带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作业应用相当广泛,现有的抽真空设备大多采用一个电机带动真空泵进行抽取空气从而形成真空,并且现在的设备中,还采用了单电机同时驱动两个真空泵进行两级抽真空的技术,这种设备可相对于单级抽真空技术来说具有更好的抽真空效率,但是,现有的这种真空压缩设备依然还存在噪声过大的问题。有鉴于此,发明人作出了新的发明创造。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用于降低设备的运行噪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包括主机壳体,主机壳体内设置有双驱动真空泵装置和油水冷却系统,所述主机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存储罐,所述存储罐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双驱动真空泵装置,所述主机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消音器,所述双驱动真空泵装置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至消音器;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双驱动真空泵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控制屏。进一步的,所述双驱动真空泵装置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依次设置有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第一真空泵设置有进气口a和出气口a,第二真空泵设置有进气口b和出气口b,所述出气口a与进气口b连通;所述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真空泵的第一电机,和用于驱动第二真空泵的第二电机;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a设置于第一真空泵的上表面,进气口b设置于第二真空泵的上表面。作为优选,第二基座设置有与出气口a和进气口b一一对应的气孔,还包括气罩,所述气罩与第二基座连接并使两个气孔形成气流连通道。作为优选,第一管道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出气口a设置有第二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器包括装置外壳,还包括设置于装置外壳内部的消声内壳,所述消声内壳与装置外壳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层,所述消声内壳设置有一级消声腔体和与一级消声腔体相通的二级消声腔体,一级消声腔体设置有噪声反射装置,所述二级消声腔体设置有多个滤声筒,气液噪声从一级消声腔体传输至二级消声腔体,所述二级消声腔体设置有第一滤水管;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与二级消声腔体相通的导气管,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与位于一级消声腔体相通的进气管和排水管。作为优选,所述噪声反射装置包括第一反射瓦和第二反射瓦,所述第一反射瓦的凹面正对进气管且两侧预留有气隙,所述第二反射瓦与第一反射瓦对称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导气管连接有末级消音器。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和用于加快散热器气流流动的风机,所述散热器至少设置有第一冷却腔室和第二冷却腔室,所述第一冷却腔室分别连接有第一冷却水管和第二冷却水管;所述第二冷却腔室连接有油路输送装置。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包括主机壳体,主机壳体内设置有双驱动真空泵装置和油水冷却系统,所述主机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存储罐,所述存储罐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双驱动真空泵装置,所述主机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消音器,所述双驱动真空泵装置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至消音器;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双驱动真空泵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控制屏;由于本设备采用了双驱动真空泵装置,因此,在工作时,可以降低压缩的工作噪声,同时在改良消音器的作用下,使整个设备的工作噪声明显降低10%。附图说明图1为实用新型设备的整装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驱动真空泵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驱动真空泵真空泵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消音器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消音器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反射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油水冷却系统的应用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主机壳体--1,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存储罐--4,双驱动真空泵装置--2,第一基座--21,第一真空泵--22,进气口a--221,出气口a--222,第二真空泵--23,进气口b--231,出气口b--232,第二基座--24,第一支撑架--241,第二支撑架--242,气孔--243,第一电机--25,第二电机--26,气罩--27,罩体--271,裙边--272;消音器--3,装置外壳--31,进气管--311,排水管--312,导气管--313,第二滤水管--314,消声内壳--32,混凝土层--321,一级消声腔体--33,二级消声腔体--34,第一滤水管--341,噪声反射装置--35,第一反射瓦--351,第二反射瓦--352,缺口--353,滤声筒--36,三级消声腔体--37,转换腔a--381,转换腔b--382,末级消音器--39,消音外壳--391,排气口--392,第一消声板--393,第二消声板--394;油水冷却系统--5,散热器--51,第一冷却腔室--511,第二冷却腔室--512,风机--52,第一冷却水管--53,第二冷却水管--54,油路输送装置--55,第一冷却油管--551,第二冷却油管--552,油泵--553,过滤器--554,第一散热片组--561,第二散热片组--562,第一散热管--563,第二散热管--564,挡尘网--57;过滤阀--6,容水器--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8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包括主机壳体1,主机壳体1内设置有双驱动真空泵装置2和油水冷却系统5,所述主机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存储罐,所述存储罐4通过第一管道11连接双驱动真空泵装置,所述主机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消音器3,所述双驱动真空泵装置2通过第二管道12连接至消音器;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双驱动真空泵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控制屏;本设备主要用于提供负压吸附力,应用于纸浆生产企业中产生负压吸附,工作时,使用负压吸附后,存储罐4中的负压值降低,存储罐可以方便地与工作负压管道进行对接,更为重要的时,可以用于存储因负压吸附产生的水,在存储罐底部设置泄水口或管路用于排出过多的水,双驱动真空泵装置通过第一管道对存储罐进行气流压缩,从而使存储罐中保持需要的负压值,在第一管道的入口端最好加设一过滤阀6,用于过滤气流中的杂质,从而避免杂质进入真空泵中造成机件损害,经双驱动真空泵装置压缩后的气流进入消音器进行消音。由于本设备采用了双驱动真空泵装置,因此,在工作时,可以降低压缩的工作噪声,同时在改良消音器的作用下,使整个设备的工作噪声明显降低10%。双驱动真空泵装置2包括第一基座21,所述第一基座21最好采用金属铸造成型,以减少机加工及材料浪费,所述第一基座21依次设置有第一真空泵22和第二真空泵23,第一真空泵22设置有进气口a221和出气口a222,第二真空泵23设置有进气口b231和出气口b232,所述出气口a222与进气口b231连通;所述第一真空泵22和第二真空泵2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基座24,所述第二基座24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真空泵22的第一电机25,和用于驱动第二真空泵23的第二电机26;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机25和第二电机26;本装置在工作时,控制装置根据负压值的不同,分别控制第一电机25驱动第一真空泵22进行一级压缩,然后控制第二电机26驱动第二真空泵23进行二级压缩,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设备的共振,降低运行噪声,而且能够避免单电机驱动双真泵的空转现象。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基座24与第一真空泵22和第二真空泵23螺栓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第二基座24固定于第一真空泵22和第二真空泵23,不但装拆较为方便,而且固定效果好。具体地,所述第二基座24上方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41和第二支撑架242,所述第一电机25固设于第一支撑架241,所述第二电机26固设于第二支撑架242。利用两个支撑架将电机分别进行固定,并且有利于电机的下方供气罩27或管路将出气口a222和进气口b231进行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a222设置于第一真空泵22的上表面,进气口b231设置于第二真空泵23的上表面。第二基座24设置有与出气口a222和进气口b231一一对应的气孔243,还包括气罩27,所述气罩27与第二基座24连接并使两个气孔243形成气流连通道。这种利用气罩27的连接方式可以最以大限度的节省空间利用,从而还有利于将两个真空泵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形成上下的夹持固定,使两个真空泵形成紧凑的整体。更优的,所述气罩27包括罩体271和设置于罩体271边缘的裙边272,裙边272与第二基座24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裙边272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基座24进行连接的螺孔,所述罩体271的中间为中空,从而便于气体通过,密封件用于密封防止泄漏,裙边272的连接装配方便。为了实现检测气流的负压值,所述进气口a221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出气口a222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利用控制装置检测第一传感器的负压值,从而控制第一电机25带动第一真空泵22进行抽真空,再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第一真空压抽吸后的负压值,从而控制第二电机26带动第二真空泵23进行抽真空作业,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动态的控制分配。而本发明的消音器3包括装置外壳31,还包括设置于装置外壳31内部的消声内壳32,所述消声内壳32与装置外壳31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层321,混凝土层321的厚度一般设置为5~10cm左右,所述消声内壳32设置有一级消声腔体33和与一级消声腔体33相通的二级消声腔体34,一级消声腔体33设置有噪声反射装置35,所述二级消声腔体34设置有多个滤声筒36,气液噪声从一级消声腔体33传输至二级消声腔体34,所述二级消声腔体34设置有第一滤水管341;所述装置外壳31的顶部设置有与二级消声腔体34相通的导气管313,所述装置外壳31的底部设置有与位于一级消声腔体33相通的进气管311和排水管312。工作时,进气管311将气流导入到一级消声腔体33中,由噪声反射装置35对气流进行一级反射,从而形成多次回转,然后进行二级消声腔体34中利用滤声筒36进行消音,在二级消声腔体34中部分气流中的水分集结由第一滤水管341排向一级消声腔体33中。本发明人针对上述改进技术方案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普通消音棉和采用混凝土层321的两种消音器,在不同运行功率下,在消音器的气流出口测得如下噪声数据:运行功率0.050kw0.055kw0.060kw0.065kw0.070kw消音棉98分贝99分贝103分贝100分贝98分贝混凝土90分贝89分贝90分贝89分贝93分贝显然,从上述采用消音棉及混凝土的两种消音器测试对比可以发现,采用混凝土的消音器噪声降低10%左右,同时本消音器采用混凝土层321取代传统的消音棉填充,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制造成本,且可以增加消音器的重量,从而减少设备的振动噪音,这种混凝土层321也具有消音棉的吸音效果而对于消音器的集水改进方案是,在一级消声腔体33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连接有容水器7,所述容水器7设置有浮球自动阀(浮球自动阀为现有技术),当水位升高至指定高度时,浮球自动阀会自动打开排出多余的水,从而避免因一级消声腔体33容集太多的水而影响消音效果。具体地,所述噪声反射装置35包括第一反射瓦351和第二反射瓦352,所述第一反射瓦351的凹面正对进气管311且两侧预留有气隙,所述第二反射瓦352与第一反射瓦351对称设置。气流进入一级消声腔体33中与第一反射瓦351形成反射,并在两侧预留的气隙中通过再与第二反射瓦352形成反射。所述第一反射瓦351和第二反射瓦352均设置有缺口353。在设置该缺口353的作用下,可以让主要的气流从缺品通过至第二反射瓦352,而不必全部由两侧预留的气隙通过气流,可以平衡降低噪声。当然,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瓦351和第二反射瓦352均设置有两片。作为更优的改进方案,还设置有三级消声腔体37,所述二级消声腔体34与三级消声腔体37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一级消声腔体33的噪声转至二级消声腔体34的转换腔a381,所述一级消声腔体33与二级消声腔体34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二级消声腔体34的噪声转换至三级消声腔体37的转换腔b382,所述导气管313连通于三级消声腔体37,三级消声腔体37内设置有滤声筒36和依次穿过转换腔a381、二级消声腔体34、转换腔b382至一级消声腔体33的第二滤水管314。三级消声腔体37不但增加了对噪音的抑止,而且通过转换腔a381和转换腔b382可以使整个流的消音行程更长,进而提高消音的作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气管313连接有末级消音器39。所述末级消音器39包括消音外壳391,所述消音外壳391设置有排气口392,消音外壳391内设置有第一消声板393和第二消声板394。末级消音器39可以对末级气流进行辅助消音,达到综合降低噪音的目的。本发明的油水冷却系统5包括散热器51,还包括用于加快散热器51气流流动的风机52,所述散热器51至少设置有第一冷却腔室511和第二冷却腔室512,所述第一冷却腔室511分别连接有第一冷却水管53和第二冷却水管54,第一冷却水管连接于容水器,实现自动吸附而无须泵送机构,所述第二冷却腔室512连接有油路输送装置55。本系统在工作时,在真空设备的负压吸附下,由于第二冷却水管连接第一管道,第二冷却水管54的水被自动吸附,使第二冷却水管54和第一冷却水管53内形成负压吸附,进而达到水自动通过第一冷却腔室511被散热器51冷却的目的,冷却后的水连同吸附的气流一起进入真空设备的压缩真空泵(罗茨真空泵)形成水密封辅助压缩,而真空泵在工作时,内部的润滑油路需要进行冷却,因此,由油路输送装置55将润滑油输送至散热器51进行冷却,进而达到同时冷却润滑油的目的,避免真空泵的过热现象,本冷却系统通过一个散热器51,可以同时实现对水和油进行冷却,再结合风机52的主动加快气流流动,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具体地,所述油路输送装置55包括第一冷却油管551和第二冷却油管552,所述第一冷却油管551连接有油泵553。油泵553将真空泵内的油泵553送至第一冷却油管551,第一冷却油管551将油送到散热器51中进行冷却由第二冷却管送回真空泵中。为了提高润滑油的质量,所述第二冷却油管552连接有过滤器554。利用过滤器554可以对油品进行过滤,并且,在一定时间后,还可以对过滤器554进行清理。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器51包括外框,所述第一冷却腔室511内设置有第一散热片组561和穿过第一散热片组561的第一散热管563,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组562和穿过第二散热片组562的第二散热管564。第一散热管563对水进行热交换至第一散热片组561,在风机52快速带动气流流动下,对水进行散热,同理,第二散热管564与第二散热片进行热交换,在风机52快速带动气流流动下,对油品进行散热。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散热片组561、第二散片组均由多个金属散热片平行设置组成,且每两个金属散热片之间留有气流间隙。这些气流间隙可以保证风机52吹出气流,使空气快速将热量带离。同时,所述散热器51的出风口设置有挡尘网57,便于防尘,所述风机52设置于散热器51的进风端。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包括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主机壳体内设置有双驱动真空泵装置和油水冷却系统,所述主机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存储罐,所述存储罐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双驱动真空泵装置,所述主机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消音器,所述双驱动真空泵装置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至消音器;
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双驱动真空泵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控制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驱动真空泵装置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依次设置有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第一真空泵设置有进气口a和出气口a,第二真空泵设置有进气口b和出气口b,所述出气口a与进气口b连通;
所述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真空泵的第一电机,和用于驱动第二真空泵的第二电机;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a设置于第一真空泵的上表面,进气口b设置于第二真空泵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基座设置有与出气口a和进气口b一一对应的气孔,还包括气罩,所述气罩与第二基座连接并使两个气孔形成气流连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管道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出气口a设置有第二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包括装置外壳,还包括设置于装置外壳内部的消声内壳,所述消声内壳与装置外壳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层,所述消声内壳设置有一级消声腔体和与一级消声腔体相通的二级消声腔体,一级消声腔体设置有噪声反射装置,所述二级消声腔体设置有多个滤声筒,气液噪声从一级消声腔体传输至二级消声腔体,所述二级消声腔体设置有第一滤水管;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与二级消声腔体相通的导气管,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与位于一级消声腔体相通的进气管和排水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反射装置包括第一反射瓦和第二反射瓦,所述第一反射瓦的凹面正对进气管且两侧预留有气隙,所述第二反射瓦与第一反射瓦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连接有末级消音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和用于加快散热器气流流动的风机,所述散热器至少设置有第一冷却腔室和第二冷却腔室,所述第一冷却腔室分别连接有第一冷却水管和第二冷却水管;所述第二冷却腔室连接有油路输送装置。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驱动真空压缩设备,包括主机壳体,主机壳体内设置有双驱动真空泵装置和油水冷却系统,由于本设备采用了双驱动真空泵装置,因此,在工作时,可以降低压缩的工作噪声,同时在改良消音器的作用下,使整个设备的工作噪声明显降低10%。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桥;梁汝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基富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