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磨平自动化领域,特别是涉及自动磨平面装置及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五金压铸件有轻微不平或顶针印需磨平面,一般用平板磨砂机手工拉丝磨平,或用cnc数控机床打磨和铣加工。常用磨平面方法如:人工操作手工在平板磨砂机上磨平面,要求操作员熟练,注意力非常集中,易手不平衡,工件磨薄厚尺寸不均,操作不当危险磨伤手或打飞掉工件,打磨不速度慢效率低;用cnc数控机床设备昂贵,加工专用夹具要求高,夹具成本高,操作需专业的会数控编程技术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磨平面装置及加工装置。
一种自动磨平面装置,其包括:平板磨砂本体、砂带、夹具、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滑动座、导柱、进料结构、导柱定位架、进料工件定位座及出料结构;砂带安装于平板磨砂本体上,导柱安装于导柱定位架上且位于砂带上;滑动座滑动设置于导柱上,第一驱动器安装于导柱定位架上且第一驱动器驱动连接滑动座;进料工件定位座设置于进料结构上,且进料工件定位座及出料结构均位于导柱下;夹具安装于滑动座下且位于砂带上,第二驱动器安装于滑动座上且第二驱动器驱动连接夹具,夹具用于获取进料工件定位座上的粗胚料且置于砂带上自动磨平面,及将由粗胚料得到的成品置于出料结构上。上述自动磨平面装置,避免使用昂贵复杂的cnc数控机床亦无需专业的会数控编程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避免手工磨平面存在安全风险和良率问题亦无需加工专用夹具,只需简单地输入粗胚料即可自动得到成品,相对于cnc数控机床设备便宜成本低,相对于手工磨平面生产效率高且对操作员的要求低,非常安全不会伤人体,产品精度较高,一般产品磨平面都可以使用。
一种加工装置,其包括任一项自动磨平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自动磨平面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b-b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c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d-d剖视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e处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11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1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1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1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1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1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17为图16所示实施例的f处放大示意图。图18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19为图18所示实施例的g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自动磨平面装置,其包括:平板磨砂本体、砂带、夹具、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滑动座、导柱、进料结构、导柱定位架、进料工件定位座及出料结构;砂带安装于平板磨砂本体上,导柱安装于导柱定位架上且位于砂带上;滑动座滑动设置于导柱上,第一驱动器安装于导柱定位架上且第一驱动器驱动连接滑动座;进料工件定位座设置于进料结构上,且进料工件定位座及出料结构均位于导柱下;夹具安装于滑动座下且位于砂带上,第二驱动器安装于滑动座上且第二驱动器驱动连接夹具,夹具用于获取进料工件定位座上的粗胚料且置于砂带上自动磨平面,及将由粗胚料得到的成品置于出料结构上。上述自动磨平面装置,避免使用昂贵复杂的cnc数控机床亦无需专业的会数控编程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避免手工磨平面存在安全风险和良率问题亦无需加工专用夹具,只需简单地输入粗胚料即可自动得到成品,相对于cnc数控机床设备便宜成本低,相对于手工磨平面生产效率高且对操作员的要求低,非常安全不会伤人体,产品精度较高,一般产品磨平面都可以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自动磨平面装置,其包括以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即,自动磨平面装置包括以下的部分技术特征或全部技术特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自动磨平面装置,其包括:平板磨砂本体、砂带、夹具、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滑动座、导柱、进料结构、导柱定位架、进料工件定位座及出料结构;平板磨砂本体配合砂带实现磨平面功能;第一驱动器通过带动第二驱动器间接带动夹具在导柱延伸的方向移动以分别对着砂带、进料工件定位座及出料结构,第二驱动器带动夹具相对导柱上下移动以分别靠近进料工件定位座、出料结构及砂带,进料结构用于输入待磨的粗胚料,进料工件定位座用于定位准备进行砂磨处理的粗胚料,出料结构用于承接粗胚料磨好得到的成品且输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工件定位座设置于进料结构上,且进料工件定位座及出料结构均位于导柱下;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工件定位座、出料结构及砂带具有位于同一直线的位置,且直线与导柱相平行。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工件定位座的中心位置、出料结构的成品承接位置及砂带的砂磨位置均位于直线上。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形成一个平面上的移动轨迹,即夹具平移到进料结构的进料工件定位座上然后下移获取粗胚料、夹具平移到砂带上或者上移后平移到砂带上且将粗胚料置于砂带上、夹具平移到出料结构上或者上移后平移到出料结构上且将由粗胚料磨好的成品置于出料结构上,这些移动轨迹全部在一个二维平面进行,从而仅采用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实现两个方向的移动控制即可实现;进而有利于提升粗胚料的良品率及加工精度。如果不这样实施的话,可以接受进料工件定位座、出料结构及砂带存在一定的位置偏差,但是效果会差一些,如果位置偏差过大的话,就有可能出现夹不准、夹不稳、磨不好、放不准等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砂带安装于平板磨砂本体上,导柱安装于导柱定位架上且位于砂带上;平板磨砂本体带动砂带实现粗胚料的磨平面处理。导柱定位架用于限定导柱的位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砂带环绕安装于平板磨砂本体上,形成一个回转的不断砂磨作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平板磨砂本体设有驱动轮、传动带、固定轴及从动轮,驱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从动轮,从动轮转动安装于固定轴上,亦可称为从动轮转动安装于固定轴外,下同,砂带套在从动轮上,在使用时,驱动轮通过传动带以带动从动轮转动,形成一个回转的不断砂磨作用。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平板磨砂本体设有驱动轮、传动带及两个固定轴,每一固定轴上分别安装有从动轮,驱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其中一个从动轮,以两个从动轮作为一个整体,砂带环绕安装在该整体外且处于绷紧状态,在使用时,驱动轮通过传动带以带动一个从动轮转动,该从动轮通过砂带以带动另一从动轮随之转动,形成一个回转的不断砂磨作用。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砂带整体呈回环状,平板磨砂本体设有驱动轮、传动带、固定轴及移动轴,固定轴及移动轴上分别安装有从动轮,驱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其中一个从动轮,移动轴相对于固定轴可移动设置,砂带套在两个从动轮上,形成一个回转的不断砂磨作用。这样的设计,两个从动轮作为一个整体,在安装砂带时,先调整移动轴的位置,把砂带套上该整体外,然后调整移动轴的位置,使得整个砂带处于绷紧状态;在使用时,驱动轮通过传动带以带动一个从动轮转动,该从动轮通过砂带以带动另一从动轮随之转动。这样的设计,就实现了采用平板磨砂本体配合砂带进行磨平面的作用。在一个实际应用的具体实施例中,平板磨砂本体可以直接采用市场上的平板磨砂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均为气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分别位于砂带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均位于砂带的一侧;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砂带、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排列形成直线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配合实现自动获取且自动到达砂磨位置,从而形成自动磨平面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座滑动设置于导柱上,第一驱动器安装于导柱定位架上且第一驱动器驱动连接滑动座;导柱用于限定滑动座的位置;第一驱动器用于控制滑动座在导柱上滑动,这样有利于准确控制滑动座相对于导柱的位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座开设有孔槽,导柱穿过孔槽设置,滑动座通过其孔槽设置于导柱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柱的数量为一对,一对导柱平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动磨平面装置还包括限位柱,限位柱安装于导柱定位架上且与导柱并排设置,限位柱用于限制滑动座的滑动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柱具有弹性结构;和/或,限位柱的数量为一对且一对限位柱分别位于导柱定位架的两侧。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滑动座准确地滑动到导柱上的目标位置,从而配合实现夹具相对进料工件定位座、出料结构及砂带的横向位置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夹具安装于滑动座下且位于砂带上,第二驱动器安装于滑动座上且第二驱动器驱动连接夹具,夹具用于获取进料工件定位座上的粗胚料且置于砂带上自动磨平面,及将由粗胚料得到的成品置于出料结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工件定位座设有止动结构;止动结构用于避免待处理粗胚料脱离进料工件定位座,待处理粗胚料即计划下一个进行砂磨的粗胚料。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动结构包括至少一防护凸栏。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滑动座准确地滑动到导柱上的目标位置,从而配合实现夹具相对进料工件定位座、出料结构及砂带的纵向位置控制;进而在实现横向位置控制的前提下,实现了二维方向准确定位,相对于cnc数控机床设备便宜成本低,相对于手工磨平面生产效率高且对操作员的要求低,非常安全不会伤人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夹具为真空吸夹具或夹持组件。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夹具为真空吸夹具且其端部设有柔性接触套件,用于在进行真空吸时发生轻微形变,在确保密封及吸力的前提下保护粗胚料的非磨表面。这样的设计,不损伤粗胚料,而且易于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夹具联动延时控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平板磨砂本体与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夹具联动延时控制。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动磨平面装置还包括延时电子开关,延时电子开关用于分别控制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夹具。在操作时开启平板磨砂本体带动砂带不断回转,第一驱动器带动滑动座到达进料工件定位座上方,第二驱动器带动夹具下移且获取进料工件定位座上的待处理粗胚料,然后第二驱动器带动夹具上移,第一驱动器带动滑动座到达砂带上方,第二驱动器带动夹具下移且接触砂带,砂磨完成后第二驱动器带动夹具上移,第一驱动器带动滑动座到达出料结构上方例如出料结构的成品承接位置上方,夹具松开待处理粗胚料已经磨平面完成所得到的成品到出料结构,这样的设计,避免使用昂贵复杂的cnc数控机床亦无需专业的会数控编程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避免手工磨平面存在安全风险和良率问题亦无需加工专用夹具,只需简单地输入粗胚料即可自动得到成品,产品精度较高,一般产品磨平面都可以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工件定位座设有止动结构;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分别位于砂带的两侧;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均位于砂带的一侧;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夹具联动延时控制;平板磨砂本体与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及夹具联动延时控制。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动磨平面装置还包括固定底座,平板磨砂本体、导柱定位架、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均设置于固定底座上。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动磨平面装置还包括进料支架,进料结构安装于进料支架上;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支架设置于固定底座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均倾斜设置于固定底座上。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利用自然重力来实现粗胚料及成品的有序移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底座设有用于承接出料结构上的成品的收集区。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收集区具有缓冲垫和传送件,把落下来的成品缓冲收集后传送到其他位置,避免相互碰伤。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规范收集完成磨平面的全部成品,可以直接出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底座具有面板,面板下设有空腔,平板磨砂本体、导柱定位架、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均设置于面板上,面板用于在平板磨砂本体工作时发生震动。这样的设计,巧妙利用了平板磨砂本体工作时发生的震动,使得粗胚料自然进入进料工件定位座,成品自然离开出料结构如其成品承接位置,可谓一举两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9及图10所示,一种自动磨平面装置,包括平板磨砂本体101、砂带102、真空吸夹具103、第一驱动器104、第二驱动器105、滑动座106、导柱107、进料结构108、导柱定位架109、进料工件定位座110及出料结构111;砂带102安装于平板磨砂本体101上,导柱107安装于导柱定位架109上且位于砂带102上;导柱107的数量为一对,一对导柱107平行设置。滑动座106滑动设置于导柱107上,第一驱动器104安装于导柱定位架109上且第一驱动器104驱动连接滑动座106;进料工件定位座110设置于进料结构108上,且进料工件定位座110及出料结构111均位于导柱107下;进料结构108及出料结构111均位于砂带102的一侧;真空吸夹具103安装于滑动座106下且位于砂带102上,第二驱动器105安装于滑动座106上且第二驱动器105驱动连接真空吸夹具103,真空吸夹具103用于获取进料工件定位座110上的粗胚料114且置于砂带102上自动磨平面,及将由粗胚料114得到的成品113置于出料结构111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自动磨平面装置还包括限位柱115,限位柱115安装于导柱定位架109上且与导柱107并排设置,限位柱115用于限制滑动座106的滑动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及图12所示,自动磨平面装置还包括固定底座112,平板磨砂本体101、导柱定位架109、进料结构108及出料结构111均设置于固定底座112上。进料结构108及出料结构111均倾斜设置于固定底座112上;多个粗胚料114顺序放置在进料结构108上。进料结构108设置在进料支架123,进料支架123设置于固定底座112上,进料结构108安装于进料支架123上,且料工件定位座110位于导柱107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固定底座112具有面板,面板下设有空腔129,平板磨砂本体101、导柱定位架109、进料结构108及出料结构111均设置于面板上,面板用于在平板磨砂本体101工作时发生震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6、图7、图8及图11所示,平板磨砂本体设有驱动轮124、传动带125及从动轮126,整个砂带102处于绷紧状态,驱动轮124通过传动带125以带动从动轮126转动,使得砂带102对上面的处理品127即正在处理的粗胚料114形成一个回转的不断砂磨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13所示,平板磨砂本体设有第一挡板120及第二挡板121,从动轮126通过固定轴或者移动轴安装在第一挡板120及第二挡板121之间;导柱定位架109包括第一支架部116、第一支架座117、第二支架部118及第二支架座119;第一支架部116及第二支架部118分别设置在固定底座112上,第一支架座117设置在第一支架部116上,第二支架座119设置在第二支架部118上,两条导柱107的一端分别穿设于第一支架座117中,两条导柱107的另一端分别穿设于第二支架座119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7,第一挡板120开设有安装槽122,可以通过固定轴或者移动轴安装或调整一个从动轮126的位置。真空吸夹具103吸取处理品127在砂带102上磨平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5、图16、图17、图18及图19,粗胚料114沿倾斜设置的进料结构108下滑,到达进料工件定位座110的粗胚料114即为待处理粗胚料128,真空吸夹具103在第二驱动器105的带动下相对于滑动座106上下移动,滑动座106在第一驱动器104的带动下相对于导柱定位架109沿导柱107移动,磨好的成品113放在出料结构111上自动滑落。
可以理解的是,图1至图19所示自动磨平面装置仅为本申请自动磨平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不作为对本申请自动磨平面装置的具体限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图1至图19所示自动磨平面装置,其实现说明如下。自动磨平面装置包括平板磨砂机本体即平板磨砂本体,开机时自动磨平面装置复位,第一驱动器推动滑动座顶到定位限柱即限位柱,真空吸夹具到进料工件定位座正上方,从进料结构放入待磨的粗胚料,平板磨砂本体工作时机器震动粗胚料自动滑入到进料工件定位座中,第二驱动器推动真空吸夹具下降把粗胚料吸起上升复位,第一驱动器带动滑动座到平板磨砂本体的砂带正上方,第二驱动器推动真空吸夹具下降磨平面,磨完后上升复位,再由第一驱动器推动滑动座复位的中间位置,出料结构的正上方向,真空吸夹具松气加工完的成品落到出料结构上,机器震动自动滑出,第一驱动器推动滑动座复位到位下个工件,一个循环加工一个产品。所有机构循环运动,以上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活动及真空吸夹具吸气松气的时间都是通过延时电子开关控制。这样的自动磨平面装置,设备便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对操作员的要求低,只需放入产品,非常安全不会伤人体,产品精度较高,一般产品磨平面都可以使用。
以图1至图19所示自动磨平面装置的粗胚料加工为例,如果不用专业的会数控编程技术人员使用昂贵复杂的cnc数控机床进行操作,通过原普通方式进行人工加工,拿工件即粗胚料的时间2秒,拿工件在平板磨砂机上打磨停留时间为10秒,打磨完放料时间为2秒,加工一个工件总共用时14秒,每分钟大约加工4.3个工件。而通过用上述实施例的自动磨平面装置,只需放入工件即粗胚料,真空吸夹具吸料时第二驱动器下降上升为时间2秒,滑动座滑动到砂带正上方为时间1秒,第二驱动器推动真空吸夹具下降磨平面加工及上升复位时间共为5.5秒,第一驱动器推动滑动座复位及出料时间共1秒,加工一个工件总共用时9.5秒,一台机每分钟加工6.3个工件,按此计算效率是原普通加工方式的1.5倍,精度较高且能够保持一致性;且由于操作简单,操作员可以操作两台平板磨砂机,按1个人操作两台机计效率是原普通加工方式的3倍;平面度可达0.1mm以内,产品薄厚公差 /-0.1mm以内,原普通的手动加工方式很难控制到这个精度,cnc又太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加工装置,其包括任一实施例自动磨平面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工装置还包括锯切工具,把产品切成粗胚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粗胚料还可以采用压铸或其他加工方式得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锯切工具包括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引导件、机架以及锯切主体,第一调节板用于定位于产品;第二调节板与第一调节板平行设置,第二调节板用于定位于产品;引导件分别设置于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上;机架滑动设置于引导件;锯切主体包括导板和锯链,导板连接于机架,使得导板定位于机架上,锯链活动设置于导板的周缘处,锯链的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机架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板连接于产品的一端面,第二调节板连接于产品的与第一调节板相对的另一端面。在本实施例中,引导件分别与第一调节板的上边和第二调节板的上边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架滑动设置于引导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锯切主体包括导板和锯链,导板连接于机架,使得导板定位于机架上。锯链活动设置于导板的周缘处。锯链的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机架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锯链的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导板所在的平面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机架分别与导板的两个相对的侧面连接,使导板连接于机架。这样的设计,在锯链活动锯切产品时,导板同时随机架相对于引导件滑动至相应的位置处,使锯切主体沿产品的轴向从产品的一端面加工至另一端面,实现对产品以预定的厚度要求进行分块锯切。上述的锯切工具的结构简单且容易携带,使用者可以在原料所在的现场进行加工,提高了板料的加工方便性,同时提高了搬运的方便性,降低了板料的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导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引导件平行设置,每一引导件分别与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连接,使机架更好地滑动设置于引导件。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引导件与产品的轴向平行设置,使机架沿产品的轴向滑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引导件分别与第一调节板邻近引导件的一边和第二调节板邻近引导件的一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引导件分别与第一调节板的同一边连接,且两个引导件分别与第二调节板的同一边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引导件平行设置,且两个引导件分别与第一调节板的同一边连接,两个引导件分别与第二调节板的同一边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板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凹槽,第二调节板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凹槽,两个第一定位凹槽分别与两个第二定位凹槽对应设置。每一引导件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一定位凹槽和相应的第二定位凹槽内,使引导件可靠地设置于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导件为管件结构,使引导件的结构较简单且成本较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均与引导件的形状相适配。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引导件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一定位凹槽和相应的第二定位凹槽内,且每一引导件分别与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焊接,使引导件分别与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牢固连接。
为使机架滑动设置于引导件,并使导板连接于机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架包括滑杆、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滑杆分别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连接。滑杆滑动设置于引导件上。导板分别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连接,使机架滑动设置于引导件,并使导板连接于机架。在本实施例中,滑杆和引导件均为管状结构,使滑杆与引导件之间的相对滑动更加灵活。导板分别固定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滑杆和引导件均为管状结构,且滑杆与引导件相互抵接滑动,使滑杆滑动设置于引导件上。由于受锯切主体的重力作用下,滑杆始终抵接于引导件,使滑杆与引导件始终相互抵接滑动,从而使锯切主体能够沿平行于引导件的延伸方向锯切板料,提高了板料加工的平整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滑杆和引导件均不仅限于管状结构,且滑杆与引导件之间也不仅限于相互抵接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杆上设有滑动凸台,引导件开设有滑接槽,滑动凸台位于滑接槽内并与引导件滑动连接,使滑杆与引导件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滑接槽沿引导件的轴向延伸,使滑杆沿引导件的轴向延伸方向滑动。
为使得滑杆分别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架体开设有与滑杆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第二架体开设有与滑杆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滑杆分别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使得滑杆分别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架体包括第一连接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和两个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支架与第一固定支架平行设置,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块分别与第一连接支架的一端和第一固定支架的一端连接,另外一个第一连接块分别与第一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和第一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支架与滑杆连接,第一连接支架与导板连接,使滑杆和导板均与第一架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支架的一端和第一固定支架的一端连接,另外一个第一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和第一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使第一架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开设于第一固定支架,使第一架体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盖设于第一连接座的第一盖板。第一连接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块连接。第一连接座与第一盖板可拆卸连接,滑杆夹紧于第一连接座与第一盖板之间,使滑杆与第一固定支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开设有第一避空槽,第一盖板开设有与第一避空槽连通的第二避空槽,第一避空槽与第二避空槽共同形成第一安装孔,使滑杆能够可靠地夹紧于第一连接座与第一盖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一锁紧件,第一连接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盖板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锁紧件分别穿设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使第一连接座与第一盖板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与第一盖板不仅限于通过第一锁紧件实现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与第一盖板卡扣连接。第一连接座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盖板形成有与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凸缘,使第一连接座与第一盖板卡扣连接,实现第一连接座与第一盖板快速拆装。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块,两个第一夹持块分别抵接于导板的两面,使导板与第一架体连接。每一第一夹持块开设有第一通链槽和第二通链槽,锯链分别位于第一通链槽和第二通链槽内,且锯链活动于第一通链槽和第二通链槽,以免锯链活动过程中与机架相互干涉。其中一个第一夹持块与第一连接块可拆卸连接,使第一连接支架与第一连接块的连接可拆卸。锯链可以通过第一通链槽从第一连接支架的第一侧移动至第二侧,再通过第二通链槽从第一连接支架的第二侧移动至第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夹持块可拆卸连接,使两个第一夹持块与导板的抵接位置可以调节,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锯切主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一固定螺钉,两个第一夹持块均开设有第一螺孔,第一固定螺钉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夹持块的第一螺孔内,使两个第一夹持块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夹持块不仅限于通过螺钉锁紧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一夹持块开设有卡接槽,另外一个第一夹持块设有凸台,凸台卡入卡接槽内,使两个第一夹持块卡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一调节件。其中一个第一夹持块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块开设有第一调节孔,第一调节件分别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一调节孔内,使其中一个第一夹持块与第一连接块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为内六角螺钉。第一连接孔为螺纹孔。进一步地,第一调节孔为腰形孔,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一夹持块的连接位置能够灵活调节。当需调节第一连接块与第一夹持块的连接位置时,松开第一调节件,调节第一连接块与第一夹持块至预定位置,锁紧第一调节件,方便快捷。为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一夹持块的相对位置的调节更加平稳,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块开设有第一滑槽,其中一个第一夹持块设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位于第一滑槽内并与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一夹持块的相对位置的调节更加平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设于第一夹持块邻近第一连接块的一侧。第一滑槽开设于第一连接块邻近第一夹持块的一侧,使第一导轨与第一连接块之间更好地滑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架体包括第二连接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和两个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支架与第二固定支架平行设置,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块分别与第二连接支架的一端和第二固定支架的一端连接,另外一个第二连接块分别与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支架与滑杆连接,第二连接支架与导板连接,使滑杆和导板均与第二架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支架的一端和第二固定支架的一端连接,另外一个第二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使第二架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开设于第二固定支架,使第二架体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支架包括第二连接座和盖设于第二连接座的第二盖板。第二连接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块连接。第二连接座与第二盖板可拆卸连接,滑杆夹紧于第二连接座与第二盖板之间,使滑杆与第二固定支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座开设有第三避空槽,第二盖板开设有与第二避空槽连通的第四避空槽,第三避空槽与第四避空槽共同形成第二安装孔,使滑杆能够可靠地夹紧于第二连接座与第二盖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二锁紧件,第二连接座开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二盖板开设有第四螺纹孔,第二锁紧件分别穿设于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内,使第二连接座与第二盖板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座与第二盖板不仅限于通过第二锁紧件实现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座与第二盖板卡扣连接。第二连接座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盖板形成有与第二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凸缘,使第二连接座与第二盖板卡扣连接,实现第二连接座与第二盖板快速拆装。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块,两个第二夹持块分别抵接于导板的两面,使导板与第二架体连接。每一第二夹持块开设有第三通链槽和第四通链槽,锯链分别位于第三通链槽和第四通链槽内,且锯链活动于第三通链槽和第四通链槽,以免锯链活动过程中与机架相互干涉。其中一个第二夹持块与第二连接块可拆卸连接,使第二连接支架与第二连接块的连接可拆卸。锯链可以通过第三通链槽从第二连接支架的第一侧移动至第二侧,再通过第四通链槽从第二连接支架的第二侧移动至第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夹持块可拆卸连接,使两个第二夹持块与导板的抵接位置可以调节,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锯切主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二固定螺钉,两个第二夹持块均开设有第二螺孔,第二固定螺钉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二夹持块的第二螺孔内,使两个第二夹持块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夹持块不仅限于通过螺钉锁紧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二夹持块开设有卡接槽,另外一个第二夹持块设有凸台,凸台卡入卡接槽内,使两个第二夹持块卡接。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二调节件。其中一个第二夹持块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块开设有第二调节孔,第二调节件分别穿设于第二连接孔和第二调节孔内,使其中一个第二夹持块与第二连接块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件为内六角螺钉。第二连接孔为螺纹孔。进一步地,第二调节孔为腰形孔,使第二连接块与第二夹持块的连接位置能够灵活调节。当需调节第二连接块与第二夹持块的连接位置时,松开第二调节件,调节第二连接块与第二夹持块至预定位置,锁紧第二调节件,方便快捷。为使第二连接块与第二夹持块的相对位置的调节更加平稳,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块开设有第二滑槽,其中一个第二夹持块设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位于第二滑槽内并与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使第二连接块与第二夹持块的相对位置的调节更加平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设于第二夹持块邻近第二连接块的一侧。第二滑槽开设于第二连接块邻近第二夹持块的一侧,使第二导轨与第二连接块之间更好地滑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连接块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盖板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一螺接孔,第一固定件分别穿设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一螺接孔内,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一盖板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为内六角螺钉。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连接块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盖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接孔,第二固定件分别穿设于第二固定孔和第二螺接孔内,使第二连接块与第二盖板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为内六角螺钉。为提高锯切主体加工产品的加工面的平面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板与滑杆平行设置,使锯链相对于导板的周缘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能够始终与机架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提高了锯切主体加工产品的加工面的平面性。为使滑杆更好地滑动设置于引导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杆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滑杆平行设置,使滑杆更好地滑动设置于引导件上。为使锯切主体能够轻松实现沿产品的轴向进行加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导件的延伸方向与滑杆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使引导件相对于滑杆垂直滑动,从而使锯切主体能够轻松实现沿产品的轴向进行加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锯切工具还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一调节板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安装件用于通过第一通孔与产品连接,使第一调节板可靠地定位于产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为内六角螺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锯切工具还包括第二安装件,第二调节板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安装件用于通过第二通孔与产品连接,使第二调节板可靠地定位于产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件为内六角螺钉。为使锯切工具能够加工出精确厚度的板料,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板设有第一刻度线,第二调节板设有与第一刻度线对应的第二刻度线。使用者可以通过第一调节板的第一刻度线或第二调节板的第二刻度线直观地看到板料的厚度,这样根据板料的厚度需求分别将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调节至不同位置。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板设有与第一刻度线对应的透明的第一视窗部,以便使用者通过第一视窗部快速查看板料对应的厚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板不仅限于局部透明的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板为玻璃板结构。进一步地,第二调节板设有与第二刻度线对应的透明的第二视窗部,以便使用者通过第二视窗部快速查看板料对应的厚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板不仅限于局部透明的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板为玻璃板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自动磨平面装置及加工装置。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自动磨平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磨砂本体、砂带、夹具、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滑动座、导柱、进料结构、导柱定位架、进料工件定位座及出料结构;
所述砂带安装于所述平板磨砂本体上,所述导柱安装于所述导柱定位架上且位于所述砂带上;
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导柱上,所述第一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导柱定位架上且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连接所述滑动座;
所述进料工件定位座设置于所述进料结构上,且所述进料工件定位座及所述出料结构均位于所述导柱下;
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滑动座下且位于所述砂带上,所述第二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滑动座上且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连接所述夹具,所述夹具用于获取所述进料工件定位座上的粗胚料且置于所述砂带上自动磨平面,及将由粗胚料得到的成品置于所述出料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磨平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为真空吸夹具或夹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磨平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平板磨砂本体、所述导柱定位架、所述进料结构及所述出料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磨平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结构及所述出料结构均倾斜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磨平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具有面板,所述面板下设有空腔,所述平板磨砂本体、所述导柱定位架、所述进料结构及所述出料结构均设置于所述面板上,所述面板用于在所述平板磨砂本体工作时发生震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磨平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数量为一对,一对所述导柱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磨平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安装于所述导柱定位架上且与所述导柱并排设置,所述限位柱用于限制所述滑动座的滑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自动磨平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具有弹性结构;和/或,所述限位柱的数量为一对且一对所述限位柱分别位于所述导柱定位架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自动磨平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工件定位座设有止动结构;或者,所述进料结构及所述出料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砂带的两侧;或者,所述进料结构及所述出料结构均位于所述砂带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及所述夹具联动延时控制;或者,所述平板磨砂本体与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及所述夹具联动延时控制。
10.一种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自动磨平面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