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头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5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膜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头隔膜泵。



背景技术:

微型隔膜泵指的就是微型气泵或液体泵,指具备一进一出的抽气嘴、排气嘴各一个,内部通过机械装置使泵内部的隔膜做往复式运动,并且在进口处能够持续形成真空或负压,排气嘴处形成微正压;工作介质主要为气体或流体,体积小巧的一种仪器,被广泛运用于咖啡机、啤酒机、血压机、净水机等。

现有的微型隔膜泵的后盖直接与隔膜件组合形成一个可以改变容积的隔膜腔,同时,将单向阀设置在隔膜件的一端并靠近进出口,使得单向阀在微型隔膜泵使用时极易产生噪音,并且,单向阀设置在隔膜件的一端,使得隔膜腔在产生容积变化时,由于隔膜腔的体积较大,因此,产生的容积变化极易被消减,从而使得微型隔膜泵内的容积变化不明显,进而压缩比降低,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双头隔膜泵,其将进料单向阀和出料单向阀均设置在端盖主体的中部位置处,使得隔膜腔产生的容积变化能够直接通过进料单向阀和出料单向阀进行反应,从而提升了双头隔膜泵的压缩比,同时,通过在后盖上设置物料通道,使得进料单向阀和出料单向阀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能够通过物料通道进行消减,从而减小了双头隔膜泵在工作时的噪音,具有容积变化效果明显,压缩比高,流量控制精准,噪音小、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双头隔膜泵,包括:主壳、端盖、隔膜件、进料嘴、出料嘴、进料通道、出料通道以及驱动组件,所述端盖包括:与所述主壳固定装配并用于与所述隔膜件形成密闭且容积可变的隔膜腔的端盖主体,所述端盖主体上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均位于所述端盖主体的中部;与所述端盖固定装配的后盖,所述后盖上靠近所述主壳一侧设置有供物料流通并消减物料在流通时产生的噪音的物料通道;与所述进料口固定装配的进料单向阀;以及,与所述出料口固定装配的出料单向阀。

所述端盖主体上靠近所述主壳一侧设置有凹腔,且所述端盖主体上设置有进料孔和出料孔,所述进料孔与所述进料通道对接,所述出料孔与所述出料通道对接。

所述凹腔为盘形槽,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盘形槽的槽底,且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均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进料单向阀或所述出料单向阀的安装口;以及,设置于盘形槽的槽底且绕所述安装口的轴线环形等间距分布的多个通孔。

所述物料通道包括:一端与所述进料口对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料孔与所述进料通道对接的第一消音通道;以及,一端与所述出料口对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料孔与所述出料通道对接的第二消音通道。

所述第一消音通道与所述第二消音通道均为弯曲通道。

所述进料单向阀与所述出料单向阀均为伞丁单向阀、单向阀片、硅胶单向阀中任意一种。

所述端盖主体与所述后盖之间设置有用于提升所述端盖主体与所述后盖之间密封性能的密封件。

所述端盖主体上靠近所述后盖一侧凸出设置有圆台,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均设置于所述圆台上,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所述圆台装配以固定所述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上靠近所述进料孔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所述密封件上靠近所述出料孔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部。

所述密封件的材质为弹性橡胶、弹性硅胶中的任意一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端盖主体的中部设置进料口与出料口,将进料单向阀与出料单向阀移至隔膜腔的中部,使得隔膜腔内产生的容积变化能够及时通过单向阀的开闭进行反应,从而避免了单向阀设置在隔膜件的一端,使得隔膜腔在产生容积变化时,由于隔膜腔的体积较大,导致产生的容积变化极易被消减,使得微型隔膜泵内的容积变化不明显,进而降低压缩比的问题,使得该双头隔膜泵具有容积变化效果明显,流量控制方便、精准,压缩比高的优势。

2、通过在后盖上设置第一消音通道,使得进料口进入的物料能够从进料嘴、进料通道、第一消音通道和进料口进入隔膜腔,并通过隔膜腔的容积压缩,从出料口、第二消音通道、出料通道和出料嘴排出,这样设置的后盖不仅起到物料导通的作用,而且能够将进料单向阀和出料单向阀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行消减,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这样设置的双头隔膜泵具有噪音小、用户体验好的优势。

3、通过在端盖主体与后盖之间设置密封件,从而提升端盖主体与后盖之间的密封性能,进而提升双头隔膜泵的整体密封效果,从而有效延长双头隔膜泵的使用寿命,使得该双头隔膜泵具有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后盖爆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壳;2、端盖;3、隔膜件;4、驱动组件;5、壳本体;6、进料嘴;7、出料嘴;8、进料通道;9、出料通道;10、端盖主体;11、后盖;13、进料单向阀;14、出料单向阀;15、进料口;16、出料口;17、物料通道;18、凹腔;19、出料孔;20、进料孔;21、安装孔;22、通孔;23、第一消音通道;24、第二消音通道;25、密封件;26、圆台;27、圆形孔;28、第一密封部;29、第二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新型双头隔膜泵,如图1-3所示,包括:主壳1、端盖2、隔膜件3以及驱动组件4。

如图1-3所示,主壳1内部具有容纳腔。端盖2设置于主壳1上,端盖2与主壳1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装。隔膜件3通过端盖2与主壳1的固定装配夹紧固定在端盖2与主壳1之间。隔膜件3与端盖2围设成隔膜腔以供物料容纳。隔膜件3用于通过自身形变改变隔膜腔体积,从而实现物料进出。驱动组件4设置于主壳1一侧并与主壳1可拆卸式装配。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容置于容纳腔内并与隔膜件3装配。驱动组件4用于驱使隔膜件3发生弹性形变以改变隔膜腔体积。

如图1-3所示,主壳1包括:壳本体5、进料嘴6以及出料嘴7。进料嘴6和出料嘴7均设置于壳本体5上远离驱动组件4一侧。主壳1上设置有进料通道8和出料通道9,进料通道8用于连通隔膜腔与进料嘴6,出料通道9用于连通隔膜腔与出料嘴7。

其中,如图1-3所示,端盖2包括:端盖主体10、后盖11、进料单向阀13以及出料单向阀14。端盖主体10与主壳1固定装配,端盖主体10用于与隔膜件3形成密闭且容积可变的隔膜腔。端盖主体10上设置有进料口15与出料口16,进料口15与出料口16均位于端盖主体10的中部。后盖11与端盖2固定装配,后盖11上靠近主壳1一侧设置有物料通道17,物料通道17用于供物料流通、并消减物料在流通时产生的噪音。进料单向阀13与进料口15固定装配。出料单向阀14与出料口16固定装配。

优选地,如图1-3所示,端盖主体10的数量至少设置有两个,端盖主体10上靠近主壳1一侧设置有凹腔18,且端盖主体10上设置有进料孔20和出料孔19,进料孔20与进料通道8对接,出料孔19与出料通道9对接。凹腔18为盘形槽,进料口15与出料口16设置于盘形槽的槽底。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进料口15与出料口16均包括:安装口以及通孔22。安装口用于安装进料单向阀13或出料单向阀14。通孔22设置于盘形槽的槽底,且通孔22设置有多个,多个通孔22绕安装口的轴线环形等间距分布。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2的数量设置有六个。

如图1-3所示,物料通道17包括:第一消音通道23和第二消音通道24。第一消音通道23一端与进料口15对接,另一端通过进料孔20与进料通道8对接。第二消音通道24一端与出料口16对接,另一端通过出料孔19与出料通道9对接。进料单向阀13与出料单向阀14均为伞丁单向阀、单向阀片、硅胶单向阀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第一消音通道23与第二消音通道24均为弯曲通道。进料单向阀13与出料单向阀14均为伞丁单向阀。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为了提升双头隔膜泵整体的密封性能,从而延长双头隔膜泵的使用寿命,在端盖主体10与后盖1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5。

具体地,如图1-3所示,端盖主体10上靠近后盖11一侧凸出设置有圆台26,进料口15与出料口16均设置于圆台26上,密封件25上设置有安装孔21,安装孔21用于与圆台26装配以固定密封件25。密封件25的材质为弹性橡胶、弹性硅胶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如图1-3所示,密封件25上靠近进料孔20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28,第一密封部28用于加强第一消音通道23与进料孔20和进料通道8之间的密封效果。密封件25上靠近出料孔19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部29,第二密封部29用于加强第二消音通道24与出料孔19和出料通道9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的设计原理大致如下述:首先,通过在端盖主体10的中部设置进料口15与出料口16,将进料单向阀13与出料单向阀14移至隔膜腔的中部,使得隔膜腔内产生的容积变化能够及时通过单向阀的开闭进行反应,从而避免了单向阀设置在隔膜件3的一端,使得隔膜腔在产生容积变化时,由于隔膜腔的体积较大,导致产生的容积变化极易被消减,使得微型隔膜泵内的容积变化不明显,进而降低压缩比的问题;其次,通过在后盖11上设置第一消音通道23,使得进料口15进入的物料能够从进料嘴6、进料通道8、第一消音通道23和进料口15进入隔膜腔,并通过隔膜腔的容积压缩,从出料口16、第二消音通道24、出料通道9和出料嘴7排出,使得后盖11不仅起到物料导通的作用,而且能够将进料单向阀13和出料单向阀14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行消减,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最后,通过设置的密封件25提升双头隔膜泵的整体密封性能,这样设置的双头隔膜泵具有容积变化效果明显,压缩比高,流量控制精准,噪音小、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的优势。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双头隔膜泵,包括:主壳(1)、端盖(2)、隔膜件(3)、进料嘴(6)、出料嘴(7)、进料通道(8)、出料通道(9)以及驱动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包括:

与所述主壳(1)固定装配并用于与所述隔膜件(3)形成密闭且容积可变的隔膜腔的端盖主体(10),所述端盖主体(10)上设置有进料口(15)与出料口(16),所述进料口(15)与出料口(16)均位于所述端盖主体(10)的中部;

与所述端盖(2)固定装配的后盖(11),所述后盖(11)上靠近所述主壳(1)一侧设置有供物料流通并消减物料在流通时产生的噪音的物料通道(17);

与所述进料口(15)固定装配的进料单向阀(13);以及,

与所述出料口(16)固定装配的出料单向阀(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头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主体(10)上靠近所述主壳(1)一侧设置有凹腔(18),且所述端盖主体(10)上设置有进料孔(20)和出料孔(19),所述进料孔(20)与所述进料通道(8)对接,所述出料孔(19)与所述出料通道(9)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双头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18)为盘形槽,所述进料口(15)与所述出料口(16)设置于所述盘形槽的槽底,且所述进料口(15)与所述出料口(16)均包括:

用于安装所述进料单向阀(13)或所述出料单向阀(14)的安装口;以及,

设置于盘形槽的槽底且绕所述安装口的轴线环形等间距分布的多个通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双头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通道(17)包括:

一端与所述进料口(15)对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料孔(20)与所述进料通道(8)对接的第一消音通道(23);以及,

一端与所述出料口(16)对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料孔(19)与所述出料通道(9)对接的第二消音通道(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双头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通道(23)与所述第二消音通道(24)均为弯曲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双头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单向阀(13)与所述出料单向阀(14)均为伞丁单向阀、单向阀片、硅胶单向阀中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双头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主体(10)与所述后盖(11)之间设置有用于提升所述端盖(2)本体与所述后盖本体之间密封性能的密封件(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双头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主体(10)上靠近所述后盖(11)一侧凸出设置有圆台(26),所述进料口(15)与所述出料口(16)均设置于所述圆台(26)上,所述密封件(25)上设置有安装孔(21),所述安装孔(21)用于与所述圆台(26)装配以固定所述密封件(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双头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5)上靠近所述进料孔(20)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28),所述密封件(25)上靠近所述出料孔(19)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部(2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双头隔膜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5)的材质为弹性橡胶、弹性硅胶中的任意一种。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双头隔膜泵,它涉及隔膜泵技术领域,它包括:主壳、端盖、隔膜件、进料嘴、出料嘴、进料通道、出料通道以及驱动组件,端盖包括:与主壳固定装配并用于与隔膜件形成密闭且容积可变的隔膜腔的端盖主体,端盖主体上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均位于端盖主体的中部;与端盖固定装配的后盖,后盖上靠近主壳一侧设置有供物料流通并消减物料在流通时产生的噪音的物料通道;与进料口固定装配的进料单向阀;以及,与出料口固定装配的出料单向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新型双头隔膜泵具有容积变化效果明显,压缩比高,流量控制精准,噪音小、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的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蒋茂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博威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84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