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量采集仪。
背景技术:
智能化电量采集仪是在电能表的基础上经过革新而得来的。最早的电能表是爱迪生在1880年利用电解原理研制而成的直流电能表安时计,该表重达几十千克,没有精度保证,1889年德国人布勒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没有独立电流铁心的单磁通式感应式交流电能表,这块表重达36.5千克,其中电压铁心重6千克。1890年,带电流铁心的多磁通式感应式电能表诞生了,不过其转动元件是一个铜环,反作用力矩靠交流电磁铁产生。
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镍钢和铝镍合金磁铁,电能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磁钢性能的提高降低了转速,改善了电能表过载特性,在过去的100多年中,由于感应式电能表结构简单安全、廉价、耐用,同时又便于批量生产和维修,感应式电能表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交流电能计量领域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大量使用了脉冲式电能表。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全部采用电子元器件组成的交流电能表。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用于大用户的商业化的电能量管理系统,符合管理系统已在世界范围广泛采用。近年来,伴随着智能电网在世界各国的兴起和推广,作为智能电网的终端,电量采集仪在不少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迄今为止,意大利是这方面的先行者,许多国家均已研制出相应类型的电量采集仪,但由于目前世界上关于电量采集仪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电量采集仪的标准或技术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化电量采集仪在全球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具体就智能化电量采集仪产品而言,目前,国内许多的电气设备公司也在智能化电量采集仪领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但产品一般局限在某个应用领域,且由于研发投入不足,尚不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在通信、监控系统、标准采用等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且不支持mqtt协议,难以在物联网中得到广泛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量采集仪。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量采集仪,包括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器,
所述的中央处理器上连有通信部分、计量部分、显示部分和设置部分;
所述的通信部分将中央处理器与互联网相连;
所述的计量部分用于测量用电量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中;
所述的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所述的显示屏通过显示驱动与中央处理器相连;
所述的设置部分包括ai学习模块,所述的ai学习模块至少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存储模块和云端处理模块。
优选地,所述通信部分使用的通信手段为485工业口。
优选地,所述通信部分使用的通信手段为4g/或5g。
有益效果:
本装置通过cpu构建的最小测控体系,采样外设输入信号以及计量,将测量值在led显示反馈,ai将识别用户正确指令,并通知计量芯片进行执行。同时系统还支持工业485口以及4g在线通讯。
如果将智能电网比作智能机器人的话,那么智能化电量采集仪则是机器人的神经,该智能化电量采集仪可以将电量信号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变得易于可行,极大提高了电网的智能水平,可以检测各种关键数据和信号,作为信息反馈点,实现对电网健康水平的在线监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量采集仪的内部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量采集仪,包括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器,
所述的中央处理器上连有通信部分、计量部分、显示部分和设置部分;
所述的通信部分将中央处理器与互联网通过工业485口相连;
所述的计量部分用于测量用电量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中;
所述的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所述的显示屏通过显示驱动与中央处理器相连;
所述的设置部分包括ai学习模块,所述的ai学习模块至少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存储模块和云端处理模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量采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器,
所述的中央处理器上连有通信部分、计量部分、显示部分和设置部分;
所述的通信部分将中央处理器与互联网相连;
所述的计量部分用于测量用电量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中;
所述的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所述的显示屏通过显示驱动与中央处理器相连;
所述的设置部分包括ai学习模块,所述的ai学习模块至少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存储模块和云端处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量采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部分使用的通信手段为485工业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量采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部分使用的通信手段为4g/或5g。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