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0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属于一种金属件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针对薄壁件产品,尤其是手机摄像头安装支架金属件成型时,所选用的传统模具的金属粉末注射填充的难度相当大,此外注射成型的产品顶出也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导致成品尺寸精度超出公差范围,外观达不到图纸要求,最终产品不能满足设计图纸的需求,且产品的不良率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可以生产该种薄壁的手机摄像头安装支架金属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包括:

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定模座板的定模板,所述定模座板的中心位置上设有贯穿所述定模座板的定位环,所述定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环相应的浇口以及自所述定模板一侧向所述定模板的内部凹陷的定模凹槽部,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定模凹槽部的定模仁,所述定模仁固定于所述定模板;

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座板、对应垂直设置在所述动模座板两侧的垫块以及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座板和垫块的动模板,两个所述垫块与动模座板、动模板共同围设成一收容空间,所述动模板自所述动模板一侧向所述动模板的内部凹陷的动模凹槽部,所述动膜组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顶出单元以及收容于所述动模凹槽部的动模仁;

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定模座板上的导柱及套设在所述导柱上的导套,

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定模仁内的多个定模型芯,每个所述定模型芯上设置有浇注口;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动模仁内的多个动模型芯,每个所述动模型芯包括一个横穿所述动模板的四方形通孔、设置在所述四方形通孔内的四方形块体、设置在所述四方形通孔边缘的凹形、以及设置在所述四方形通孔一对角外侧的两个环槽,每个所述四方形块体中心位置设置有块体凹槽,每个所述定模型芯和与其位置对应的所述动模型芯配合以组成一个成型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单元包括靠近所述动模座板设置的顶针推板、固定连接所述顶针推板的推板固定板以及贯穿所述推板固定板并朝向定模组件设置的顶针。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包括将成型产品顶出的第一顶针以及用以产品成型且将成型产品顶出的第二顶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针贯穿设置在所述四方形块体的四角,所述第二顶针贯穿设置在所述四方形块体的中心,所述第二顶针的顶端低于所述块体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定向组件,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定向柱及设置在所述顶针推板和推板固定板内的定向套。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复位单元,所述复位单元包括复位杆以及套设在所述复位杆上的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型芯还凸设有与所述环槽对应的凸柱、以及与所述块体凹槽对应的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浇注口穿过所述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型芯设置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动模座板上的用于支撑所述动模板的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每个所述定模型芯和与其位置对应的所述动模型芯配合以组成一个成型型腔,用以成型金属件,且形成有四个成型型腔,第二顶针既用以顶出成型产品也用以产品成型,因此降低了注射填充的难度和成型产品顶出的难度,使产品注射成型良好,无缺陷,成品尺寸公差及外观要求均达甚至并超过图纸要求,产品量产稳定。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立体示意图

图5为定模仁、动模仁、浇道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定模仁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动模仁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8为动模仁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9为浇口、定模仁、金属件、动模仁、顶针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模具,该模具用于生产一种薄壁的手机摄像头安装支架金属件5的产品,该产品结构为常规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模具包括定模组件1、动模组件2、固定组件3以及导向组件4,所述定模组件1与所述动模组件2位置相对,用以配合成型金属件5,所述导向组件4用于导向所述动模组件2和定模组件1的相对位置,确保不发生偏差以保证金属件5的质量。当使用本模具制备产品时,通过固定组件3固定所述定模组件1与所述动模组件2,使得两者都互相闭合,保证金属件5的精度。并且当本模具需要入库存放时,可以通过固定组件3固定所述定模组件1与所述动模组件2,使得两者都互相闭合,可以在保证金属件5的装配精度的同时避免模具的内部原件受到损坏。

具体的,所述定模组件1包括定模座板10,位于所述定模座板10下方的流道推板12以及位于所述流道推板12下方的定模板11。所述定模座板10的中心位置上设有贯穿所述定模座板10的定位环13,所述定模板1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环13相应的浇口14以及自所述定模板11一侧向所述定模板11的内部凹陷的定模凹槽部(未图示),所述定位环13与注塑机上的炮台位置对应,用于导向所述炮台使得注塑机可以准确的将胶料注入模具内,所述浇口14用于引导注塑胶料进入模具内部。

所述定模组件1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定模凹槽部的定模仁16以及位于定模仁16内的多个定模型芯160,所述定模型芯160用于与所述动模组件2配合以成型金属件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模型芯160设置的数量为4个,所述定模型芯160均匀分布在定模仁16内。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模模型160的数量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动模组件2包括动模座板20、对应垂直设置在所述动模座板20两侧的垫块21以及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座板20和垫块21的动模板22,两个所述垫块21与动模座板20、动模板22共同围设成一收容空间。所述动模组件2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固定于所述动模座板20上的4个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用于支撑所述动模板22,防止所述动模板22变形。所述动模板22自所述动模板22一侧向所述动模板22的内部凹陷的动模凹槽部(未图示)。所述动模组件2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顶出单元以及收容于所述动模凹槽部的动模仁24和位于动模仁24内的多个动模型芯2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模型芯240设置的数量为4个。所述定模型芯240分布在动模仁24内且每个所述定模型芯160和与其位置对应的所述动模型芯240配合以组成一个成型型腔。所述动模座板20、垫块21、动模板22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定模座板10、流道推板12、定模板1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使得所述定模组件1与动模组件2可以相对配合。

所述顶出单元包括靠近所述动模座板20设置的顶针推板25、固定连接所述顶针推板25的推板固定板26以及贯穿所述推板固定板26并朝向定模组件1设置的顶针27。所述顶针27包括将产品顶出的第一顶针271以及用以产品成型且将产品顶出的第二顶针272。注塑机上设有顶杆(未图示),所述动模座板20上设有与所述顶杆配合的顶杆通孔(未图示),所述顶杆穿过所述顶杆通孔与顶针推板25抵接,因此当注塑机推动顶杆时,顶杆被推动并依次推动顶针推板25与所述推板固定板26共同沿着顶杆的运动方向移动。所述推板固定板26与顶针推板25还共同限位所述顶针27的一端,从而顶针27可以通过顶杆被推动以朝向定模组件1移动。所述顶针27与被注塑的金属件5配合,在模具开模后,可以将金属件5从动模仁24上顶出。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贯穿所述顶针推板25以及推板固定板26的定向组件29。所述定向组件29包括定向柱291及设置在所述顶针推板25和推板固定板26内的定向套292。所述定向柱291设置为2个,分布在所述动模座板20的两侧。所述定向柱291一端被卡合在动模座板20内,一端可自由的伸入至动模板22内。当顶杆被推动并依次推动所述顶针推板25与所述推板固定板26共同沿着顶杆的运动方向移动,定向组件29固定所述顶针推板25和所述推板固定板26同时移动。

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复位单元28,所述复位单元28包括复位杆281以及套设在所述复位杆281上的弹簧282,所述复位杆281及弹簧282设置为4个,均匀的分布在推板固定板26的4个边角上。所述复位杆281一端被限位在所述推板固定板26与顶针推板25之间,另一端可自由的贯穿所述动模板22而与定模板11抵接,所述复位杆围绕所述顶针27设置,因此所述复位杆281可以导向所述推板固定板26、顶针推板25和顶针27,避免顶针27移动歪斜而受到损坏。当顶针27顶推产品时,复位杆可辅助顶推动定模板11。所述弹簧282一部分深入所述动模板22以限位自身相对于动模板22的位置,另一部分凸出所述动模板22设置,且凸出的部分抵接所述推板固定板26。当模具打开,顶针27被注塑机的顶杆推出后,产品取出,顶杆退回,可通过的弹簧282的弹性力使得顶出单元复位,模具合模。但是当弹簧282失效或者因为外部原因复位失败,此时模具合模,所述复位杆281可直接抵接定模板11上,从而避免顶针27直接受合模的作用力,进而保护顶针27不受损坏。

本实施例中包含4个完全相同的由定模型芯160和与其位置对应的动模型芯240配合组成的手机镜头支架成型型腔,所述成型型腔用以成型金属件5,现以一个成型型腔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动模型芯240包括一个横穿所述动模板的四方形通孔241、设置在所述四方形通孔241内的四方形块体242、设置在所述四方形通孔241边缘的凹形243、以及设置在所述四方形通孔241一对角外侧的第一环槽244和第二环槽245,每个所述四方形块体242中心位置设置有块体凹槽2421。将成型产品顶出的第一顶针271贯穿设置在所述四方形块体242的四角,用以产品成型且将成型产品顶出的第二顶针272贯穿设置在所述四方形块体242的中心,所述第二顶针272的顶端低于所述块体凹槽2421,所述第二顶针272顶端、定模型芯160和动模型芯240配合组成成型型腔。所述定模型芯160凸设有与所述第一环槽244环槽对应的第一凸柱161、与所述第一环槽245环槽对应的第一凸柱162以及与所述块体凹槽2421对应的凸块163。所述浇注口穿过所述凸块163凸块中心164。与所述浇口14连通的浇道141在定模板11内分开为4个浇道141,每个浇道141对应的浇注口(未图示)穿过所述凸块中心164进入到每个成型型腔内,有利于降低了注射填充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注塑机的炮台将材料通过浇口14注入型腔时,可以成型所述金属件5,再通过顶出单元将金属件5顶出,至此完成整个注塑过程。

所述导向组件4包括导柱41及套设在导柱上的导套42。所述导柱41设置为4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定模座板10的4个边角,并限位与所述定模座板10和注塑机之间。所述导柱41一端被卡合在定模座板10内,一端可自由的伸入至垫块21内。所述定模组件1和所述动模组件2均设有导套42,所述导套42与所述导柱41对应配合,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定模板11和所述动模板22的4个边角。当模具开模时,导柱41从所述动模板22中的导套42内脱离,动模组件2远离所述定模组件1,当模具闭模时,所述导柱41穿入所述动模板22中的导套42,动模组件2与定模组件1形成用于成型金属件5的型腔。

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条31和固定片32。所述固定条31的两端设有固定孔,螺钉311或螺栓311通过两个固定孔将固定条31同时固定在定模板11和动模板22上,所述固定片32四顶端设有固定孔,螺钉321或螺栓321通过两个固定孔将所述固定片32同时固定在定模板11和动模板22上,在每一面的定模板11和动模板22之间都设置有所述固定片32。所述固定条31和所述固定片32保证了定模组件1与动模组件2的相对位置不变。当使用本模具制备产品时,通过固定片32固定所述定模组件1与所述动模组件2,当本模具需要入库存放时,可以通过固定条31和固定片32固定所述定模组件1与所述动模组件2,使得两者都互相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每个所述定模型芯和与其位置对应的所述动模型芯配合以组成一个成型型腔,用以成型金属件5,且形成有四个成型型腔,第二顶针既用以顶出成型产品也用以产品成型,因此降低了注射填充的难度和成型产品顶出的难度,使产品注射成型良好,无缺陷,成品尺寸公差及外观要求均达甚至并超过图纸要求,产品量产稳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包括:

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定模座板的定模板,所述定模座板的中心位置上设有贯穿所述定模座板的定位环,所述定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环相应的浇口以及自所述定模板一侧向所述定模板的内部凹陷的定模凹槽部,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定模凹槽部的定模仁,所述定模仁固定于所述定模板;

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座板、对应垂直设置在所述动模座板两侧的垫块以及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座板和垫块的动模板,两个所述垫块与动模座板、动模板共同围设成一收容空间,所述动模板自所述动模板一侧向所述动模板的内部凹陷的动模凹槽部,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顶出单元以及收容于所述动模凹槽部的动模仁;

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定模座板上的导柱及套设在所述导柱上的导套,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定模仁内的多个定模型芯,每个所述定模型芯上设置有浇注口;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动模仁内的多个动模型芯,每个所述动模型芯包括一个横穿所述动模板的四方形通孔、设置在所述四方形通孔内的四方形块体、设置在所述四方形通孔边缘的凹形、以及设置在所述四方形通孔一对角外侧的两个环槽,每个所述四方形块体中心位置设置有块体凹槽,每个所述定模型芯和与其位置对应的所述动模型芯配合以组成一个成型型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单元包括靠近所述动模座板设置的顶针推板、固定连接所述顶针推板的推板固定板以及贯穿所述推板固定板并朝向定模组件设置的顶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包括将成型产品顶出的第一顶针以及用以产品成型且将成型产品顶出的第二顶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贯穿设置在所述四方形块体的四角,所述第二顶针贯穿设置在所述四方形块体的中心,所述第二顶针的顶端低于所述块体凹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定向组件,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定向柱及设置在所述顶针推板和推板固定板内的定向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复位单元,所述复位单元包括复位杆以及套设在所述复位杆上的弹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型芯还凸设有与所述环槽对应的凸柱、以及与所述块体凹槽对应的凸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口穿过所述凸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型芯设置的数量为4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动模座板上的用于支撑所述动模板的支撑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定模组件包括位于定模仁内的多个定模型芯,动膜组件包括顶出单元、动模仁和位于动模仁内的多个动模型芯,每个动模型芯包括一个横穿动模板的四方形通孔、设置在四方形通孔内的四方形块体、设置在四方形通孔边缘的凹形、以及设置在四方形通孔一对角外侧的两个环槽,每个四方形块体中心位置设置有块体凹槽,每个定模型芯和与其位置对应的动模型芯配合以组成一个成型型腔。第二顶针既用以顶出成型产品也用以产品成型,降低了注射填充的难度和成型产品顶出的难度,使产品注射成型良好,无缺陷,成品尺寸公差及外观要求均达甚至并超过图纸要求,产品量产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周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宥安骏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82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