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用于金银花的手持式采摘器。
背景技术:
现有金银花采摘器的一般都是手持式的结构,包括有主体,设置在主体前部的采摘辊、与采摘辊连接用于驱动采摘辊工作的动力装置以及与采摘辊连通的收集箱。其中采摘辊是朝向前方,这样虽然适合左手或者右手持采摘器,但是另一只手拉动金银花枝干,让金银花与采摘器的采摘辊接触时,由于采摘辊朝前,视野容易被挡住,影响采摘效率,或者使用者将手腕往里弯曲,让采摘辊保持在视野内,但是这样长久手腕容易酸痛,同样也会影响采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野较好、可适合左右手手持的采摘器。
本发明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持式采摘器,包括主体、采摘辊和动力装置和收集箱,所述主体的前部可左右转动且可锁定地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与收集箱连通,所述采摘辊设置在套筒的侧面并且与套筒内部连通,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电池以及导线,所述电机设置在套筒上并且与采摘辊连接,所述电池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导线将所述电机和电池连接起来。
进一步,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弧面状的上挡片和下挡片,所述下挡片设置有出料口并且该出料口与收集箱连通,所述套筒配合连接在端盖内,所述上挡片与套筒的内表面配合,所述下挡片与套筒的外表面配合,所述套筒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贯通至套筒内部的开口,当所述采摘辊转动至主体的左侧或者右侧时,均有开口与出料口正对,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可将套筒锁定的锁紧螺丝ⅰ。
进一步,所述采摘辊由上下平行布置的两根胶辊构成,所述胶辊包括转轴、至少两节胶辊圈以及设置在每一节胶辊圈内部的弹片,所述胶辊圈并排套在转轴上,相邻的胶辊圈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转轴与每一节胶辊圈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并且所述卡位绕转轴的外圆面均匀布置,所述胶辊圈内部设置有与所对应的卡位数量相等的挡块,所述挡块绕胶辊圈的内圆面均匀布置,所述每一节胶辊圈内部的弹片的数量与挡块数量相等,所述弹片的前端插入孔位内,所述弹片在胶辊圈内部呈弧形状,后端抵住挡块,所述弹片的后端指向与转轴的转动方向大概一致。
进一步,所述转轴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卡位贯通至转轴内部,所述胶辊还包括配合连接在转轴内部并且可沿转轴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卡位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孔位,所述孔位上设置有斜面,所述弹片的前端穿过卡位并且与孔位的斜面接触,所述转轴还设置有可将调节杆锁定的锁紧螺丝ⅱ。
进一步,所述弹片的前端设置有与孔位的斜面配合接触的斜面。
进一步,顺着转轴方向,位于前面的挡块的顶端与位于后面相邻的挡块的底端弧形过渡。
进一步,所述转轴与每一节胶辊圈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三个卡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采摘辊设置在套筒的侧面,这样不会挡住视野,便于采摘时观察金银花朵进入采摘辊的情况,另外套筒可转动连接在主体前部,可通过转动套筒,将采摘辊转动至左侧或者右侧,以适合右手或者左手手持,方便交替使用,利于缓解疲劳,有助于提高采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采摘辊位于左侧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采摘辊位于右侧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胶辊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截面及胶辊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采摘过程中胶辊的形变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6,一种手持式采摘器,包括主体1、采摘辊2和动力装置3和收集箱4,所述主体1的前部可左右转动且可锁定地连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内部与收集箱4连通,所述采摘辊2设置在套筒11的侧面并且与套筒11内部连通,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电机31、电池32以及导线33,所述电机31设置在套筒11上并且与采摘辊2连接,所述电池32设置在主体1上,所述导线33将所述电机31和电池32连接起来。使用时金银花朵经采摘辊2后,进入套筒11内,再落入收集箱4内。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端盖12,所述端盖1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弧面状的上挡片13和下挡片14,所述下挡片14设置有出料口141并且该出料口141与收集箱4连通,所述套筒11配合连接在端盖12内,所述上挡片13与套筒11的内表面配合,所述下挡片14与套筒11的外表面配合,所述套筒11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贯通至套筒11内部的开口111,当所述采摘辊2转动至主体1的左侧或者右侧时,均有开口111与出料口141正对,所述端盖12上还设置有可将套筒11锁定的锁紧螺丝ⅰ121。采摘辊2位于主体1的左侧或者右侧时,总有一个开口111位于上方,上挡片13可用于挡住该开口111,防止杂物落入套筒11内。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4,所述采摘辊2由上下平行布置的两根胶辊构成,所述胶辊包括转轴21、至少两节胶辊圈22以及设置在每一节胶辊圈22内部的弹片23,所述胶辊圈22并排套在转轴21上,相邻的胶辊圈2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转轴21与每一节胶辊圈22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211并且所述卡位211绕转轴21的外圆面均匀布置,所述胶辊圈22内部设置有与所对应的卡位211数量相等的挡块221,所述挡块221绕胶辊圈22的内圆面均匀布置,所述每一节胶辊圈22内部的弹片23的数量与挡块221数量相等,所述弹片23的前端插入孔位211内,所述弹片23在胶辊圈22内部呈弧形状,后端抵住挡块221,所述弹片23的后端指向与转轴21的转动方向大概一致。这里大概一致可理解为指弹片23的后端指向的切线方向与转轴21的转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大概朝向同一个方向,这样目的是转轴21转动时,能够的推动胶辊圈22转动。
实际中,上下的两根胶辊圈22采用对称布置,其外圆面包裹有一层胶层,具有提高弹性变形和摩擦力的作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胶辊设置为多节式结构,每一节胶辊圈22通过弹片23与转轴21连接,每一节胶辊圈22之间都相对独立,当受到挤压力时,均可相对转轴偏心,当有大小不一的多朵金银花朵同时进入间隙时,会与不同的胶辊圈22接触,这时不同的胶辊圈22会根据所接触的花朵大小而各自产生偏心,相互之间不会影响,最终将不同的花朵同时扯下卷入间隙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采摘效率。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3,所述转轴21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卡位211贯通至转轴21内部,所述胶辊还包括配合连接在转轴21内部并且可沿转轴21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的调节杆24,所述调节杆24与卡位211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孔位241,所述孔位241上设置有斜面,所述弹片23的前端穿过卡位211并且与孔位241的斜面接触,所述转轴21还设置有可将调节杆24锁定的锁紧螺丝ⅱ212。更进一步的,所述弹片23的前端设置有与孔位241的斜面配合接触的斜面。当前后移动调节杆24时,由于孔位241的斜面的作用,弹片23的前端将会进一步退出或者深入转轴21内部,这是弹片23的弹力会增大或减小,从而调节弹片23对胶辊圈22的张紧力,若张紧力过大,胶辊圈22不易产生偏心,对进入间隙的金银花朵压力过大,容易损坏金银花朵,若张紧力过小,则摩擦力不够大,不容易将金银花朵扯下,通过调节杆24可随实际情况调节张紧力至较佳的程度,有利于提高采摘质量和效率,调节杆24调整到在合适位置后,拧紧锁紧螺丝ⅱ212即可锁定。另外若使用时间长了,胶辊圈22外部的胶层老化变硬,不易变形,导致两胶辊之间的间隙比正常要小,容易压坏金银花,这时也可通过调节杆24减小弹片23的张紧力,增大胶辊圈22的偏心程度,解决胶层变硬带来的间隙变小问题,有利于提升整体的使用寿命。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顺着转轴21方向,位于前面的挡块221的顶端与位于后面相邻的挡块221的底端弧形过渡。该弧形过渡从转轴21转动的反方向看,是从前一个挡块221的底端逐渐弧形升高,直到与后面的挡块221的顶端连接。由于弹片23的后端抵住挡块221,并无固定连接,让相邻的挡块221之间采用弧形过渡,这样安装时,弹片23容易会顺着弧形面移动至抵住挡块221,使用过程中也不易失位。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21与每一节胶辊圈22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三个卡位211,对应的每一节胶辊圈22内的弹片23有三片,挡块221有三块。设置为三个卡位211,兼具整体的均衡和适当减少部件。
实际中,装上弹片23后,弹片23和胶辊圈22相对转轴21会有一个转动调整的过程,一般到弹片后端对胶辊圈22的压力方向经过转轴21的中心即停止。实际测试采摘过程中,胶辊形变大概如下,参照图5,金银花进入间隙后,在a状态时,弹片ⅰ的前端大致垂直于两胶辊的间隙,这时弹片ⅰ形变最大,弹片ⅱ次之,弹片ⅲ最小,随着转轴21继续往b状态转动,弹片ⅰ形变在逐渐减小,弹片ⅱ形变增大,而弹片ⅲ形变先减小后再逐渐增大,由于受到金银花摩擦力和弹片ⅱ和、弹片ⅲ形变增大的影响,胶辊圈22会朝前斜下方偏移,如图5中所示的c方向,有利于对增强金银花的摩擦抓取作用。转轴21继续转动,上述大致过程会不断循环。当通过移动调节杆24,使弹片23的前端将会进一步深入转轴21内部,这时弹片23的弹力会减小而容易形变,胶辊圈22也就容易相对转轴21偏心,对金银花的施加的压力摩擦力也会相应减小,反之,压力摩擦力则会增大,具体可以结合实际调整至所需程度。实际中,由于从a状态到b状态中,若金银花个头较大,弹片ⅱ在靠近卡位211的部位会出现往转轴反方向凸出的形变,如图5中b状态所示,这时该处的弹力可能弹力会过大而难以变形,从而对金银花的压力过大造成损伤金银花,对弹片进一步改进,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结构,弹片的后端宽度大于前端宽度,之间采取渐变过渡,这样可减小弹片ⅱ在靠近卡位211的部位的弹力,有助于形变。
本发明将采摘辊2设置在套筒侧面,有利于扩大视野,可通过转动套筒11,可将采摘辊2转动至左侧或者右侧,以适合右手或者左手手持,方便交替使用,利于缓解疲劳,同时采用多节式结构的胶辊,能同时采摘大小不一的多朵金银花,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采摘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若对本技术进行简单的改动,均只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手持式采摘器,包括主体(1)、采摘辊(2)和动力装置(3)和收集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前部可左右转动且可锁定地连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内部与收集箱(4)连通,所述采摘辊(2)设置在套筒(11)的侧面并且与套筒(11)内部连通,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电机(31)、电池(32)以及导线(33),所述电机(31)设置在套筒(11)上并且与采摘辊(2)连接,所述电池(32)设置在主体(1)上,所述导线(33)将所述电机(31)和电池(32)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采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端盖(12),所述端盖(1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弧面状的上挡片(13)和下挡片(14),所述下挡片(14)设置有出料口(141)并且该出料口(141)与收集箱(4)连通,所述套筒(11)配合连接在端盖(12)内,所述上挡片(13)与套筒(11)的内表面配合,所述下挡片(14)与套筒(11)的外表面配合,所述套筒(11)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贯通至套筒(11)内部的开口(111),当所述采摘辊(2)转动至主体(1)的左侧或者右侧时,均有开口(111)与出料口(141)正对,所述端盖(12)上还设置有可将套筒(11)锁定的锁紧螺丝ⅰ(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采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辊(2)由上下平行布置的两根胶辊构成,所述胶辊包括转轴(21)、至少两节胶辊圈(22)以及设置在每一节胶辊圈(22)内部的弹片(23),所述胶辊圈(22)并排套在转轴(21)上,相邻的胶辊圈(2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转轴(21)与每一节胶辊圈(22)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211)并且所述卡位(211)绕转轴(21)的外圆面均匀布置,所述胶辊圈(22)内部设置有与所对应的卡位(211)数量相等的挡块(221),所述挡块(221)绕胶辊圈(22)的内圆面均匀布置,所述每一节胶辊圈(22)内部的弹片(23)的数量与挡块(221)数量相等,所述弹片(23)的前端插入孔位(211)内,所述弹片(23)在胶辊圈(22)内部呈弧形状,后端抵住挡块(221),所述弹片(23)的后端指向与转轴(21)的转动方向大概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采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卡位(211)贯通至转轴(21)内部,所述胶辊还包括配合连接在转轴(21)内部并且可沿转轴(21)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的调节杆(24),所述调节杆(24)与卡位(211)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孔位(241),所述孔位(241)上设置有斜面,所述弹片(23)的前端穿过卡位(211)并且与孔位(241)的斜面接触,所述转轴(21)还设置有可将调节杆(24)锁定的锁紧螺丝ⅱ(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采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23)的前端设置有与孔位(241)的斜面配合接触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采摘器,其特征在于:顺着转轴(21)方向,位于前面的挡块(221)的顶端与位于后面相邻的挡块(221)的底端弧形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采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与每一节胶辊圈(22)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三个卡位(21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