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用于金银花采摘器上的胶辊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金银花采摘器的采摘头采用的是一对平行转动方向相反的胶辊,通过摩擦力将金银花扯下卷入采摘器腔内。为适应不同大小的金银花花朵或者花蕾,胶辊之间的间隙设计为可自动调节,一般是将其中一根胶辊设计为可相对另一根移动或摆动,通过加设弹簧施加适当的弹力。当有金银花进入时,由于金银花的挤压,两胶辊之间的间隙会自动变大,以此适应不同大小的花朵。但现有的这种设计也存在问题,两胶辊之间的间隙在无工作状态下是一定的,而金银花花朵的体积较大,而花蕾的体积较小,为适应较小的花蕾,间隙一般设置较小,保证胶辊有较强的拉扯力,容易将较小的花蕾扯下,但也容易损坏较大的花朵,即使是设置了弹簧自动调整间隙,或多或少也容易压坏较大的花朵。若对品质要求较高时,现有的这种胶辊结构就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段式、满足采摘花朵和花蕾要求的胶辊结构。
本发明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段式胶辊结构,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两根胶辊,所述胶辊包括转轴、胶辊圈ⅰ、胶辊圈ⅱ以及设置在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ⅱ内部的弹片,所述胶辊圈ⅰ的直径略小于胶辊圈ⅱ的直径,所述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ⅱ并排套在转轴上并且两者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转轴在与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ⅱ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所述卡位绕转轴的外圆面均匀布置,所述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ⅱ均设置有绕内圆面均匀分布且与所对应的卡位数量相等的挡块,所述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ⅱ内部的弹片的数量均与其内的挡块的数量相等,所述弹片的前端插入卡位内,后端抵住挡块,所述弹片在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ⅱ内部呈弧形状,所述弹片的后端的指向与转轴的转动方向大概一致。
进一步,所述转轴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卡位贯通至转轴内部,所述转轴两端的内部分别配合连接有可沿转轴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的调节杆ⅰ和调节杆ⅱ,所述调节杆ⅰ与所在端的卡位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孔位ⅰ,所述调节杆ⅱ与所在端的卡位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孔位ⅱ,所述孔位ⅰ和孔位ⅱ上均设置有斜面,所述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ⅱ内部的弹片的前端穿过卡位分别与孔位ⅰ和孔位ⅱ的斜面接触,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可分别将调节杆ⅰ和调节杆ⅱ锁定的锁紧螺丝。
进一步,所述弹片的前端设置有可与孔位ⅰ和孔位ⅱ的斜面配合接触的斜面。
进一步,所述弹片的前端设置为具有间距的相同的两瓣。
进一步,顺着转轴方向,位于前面的挡块的顶端与位于后面相邻的挡块的底端弧形过渡。
进一步,所述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ⅱ的宽度相同,均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40mm。
进一步,还包括壳体,所述两根胶辊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的采摘进口处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ⅱ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ⅱ,其中胶辊圈ⅰ的直径较小,这样胶辊圈ⅰ和胶辊圈ⅰ之间的间隙较大,而胶辊圈ⅱ和胶辊圈ⅱ之间的间隙较小,采摘时,使用者手抓金银花,若是花朵则送到胶辊圈ⅰ上,若是花蕾则送到胶辊圈ⅱ上,其内设置的弹片也会做一定的弹性变形,让胶辊圈ⅰ或胶辊圈ⅱ相对转轴偏心,以适应花朵或花蕾的大小,降低对花朵或花蕾的损坏。这样采用双段式的结构来适应花朵和花蕾,满足对采摘的金银花的高品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胶辊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采摘过程中胶辊的形变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5,一种双段式胶辊结构,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两根胶辊2,所述胶辊2包括转轴21、胶辊圈ⅰ22、胶辊圈ⅱ23以及设置在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内部的弹片24,所述胶辊圈ⅰ22的直径略小于胶辊圈ⅱ23的直径,所述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并排套在转轴21上并且两者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转轴21在与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211,所述卡位211绕转轴21的外圆面均匀布置,所述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均设置有绕内圆面均匀分布且与所对应的卡位211数量相等的挡块200,所述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内部的弹片24的数量均与其内的挡块200的数量相等,所述弹片24的前端插入卡位211内,后端抵住挡块200,所述弹片24在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内部呈弧形状,所述弹片24的后端的指向与转轴21的转动方向大概一致。这里大概一致可理解为指弹片24的末端的指向的切线方向与转轴21的转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大概朝向同一个方向,这样目的是转轴21转动时,能够的推动胶辊圈22转动。胶辊圈ⅰ22的直径略小于胶辊圈ⅱ23的直径,一般是指胶辊圈ⅰ22外周轮辋的厚度小于胶辊圈ⅱ23,从而使整体直接小于胶辊圈ⅱ23的直径。实际中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外圆面包裹有一层胶层,具有提高弹性变形和摩擦力的作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21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卡位211贯通至转轴21内部,所述转轴21两端的内部分别配合连接有可沿转轴21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的调节杆ⅰ25和调节杆ⅱ26,所述调节杆ⅰ25与所在端的卡位211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孔位ⅰ251,所述调节杆ⅱ26与所在端的卡位211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孔位ⅱ261,所述孔位ⅰ251和孔位ⅱ261上均设置有斜面,所述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内部的弹片24的前端穿过卡位211分别与孔位ⅰ251和孔位ⅱ261的斜面接触,所述转轴21的两端均设置有可分别将调节杆ⅰ25和调节杆ⅱ26锁定的锁紧螺丝212。
上述方案中,当前后移动调节杆ⅰ25和调节杆ⅱ26时,由于孔位ⅰ251和孔位ⅱ261的斜面的作用,弹片24的前端将会进一步退出或者深入转轴21内部,这时弹片24的弹力会增大或减小,从而调节弹片24对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的张紧力,若张紧力过大,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不易产生偏心,对进入间隙的金银花朵或花蕾压力过大,容易损坏金银花朵或花蕾,若张紧力过小,则摩擦力不够大,不容易将金银花朵或花蕾扯下,通过调节杆ⅰ25和调节杆ⅱ26可随实际情况调节张紧力至较佳的程度,有利于提高采摘质量和效率,调节杆ⅰ25和调节杆ⅱ26调整到在合适位置后,拧紧两端的锁紧螺丝212即可将两者分别锁定。调节杆ⅰ25和调节杆ⅱ26为分别独立的机构,实际使用时应该根据各自的采摘对象进行单独调节,以达到较佳的采摘效果。另外若使用时间长了,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外部的胶层老化变硬,不易变形,导致两胶辊之间的间隙比正常要小,容易压坏金银花,这时也可通过调节杆25减小弹片24的张紧力,增大偏心程度,解决胶层变硬带来的间隙变小问题。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2和图5,所述弹片24的前端设置有可与孔位ⅰ251和孔位ⅱ261的斜面配合接触的斜面。另外,更进一步的,所述弹片24的前端设置为具有间距的相同的两瓣,弹片24的前端分为两瓣的结构,有助于减少弹片24靠近卡位211出的形变弹力,利于形变。由于前端分为两瓣,与每一片弹片24对应的,转轴1在胶辊圈ⅰ22沿轴线方向的卡位211为两个,而调节杆ⅰ25沿轴线方向的孔位ⅰ251也为两个;同理,胶辊圈ⅱ23内与每一片弹片24对应的卡位211、孔位ⅰ251也均为两个。另外,进一步改进,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内部各设置有三个弹片24,设置三个弹片24让整体比较均衡。进一步的,所述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的宽度相同,均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40mm,优选宽度30mm。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3和图4,顺着转轴21方向,位于前面的挡块200的顶端与位于后面相邻的挡块200的底端弧形过渡。该弧形过渡从转轴21的反方向看,是从前一个挡块200的底端逐渐弧形升高,直到与后面的挡块200的顶端连接。由于弹片24的后端抵住挡块200,并无固定连接,让相邻的挡块200之间采用弧形过渡,这样安装时,弹片24容易会顺着弧形面移动至抵住挡块200,使用过程中也不易失位。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壳体1,所述两根胶辊2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壳体1的采摘进口处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位于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之间。设置隔板11让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隔离开来,采摘时,让花朵和花蕾不会由于跑偏而进入到旁边的胶辊圈上。
实际中,装上弹片24后,弹片24和胶辊圈ⅰ22相对转轴21会有一个转动调整的过程,一般到弹片后端对胶辊圈ⅰ22的压力方向经过转轴21的中心即停止,同理,胶辊圈ⅱ23安装弹片24也一样。实际测试采摘过程中,胶辊形变大概如下,参照图4,金银花进入间隙后,在a状态时,弹片ⅰ的前端大致垂直于两胶辊的间隙,这时弹片ⅰ形变最大,弹片ⅱ次之,弹片ⅲ最小,随着转轴21继续往b状态转动,弹片ⅰ形变在逐渐减小,弹片ⅱ形变增大,而弹片ⅲ形变先减小后再逐渐增大,由于受到金银花摩擦力和弹片ⅱ和、弹片ⅲ形变增大的影响,胶辊圈会朝前斜下方偏移,如图4中所示的c方向,有利于对增强金银花的摩擦抓取作用。转轴21继续转动,上述大致过程会不断循环。当通过移动调节杆25,使弹片24的前端将会进一步深入转轴21内部,这是弹片24的弹力会减小而容易形变,胶辊圈也就容易相对转轴21偏心,对金银花的施加的压力摩擦力也会相应减小,反之,压力摩擦力则会增大,具体可以结合实际调整至所需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若对本技术进行简单的改动,均只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双段式胶辊结构,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两根胶辊(2),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辊(2)包括转轴(21)、胶辊圈ⅰ(22)、胶辊圈ⅱ(23)以及设置在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内部的弹片(24),所述胶辊圈ⅰ(22)的直径略小于胶辊圈ⅱ(23)的直径,所述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并排套在转轴(21)上并且两者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转轴(21)在与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位(211),所述卡位(211)绕转轴(21)的外圆面均匀布置,所述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均设置有绕内圆面均匀分布且与所对应的卡位(211)数量相等的挡块(200),所述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内部的弹片(24)的数量均与其内的挡块(200)的数量相等,所述弹片(24)的前端插入卡位(211)内,后端抵住挡块(200),所述弹片(24)在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内部呈弧形状,所述弹片(24)的后端的指向与转轴(21)的转动方向大概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段式胶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卡位(211)贯通至转轴(21)内部,所述转轴(21)两端的内部分别配合连接有可沿转轴(21)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的调节杆ⅰ(25)和调节杆ⅱ(26),所述调节杆ⅰ(25)与所在端的卡位(211)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孔位ⅰ(251),所述调节杆ⅱ(26)与所在端的卡位(211)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孔位ⅱ(261),所述孔位ⅰ(251)和孔位ⅱ(261)上均设置有斜面,所述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内部的弹片(24)的前端穿过卡位(211)分别与孔位ⅰ(251)和孔位ⅱ(261)的斜面接触,所述转轴(21)的两端均设置有可分别将调节杆ⅰ(25)和调节杆ⅱ(26)锁定的锁紧螺丝(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段式胶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24)的前端设置有可与孔位ⅰ(251)和孔位ⅱ(261)的斜面配合接触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段式胶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24)的前端设置为具有间距的相同的两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段式胶辊结构,其特征在于:顺着转轴(21)方向,位于前面的挡块(200)的顶端与位于后面相邻的挡块(200)的底端弧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段式胶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的宽度相同,均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段式胶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1),所述两根胶辊(2)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壳体(1)的采摘进口处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位于胶辊圈ⅰ(22)和胶辊圈ⅱ(23)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