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钨粉还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
背景技术:
钨粉是加工粉末冶金钨制品和钨合金的主要原料,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制备钨粉的方法一般包括氢还原法及氧化乌碳还原法,其中用氢还原法制取钨粉的工艺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500~700摄氏度温度下,三氧化钨还原成二氧化钨;第二阶段在700~900摄氏度温度下,二氧化钨还原成钨粉,还原反应常在管式电炉或回转式炉中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发现现有的钨粉还原炉内一般都没有很严格的温控分区,直接调节整个炉体内部的温度升降来进行两个阶段的还原加工,能耗高,而且温度变化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影响钨粉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旨在改善现有的钨粉还原炉内部温度调控会影响钨粉的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包括还原炉本体,还原炉本体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固定在底板的上端面,还原炉本体的左端设置有加料机构,且还原炉本体右端设置有固定在底板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加气管,且加气管的右端穿插在还原炉本体的内侧中心,还原炉本体包括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的右端与第二炉体相接,且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的内侧相反的一端的表面均呈圆周状均匀排列设置有拨料板,第一炉体内侧位于相邻的两个拨料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管,第二炉体的内侧位于相邻的两个拨料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机热管,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相接的一端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螺旋带,且第一炉体的右端口处设置有隔板,且隔板的边缘设置有过料口,通过第一炉体内设置的第一电加热管和第二炉体内设置的第二电加热管实现两个温度区,并通过设置的拨料板和螺旋带将第一炉体内第一阶段还原后的钨粉输送进第二炉体内进行第二阶段还原处理,无需及进行部温度调控保证钨粉还原质量。
进一步的,第一炉体的左端面中心设置有进料口,第一炉体的右端口边缘设置有环形的卡槽,且第一炉体的右端口边缘还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固定边,通过设置的进料口实现钨粉的进料,并通过设置的卡槽实现与第二炉体的拼接配合。
进一步的,第二炉体的左端口边缘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凸起的卡圈,且第二炉体的左端口边缘还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固定边,第二炉体的右端面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排料口,且位于排料口处设置有可打开的盖板,第二炉体通过卡圈卡在卡槽内实现第二炉体和第一炉体的拼接配合,通过设置的盖板实现对钨粉的排出。
进一步的,进料机构包括料斗,料斗的下端口处设置有横向的导料管,且位于导料管的内侧设置有推料板,导料管的左端设置有与推料板连接的气缸,导料管的下端通过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固定连接,且导料管的右端安插在第一炉体的进料口内,通过将钨粉原料添加到料斗通过气缸顶动推料板将钨粉原料通过导料管推进还原炉本体内。
进一步的,还原炉本体的右端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导料板,且导料板的一侧与还原炉本体紧贴,通过导料板实现对还原炉本体排出钨粉的导料。
进一步的,还原炉本体的左端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左侧位置固定套设有齿圈,且齿圈与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通过电机驱动齿圈带动还原炉本体转动实现对钨粉的混料同时控制钨粉在还原炉本体内的流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炉体内设置的第一电加热管和第二炉体内设置的第二电加热管实现两个温度区,并通过设置的拨料板和螺旋带将第一炉体内第一阶段还原后的钨粉输送进第二炉体内进行第二阶段还原处理,无需及进行部温度调控保证钨粉还原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的第一炉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的第二炉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的加料机构示意图。
图中:1、加料机构;11、气缸;12、料斗;13、推料板;14、第一支撑板;15、导料管;2、第二支撑板;3、还原炉本体;31、第一炉体;311、进料口;312、卡槽;313、过料口;32、隔板;33、拨料板;34、第一电加热管;35、螺旋带;36、固定边;37、第二炉体;371、卡圈;372、盖板;38、第二电加热管;4、加气管;5、底板;6、固定板;7、导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实施例1,具体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包括还原炉本体3,还原炉本体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二支撑板2,且第二支撑板2的下端固定在底板5的上端面,还原炉本体2的左端设置有加料机构1,且还原炉本体2右端设置有固定在底板5上的固定板6,还原炉本体3的右端与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导料板7,且导料板7的一侧与还原炉本体3紧贴,通过导料板7实现对还原炉本体3排出钨粉的导料,固定板6上固定设置有加气管4,且加气管4的右端穿插在还原炉本体2的内侧中心,还原炉本体2包括第一炉体31和第二炉体37,第一炉体31的右端与第二炉体37相接,且第一炉体31与第二炉体37的内侧相反的一端的表面均呈圆周状均匀排列设置有拨料板33,第一炉体31内侧位于相邻的两个拨料板33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管34,第二炉体37的内侧位于相邻的两个拨料板33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机热管38,第一炉体31与第二炉体37相接的一端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螺旋带35,且第一炉体31的右端口处设置有隔板32,且隔板32的边缘设置有过料口313,通过第一炉体31内设置的第一电加热管34和第二炉体37内设置的第二电加热管38实现两个温度区,并通过设置的拨料板33和螺旋带35将第一炉体31内第一阶段还原后的钨粉输送进第二炉体37内进行第二阶段还原处理,无需及进行内部温度调控保证钨粉还原质量,还原炉本体3的左端位于第二支撑板2的左侧位置固定套设有齿圈,且齿圈与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撑板2上,通过电机驱动齿圈带动还原炉本体3转动实现对钨粉的混料同时控制钨粉在还原炉本体3内的流动。
具体请参照图4所示,第一炉体31的左端面中心设置有进料口311,第一炉体31的右端口边缘设置有环形的卡槽312,且第一炉体31的右端口边缘还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固定边36,通过设置的进料口311实现钨粉的进料,并通过设置的卡槽312实现与第二炉体37的拼接配合。
具体请参照图5所示,第二炉体37的左端口边缘设置有与卡槽312配合的凸起的卡圈371,且第二炉体37的左端口边缘还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固定边36,第二炉体37的右端面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排料口,且位于排料口处设置有可打开的盖板372,第二炉体37通过卡圈371卡在卡槽312内实现第二炉体37和第一炉体31的拼接配合,通过设置的盖板372实现对钨粉的排出。
具体请参照图6所示,进料机构1包括料斗12,料斗12的下端口处设置有横向的导料管15,且位于导料管15的内侧设置有推料板13,导料管15的左端设置有与推料板13连接的气缸11,导料管15的下端通过第一支撑板14与底板5固定连接,且导料管15的右端安插在第一炉体31的进料口311内,通过将钨粉原料添加到料斗12通过气缸11顶动推料板13将钨粉原料通过导料管15推进还原炉本体3内同时推料板13对导料管15进行封堵。
工作原理: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气缸11控制推料板13回缩,将钨粉原料添加到料斗12通过气缸11顶动推料板13将钨粉原料通过导料管15推进还原炉本体3内,通过电机驱动齿圈带动还原炉本体3转动实现对钨粉的混料,此时通过加气管4向第一炉体31和第二炉体37内加热氢气,第一电机热管34对第一炉体31内加热实现第一阶段的还原反应,通过控制电机反转实现还原炉本体3的反转并在拨料板33和螺旋带35的作用下将钨粉通过隔板32上的过料口313送向第二炉体37内并在第二电加热管38的加热下进行第二阶段的还原,然后通过打开盖板372实现对还原后的钨粉的排出。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现有的钨粉还原炉无需进行内部温度调控避免影响钨粉的质量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包括还原炉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炉本体(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二支撑板(2),且第二支撑板(2)的下端固定在底板(5)的上端面,所述还原炉本体(3)的左端设置有加料机构(1),且还原炉本体(3)右端设置有固定在底板(5)上的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固定设置有加气管(4),且加气管(4)的右端穿插在还原炉本体(3)的内侧中心,所述还原炉本体(3)包括第一炉体(31)和第二炉体(37),所述第一炉体(31)的右端与第二炉体(37)相接,且第一炉体(31)与第二炉体(37)的内侧相反的一端的表面均呈圆周状均匀排列设置有拨料板(33),所述第一炉体(31)内侧位于相邻的两个拨料板(33)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管(34),所述第二炉体(37)的内侧位于相邻的两个拨料板(33)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机热管(38),所述第一炉体(31)与第二炉体(37)相接的一端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螺旋带(35),且第一炉体(31)的右端口处设置有隔板(32),且隔板(32)的边缘设置有过料口(3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体(31)的左端面中心设置有进料口(311),第一炉体(31)的右端口边缘设置有环形的卡槽(312),且第一炉体(31)的右端口边缘还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固定边(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炉体(37)的左端口边缘设置有与卡槽(312)配合的凸起的卡圈(371),且第二炉体(37)的左端口边缘还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固定边(36),所述第二炉体(37)的右端面靠近边缘位置设置有排料口,且位于排料口处设置有可打开的盖板(37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机构(1)包括料斗(12),所述料斗(12)的下端口处设置有横向的导料管(15),且位于导料管(15)的内侧设置有推料板(13),所述导料管(15)的左端设置有与推料板(13)连接的气缸(11),所述导料管(15)的下端通过第一支撑板(14)与底板(5)固定连接,且导料管(15)的右端安插在第一炉体(31)的进料口(3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炉本体(3)的右端与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导料板(7),且导料板(7)的一侧与还原炉本体(3)紧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钨粉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炉本体(3)的左端位于第二支撑板(2)的左侧位置固定套设有齿圈,且齿圈与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撑板(2)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