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长杆件的倒圆角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结构的边角进行倒圆角处理。目前倒圆角的通常做法是通过手工操作,但这种方式费时费力,生产效率很低,个人操作水平的高低对精度的影响非常大,而传统的电控倒圆角装置又无法实时观测加工过程中的进度和位置,导致操作要求十分高。特别是针对细长杆件,由于受力变形大,在切割过程中工件会有晃动,严重影响倒圆角的精度,故针对细长杆件的倒圆角存在加工困难,量大无法满足生产要求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满足加工精度且生产效率高的细长杆件的倒圆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长杆件的倒圆角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细长杆件倒圆角过程中变形大,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长杆件的倒圆角装置,包括倒角模底座、倒角机和固定组件;所述倒角模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细长杆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倒角机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整体呈t字形,所述t字形的直角处作用于所述细长杆件完成倒圆角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倒角模压板、弹簧及螺栓;所述倒角模压板的一侧与所述凹槽内壁抵接,所述倒角模压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细长杆件的一侧抵接,细长杆件另一侧与所述凹槽抵接,通过螺栓与弹簧将所述倒角模压板、细长杆件楔紧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倒角模底座固定所述细长杆件的凹槽一侧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倒角模压板与所述细长杆件抵接处设有第二斜面;所述倒角机工作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斜面相贴合,或者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斜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细长杆件为四棱柱,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长杆件的倒圆角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细长杆件的倒圆角装置由倒角模底座、倒角机和固定组件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固定组件将细长杆件固定在倒角模底座凹槽内,再通过倒角机两个工位的配合作用,防止细长杆件在加工操作中发生晃动从而影响倒圆角的精度,且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细长杆件的倒圆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细长杆件的倒圆角装置另一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细长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倒角模底座,11-第一斜面,2-倒角机,21-第一端部,22-第二端部,3-倒角模压板,31-第二斜面,4-螺栓,5-弹簧,6-细长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细长杆件的倒圆角装置,包括倒角模底座1、倒角机2和固定组件;倒角模底座1上设有凹槽,固定组件将细长杆件6固定于凹槽内;倒角机2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整体呈t字形,t字形的直角处作用于细长杆件6完成倒圆角加工。
如图1、图2所示,倒角模底座1的凹槽一侧与细长杆件6两个相邻的面贴紧,固定组件也设置在凹槽内,与细长杆件6第三个面贴合固定,使得细长杆件6限位锁死在倒角模底座1上,需要倒圆角加工的边暴露在凹槽外。倒角机2呈t字形,将细长杆件6卡在t字形的其中一个直角处,来回推动倒角机2进行加工,再将细长杆件6卡在t字形的另一个直角处,来回推动倒角机2后完成倒圆角加工工艺。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固定组件包括倒角模压板3、螺栓4及弹簧5;倒角模压板3的一侧与凹槽内壁抵接,倒角模压板3的另一侧与细长杆件6的一侧抵接,细长杆件6的另一侧与凹槽抵接,通过螺栓4与弹簧5将倒角模压板3、细长杆件6楔紧在凹槽内。如图1、图2所示,通过将螺栓4拧入倒角模压板3和倒角模底座1的螺纹孔,在弹簧5的调隙作用下,固定倒角模压板3的位置,使得倒角模压板3与细长杆件6锁紧,实现细长杆件6的限位固定作用。弹簧5还有助于倒圆角加工完成后零件的拆卸,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倒角模底座1固定细长杆件6的凹槽一侧上设有第一斜面11,倒角模压板3与细长杆件6抵接处设有第二斜面31;倒角机2工作时,第一端部21与第一斜面11相贴合,或者第二端部22与第二斜面31相贴合。
倒角机2通过两个工位的操作完成倒圆角加工。细长杆件6包括四个面,其中与倒角模底座1凹槽侧壁相贴合的为第一面,与倒角模底座1凹槽底部相贴合的为第二面,与倒角模压板3相贴合的为第三面,剩下一面为第四面。如图1所示,工位一中,t字形倒角机2靠近第二端部22的直角处与细长杆件6的第四面相贴合,第二端部22与倒角模压板3上的第二斜面31相贴合,推动倒角机2沿第二斜面31来回推动;如图2所示,工位二中,t字形倒角机2靠近第一端部21的直角处与细长杆件6的第三面相贴合,第一端部21与倒角模底座1上的第一斜面11相贴合,推动倒角机2沿第一斜面11来回推动。两种工位完成后,细长杆件6的相应边角形成圆角。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如图3所示,细长杆件6为四棱柱,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细长杆件的倒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倒角模底座、倒角机和固定组件;所述倒角模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细长杆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倒角机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整体呈t字形,所述t字形的直角处作用于所述细长杆件完成倒圆角加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倒角模压板、弹簧及螺栓;所述倒角模压板的一侧与所述凹槽内壁抵接,所述倒角模压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细长杆件的一侧抵接,细长杆件另一侧与所述凹槽抵接,通过螺栓与弹簧将所述倒角模压板、细长杆件楔紧在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模底座固定所述细长杆件的凹槽一侧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倒角模压板与所述细长杆件抵接处设有第二斜面;所述倒角机工作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斜面相贴合,或者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斜面相贴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倒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杆件为四棱柱,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