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食品外包装,大部分为塑料纸包装,精致一点则采用塑料外壳进行包装,这些食品外包装均为一次性用品,当将食品食用完毕后,这些外包装则会被遗弃,成为塑料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不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形包装容器,解决现有儿童食品外包装均为一次性用品,无法再利用,不利于环保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形包装容器,其包括包装容器形态和机器人形态,其中,当为包装容器形态时,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于所述第一容腔内设有糖果容置槽,于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机器人下肢组件,于所述第三容腔内设有机器人躯干组件;所述第一容腔通过第一万向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容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容腔通过第二万向连接柱与所述机器人下肢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容腔通过第三万向连接柱与所述机器人上肢组件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容腔包括能沿所述第一万向连接柱向两侧展开的第一容腔外壳,所述第二容腔包括能沿所述第二万向连接柱向两侧展开的第二容腔外壳,所述第三容腔包括能沿所述第三万向连接柱向两侧展开的第三容腔外壳。
所述第一容腔外壳通过第一万向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容腔外壳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容腔外壳上端活动连接有机器人手部。
所述机器人躯干组件包括胸部件,垂直贯穿于胸部件内部的伸缩杆,于伸缩杆下端连接有头部件,于所述胸部件内设有头部件容置槽,所述伸缩杆下端设有腹部件,所述腹部件后端与所述下肢组件活动连接。
所述下肢组件为“人”字型连接件,该“人”字型连接件上端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二万向连接柱配合的旋转槽,“人”字型连接件下端设有与所述腹部件活动连接的第一转轴。
所述第三万向连接柱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胸部件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儿童食品的糖果外包装,设计成可变形为机器人形态的变形包装容器,儿童在将糖取出后,外包装还能够作为变形玩具继续玩耍使用,在给儿童带来游戏乐趣的同时,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装容器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糖果容置槽2.第一万向连接柱3.第二万向连接柱
4.第三万向连接柱5.第一容腔外壳6.第二容腔外壳
7.第三容腔外壳8.手部9.胸部件10.伸缩杆
11.头部件12.腹部件13.“人”字型连接件
14.第一转轴15.第二转轴16.插接件
17.第三容腔外壳拼接槽18.卡槽19.卡凸20.糖果
21.旋转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形包装容器,其包括包装容器形态和机器人形态,其中,当为包装容器形态时,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于所述第一容腔内设有糖果容置槽1,于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机器人下肢组件,于所述第三容腔内设有机器人躯干组件;所述第一容腔通过第一万向连接柱2与所述第二容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容腔通过第二万向连接柱3与所述机器人下肢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容腔通过第三万向连接柱4与所述机器人上肢组件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容腔包括能沿所述第一万向连接柱2向两侧展开的第一容腔外壳5,所述第二容腔包括能沿所述第二万向连接柱3向两侧展开的第二容腔外壳6,所述第三容腔包括能沿所述第三万向连接柱4向两侧展开的第三容腔外壳7。
所述第一容腔外壳5通过第一万向连接柱2与所述第二容腔外壳6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容腔外壳7上端活动连接有机器人手部8。
所述机器人躯干组件包括胸部件9,垂直贯穿于胸部件9内部的伸缩杆10,于伸缩杆10下端连接有头部件11,于所述胸部件9内设有头部件容置槽,所述伸缩杆10下端设有腹部件12,所述腹部件12后端与所述下肢组件活动连接。
所述下肢组件为“人”字型连接件13,该“人”字型连接件13上端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二万向连接柱3配合的旋转槽21,“人”字型连接件13下端设有与所述腹部件12活动连接的第一转轴14。
所述第三万向连接柱4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5与所述胸部件9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容腔外壳5、第二容腔外壳6和第三容腔外壳7的内壁,均设有两个容腔半壳相互拼合的插接件16。
于所述第二容腔外壳6下端边缘设有与第三容腔外壳上端配合的第三容腔外壳拼接槽17,于第三容腔外壳拼接槽17中部设有卡槽18,于所述第三容腔外壳上端内部边缘,对应所述卡槽18设有与该卡槽18配合的卡凸19。
本实施例的包装容器,由包装容器形态变形为机器人形态时,将第一容腔外壳5沿第一万向连接柱2向两侧旋转展开,形成脚部,将第二容腔外壳6沿第二万向连接柱3向两侧旋转展开,形成腿部,将第三容腔外壳7沿第三万向连接柱4向两侧展开,形成手臂部,将手部8向上翻转,形成后部,将伸缩杆10向上移动,使头部件11露出胸部件9,将其整体翻转,使头部朝上,脚部朝下,完成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变形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包装容器形态和机器人形态,其中,当为包装容器形态时,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于所述第一容腔内设有糖果容置槽,于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机器人下肢组件,于所述第三容腔内设有机器人躯干组件;所述第一容腔通过第一万向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容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容腔通过第二万向连接柱与所述机器人下肢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容腔通过第三万向连接柱与所述机器人上肢组件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包括能沿所述第一万向连接柱向两侧展开的第一容腔外壳,所述第二容腔包括能沿所述第二万向连接柱向两侧展开的第二容腔外壳,所述第三容腔包括能沿所述第三万向连接柱向两侧展开的第三容腔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外壳通过第一万向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容腔外壳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容腔外壳上端活动连接有机器人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躯干组件包括胸部件,垂直贯穿于胸部件内部的伸缩杆,于伸缩杆下端连接有头部件,于所述胸部件内设有头部件容置槽,所述伸缩杆下端设有腹部件,所述腹部件后端与所述下肢组件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组件为“人”字型连接件,该“人”字型连接件上端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二万向连接柱配合的旋转槽,“人”字型连接件下端设有与所述腹部件活动连接的第一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万向连接柱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胸部件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