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储存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2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储存罐。



背景技术:

工厂进行物料加工时,生产完的物料不能马上进入下一道工序,需要对物料进行储存,一些特殊物料,由于自身物性,本身的形态和内质对温度都很敏感,这就对物料的储存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物料储存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罐体、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分别设置在罐体的顶部和底部,罐体由内胆体、内罩体、保温罩、外罩体组成,内罩体、保温罩、外罩体依次由内向外紧密包覆在内胆体的外侧,内罩体、外罩体内设置了保温液,保温罩内设置了保温棉;内胆体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的中空的散热柱,散热柱内部与内罩体相连通;

内罩体、外罩体上均设置了进液口、排液口,出料口通过出料管与外部相连,出料管外部缠绕有保温管,保温罐与外罩体的排液口通过管道相连通。

内罩体、外罩体的进液口通过一个三通管相连通,三通管的三根管分别与内罩体的进液口、外罩体的进液口、外部输液管连通,与内罩体的进液口、外罩体的进液口连通的管道上还设置了开关阀。

散热柱的表面均匀排列有多个散热片。

保温管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且端部设置了开关阀。

内胆体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内罩体、外罩体内均填充保温液,保温罩内设置了保温棉岩棉,很好地起到保温的作用,散热柱的设置使保温面积扩大,增强了保温效果。出料管内也设置了保温液,避免了在出料过程中温度的影响。温度传感器感应物料的问题,传递给监测方,若低于预设温度,打开进液口和排液口,更换保温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进料口,2为内罩体,3为保温罩,4为外罩体,5为散热柱,6为散热片,7为内罩体的排液口,8为出料口,9为出料管,10为保温管,11为外罩体的排液口,12为内胆体,13为外罩体的进液口,14为三通管,15为内罩体的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2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罐体、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分别设置在罐体的顶部和底部,罐体由内胆体、内罩体、保温罩、外罩体组成,内罩体、保温罩、外罩体依次由内向外紧密包覆在内胆体的外侧,内罩体、外罩体内设置了保温液,保温罩内设置了保温棉;内胆体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的中空的散热柱,散热柱内部与内罩体相连通;

内罩体、外罩体上均设置了进液口、排液口,出料口通过出料管与外部相连,出料管外部缠绕有保温管,保温罐与外罩体的排液口通过管道相连通。

内罩体、外罩体的进液口通过一个三通管相连通,三通管的三根管分别与内罩体的进液口、外罩体的进液口、外部输液管连通,与内罩体的进液口、外罩体的进液口连通的管道上还设置了开关阀。

散热柱的表面均匀排列有多个散热片。

保温管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且端部设置了开关阀。

内胆体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选用的保温液和保温棉均为外购的,为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液态保温材料和保温棉。


技术特征:

1.物料储存罐,包括罐体、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分别设置在罐体的顶部和底部,其特征在于,罐体由内胆体、内罩体、保温罩、外罩体组成,内罩体、保温罩、外罩体依次由内向外紧密包覆在内胆体的外侧,内罩体、外罩体内设置了保温液,保温罩内设置了保温棉;内胆体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的中空的散热柱,散热柱内部与内罩体相连通;

内罩体、外罩体上均设置了进液口、排液口,出料口通过出料管与外部相连,出料管外部缠绕有保温管,保温罐与外罩体的排液口通过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储存罐,其特征在于,内罩体、外罩体的进液口通过一个三通管相连通,三通管的三根管分别与内罩体的进液口、外罩体的进液口、外部输液管连通,与内罩体的进液口、外罩体的进液口连通的管道上还设置了开关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散热柱的表面均匀排列有多个散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储存罐,其特征在于,保温管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且端部设置了开关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储存罐,其特征在于,内胆体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储存罐。包括罐体、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分别设置在罐体的顶部和底部,罐体由内胆体、内罩体、保温罩、外罩体组成,内罩体、保温罩、外罩体依次由内向外紧密包覆在内胆体的外侧,内罩体、外罩体内设置了保温液,保温罩内设置了保温棉;内胆体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的中空的散热柱,散热柱内部与内罩体相连通;内罩体、外罩体上均设置了进液口、排液口,出料口通过出料管与外部相连,出料管外部缠绕有保温管,保温罐与外罩体的排液口通过管道相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刘蓟南;张千宇;韩剑平;魏佳帅;康午继;李新雨;曲鹏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80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