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及输油系统。
背景技术:
将石油从地下开采出来之后,通过输油泵将石油泵送到输油管道中,以对石油进行输送。由于石油中含有泥沙、铁渣等杂质,而杂质会影响输油泵的输油效率,因此,需要过滤装置对待进入输油泵中的石油进行过滤。
相关技术中,过滤装置包括筒体和过滤板。过滤板为开有多个通孔的板式结构,过滤板对石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板位于筒体中。筒体上配置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筒体的出口端与输油泵连接。石油从筒体的入口端流入筒体,经过过滤板之后从筒体的出口端流出。
由于石油中的杂质的体积大小是不同,经过过滤板之后的石油中可能依然含有体积较小的杂质,当含有体积较小的杂质的石油进入到输油泵中,这些体积较小的杂质依然会影响输油泵的输油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及输油系统,可以提高输油泵的输油效率。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筒体和多边形过滤器;
所述多边形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面和第二过滤面,所述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和所述第二过滤面的轴向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过滤面和所述第二过滤面之间存在空腔,所述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不同;
所述多边形过滤器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沿所述筒体轴向方向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
所述筒体的两端封闭,且所述筒体的筒壁上开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多边形过滤器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过滤网;
所述过滤网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中;
对于所述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面以及所述第二过滤面,这三者各自的过滤孔的直径与这三者分别到所述入口的距离成负相关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面靠近所述入口,所述第一过滤面靠近所述出口,所述过滤网固定在所述第一过滤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面和所述第二过滤面中靠近所述入口的过滤面沿所述筒体径向方向的截面为折线型,所述第一过滤面和所述第二过滤面中靠近所述出口的过滤面沿所述筒体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直线型。
可选地,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沿轴向方向配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导向槽;
所述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通过所述两个导向槽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端盖;
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为封闭端口,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口。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多边形密封圈;
所述多边形密封圈位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多边形过滤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筒体密封圈;
所述筒体密封圈位于所述端盖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入口处配置有第一法兰,所述出口处配置有第二法兰。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油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的过滤装置中任一过滤装置、采油管道、输油泵和输油管道;
所述采油管道与所述入口连接,所述出口与所述输油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油泵的第二端与所述输油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时,由于筒体的筒壁上开有入口和出口,并且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沿所述筒体轴向方向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多边形过滤器的两侧,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和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不同,因此,在石油从入口进入筒体之后,第一过滤面和第二过滤面会对石油进行两次过滤,使得石油中的体积较小的杂质也会被过滤,确保从出口流出的石油中含有的杂质较少,使得当石油从出口流出进入到输油泵中时,可以降低杂质对输油泵的工作状态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输油泵的输油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边形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边形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网固定在多边形过滤器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筒体;2:多边形过滤器;3:过滤网;4:导向槽;5:端盖;6:多边形密封圈;7:筒体密封圈;8:第一法兰;9:第二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筒体1和多边形过滤器2。
多边形过滤器2包括第一过滤面和第二过滤面,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和第二过滤面的轴向边缘连接,且第一过滤面和第二过滤面之间存在空腔,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和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不同。多边形过滤器2置于筒体1内,且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上。筒体1的两端封闭,且筒体1的筒壁上开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多边形过滤器2的两侧。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时,由于筒体的筒壁上开有入口和出口,并且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沿所述筒体轴向方向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多边形过滤器的两侧,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和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不同,因此,在石油从入口进入筒体之后,第一过滤面和第二过滤面会对石油进行两次过滤,使得石油中的体积较小的杂质也会被过滤,确保从出口流出的石油中含有的杂质较少,使得当石油从出口流出进入到输油泵中时,可以降低杂质对输油泵的工作状态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输油泵的输油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和第二过滤面的轴向边缘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和第二过滤面的轴向边缘均开有多个通孔,且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上的通孔和第二过滤面的轴向边缘上的通孔一一对应,对于任一对一一对应的通孔,将一个螺栓穿过该对通孔,以使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和第二过滤面的轴向边缘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和第二过滤面的轴向边缘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即将第二过滤面的轴向边缘焊接在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上。
当然,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好第二过滤面的轴向边缘连接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面的轴向方向和第二过滤面的轴向方向均与筒体的轴向方向相同。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上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即将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沿筒体的轴向方向焊接在筒体的内壁上。
另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时,为了便于安装或拆卸多边形过滤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筒体1的内壁上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配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导向槽4。此时,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上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通过两个导向槽4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上。即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位于两个导向槽中,两个导向槽将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在筒体中卡紧。
当筒体1的内壁上沿筒体的轴向方向配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导向槽时,在安装多边形过滤时,可以直接将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插入两个导向槽中,便于安装。在需要拆卸多边形过滤器时,直接将多边形过滤器从两个导向槽中取出,便于拆卸。
另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时,石油流过多边形过滤器石油中的杂质会在筒体中累积,为了便于清理筒体中累积的石油,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过滤装置还可以包括端盖5。筒体1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为封闭端口,端盖5固定在筒体1的第二端口。
当过滤装置包括端盖时,石油中的杂质在筒体中累积之后,可以将端盖从筒体上拆卸下来,将筒体中的杂质清理,清理结束之后,将端盖再次固定在筒体的第二端口。另外,当过滤装置包括端盖时,也能够便于安装或拆卸多边形过滤器。需要安装多边形过滤器时,将端盖从筒体上拆卸下来,安装结束之后,将端盖再次固定在筒体的第二端口。需要拆卸多边形过滤器时,将端盖从筒体上拆卸下来,从筒体中拆卸多边形过滤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5固定在筒体1的第二端口的固定方式可以为:如图3所示,端盖的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开有多个通孔。筒体1的第二端口配置有固定法兰,在固定法兰的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开有多个通孔,且第二端口上的多个通孔与固定法兰上的多个通孔一一对应。对于任一对一一对应的通孔,将一个螺栓穿过该对通孔,以使端盖5固定在筒体1的第二端口。
当然,端盖5固定在筒体1的第二端口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多边形过滤器与端盖之间可能存在缝隙,使得当石油从筒体中流过时,部分石油可能未经过多边形过滤器,而从多边形过滤器与端盖之间的缝隙中流走,从而使得进入到输油泵中的石油含有较多的杂质。为了使得流入到输油泵中的石油都经过多边形过滤器过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过滤装置还可以包括多边形密封圈6。多边形密封圈6位于端盖5与多边形过滤器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多边形密封圈的形状随着多边形过滤器在筒体的径向方向的截面的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且多边形密封圈的形状与多边形过滤器在筒体的径向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始终相同。
示例地,如图4所示,当多边形过滤器为三角体时,多边形过滤器在筒体的径向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如图5所示,此时多边形密封圈的形状为三角形。
另外,筒体与端盖之间可能存在缝隙,使得当石油从筒体中流过时,部分石油可能从筒体与端盖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到筒体外面,即石油可能会发生泄漏,污染环境。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过滤装置还可以包括筒体密封圈7。筒体密封圈7位于端盖5与筒体1的第二端口之间。
另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时,为了对石油能够进行更好的过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过滤装置还可以包括过滤网3。过滤网3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放置在筒体1的内壁中。对于过滤网3、第一过滤面以及第二过滤面,这三者各自的过滤孔的直径与这三者分别到入口的距离成负相关关系。
示例地,第一过滤面至入口的距离为第一数值,第二过滤面至入口的距离为第二数值,过滤网至入口的距离为第三数值。如果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第二数值大于第三数值,则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小于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小于过滤网的过滤孔的直径。如果第二数值小于第一数值,第一数值小于第三数值,则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大于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大于过滤网的直径。如果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第二数值小于第三数值,则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大于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大于过滤网的直径。
当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时,由于第一过滤面、第二过滤面以及过滤网这三者各自的过滤孔的直径与这三者分别到入口的距离成负相关关系,因此,在石油在流入筒体之后,第一过滤面、第二过滤面以及过滤网会对石油进行三次过滤,进一步减少流出筒体的石油中的杂质。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沿筒体的轴向方向放置在筒体的内壁的方式可以为:过滤网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固定在筒体的内壁上,过滤网与第一过滤面之间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存在空隙,或过滤网与第二过滤面之间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存在空隙。
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沿筒体的轴向方向放置在筒体的内壁的方式还可以为:过滤网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固定在第一过滤面上,或者过滤网沿筒体的轴向方向固定在第二过滤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固定在第一过滤面或第二过滤面上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第一过滤面或第二过滤面上开有多个螺纹孔,通过多个螺钉将过滤网固定在第一过滤面或第二过滤面上。
示例地,如图6所示,过滤网上开有多个直径均小于直径阈值的过滤孔。如图7所示,过滤网固定在第一过滤面上。多边形过滤器的第二过滤面靠近入口,第一过滤面靠近出口,过滤网3固定在第一过滤面上。此时,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过滤网的直径依次减小。
另外,多边形过滤器的第一过滤面和第二过滤面的形状可以不同。示例地,当第一过滤面靠近入口时,第二过滤面靠近出口时,第一过滤面沿筒体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折线型,第二过滤面沿筒体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直线型。当第二过滤面靠近入口时,第一过滤面靠近出口时,第二过滤面沿筒体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折线型,第一过滤面沿筒体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直线型。
示例地,如图4所示,第二过滤面沿筒体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折线型,第一过滤面沿筒体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直线型。此时,多边形过滤器为一个三角体形状。三角形体形状多边形过滤器结构稳定性强,在石油进入筒体中,冲击多边形过滤器时,多边形过滤器不易产生冲击变形。
另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时,为了便于将过滤装置与输油泵、采油管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过滤装置的入口处配置有第一法兰8,在过滤装置的出口处配置有第二法兰9。
当过滤装置的入口处配置有第一法兰时,通过第一法兰将过滤装置的入口与采油管道连接。当过滤装置的出口处配置有第二法兰时,通过第二法兰将过滤装置出口与输油泵连接。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做具体说明: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时,通过第一法兰将过滤装置与采油管道连接,通过第二法兰将过滤装置与输油泵连接。采油管道中石油通过装置的入口进入到筒体中,之后第二过滤面对石油进行第一次过滤、第一过滤面对石油进行第二次过滤,过滤网对石油进行第三次过滤。经过三次过滤之后的石油从出口流出,流入到输油泵中。并且,多边形过滤器与端盖之间有多边形密封圈,可以防止石油从多边形过滤器和端盖之间的缝隙中流走。另外,端盖与筒体之间有筒体密封圈,可以防止石油从端盖与筒体之间的缝隙中泄漏。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时,由于筒体的筒壁上开有入口和出口,并且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沿所述筒体轴向方向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多边形过滤器的两侧,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和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不同,因此,在石油从入口进入筒体之后,第一过滤面和第二过滤面会对石油进行两次过滤,使得石油中的体积较小的杂质也会被过滤,确保从出口流出的石油中含有的杂质较少,使得当石油从出口流出进入到输油泵中时,可以降低杂质对输油泵的工作状态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输油泵的输油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油系统,该系统包括图1所示的过滤装置、采油管道、输油泵和输油管道。采油管道与入口连接,出口与输油泵的第一端连接,输油泵的第二端与输油管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油管道与入口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法兰连接,出口与输油泵的第一端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法兰连接,输油泵的第二端与输油管道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法兰连接。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筒体(1)和多边形过滤器(2);
所述多边形过滤器(2)包括第一过滤面和第二过滤面,所述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和所述第二过滤面的轴向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过滤面和所述第二过滤面之间存在空腔,所述第一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二过滤面的过滤孔的直径不同;
所述多边形过滤器(2)置于所述筒体(1)内,且所述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沿所述筒体(1)的轴向方向固定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
所述筒体(1)的两端封闭,且所述筒体(1)的筒壁上开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多边形过滤器(2)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过滤网(3);
所述过滤网(3)沿所述筒体(1)的轴向方向放置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中;
对于所述过滤网(3)、所述第一过滤面以及所述第二过滤面,这三者各自的过滤孔的直径与这三者分别到所述入口的距离成负相关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面靠近所述入口,所述第一过滤面靠近所述出口,所述过滤网(3)固定在所述第一过滤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面和所述第二过滤面中靠近所述入口的过滤面沿所述筒体(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折线型,所述第一过滤面和所述第二过滤面中靠近所述出口的过滤面沿所述筒体(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直线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沿所述筒体(1)的轴向方向配置有位置相对的两个导向槽(4);
所述第一过滤面的轴向边缘通过所述两个导向槽(4)固定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端盖(5);
所述筒体(1)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为封闭端口,所述端盖(5)固定在所述筒体(1)的第二端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多边形密封圈(6);
所述多边形密封圈(6)位于所述端盖(5)与所述多边形过滤器(2)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筒体密封圈(7);
所述筒体密封圈(7)位于所述端盖(5)与所述筒体(1)的第二端口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处配置有第一法兰(8),所述出口处配置有第二法兰(9)。
10.一种输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所述的过滤装置、采油管道、输油泵和输油管道;
所述采油管道与所述入口连接,所述出口与所述输油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油泵的第二端与所述输油管道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