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机箱,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
背景技术:
电脑机箱作为常见的使用设备,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市场上的机箱绝大多数为方形体,结构设计简单,使用缺乏智能效果,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机箱结构的要求,需要进行重新设计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底板、前板和背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分别设于所述箱体两侧;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箱体上;
顶盖和支杆组件,所述顶盖设于所述顶板上侧,所述顶盖通过所述支杆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顶盖上下开合;
连接组件,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向外或向内进行开合。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背板中部。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部一端均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部一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下输出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为齿轮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部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背板上部中间纵向设有一丝杆,所述丝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上输出轴连接,所述丝杆两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支杆组件与所述滑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支杆组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和第五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和第五支杆相互铰接围合形成支架框体,所述支架框体的一端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第一支杆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框体的上侧中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杆包括第一支杆a和第一支杆b,所述第一支杆a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支杆a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杆b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杆b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框体的上侧中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顶盖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框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盖的另一端下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底板设有一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背板上盖设有盖板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顶盖进行上下开合,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向外或向内进行开合,开合后可以使得机箱可以进行快速散热,使得电脑机箱在使用过程中变得更加智能化,给使用者不一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电脑机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支杆组件和、驱动装置和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箱体,2-第一侧板,3-顶板,4-驱动装置,5-顶盖,6-支杆组件,7-齿轮组件,8-第一连接件,9-滑轨,10-滑块,11-第二支杆,12-第三支杆,13-第四支杆,14-第五支杆,15-第一支杆a,16-第一支杆b,17-第二连接件,18-支撑架,19-盖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固接于、连接于或连通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顶板3、底板、前板和背板,所述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分别设于所述箱体1两侧;还包括:
驱动装置4,设于所述箱体1上;
顶盖5和支杆组件6,所述顶盖5设于所述顶板3上侧,所述顶盖5通过所述支杆组件6与所述驱动装置4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顶盖5上下开合;
连接组件,所述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4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向外或向内进行开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支杆组件6进而驱动顶盖5进行上下开合,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连接组件进而驱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向外或向内进行开合,开合后可以使得机箱可以进行快速散热,使得电脑机箱在使用过程中变得更加智能化。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4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背板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的上部一端均与所述箱体1铰接,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的下部一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下输出轴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组件为齿轮组件7,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的下部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8与所述齿轮组件7连接,即驱动电机的下输出轴上套设有转动齿轮,并通过传动齿轮(第一连接件8与传动齿轮连接)驱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进行开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上部中间纵向设有一丝杆,所述丝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上输出轴连接,所述丝杆两侧设有滑轨9,所述滑轨9上设有滑块10,所述支杆组件6与所述滑块10连接,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滑块10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支杆组件6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11、第三支杆12、第四支杆13和第五支杆14,所述第二支杆11、第三支杆12、第四支杆13和第五支杆14相互铰接围合形成支架框体,所述支架框体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铰接,所述第一支杆一端与所述滑块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框体的上侧中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杆包括第一支杆a15和第一支杆b16,所述第一支杆a15的一端与所述滑块10连接,所述第一支杆a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杆b16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杆b16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框体的上侧中部连接;所述顶盖5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框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盖5的另一端下部通过第二连接件17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通过滑块10进行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支杆组件6驱动顶盖5进行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开机时,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顶盖5向上移动,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向外打开,关机时,通过驱动装置4实现顶盖5、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进行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有一支撑架18。所述背板上盖设有盖板组件19,盖板组件19用于盖设驱动装置4等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顶盖进行上下开合,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向外或向内进行开合,开合后可以使得机箱可以进行快速散热,使得电脑机箱在使用过程中变得更加智能化,给使用者不一样的使用体验。
1.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底板、前板和背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分别设于所述箱体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箱体上;
顶盖和支杆组件,所述顶盖设于所述顶板上侧,所述顶盖通过所述支杆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顶盖上下开合;
连接组件,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向外或向内进行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背板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部一端均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部一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下输出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为齿轮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部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部中间纵向设有一丝杆,所述丝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上输出轴连接,所述丝杆两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支杆组件与所述滑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组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和第五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和第五支杆相互铰接围合形成支架框体,所述支架框体的一端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第一支杆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框体的上侧中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包括第一支杆a和第一支杆b,所述第一支杆a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支杆a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杆b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支杆b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框体的上侧中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框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盖的另一端下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有一支撑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展翼变形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盖设有盖板组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