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表面清洗剂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在生产、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其表面会粘附灰尘、颗粒、油脂等油污。金属表面的油污若不及时除去,则对后续工序如电镀、涂渍等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影响金属材料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的除油处理为了提高除油效果,常常采用的改进方式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增加除油粉中碱性物质的量,但碱度的增加必然会对金属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影响金属的使用性能;同时使用局限性较大,对矿物油和烷烃类物质等顽固性油垢除油效果不明显。另一种是增加除油粉中表面活性剂的量,或改善表面活性剂配方,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除油能力有限,浮油和二次带油现象严重,泡沫过多,除油后金属表面并非光洁明亮,仍会残留油脂油花,还需多次清洗或进一步人工处理。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除油粉常常含有磷酸盐等物质,环保性较差。因此,亟需研发出一种新型强力无磷除油粉。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2~6份氢氧化物、1~5份碳酸盐、6~12份硅酸盐、5~10份填充剂、1~5份螯合剂、5~15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8份聚醚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和/或松香基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选自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1,4-双十六烷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盐、1,4-二癸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盐、1,4-二异癸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松香基表面活性剂为松香酸钠和/或歧化松香酸钾。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和松香基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0.2~0.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选自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羟值为65~80mgkoh/g。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螯合剂选自葡萄糖酸钠、柠檬酸钠、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份,将氢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填充剂、螯合剂依次加入搅拌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步骤二:继续加入聚醚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混合均匀并干燥后,即得强力无磷除油粉。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一定比例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填充剂、螯合剂,以及特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醚表面活性剂,制备而成的强力无磷除油粉,在35±2℃下防锈性测试合格,经钢和铸铁腐蚀性测试试件表面无腐蚀点,无明显变色,具有优异的清洗能力和良好的消泡性能,同时试片除油处理后表面光洁明亮且无油脂油花残留,乳化性能好,不浮油,不会二次带油。而且,本发明若加温至50~60℃左右,再经超声波除油3~10min,则除油效果更佳。此外,本发明所得除油粉经济环保,不含磷,满足国家环保标准,可强力去除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及顽固性油垢;还可针对铁件和钢材以及部分铜铝件、合金器件等金属材料进行除油处理,对黑色金属有良好的抗腐蚀和防锈功能,使用范围较广,具有极强的实际推广和应用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的”、“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2~6份氢氧化物、1~5份碳酸盐、6~12份硅酸盐、5~10份填充剂、1~5份螯合剂、5~15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8份聚醚表面活性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氢氧化物氢氧化物,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氢氧原子团形成的无机化合物。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碳酸盐碳酸盐,是由金属元素阳离子和碳酸根形成的一种盐类。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酸盐选自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硅酸盐硅酸盐,是指由硅、氧与其它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硅酸盐为硅酸钠和/或五水偏硅酸钠。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cas号:10213-79-3)。填充剂所述填充剂指的是加入体系中以改善物料性能的固体试剂。本发明对所述填充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填充剂,例如硫酸钠。螯合剂螯合剂,指的是含有能与金属原子或离子络合的配位体结构的物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螯合剂选自葡萄糖酸钠、柠檬酸钠、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cas号为527-07-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水中电离后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带负电荷的一类表面活性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和/或松香基表面活性剂。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选自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1,4-双十六烷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盐、1,4-二癸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盐、1,4-二异癸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在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cas号为4680-44-8)。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松香基表面活性剂为松香酸钠和/或歧化松香酸钾。在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松香基表面活性剂为松香酸钠(cas号为14351-66-7)。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和松香基表面活性剂。在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和松香基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0.2~0.7)。在一种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和松香基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0.45。现有技术中的除油处理为了提高除油效果,常常采用的改进方式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增加除油粉中碱性物质的量,但碱度的增加必然会对金属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影响金属的使用性能;同时使用局限性较大,对矿物油和烷烃类物质等顽固性油垢除油效果不明显。另一种是增加除油粉中表面活性剂的量,或改善表面活性剂配方,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除油能力有限,除油时间较长,浮油和二次带油现象严重,除油后金属表面并非光洁明亮,仍会残留油脂油花,还需多次清洗或进一步人工处理。发明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当所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和松香基表面活性剂,尤其是二者的重量比为1:(0.2~0.7)时,可以显著提升所得除油粉的除油速率,较快的将油污剥离金属材料。其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所用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较长的疏水链结构有利于其与金属材料上的油污快速接触并发生乳化作用,而一定比例的松香酸钠带有环状结构的疏水性结构,则可以进一步形成油污层层包覆结构逐步将油污剥离;另一方面,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的多疏水直链结构堆积于上述包覆结构中,其分子内联接基团进一步包覆结构的稳定性,促使油污从金属材料剥离。但发明人发现,除油后浮油和二次带油现象仍然存在,如何能够提升除油效率的同时避免上述问题,是发明人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聚醚表面活性剂聚醚表面活性剂,指的是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形成的聚合物。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选自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发明人在进一步研发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当在体系中引入一定重量份的聚醚表面活性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时,所得除油粉的除油效果和除油速率均进一步提升,除油后很少出现浮油和二次带油现象,同时除油过程中泡沫量较少。发明人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一定重量份的腰果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不饱和碳氢取代烷基链可以嵌插到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分子间,促进体系中混合有序相的形成;且其较长的烷基链也减少了油污剥离后形成的包覆结构微粒间的机械能,增加体系疏水范围,使得油污更易形成微小液滴,减少了除油后的油脂油花残留;而且,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不饱和碳氢取代烷基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气泡液膜的自我修复能力,起到消泡的作用。但发明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当进一步适当提升除油过程的使用温度,以提升体系中有效成分的除油效果时发现,所得除油粉的除油效率和除油效果不升反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羟值为65~80mgkoh/g。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羟值为78mgkoh/g。所述腰果酚聚氧乙烯醚购买自上海邦高化学有限公司,型号为bgf-7,羟值为78mgkoh/g。本发明所述羟值是指1g样品中的羟基所相当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用mgkoh/g为单位来表示;本发明对所述羟值的测试方法并没有特殊的限定,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羟值的测试方法,例如羟值滴定分析法。发明人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后发现,当所用所述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羟值为65~80mgkoh/g时,所得除油粉常温和升温后的除油效果进一步提升,无浮油和二次带油现象。发明人认为,一定羟值的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引入体系时,即使温度升高,也可进一步增大包覆结构微粒的表面积,使得其表面电荷密度下降,进一步促进油污微小液滴的形成,除油后无油脂油花残留。同时,体系中一定重量份的氢氧化物可以进一步与油污发生皂化反应,碳酸盐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和软化硬水作用,硅酸盐进一步润滑、乳化和分散油污,防止油污聚集,而螯合剂则与硬水中金属离子产生较强的螯合作用,协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醚表面活性剂,提升整体除油效果。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份,将氢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填充剂、螯合剂依次加入搅拌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步骤二:继续加入聚醚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混合均匀并干燥后,即得强力无磷除油粉。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实施例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45;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羟值为78mgkoh/g。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份,将氢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填充剂、螯合剂依次加入搅拌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步骤二:继续加入聚醚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混合均匀并干燥后,即得强力无磷除油粉。实施例2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2份氢氧化物、1份碳酸盐、6份硅酸盐、5份填充剂、1份螯合剂、5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45;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羟值为78mgkoh/g。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6份氢氧化物、5份碳酸盐、12份硅酸盐、10份填充剂、5份螯合剂、15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8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45;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羟值为78mgkoh/g。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2;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羟值为78mgkoh/g。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5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7;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羟值为78mgkoh/g。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6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8;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羟值为78mgkoh/g。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羟值为78mgkoh/g。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8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松香酸钠;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羟值为78mgkoh/g。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9实施例9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异癸基2-磺酸基琥珀酸酯二钠盐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45;所述1-异癸基2-磺酸基琥珀酸酯二钠盐,cas号为65277-50-1。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羟值为78mgkoh/g。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10实施例10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45。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份,将氢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填充剂、螯合剂依次加入搅拌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步骤二:继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混合均匀并干燥后,即得强力无磷除油粉。实施例11实施例11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45;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cas号为68131-39-5。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12实施例12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45;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为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羟值为78mgkoh/g。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13实施例13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45;所述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羟值为62mgkoh/g,购买自上海邦高化学有限公司,型号为bgf-10。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14实施例14提供了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4份氢氧化物、3份碳酸盐、9份硅酸盐、7.5份填充剂、3份螯合剂、1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所述硅酸盐为五水偏硅酸钠;所述填充剂为硫酸钠;所述螯合剂为葡萄糖酸钠;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和松香酸钠,二者的重量比为1:0.45;所述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羟值为85mgkoh/g,购买自上海邦高化学有限公司,型号为bgf-6。上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性能评价将实施例1~14所得强力无磷除油粉加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5%的溶液待用。1.外观、ph值、防锈性、腐蚀性测试:实施例1~5所得强力无磷除油粉按照jbt4323.2-1999《水基金属清洗剂试验方法》对外观、ph值(15~35℃)、防锈性(35±2℃)、对钢和铸铁的腐蚀性进行测试。其中,测试结果:外观:白色或为黄色,粉末状;ph值(15~35℃):11~13;防锈性(35±2℃):合格(即试片上6点均不锈蚀);腐蚀性(钢和铸铁):0级(即表面无腐蚀点,无明显变色)。2.清洗能力测试:将实施例1~14所得强力无磷除油粉,按照jbt4323.2-1999《水基金属清洗剂试验方法》对洗油率进行计算,其中试液温度为65±2℃,结果见表1。3.光洁度:对上述清洗能力测试后的金属试片表面的光洁度进行评价,其中光洁度的评价标准为,将处理后的试片放在光亮处,若试片表面光洁明亮且无油脂油花残留,记为良好;若试片表面光洁,少量油脂油花残留,记为合格;若试片表面有大量油脂油花残留,记为不合格,结果见表1。4.消泡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14所得强力无磷除油粉,按照jbt4323.2-1999《水基金属清洗剂试验方法》在30±2℃下,对消泡性能进行测试,记下残留泡沫高度,结果见表1。表1性能测试结果实施例清洗能力/%光洁度评价残留泡沫高度/ml实施例198.1良好8实施例297.9良好8实施例398.1良好9实施例498.2良好6实施例598.1良好11实施例686.7合格17实施例772.8合格4实施例865.8不合格38实施例981.3合格14实施例1032.5不合格41实施例1140.7不合格36实施例1258.4合格19实施例1366.8不合格25实施例1470.3不合格12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见:本发明采用一定比例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填充剂、螯合剂,以及特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醚表面活性剂,制备而成的强力无磷除油粉,外观为白色或黄色粉末状,在15~35℃的ph值为11~13,在35±2℃下防锈性测试合格,经钢和铸铁腐蚀性测试试件表面无腐蚀点,无明显变色;清洗能力即洗油率可达97.9~98.2%,消泡性能即泡沫高度仅为6~11ml,试片除油处理后表面光洁明亮且无油脂油花残留,乳化性能好,不浮油,不会二次带油。而且,本发明若加温至50~60℃左右,再经超声波除油3~10min,则除油效果更佳。此外,本发明所得除油粉经济环保,不含磷,满足国家环保标准,可强力去除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及顽固性油垢;还可针对铁件和钢材以及部分铜铝件、合金器件等金属材料进行除油处理,对黑色金属有良好的抗腐蚀和防锈功能,使用范围较广,具有极强的实际推广和应用价值。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2~6份氢氧化物、1~5份碳酸盐、6~12份硅酸盐、5~10份填充剂、1~5份螯合剂、5~15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8份聚醚表面活性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无磷除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和/或松香基表面活性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力无磷除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选自1,4-二庚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1,4-双十六烷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盐、1,4-二癸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盐、1,4-二异癸基磺酸基琥珀酸酯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力无磷除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香基表面活性剂为松香酸钠和/或歧化松香酸钾。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强力无磷除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和松香基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0.2~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无磷除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表面活性剂选自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力无磷除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羟值为65~80mgkoh/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无磷除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无磷除油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螯合剂选自葡萄糖酸钠、柠檬酸钠、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强力无磷除油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将氢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填充剂、螯合剂依次加入搅拌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二:继续加入聚醚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混合均匀并干燥后,即得强力无磷除油粉。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力无磷除油粉,按重量份计,包括2~6份氢氧化物、1~5份碳酸盐、6~12份硅酸盐、5~10份填充剂、1~5份螯合剂、5~15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8份聚醚表面活性剂。本发明所得除油粉具有优异的清洗能力和消泡性能,同时试片除油处理后表面光洁明亮且无油脂油花残留,乳化性能好,不浮油,不会二次带油;若加温后经超声波除油,则除油效果更佳。此外,本发明所得除油粉经济环保,不含磷,满足国家环保标准,可强力去除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及顽固性油垢;还可针对铁件和钢材以及部分铜铝件、合金器件等金属材料进行除油处理,对黑色金属有良好的抗腐蚀和防锈功能,使用范围较广,具有极强的实际推广和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吴应礼;吴乐珍;吴肖乐;吴罗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神韵塑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