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铁路无一例外地采用电力牵引。随着高速铁路里程的增加,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良好运行不能不受到高度重视。
at(autotransformer,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具有更长的供电区段、更大的供电能力之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高速铁路行车密度较大、运行速度高、供电容量大的要求,成为了我国高速铁路在现阶段的主流供电方式。
牵引网没有备用,且暴露于大自然中,加之弓网高速接触,容易导致故障的发生,引起断电,影响正常运行。牵引供电系统结构复杂、工作条件恶劣。沿铁路线路架设的接触网零件众多,地理分布广泛,工作于露天环境,需承受机车受电弓的高速冲击,且无备用,这些特点都导致了牵引供电系统的故障较易发生。
目前铁路供电系统普遍采取故障后处理方式,故障恢复速度慢,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牵引供电系统目前的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故障发生后才进行处理。对牵引供电系统日常的运行状态认识不清,只有等故障发生后才进行处理,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处理方式,故障后抢修模式给现场抢修人员带来巨大工作压力,容易导致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难以满足铁路对接触网状态高精确度的要求。
(2)故障之后的查找和恢复速度慢。现有的故障诊断方法精度不高,故障后的查找和处理工作量大,列车停运时间长。
(3)缺乏有效的故障预防措施。对牵引供电系统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估计不足,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
设备或系统故障的发生,是众多因素随时间累积的结果,其产生、发展必然经历一个时间过程,有时看似偶然的故障,也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即使是突发性故障也存在孕育、发展的时期。若能对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评估,掌握系统的实时工作状态,并从中总结系统状态演化发展的规律,根据规律就能提前识别出设备或系统的异常,提早对其进行检修或更换,将能减小牵引供电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避免故障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在线计算at段的虚拟阻抗并与其理论计算值进行实时比较、评判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设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额定电压为e,at段的长度为d,接触线t的自阻抗为zt,负馈线f的自阻抗为zf,接触线t与负馈线f的互阻抗为ztf;当列车在at段首端时,同步测量at段接触线ttf首端电压
(1)在列车每次驶入at段和驶出at段后,用公式(1)计算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用公式(2)计算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
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的理论值zt(ll)由公式(3)得到,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的理论值zf(ll)由公式(4)得到,
zt(ll)=d(zt-ztf)(3)
zf(ll)=d(zf-ztf)(4)
式中:长度d的单位为km,各种阻抗z单位均为ohm/km;牵引网额定电压e、接触线ttf首端电压
(2)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与其理论值zf(ll)基本相等时,at段的负馈线f电气性能无变化;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大于其理论值zf(ll)时,判断负馈线f存在断股,断线的情况;
(3)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与其理论值zt(ll)基本相等时,at段接触线t电气性能无变化;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大于其理论值zt(ll)时,判断接触线t存在断股,断线,磨耗加剧或承力索断线的情况;
(4)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小于其理论值zf(ll)且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也小于其理论值zt(ll)时,则判断是负馈线f和接触线t线间距离变近;
记录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形成历史数据库,生成变化趋势,当其变化量超过设定值时,需要对该at段进行检修或维修;
当同一电气化铁路或供电臂有多个at区段时,每个at段的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与理论值误差应基本接近,若差别较大时,则判断该at段存在施工质量问题;
所述权利要求1中用到的数据条件是:以at供电方式的同一变电所为参考,设列车在at段首端或列车在at段末端,(1)、若at段内无车时,at段接触线t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基本相等,且电流方向相同;当列车进入at段时,at段首端电流会有较大增加,且大于接触线t末端的电流;(2)、当列车在at段末端时,at段接触线t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不相等,当列车驶出at段末端时,at段接触线t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相等,且电流方向相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法,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额定电压为e,at段的长度为d,接触线t的自阻抗为zt,负馈线f的自阻抗为zf,接触线t与负馈线f的互阻抗为ztf;当列车在at段首端时,同步测量at段接触线ttf首端电压
利用接触线t、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与相应的虚拟阻抗理论值的差异可以对at接触网电气性能变化趋势进行记录和评判,当其变化量超过设定值时,对该at段进行检修和维修,减少事故的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一、利用列车进入和离开at段两端电压、电流进行接触网虚拟阻抗计算,对接触网断股、断线等进行识别。
二、利用接触线t、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与相应的虚拟阻抗理论值的差异可以对at接触网电气性能变化趋势进行记录和评判,当其变化量超过设定值时,对该at段进行检修和维修,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通用性好,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列车在at段首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列车在at段末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若at段内无车时,at段接触线t线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基本相等,且电流方向相同(以变电所为参考),当列车进入at段时,at段首端电流会有较大增加,且将大于接触线t末端电流。当列车在at段末端时,at段t线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不相等,当列车驶出at段末端时,at段接触线t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相等,且电流方向相同(以变电所为参考)。在列车每次驶入at段和驶出at段后用公式计算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与其理论值zf(ll)基本相等时,at段负馈线f电气性能无变化;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大于其理论值zf(ll)时,负馈线f可能存在断股,断线等情况。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与其理论值zt(ll)基本相等时,at段接触线t电气性能无变化;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大于其理论值zt(ll)时,接触线可能存在断股,断线,磨耗加剧或承力索断线等情况。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小于其理论值zf(ll)且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也小于其理论值zt(ll)时,则可能是负馈线f和接触线t线间距离变近。
如图2所示,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额定电压为e,at段的长度为d,接触线t自阻抗为zt,负馈线f自阻抗为zf,接触线t与负馈线f的互阻抗为ztf;当列车在at段首端时,同步测量at段接触线ttf首端电压
1.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设电气化铁路at牵引网额定电压为e,at段的长度为d,接触线t的自阻抗为zt,负馈线f的自阻抗为zf,接触线t与负馈线f的互阻抗为ztf;当列车在at段首端时,同步测量at段接触线ttf首端电压
(1)在列车每次驶入at段和驶出at段后,用公式(1)计算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用公式(2)计算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
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的理论值zt(ll)由公式(3)得到,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的理论值zf(ll)由公式(4)得到,
zt(ll)=d(zt-ztf)(3)
zf(ll)=d(zf-ztf)(4)
式中:长度d的单位为km,各种阻抗z单位均为ohm/km;牵引网额定电压e、接触线ttf首端电压
(2)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与其理论值zf(ll)基本相等时,at段的负馈线f电气性能无变化;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大于其理论值zf(ll)时,判断负馈线f存在断股,断线的情况;
(3)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与其理论值zt(ll)基本相等时,at段接触线t电气性能无变化;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大于其理论值zt(ll)时,判断接触线t存在断股,断线,磨耗加剧或承力索断线的情况;
(4)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小于其理论值zf(ll)且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也小于其理论值zt(ll)时,则判断是负馈线f和接触线t线间距离变近;
记录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形成历史数据库,生成变化趋势,当其变化量超过设定值时,需要对该at段进行检修或维修;
当同一电气化铁路或供电臂有多个at区段时,每个at段的接触线t的虚拟阻抗zt(xn),负馈线f的虚拟阻抗zf(xn)与理论值误差应基本接近,若差别较大时,则判断该at段存在施工质量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t供电接触网电气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利要求1中用到的数据条件是:以at供电方式的同一变电所为参考,设列车在at段首端或列车在at段末端,(1)、若at段内无车时,at段接触线t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基本相等,且电流方向相同;当列车进入at段时,at段首端电流会有较大增加,且大于接触线t末端的电流;(2)、当列车在at段末端时,at段接触线t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不相等,当列车驶出at段末端时,at段接触线t首端和末端电流幅值相等,且电流方向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