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3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轴主体保护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



背景技术:

润滑系统中机油泵的作用:机油泵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机油泵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齿轮式机油泵又分为内接齿轮式和外接齿轮式,一般把后者称为齿轮式油泵;传统的油泵传动轴安装至泵体上,在安装时会产生偏差,在传动轴运转时,传动轴会与泵体的连接处产生摩擦,长期使用会使磨损加剧,降低传动效率,为此人们提出一种油泵轴主体,如中国专利cn207554769u所公开的一种汽车变速箱的油泵轴主体,包括润滑油盛放箱、制冷器、照明灯板、啮合齿一、油泵轴主体、保护套、液体泵、出液管、啮合齿二、电磁铁以及手柄,所述油泵轴主体上端固定有啮合齿二,所述油泵轴主体下端固定有啮合齿一,所述油泵轴主体外端固定有润滑油盛放箱,所述润滑油盛放箱上端固定有出液管,所述油泵轴主体外端固定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位于润滑油盛放箱下方,所述制冷器下端固定有照明灯板,所述制冷器右端固定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右端固定有手柄。所述润滑油盛放箱外端固定有保护套,所述出液管上固定有液体泵,所述照明灯板为led节能灯板,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便于携带,能够降温;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液体泵日常的使用成本较高,难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量进行油料的添加,而且后期保养维护成本较高,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对传统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包括油泵轴主体和出液管,所述油泵轴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啮合齿,所述油泵轴主体上靠近中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润滑油盛放箱,所述润滑油盛放箱的侧面固定套有保护套,所述油泵轴主体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冷器,所述润滑油盛放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出装置。

所述导出装置包括管一,所述管一的底部与润滑油盛放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管一上靠近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一,所述环一的内壁与出液管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管一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环二,所述环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管二,所述管二上靠近底部的表面贯穿至润滑油盛放箱内且与润滑油盛放箱密封固连,所述管一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管一被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自上而下分隔成a、b和c三个独立的空间,所述管一上远离油泵轴主体的一侧开设有通槽并通过通槽密封固连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表面贯穿套筒的侧面且在套筒上限位转动,所述驱动轴上靠近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面圆柱,所述斜面圆柱上的斜面靠朝向活塞,所述活塞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侧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滑动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一端与活塞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柱体的表面套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板和压板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所述压板上远离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端部与斜面圆柱上的斜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轴上远离斜面圆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环三,两个所述环三的相对侧分别与活塞的侧面和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杆上靠近斜面圆柱的一端为弧形端面,且挤压杆通过其上的弧形端面与斜面圆柱上的斜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柱体为矩形柱体,且定位板上所开设的通孔为与柱体相适配的矩形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出装置的设置,使得润滑油盛放箱内的油料能够被精准的抽出,并且导向油泵轴主体和泵体的连接处,且手动操作,减少了使用成本,装置的耐久度也大大提高;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驱动驱动装置,使得驱动装置带着活塞在套筒内不断的进行左右滑动,如图2所示,当活塞在套筒内右移时,会使b区内的压强减小,产生负压,使得润滑油盛放箱内的油料会通过管二、转至c区,再通过第二单向阀而进入至b区内,而后活塞在套筒内左移时,b区内的压强增加,此前转移至b区内的油料会在高压环境下通过第一单向阀转至a区,再通过a区最终流向出液管,通过出液管将油料导致油泵轴主体和泵体的的连接处,达到润滑效果;在上述过程中,油料的流通路径自下而上,经c、b和a的方向进行流动,且不会发生逆流。

三、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液体泵日常的使用成本较高,难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量进行油料的添加,而且后期保养维护成本较高,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一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的正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斜面圆柱的立体图。

图中:1-油泵轴主体、2-啮合齿、3-润滑油盛放箱、4-保护套、5-制冷器、6-出液管、7-导出装置、8-管一、9-环一、10-环二、11-管二、12-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通槽、15-套筒、16-活塞、17-驱动装置、18-驱动轴、19-斜面圆柱、20-定位板、21-柱体、22-压板、23-压簧、24-挤压杆、25-旋钮、26-环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包括油泵轴主体1和出液管6,润滑油盛放箱3内储存有润滑用的油料;通过出液管6将润滑油料输送至油泵轴主体1与泵体的连接处,油泵轴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啮合齿2,通过啮合齿2将油泵轴主体1安装到泵体上,油泵轴主体与油泵轴主体1上靠近中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润滑油盛放箱3,润滑油盛放箱3的侧面固定套有保护套4,该保护套4的设置,避免在油泵轴主体1进行安装时,泵体容易磨损油泵轴主体1达到了保护油泵轴主体1的效果;油泵轴主体1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冷器5,制冷器5工作产生冷气,并将冷气传入油泵轴主体1内部起到降温保护的效果,上述装置在背景技术中所提及对比文件的说明书中进行了充分公开,在本方案中仅加以引用,故不再赘述;润滑油盛放箱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出装置7,通过导出装置7的设置,使得润滑油盛放箱3内的油料能够被精准的抽出,并且导向油泵轴主体1和泵体的连接处,且手动操作,减少了使用成本,装置的耐久度也大大提高。

导出装置7包括管一8,管一8的底部与润滑油盛放箱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管一8上靠近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一9,环一9的内壁与出液管6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管一8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环二10,环一9和环二10对管一8的两端起到密封作用;环二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管二11,管二11上靠近底部的表面贯穿至润滑油盛放箱3内且与润滑油盛放箱3密封固连,管一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2和第二单向阀13,管一8被第一单向阀12和第二单向阀13自上而下分隔成a、b和c三个独立的空间,管一8上远离油泵轴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槽14并通过通槽14密封固连有套筒15,套筒1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塞16,套筒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17,手动驱动驱动装置17,使得驱动装置17带着活塞16在套筒15内不断的进行左右滑动,如图2所示,当活塞16在套筒15内右移时,会使b区内的压强减小,产生负压,使得润滑油盛放箱3内的油料会通过管二11、转至c区,再通过第二单向阀13而进入至b区内,而后活塞16在套筒15内左移时,b区内的压强增加,此前转移至b区内的油料会在高压环境下通过第一单向阀12转至a区,再通过a区最终流向出液管6,通过出液管6将油料导致油泵轴主体1和泵体的的连接处,达到润滑效果;在上述过程中,油料的流通路径自下而上,经c、b和a的方向进行流动,且不会发生逆流;驱动装置17包括驱动轴18,驱动轴18的表面贯穿套筒15的侧面且在套筒15上限位转动,驱动轴18上远离斜面圆柱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25,旋钮25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旋钮25的设置,方便对驱动轴18进行驱动转动,而其上防滑纹的开设,使得转动更加省力,驱动轴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环三26,两个环三26的相对侧分别与活塞16的侧面和内壁转动连接,通过两个环三26的设置,进一步保证驱动轴18在套筒15上限位转动稳定性,其次,进一步保证套筒15内的密封性能;驱动轴18上靠近套筒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面圆柱19,斜面圆柱19上的斜面靠朝向活塞16,活塞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0,定位板20的侧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滑动连接有柱体21,柱体21为矩形柱体,且定位板20上所开设的通孔为与柱体21相适配的矩形孔,通过柱体21为矩形柱体的设置,使得柱体21能够与定位板20上的矩形孔配合,进行稳定的左右滑动,在滑动中不会发生转动,进一步保证密封性能;柱体21的一端与活塞16的侧面固定连接,柱体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2,柱体21的表面套有压簧23,压簧23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板20和压板22的相对侧固定连接,压板22上远离柱体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杆24,挤压杆24上靠近斜面圆柱19的一端为弧形端面,且挤压杆24通过其上的弧形端面与斜面圆柱19上的斜面滑动连接,通过挤压杆24上弧形端面的设置,使得挤压杆24在与斜面圆柱19之间的相对滑动会更加流畅,挤压杆24的端部与斜面圆柱19上的斜面滑动连接,使用时手动驱动驱动轴18,通过驱动轴18带动斜面圆柱19的同步转动,当斜面圆柱19斜面上的凹面区域与挤压杆24的端部接触时,如图3所示,此时压簧23的弹力得以释放,使得柱体21带着活塞16、压板22和挤压杆24移至最右端;同理当斜面圆柱19上的凸面区域与挤压杆24的端部接触时,会使挤压杆24带着压板22、柱体21和活塞16在克服压簧23的弹力后移至最左端;当连续转动驱动轴18后,会使柱体21带着活塞16在套筒15内连续进行左右往复移动。

工作原理:该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在使用时,通过导出装置7的设置,使得润滑油盛放箱3内的油料能够被精准的抽出,并且导向油泵轴主体1和泵体的连接处,且手动操作,减少了使用成本,装置的耐久度也大大提高;通过手动驱动驱动装置17,使得驱动装置17带着活塞16在套筒15内不断的进行左右滑动,如图2所示,当活塞16在套筒15内右移时,会使b区内的压强减小,产生负压,使得润滑油盛放箱3内的油料会通过管二11、转至c区,再通过第二单向阀13而进入至b区内,而后活塞16在套筒15内左移时,b区内的压强增加,此前转移至b区内的油料会在高压环境下通过第一单向阀12转至a区,再通过a区最终流向出液管6,通过出液管6将油料导致油泵轴主体1和泵体的的连接处,达到润滑效果;在上述过程中,油料的流通路径自下而上,经c、b和a的方向进行流动,且不会发生逆流;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液体泵日常的使用成本较高,难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量进行油料的添加,而且后期保养维护成本较高,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包括油泵轴主体(1)和出液管(6),所述油泵轴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啮合齿(2),所述油泵轴主体(1)上靠近中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润滑油盛放箱(3),所述润滑油盛放箱(3)的侧面固定套有保护套(4),所述油泵轴主体(1)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冷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盛放箱(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出装置(7);所述导出装置(7)包括管一(8),所述管一(8)的底部与润滑油盛放箱(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管一(8)上靠近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一(9),所述环一(9)的内壁与出液管(6)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管一(8)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环二(10),所述环二(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管二(11),所述管二(11)上靠近底部的表面贯穿至润滑油盛放箱(3)内且与润滑油盛放箱(3)密封固连,所述管一(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2)和第二单向阀(13),所述管一(8)被第一单向阀(12)和第二单向阀(13)自上而下分隔成a、b和c三个独立的空间,所述管一(8)上远离油泵轴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槽(14)并通过通槽(14)密封固连有套筒(15),所述套筒(1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塞(16),所述套筒(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7)包括驱动轴(18),所述驱动轴(18)的表面贯穿套筒(15)的侧面且在套筒(15)上限位转动,所述驱动轴(18)上靠近套筒(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面圆柱(19),所述斜面圆柱(19)上的斜面靠朝向活塞(16),所述活塞(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0),所述定位板(20)的侧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滑动连接有柱体(21),所述柱体(21)的一端与活塞(16)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柱体(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2),所述柱体(21)的表面套有压簧(23),所述压簧(23)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板(20)和压板(22)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所述压板(22)上远离柱体(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杆(24),所述挤压杆(24)的端部与斜面圆柱(19)上的斜面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8)上远离斜面圆柱(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25),所述旋钮(25)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环三(26),两个所述环三(26)的相对侧分别与活塞(16)的侧面和内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24)上靠近斜面圆柱(19)的一端为弧形端面,且挤压杆(24)通过其上的弧形端面与斜面圆柱(19)上的斜面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1)为矩形柱体,且定位板(20)上所开设的通孔为与柱体(21)相适配的矩形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磷皂化防腐蚀技术的高精度油泵轴,包括油泵轴主体和出液管,所述油泵轴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啮合齿,所述油泵轴主体上靠近中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润滑油盛放箱,所述润滑油盛放箱的侧面固定套有保护套,所述油泵轴主体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冷器,所述润滑油盛放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出装置,所述导出装置包括管一,所述管一的底部与润滑油盛放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液体泵日常的使用成本较高,难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量进行油料的添加,而且后期保养维护成本较高,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挺;潘雨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万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77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