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极组与电解产氢的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0


本发明是关于膜电极组,以及采用膜电极组电解产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能源短缺的现今,寻求替代能源势在必行,而氢能为最佳的替代能源。由于环境保护的观念,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符合环保期待,电解水是制造氢气与氧气的最简单方式。尽管利用电解水产氢具有相当多的优点,但是在大量产氢的过程却具有致命的缺点,即耗费相当多的能量导致不符成本。能量消耗多与过电位过大有关,而过电位与电极、电解液、及反应生成物有关。为提升电解水效率,电极扮演重要角色。降低活化能及增加反应的界面为电解水效率的重要因素。活化能降低是受电极表面催化的影响,其取决于电极材料本身催化特性。虽然贵金属iro2一直是最具催化效果的电极材料之一,但其价格相当昂贵。为减低成本,必须采用其他材料取代iro2。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新的催化剂(catalyst)组成进一步提升产氢反应(her)与产氧反应(oer)的活性,以兼顾催化剂活性与降低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膜电极组,包括:阳极,包括第一催化剂层于第一气液扩散层上;阴极,包括第二催化剂层于第二气液扩散层上;以及阴离子交换膜,夹设于阳极的第一催化剂层与阴极的第二催化剂层之间,其中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m’am”bn2或m’cm”dce,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m”为nb、ta、或上述的组合,0.7≤a≤1.7,0.3≤b≤1.3,a b=2,0.24≤c≤1.7,0.3≤d≤1.76,且0.38≤e≤3.61,其中m’am”bn2为立方晶系,且m’cm”dce为立方晶系或非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膜电极组浸置于碱性水溶液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nianbbn2,0.7£a£1.51,且0.49£b£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nicnbdce,0.90£c£1.47,0.53£d£1.10,且0.9£e£1.9。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nicnbdce,0.74≤c≤1.63,0.37≤d≤1.26,且0.38≤e≤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cocnbdce,0.24≤c≤1.39,0.61≤d≤1.76,且0.63≤e≤3.6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mxruyn2或mxruy,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0<x<1.3,0.7<y<2,x y=2,mxruyn2为立方晶系或非晶,且mxruy为立方晶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液扩散层与第二气液扩散层各自包括多孔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液扩散层为金属网,而第二气液扩散层为金属网或碳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液扩散层的孔径介于40微米至150微米之间,而第二气液扩散层的孔径介于0.5微米至5微米之间。

本发明另提供的电解产氢的方法,包括:将膜电极组浸置于碱性水溶液中,其中膜电极组包括:阳极,包括第一催化剂层于第一气液扩散层上;阴极,包括第二催化剂层于第二气液扩散层上;以及阴离子交换膜,夹设于阳极的第一催化剂层与阴极的第二催化剂层之间,其中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m’am”bn2或m’cm”dce,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m”为nb、ta、或上述的组合,0.7≤a≤1.7,0.3≤b≤1.3,a b=2,0.24≤c≤1.7,0.3≤d≤1.76,且0.38≤e≤3.61,其中m’am”bn2为立方晶系,且m’cm”dce为立方晶系或非晶;以及施加电位至阳极与阴极以电解碱性水溶液,使阴极产生氢气,并使阳极产生氧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mxruyn2或mxruy,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0<x<1.3,0.7<y<2,x y=2,mxruyn2为立方晶系或非晶,且mxruy为立方晶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液扩散层与第二气液扩散层各自包括多孔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液扩散层为金属网,而第二气液扩散层为碳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液扩散层的孔径介于40微米至150微米之间,而第二气液扩散层的孔径介于0.5微米至5微米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膜电极组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ru催化剂与nixruy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ru2n2催化剂nixruyn2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ru催化剂与nixruy催化剂的her曲线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ru催化剂与nixruyn2催化剂的her曲线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ni2n2催化剂与mnxruyn2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ni2n2催化剂与mnxruyn2催化剂的her曲线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nianbbn2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nicnbdce催化剂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nicnbdce催化剂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11为一实施例中,cocnbdce催化剂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12为一实施例中,cocnbdce催化剂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13为一实施例中,cocnbdce催化剂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14为一实施例中,cocnbdce催化剂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15为一实施例中,cocnbdce催化剂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的oer曲线图;

图16至图19为实施例中,膜电极组的电流-电压曲线图;

图20为一实施例中,膜电极组长时间操作后的电流图。

符号说明

11阳极;

11a、15a气液扩散层;

11b、15b催化剂层;

13阴离子交换膜;

15阴极;

100膜电极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催化剂材料,其化学结构为:m’am”bn2,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m”为nb、ta、或上述的组合,0.7≤a≤1.7,0.3≤b≤1.3,且a b=2,其中催化剂材料为立方晶系。在一实施例中,m’为ni,m”为nb,0.7≤a≤1.51,且0.49≤b≤1.30。若a过小(即b过大),则活性不佳。若a过大(即b过小),则活性与稳定性不佳。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催化剂材料,其化学结构为:m’cm”dce,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m”为nb、ta、或上述的组合,0.24≤c≤1.7,0.3≤d≤1.76,且0.38≤e≤3.61,其中催化剂材料为立方晶系或非晶。在一实施例中,m’为ni且m”为nb,0.90≤c≤1.47,0.53≤d≤1.10,且0.9≤e≤1.9。在一实施例中,m’为ni且m”为nb,0.74≤c≤1.63,0.37≤d≤1.26,且0.38≤e≤1.30。在一些实施例中,m’为co且m”为nb,0.24≤c≤1.39,0.61≤d≤1.76,且0.63≤e≤3.61。若c过小(即d过大),则活性不佳。若c过大(即d过小),则活性与稳定性不佳。若e过小,则活性不佳。若e过大,则活性与稳定性不佳。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催化剂材料的形成方法,包括:将m’靶材与m”靶材置于含氮气的氛围中,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且m”为nb、ta、或上述的组合。分别提供功率至m’靶材与m”靶材;以及提供离子撞击m’靶材与m”靶材,以溅镀沉积m’am”bn2于基材上,其中0.7≤a≤1.7,0.3≤b≤1.3,且a b=2,其中m’am”bn2为立方晶系。在一实施例中,含氮气的氛围压力介于1mtorr至30mtorr之间。若含氮气的氛围压力过低,则无法进行有效氮化反应。若含氮气的氛围压力过高,则无法进行有效氮化反应。在一实施例中,含氮气的氛围包含载气如氦气、氩气、其他合适的钝气、或上述的组合,且氮气与载气的分压比例介于0.1~10之间。若氮气的分压比例过低,则无法进行有效氮化反应。若氮气的分压比例过高,则无法进行有效氮化反应。上述方法分别提供功率至m’靶材与m”靶材。举例来说,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介于10~200w之间。若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过低,则催化剂材料中的m’比例过低。若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过高,则催化剂材料中的m’比例过高。另一方面,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介于10~200w之间。若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过低,则催化剂材料中的m”比例过低。若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过高,则催化剂材料中的m”比例过高。上述功率可为直流电功率或射频功率。

上述方法也提供离子撞击m’靶材与m”靶材,以溅镀沉积m’am”bn2于基材上。举例来说,可等离子体激发氮气与载气以形成离子,并使离子撞击靶材。在一实施例中,基材包括多孔导电层,比如多孔的金属网(如不锈钢网、钛网、镍网、镍合金网、铌合金网、铜网、或铝网)。多孔导电层的孔径取决于m’am”bn2的用途。举例来说,若具有m’am”bn2于其上的多孔导电层作为电解碱性水溶液的阳极(用于oer),则多孔导电层的孔径介于40微米至150微米之间。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催化剂材料的形成方法,包括:将m’靶材、m”靶材、与碳靶材置于载气氛围中,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且m”为nb、ta、或上述的组合。分别提供功率至m’靶材、m”靶材、与碳靶材;以及提供离子撞击m’靶材、m”靶材、与碳靶材,以溅镀沉积m’cm”dce于基材上,其中0.24≤c≤1.7,0.3≤d≤1.76,且0.38≤e≤3.61,其中m’cm”dce为立方晶系或非晶。在一实施例中,载气氛围的压力介于1mtorr至30mtorr之间。若载气氛围压力过低,则无法形成有效结晶。若载气氛围压力过高,则无法形成有效结晶。在一实施例中,载气可为氦气、氩气、其他合适的钝气、或上述的组合。上述方法分别提供功率至m’靶材、m”靶材、与碳靶材。举例来说,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介于10至200w之间。若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过低,则催化剂材料中的m’比例过低。若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过高,则催化剂材料中的m’比例过高。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介于10至200w之间。若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过低,则催化剂材料中的m”比例过低。若提供至m”靶材的功率过高,则催化剂材料中的m”比例过高。另一方面,提供至碳靶材的功率介于10至200w之间。若提供至碳靶材的功率过低,则催化剂材料中的碳比例过低。若提供至碳靶材的功率过高,则催化剂材料中的碳比例过高。上述功率可为直流电功率或射频功率。

上述方法也提供离子撞击m’靶材、m”靶材、与碳靶材,以溅镀沉积m’cm”dce于基材上。举例来说,可用等离子体激发载气以形成离子,并使离子撞击靶材。在一实施例中,基材包括多孔导电层,比如多孔的金属网(如不锈钢网、钛网、镍网、镍合金网、铌合金网、铜网、或铝网)。多孔导电层的孔径取决于m’cm”dce的用途。举例来说,若具有m’cm”dce于其上的多孔导电层作为电解碱性水溶液的阳极(用于oer),则多孔导电层的孔径介于40微米至150微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催化剂材料可用于电解产氢的膜电极组。如图1所示,膜电极组100包括阳极11、阴极15、与阴离子交换膜13,且阴离子交换膜夹设于阳极11与阴极15之间。阳极11包括催化剂层11b于气液扩散层11a上,而阴极15包括催化剂层15b于气液扩散层15a上。此外。阴离子交换膜13,夹设于阳极11的催化剂层11b与阴极15的催化剂层15b之间。催化剂层11b的化学结构为m’am”bn2或m’cm”dce,而m’、m”、a、b、c、d、与e的定义同前述,在此不重复。

在一实施例中,阴离子交换膜13可为含卤素离子的咪唑高分子或其他合适材料。举例来说,阴离子交换膜13可为购自fumatech的fas或购自dioxidematerials的x37-50。由于膜电极组100用于电解碱性水溶液产氢,因此采用阴离子交换膜13而非其他离子交换膜。

在一实施例中,气液扩散层11a与气液扩散层15a各自包括多孔导电层。举例来说,气液扩散层11a可为多孔的金属网(如不锈钢网、钛网、镍网、镍合金网、铌合金网、铜网、或铝网)。另一方面,气液扩散层15a可为多孔的金属网(如不锈钢网、钛网、镍网、镍合金网、铌合金网、铜网、或铝网)或多孔碳材(如碳纸或碳布)。在一实施例中,气液扩散层11a的孔径介于40微米至150微米之间。若气液扩散层11a的孔径过小,则增加质传阻抗。若气液扩散层11a的孔径过大,则丧失活性面积。在一实施例中,气液扩散层15a的孔径介于0.5微米至5微米之间。若气液扩散层15a的孔径过小,则增加质传阻抗。若气液扩散层15a的孔径过大,则丧失活性面积。

在其他实施例中,阳极11的气液扩散层11a与阴极15的气液扩散层15a的孔径不同及/或组成不同,或者阳极11的催化剂层11b与阴极15的催化剂层15b的元素组成或元素比例不同,端视需求而定。举例来说,催化剂层11b的化学结构为m’am”bn2或m’cm”dce,而催化剂层15b的化学结构为mxruyn2或mxruy,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0<x<1.3,0.7<y<2,x y=2,mxruyn2为立方晶系或非晶,且mxruy为立方晶系。在此实施例中,气液扩散层11a可为多孔金属网,而气液扩散层11b可为多孔碳纸,以进一步增加膜电极组在电解中的耐久性。在另一实施例中,催化剂层11b的化学结构为m’am”bn2或m’cm”dce,而阴极15可为市售电极。

上述膜电极组可用于电解产氢。举例来说,可将膜电极组浸置于碱性水溶液中。举例来说,碱性水溶液可为naoh、koh、其他合适的碱类、或上述的组合的水溶液。在一实施例中,碱性水溶液的ph值大于14且小于15。若碱性水溶液的ph值过低,则导电度不佳。若碱性水溶液的ph值过高,则溶液粘度过高。上述方法也施加电位至阳极与阴极以电解碱性水溶液,使阴极产生氢气,并使阳极产生氧气。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催化剂符合电解碱性水溶液产氢的需求。在oer部分,催化剂可解决现有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佳、导电性不良、抗氧化耐蚀性低等问题。催化剂需具备高导电能力,与高oer的电化学活性。本发明实施例的催化剂在扩散观点中,在低温下的晶界扩散系数远大于体扩散系数。由于催化剂中添加的杂质原子m’可填充于晶界,可阻隔原子经由晶界扩散,以改善其效能。催化剂的快速扩散路径如晶界等,可被某些材料填充,以阻止相邻的材料原子经由晶界或其它缺陷扩散。通过插入晶界缝隙的氮原子或碳原子,可大量减少原子经由晶界扩散的机会。综上所述,采用氮原子与碳原子可增加抗氧化及材料稳定性。由于氮化物或碳化物的导电佳且兼顾活性与成本,以m”的氮化物或碳化物(与pt活性相近)结合m’可得高导电度与电化学活性的催化剂。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数实施例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制备例1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玻璃碳电极(5mmod×4mmh)上沉积pt催化剂。将pt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施加功率至pt靶材,并将氩气(流速为20sccm)通入机台,且机台内的压力为30mtorr。以氩离子撞击pt靶材,在室温下进行溅镀5至6分钟,以形成膜厚约100nm的pt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42mg。

制备例2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玻璃碳电极(5mmod×4mmh)上分别沉积不同元素比例的nixruy催化剂。将ni靶材与ru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ni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与ru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并将氩气(流速为20sccm)通入机台,且机台内的压力为20mtorr。以氩离子撞击ni靶材与ru靶材,于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5至6分钟,以形成膜厚约100nm的nixruy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24mg。由eds分析nixruy催化剂,x介于约0.065至0.85之间,而y介于约1.935至1.15之间。由sem分析nixruy催化剂,其表面形貌为粒状。由x射线绕射分析(xrd)分析nixruy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另一方面,可只将ru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以类似参数形成膜厚约100nm的ru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24mg。

制备例3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玻璃碳电极(5mmod×4mmh)上分别沉积不同元素比例的nixruyn2催化剂。将ni靶材与ru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ni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与ru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并将氮气与氩气(流速为20sccm)通入机台,氮气/(氩气 氮气)=50%,且机台内的压力为20mtorr。以氩离子撞击ni靶材与ru靶材,于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5至6分钟,以形成膜厚约100nm的nixruyn2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24mg。由eds分析nixruyn2催化剂,x介于约0.069至1.086之间,而y介于约1.931至0.914之间。由sem分析nixruyn2催化剂,其表面形貌为三角锥与四角锥。由xrd分析nixruyn2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或非晶。另一方面,可只将ru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以类似参数形成膜厚约100nm的ru2n2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24mg。

实施例1

将上述pt、ru、ru2n2、nixruy、与nixruyn2催化剂,进行oer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在0.1mkoh溶液中,分别取pt、ru、ru2n2、nixruy、与nixruyn2催化剂形成其上的玻璃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取hg/hgo作为参考电极,并取铂作为辅助电极。扫描电压范围:-0.8~1v,扫描速度为50mv/s,扫描次数为10次。接着进行oer的cv测量,扫描电压范围:-0.8~0.1v,扫描速度为10mv/s,且扫描次数为5次。上述oer结果如图2(ru与nixruy)与图3(ru2n2与nixruyn2)所示,横轴为相对于可逆氢电极(reversiblehydrogenelectrode,rhe)的电位(v),纵轴为电流密度(j,ma/cm2)。如图2所示,纯ru催化剂层无oer活性,而添加ni的ru催化剂活性明显提升。如图3所示,ru2n2催化剂活性远高于ru催化剂活性,而添加适量ni的ru2n2催化剂(即nixruyn2催化剂)的活性可大幅提升。举例来说,nixruyn2的x介于0.4至1.1之间时,可具有较佳效果。部分催化剂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知,oer中的ni0.29ru1.71与ni0.46ru1.53n2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均高于铂膜催化剂的电流密度。不过nixruy无抗氧化能力,因此不适于应用于oer。换言之,ni0.46ru1.53n2比铂膜催化剂更适用于oer。

实施例2

将上述pt、ru、nixruy、与nixruyn2催化剂,进行her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在0.1mkoh溶液中,分别取pt、ru、ru2n2、nixruy、与nixruyn2催化剂形成其上的玻璃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取hg/hgo作为参考电极,并取铂作为辅助电极。在her测量部分,工作电极的转速为1600rpm,扫描电压范围:0~1v,扫描速度为10mv/s,扫描次数为3次。上述her结果如图4(ru与nixruy)与图5(ru与nixruyn2)所示,横轴为相对于可逆氢电极(rhe)的电位(v),纵轴为电流密度(j,ma/cm2)。如图4所示,添加ni的ru催化剂(即nixruy)活性明显高于ru催化剂。部分催化剂的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由上述可知,her中的ni0.06ru1.93与ni1.2ru0.8n2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均高于铂膜催化剂的电流密度。换言之,ni0.06ru1.93与ni1.2ru0.8n2催化剂均比铂膜催化剂更适用于her。

制备例4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玻璃碳电极(5mmod×4mmh)上分别沉积不同元素比例的mnxruyn2催化剂。将mn靶材与ru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mn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与ru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并将氮气与氩气(流速为20sccm)通入机台,氮气/(氩气 氮气)=50%,且机台内的压力为20mtorr。以氩离子撞击mn靶材与ru靶材,于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5至6分钟,以形成膜厚约100nm的mnxruyn2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24mg。由eds分析mnxruyn2催化剂,x介于约0.01至0.8之间,而y介于约1.2至1.99之间。由sem分析mnxruyn2催化剂,其表面形貌为三角锥与四角锥。由xrd分析mnxruyn2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或非晶。

实施例3

将上述mnxruyn2催化剂,进行oer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在0.1mkoh溶液中,取mnxruyn2催化剂形成其上的玻璃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取hg/hgo作为参考电极,工作电极的转速为1600rpm,并取铂作为辅助电极。扫描电压范围:-0.8~1v,扫描速度为50mv/s,扫描次数为10次。接着进行oer的cv测量,扫描电压范围:-0.8~0.1v,扫描速度为10mv/s,且扫描次数为5次。上述oer结果如图6(ni2n2与mnxruyn2)所示,横轴为相对于可逆氢电极(rhe)的电位(v),纵轴为电流密度(j,ma/cm2)。如图6所示,添加适量mn的ru2n2催化剂(即mnxruyn2催化剂)的活性可大幅提升。举例来说,mnxruyn2的x介于0.3至0.7之间时,可具有较佳效果。部分催化剂的比较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可知,oer中的mn0.323ru1.677n2催化剂的电流密度高于铂膜催化剂的电流密度。换言之,mn0.323ru1.677n2比铂膜催化剂更适用于oer。

实施例4

将mnxruyn2催化剂进行her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在0.1mkoh溶液中,取mnxruyn2催化剂形成其上的玻璃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取hg/hgo作为参考电极,并取铂作为辅助电极。在her测量部分,工作电极的转速为1600rpm,扫描电压范围:0~1v,扫描速度为10mv/s,扫描次数为3次。上述her结果如图7所示,横轴为相对于可逆氢电极(rhe)的电位(v),纵轴为电流密度(j,ma/cm2)。部分催化剂的比较如表4所示:

表4

由上述可知,her中的mn0.079ru1.92n2催化剂的电流密度高于铂膜催化剂的电流密度。换言之,mn0.079ru1.92n2催化剂均比铂膜催化剂更适用于her。

制备例5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玻璃碳电极(5mmod×4mmh)上分别沉积不同元素比例的nianbbn2催化剂。将ni靶材与nb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ni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与nb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并将氮气与氩气(流速为10sccm)通入机台,氮气/(氩气 氮气)=50%,且机台内的压力为5mtorr。以氩离子撞击ni靶材与nb靶材,于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5至6分钟,以形成膜厚约100nm的nianbbn2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17mg。由eds分析nianbbn2催化剂,a介于约0.3128至1.5082之间,而b介于约0.5095至1.6872之间。由xrd分析nianbbn2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

制备例6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玻璃碳电极(5mmod×4mmh)上分别沉积不同元素比例的nicnbdce催化剂。将ni靶材、nb靶材、与碳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ni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nb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与碳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并将氩气(10sccm)通入机台,且机台内的压力为5mtorr。以氩离子撞击ni靶材、nb靶材、与碳靶材,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5至6分钟,以形成膜厚约100nm的nicnbdce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17mg。由eds分析nicnbdce催化剂,c介于约0.58至1.47之间,d介于约0.53至1.42之间,而e介于约0.92至2.47之间。由xrd分析nicnbdce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或非晶。另一方面,可只将nb靶材与碳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以类似参数形成膜厚约100nm的nb0.6556c1.3444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17mg。

制备例7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玻璃碳电极(5mmod×4mmh)上分别沉积不同元素比例的nicnbdce催化剂。将ni靶材、nb靶材、与碳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ni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nb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与碳靶材的功率(10至200w之间),并将氩气(10sccm)通入机台,且机台内的压力为5mtorr。以氩离子撞击ni靶材、nb靶材、与碳靶材,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5至6分钟,以形成膜厚约100nm的nicnbdce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17mg。由eds分析nicnbdce催化剂,c介于约0.74至1.63之间,d介于约0.37至1.26之间,而e介于约0.38至1.30之间。由xrd分析nicnbdce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或非晶。

实施例5

将上述pt、nianbbn2、nicnbdce、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进行oer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在0.1mkoh溶液中,分别取pt、nianbbn2、nicnbdce、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形成其上的玻璃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取hg/hgo作为参考电极,工作电极的转速为1600rpm,并取铂作为辅助电极。扫描电压范围:-0.8~1v,扫描速度为50mv/s,扫描次数为10次。接着进行oer的cv测量,扫描电压范围:-0.8~0.1v,扫描速度为10mv/s,且扫描次数为5次。上述oer结果如图8(nianbbn2)、图9(nicnbdce与nb0.6556c1.3444)、与图10(nicnbdce与nb0.6556c1.3444)所示,横轴为相对于可逆氢电极(rhe)的电位(v),纵轴为电流密度(j,ma/cm2)。如图8所示,添加适量ni的nb2n2催化剂(即nianbbn2)活性明显提升。如图9与10所示,添加适量ni的nbc催化剂(即nicnbdce催化剂)的活性可大幅提升。部分催化剂的比较如表5所示:

表5

由表5可知,oer中的ni1.5nb0.5n2与ni1.62nb0.37c0.39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均高于铂膜催化剂的电流密度。换言之,ni1.5nb0.5n2与ni1.62nb0.37c0.39比铂膜催化剂更适用于oer。

制备例8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玻璃碳电极(5mmod×4mmh)上分别沉积不同元素比例的cocnbdce催化剂。将co靶材、nb靶材、与碳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co靶材的功率(30~100w之间)、nb靶材的功率(35w)与碳靶材的功率(100w),并将氩气(10sccm)通入机台,且机台内的压力为5mtorr。以氩离子撞击co靶材、nb靶材、与碳靶材,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10至15分钟,以形成膜厚约100nm的cocnbdce催化剂于玻璃碳电极上,催化剂披覆量为0.017mg。由eds分析cocnbdce催化剂,c介于约0.24至1.39之间,d介于约0.61至1.76之间,而e介于约0.63至3.61之间。由xrd分析cocnbdce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或非晶。

实施例6

将上述cocnbdce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进行oer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在0.1mkoh溶液中,分别取cocnbdce与nb0.6556c1.3444催化剂形成其上的玻璃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取hg/hgo作为参考电极,工作电极的转速为1600rpm,并取铂作为辅助电极。扫描电压范围:-0.8~1v,扫描速度为50mv/s,扫描次数为10次。接着进行oer的cv测量,扫描电压范围:-0.8~0.1v,扫描速度为10mv/s,且扫描次数为5次。上述oer结果如图11至图15(cocnbdce与nb0.6556c1.3444)所示,横轴为相对于可逆氢电极(rhe)的电位(v),纵轴为电流密度(j,ma/cm2)。如图11至图15所示,添加适量co的nbdce催化剂(即cocnbdce)活性明显提升。

制备例9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不锈钢网(316不锈钢,200mesh50mm×50mm)上沉积ni1.5nb0.5n2催化剂。将ni靶材与nb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ni靶材的功率(10~200w)与nb靶材的功率(10~200w),并将氮气与氩气(流速为10sccm)通入机台,氮气/(氩气 氮气)=50%,且机台内的压力为5mtorr。以氩离子撞击ni靶材与nb靶材,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8分钟,以形成膜厚约300nm的ni1.5nb0.5n2催化剂(由eds确认)于不锈钢网上,单位面积的催化剂披覆量为0.17mg/cm2。由xrd分析ni1.5nb0.5n2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

实施例7

取市售的ptc(hispec13100,johnsonmatthey)涂布于h23c8(freudenberg)碳纸上作为her的阴极,阴极催化剂的单位面积披覆量控制为1.8mg/cm2。取制备例9的ni1.5nb0.5n2-不锈钢网作为oer的阳极,并将阴离子交换膜x37-50(购自dioxidematerials)夹设于阴极与阳极的催化剂层之间,以形成膜电极组。将膜电极组浸置于2m的koh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扫描电压范围:1.3~2.2v,扫描速度为50mv/s。上述膜电极组的电流-电压曲线如图16所示,在2v时可产生10.2a的电流,整个测试系统的阻抗为27mω。上述膜电极组的每分钟衰变率为0.001%。

制备例10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不锈钢网(316不锈钢,200mesh50mm×50mm)上沉积ni1.62nb0.37c0.39催化剂。将ni靶材、nb靶材、与碳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ni靶材的功率(10~200w)、nb靶材的功率(10~200w)、与碳靶材的功率(10~200w),并将氩气(流速为10sccm)通入机台,且机台内的压力为5mtorr。以氩离子撞击ni靶材、nb靶材、与碳靶材,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8分钟,以形成膜厚约300nm的ni1.62nb0.37c0.39催化剂(由eds确认)于不锈钢网上,单位面积的催化剂披覆量为0.17mg/cm2。由xrd分析ni1.62nb0.37c0.39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或非晶。

实施例8

取市售的ptc(hispec13100,johnsonmatthey)涂布于h23c8(freudenberg)碳纸上作为her的阴极,阴极催化剂的单位面积披覆量控制为1.8mg/cm2,制备例10的ni1.62nb0.37c0.39-不锈钢网作为oer的阳极,并将阴离子交换膜x37-50(购自dioxidematerials)夹设于阴极与阳极的催化剂层之间,以形成膜电极组。将膜电极组浸置于2m的koh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扫描电压范围:1.3~2.2v,扫描速度为50mv/s。上述膜电极组的电流-电压曲线如图17所示,在2v时可产生10.2a的电流,整个测试系统的阻抗为33mω。上述膜电极组的每分钟衰变率为0.02%。

比较例1

取市售的ptc(hispec13100,johnsonmatthey)涂布于h23c8(freudenberg)碳纸上作为her的阴极,阴极催化剂的单位面积披覆量控制为1.8mg/cm2,市售的dsa不溶性阳极(iro2/ruo2-timesh,佳荣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oer的阳极,并将阴离子交换膜x37-50(购自dioxidematerials)夹设于阴极与阳极的催化剂层之间,以形成膜电极组。将膜电极组浸置于2m的koh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扫描电压范围:1.3~2.2v,扫描速度为50mv/s。上述膜电极组的电流-电压曲线如图18所示,在2v时可产生10.6a,整个测试系统的阻抗为40mω。上述膜电极组的每分钟衰变率为0.0087%。

实施例7、实施例8、与比较例1的膜电极组比较如表6所示:

表6

由表6可知,实施例的ni1.5nb0.5n2催化剂与ni1.62nb0.37c0.39催化剂的活性,远高于市售的阳极催化剂的活性。

制备例11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不锈钢网(316不锈钢,200mesh,50mm×50mm)上沉积ni0.75ru1.25n2催化剂。将ni靶材与ru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ni靶材的功率(150w)与ru靶材的功率(100w),并将氮气与氩气通入机台,氮气/(氩气 氮气)=50%,且机台内的压力为5mtorr。以氩离子撞击ni靶材与ru靶材,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8分钟,以形成膜厚约300nm的ni0.75ru1.25n2催化剂(由eds确认)于不锈钢网上,单位面积的催化剂披覆量为0.17mg/cm2。由sem分析ni0.75ru1.25n2催化剂,其表面形貌为三角锥与四角锥。由xrd分析ni0.75ru1.25n2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或非晶。

实施例9

取制备例11的ni0.75ru1.25n2-不锈钢网作为her的阴极,制备例9的ni1.5nb0.5n2-不锈钢网作为oer的阳极,并将阴离子交换膜x37-50(购自dioxidematerials)夹设于阴极与阳极的催化剂层之间,以形成膜电极组。将膜电极组浸置于2m的koh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扫描电压范围:1.3~2.2v,扫描速度为50mv/s。上述膜电极组在1.87v时可产生10.5a的电流,整个测试系统的阻抗为12mω。上述膜电极组的每分钟衰变率为0.0057%。

制备例12

采用反应磁控溅镀机台,在碳纸h23c8(freudenberg,50mm×50mm)上沉积ni0.75ru1.25n2催化剂。将ni靶材与ru靶材置入溅镀机台中,调整施加至ni靶材的功率(150w)与ru靶材的功率(100w),并将氮气与氩气通入机台,氮气/(氩气 氮气)=50%,且机台内的压力为5mtorr。以氩离子撞击ni靶材与ru靶材,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式溅镀8分钟,以形成膜厚约300nm的ni0.75ru1.25n2催化剂(由eds确认)于碳纸h23c8上,单位面积的催化剂披覆量为0.17mg/cm2。由sem分析ni0.75ru1.25n2催化剂,其表面形貌为三角锥与四角锥。由xrd分析ni0.75ru1.25n2催化剂,其为立方晶系或非晶。

实施例10

取制备例12的ni0.75ru1.25n2-碳纸作为her的阴极,制备例9的ni1.5nb0.5n2-不锈钢网作为oer的阳极,并将阴离子交换膜x37-50(购自dioxidematerials)夹设于阴极与阳极的催化剂层之间,以形成膜电极组。将膜电极组浸置于2m的koh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性测试如下。扫描电压范围:1.3~2.2v,扫描速度为50mv/s。上述膜电极组的电流-电压曲线如图19所示,在1.96v时可产生10.5a的电流,整个测试系统的阻抗为17mω。上述膜电极组的每分钟衰变率为0.000035%。控制膜电极组的电位为2v并持续操作48小时,其电流稳定如图20所示。换言之,ni0.75ru1.25n2-碳纸可抵抗还原反应,ni1.5nb0.5n2-不锈钢网可抵抗氧化反应,且ni0.75ru1.25n2-碳纸与ni1.5nb0.5n2-不锈钢网均可抵抗碱腐蚀。

实施例7、实施例9、与实施例10的膜电极组比较如表7所示:

表7

由表7可知,阴极的催化剂层采用ni0.75ru1.25n2催化剂可大幅提高催化剂活性。此外,阴极的ni0.75ru1.25n2催化剂形成于碳纸上时,可进一步改善膜电极组的耐久性。

虽然结合以上数个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任意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膜电极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阳极,包括第一催化剂层于第一气液扩散层上;

阴极,包括第二催化剂层于第二气液扩散层上;以及

阴离子交换膜,夹设于该阳极的该第一催化剂层与该阴极的该第二催化剂层之间,

其中该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m’am”bn2或m’cm”dce,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m”为nb、ta、或上述的组合,0.7≤a≤1.7,0.3≤b≤1.3,a b=2,0.24≤c≤1.7,0.3≤d≤1.76,且0.38≤e≤3.61。

其中m’am”bn2为立方晶系,且m’cm”dce为立方晶系或非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组,浸置于一碱性水溶液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组,其中该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nianbbn2,0.7≤a≤1.51,且0.49≤b≤1.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组,其中该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nicnbdce,0.90≤c≤1.47,0.53≤d≤1.10,且0.9≤e≤1.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组,其中该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nicnbdce,0.74≤c≤1.63,0.37≤d≤1.26,且0.38≤e≤1.3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组,其中该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cocnbdce,0.24≤c≤1.39,0.61≤d≤1.76,且0.63≤e≤3.6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组,其中该第二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mxruyn2或mxruy,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0<x<1.3,0.7<y<2,x y=2,mxruyn2为立方晶系或非晶,且mxruy为立方晶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组,其中该第一气液扩散层与该第二气液扩散层各自包括多孔导电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组,其中该第一气液扩散层为金属网,而该第二气液扩散层为金属网或碳纸。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膜电极组,其中该第一气液扩散层的孔径介于40微米至150微米之间,而该第二气液扩散层的孔径介于0.5微米至5微米之间。

11.一种电解产氢的方法,包括:

将膜电极组浸置于碱性水溶液中,

其中该膜电极组包括:

阳极,包括第一催化剂层于第一气液扩散层上;

阴极,包括第二催化剂层于第二气液扩散层上;以及

阴离子交换膜,夹设于该阳极的该第一催化剂层与该阴极的该第二催化剂层之间,

其中该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m’am”bn2或m’cm”dce,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m”为nb、ta、或上述的组合,0.7≤a≤1.7,0.3≤b≤1.3,a b=2,0.24≤c≤1.7,0.3≤d≤1.76,且0.38≤e≤3.61,

其中m’am”bn2为立方晶系,且m’cm”dce为立方晶系或非晶;以及

施加一电位至该阳极与该阴极以电解该碱性水溶液,使该阴极产生氢气,并使该阳极产生氧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解产氢的方法,其中该第二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mxruyn2或mxruy,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0<x<1.3,0.7<y<2,x y=2,mxruyn2为立方晶系或非晶,且mxruy为立方晶系。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解产氢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气液扩散层与该第二气液扩散层各自包括多孔导电层。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解产氢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气液扩散层为金属网,而该第二气液扩散层为金属网或碳纸。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解产氢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气液扩散层的孔径介于40微米至150微米之间,而该第二气液扩散层的孔径介于0.5微米至5微米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膜电极组与电解产氢的方法,该膜电极组包括:阳极,包括第一催化剂层于第一气液扩散层上;阴极,包括第二催化剂层于第二气液扩散层上;以及阴离子交换膜,夹设于阳极的第一催化剂层与阴极的第二催化剂层之间,其中第一催化剂层的化学结构为M’aM”bN2或M’cM”dCe,其中M’为Ni、Co、Fe、Mn、Cr、V、Ti、Cu、或Zn,M”为Nb、Ta、或上述的组合,0.7≤a≤1.7,0.3≤b≤1.3,a b=2,0.24≤c≤1.7,0.3≤d≤1.76,且0.38≤e≤3.61,其中M’aM”bN2为立方晶系,且M’cM”dCe为立方晶系或非晶。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兴;蔡丽端;林有铭;赵文轩;黄秋萍;杨秉兴;黄筱君;林俊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02.0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77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