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



背景技术:

罗茨真空泵(简称:罗茨泵)是指泵内装有两个相反方向同步旋转的叶形转子,转子间、转子与泵壳内壁间有细小间隙而互不接触的一种变容真空泵。罗茨真空泵在石油、化工、塑料、农药、汽轮机转子动平衡、航空航天空间模拟等装置上得到了长期运行的考验,所以应该在国内大力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纺织等工业。

授权公告号为cn2059170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作用罗茨泵制氧空压机,包括外壳、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双向罗茨泵,双向罗茨泵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送气管道,双向罗茨泵的另一端并联连接有进气管道和排氮管道;所述第一送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冷却器,且冷却器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二送气管道,第二送气管道的输出端与吸附塔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过滤器;所述排氮管道上设置有氮气排放消音器。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目前罗茨泵在工作时振动较大,罗茨泵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轴封的磨损,在轴处易产生漏油的现象,如果由于漏油造成的轴承箱缺油没有及时被发现并解决,就会造成罗茨泵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轴封磨损导致漏油现象发生的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罗茨泵机头,所述罗茨泵机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壳体上与空腔分别连通设置有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位于空腔内,另一端穿设且延伸至壳体外设置,所述转轴于空腔内的端部设置有一对转子,所述壳体上沿转轴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压盖,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外磁套,所述转轴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延伸至外磁套内的内磁套,所述内磁套与外磁套之间呈磁性相互吸附设置,所述外磁套靠近转轴的端部呈开口设置,所述内磁套靠近电机的端部呈开口设置,所述压盖上沿转轴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用于将整个内磁套罩设的隔离套,所述隔离套位于外磁套和内磁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带动外磁套转动,因内磁套与外磁套之间呈磁性吸附的关系,使得外磁套可带动内磁套转动,并且外磁套与内磁套之间不会直接的接触,因此不会产生轴封的磨损现象,并且可达到免维护的目的,并且电机在工作时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至转轴上,使得转轴不会在工作时振动,降低了罗茨泵在工作时的噪音;隔离套单独安装在压盖上,使得隔离套内的油被密封在隔离套内,彻底解决了罗茨泵密封时漏油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磁套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于电机驱动轴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与电机的驱动轴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盖板靠近转轴的面上沿盖板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筒体,所述盖板上沿盖板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栓连接于筒体内的第一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磁套包括盖板和筒体,并且将盖板和筒体通过第一螺栓可拆卸连接至一起,方便对筒体进行安装和拆卸,符合实际应用,采用第一螺栓对盖板和筒体连接的方式,对筒体的安装固定效果较好,并且可提高盖板与筒体之间的密封性;将盖板与电机的驱动轴之间通过键连接,符合实际安装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磁套与转轴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转轴靠近电机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内磁套与转动轴之间脱离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上穿设有螺纹连接于转轴内的抵紧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的设置可防止外磁套在转动时带动内磁套与转轴之间沿转轴的长度方向脱离,提高了内磁套带动转轴转动的转动效果;抵紧螺栓的设置可使得抵接块可拆卸连接至转轴上,从而方便对内磁套和转轴之间进行安装和拆卸,符合实际安装应用,采用抵紧螺栓的设置对内磁套和转轴之间的固定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盖上沿压盖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壳体内的第二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栓的设置可使得压盖可拆卸连接至壳体上,从而方便对压盖进行安装和拆卸,符合实际安装应用,并且可使得压盖于壳体上具有较好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离套靠近压盖的边缘沿隔离套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的一边连接至隔离套上,另一边朝向远离隔离套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凸缘朝向压盖的面抵接至所述压盖上,所述凸缘上沿凸缘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压盖内的第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隔离套通过凸缘和第三螺栓可拆卸连接至压盖上,方便对隔离套进行清理和更换,符合实际安装应用,凸缘提高了隔离套与压盖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隔离套与压盖之间的密封性,可进一步防止油泄露,采用第三螺栓的设置可使得隔离套于压盖上具有较好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的外壁上沿电机驱动轴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压盖之间沿压盖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用于将外磁套和内磁套罩设的罩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体可将整个外磁套和内磁套罩设,当电机带动外磁套转动时,罩体可对外磁套和内磁套起到保护密封的效果,防止其他杂质进入至外磁套和内磁套内对电机带动转轴的转动造成影响,提高了整个罗茨泵在唉使用时的美观度;并且罩体的设置可防止操作人员与外磁套接触造成操作人员受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盖上沿压盖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罩体内的第四螺栓,所述罩体远离压盖的边缘沿罩体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的一边连接至罩体上,另一边朝向远离罩体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翻边与连接板之间通过多个第五螺栓和螺母连接至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螺栓、第五螺栓和螺母的设置可使得罩体可拆卸连接至连接板和压盖上,从而方便对罩体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操作人员对罩体内的其他部件进行安装、拆卸和维护;采用第四螺栓、第五螺栓和螺母的设置可使得罩体于连接板和压盖上具有一定的牢固性和密封性,提高了罩体对罩体内部件的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体上沿罩体的周向位置开设有多个条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带动外磁套转动,外磁套带动内磁套转动时,外磁套与内磁套的分别转动会生热,条形孔可起到散热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电机带动外磁套转动,因内磁套与外磁套之间呈磁性吸附的关系,虽然隔离套将外磁套和内磁套分隔开,但是外磁套仍可带动内磁套转动,并且外磁套与内磁套之间不会直接的接触,因此不会产生轴封的磨损现象,并且可达到免维护的目的,并且电机在工作时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至转轴上,使得转轴不会在工作时振动,降低了罗茨泵在工作时的噪音;隔离套单独安装在压盖上,使得隔离套内的油被密封在隔离套内,彻底解决了罗茨泵密封时漏油的现象,避免了罗茨泵发生损坏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展示空腔和转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展示外磁套和内磁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底座;11、电机;12、罗茨泵机头;121、壳体;122、空腔;123、进风管;124、出风管;125、转轴;126、转子;13、压盖;131、外磁套;132、内磁套;133、隔离套;14、盖板;141、筒体;142、第一螺栓;15、抵接块;151、抵紧螺栓;16、第二螺栓;17、凸缘;171、第三螺栓;18、连接板;181、罩体;182、第四螺栓;183、翻边;184、第五螺栓;185、螺母;186、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电机11,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1采用变频电机。

结合图1和图2,电机11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罗茨泵机头12,罗茨泵机头12包括壳体121,壳体121内开设有空腔122,壳体121上与空腔122分别连通设置有进风管123和出风管124。

结合图2和图3,壳体121内转动连接有转轴125,转轴125的一端位于空腔122内,另一端穿设且延伸至壳体121外设置,转轴125于空腔122内的端部设置有一对转子126。

结合图3和图4壳体121上沿转轴125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压盖13,电机11的驱动轴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外磁套131,转轴125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延伸至外磁套131内的内磁套132,内磁套132与外磁套131之间呈磁性相互吸附设置,外磁套131与内磁套132之间未相互接触。

当电机11带动外磁套131转动时,因外磁套131与内磁套132之间呈相互吸附的状态,从而使得外磁套131带动内磁套132转动,因外磁套131与内磁套132之间未相互接触,使得外磁套131在带动内磁套132转动时并不会造成磨损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工作人员无需对磨损处进行维护,节省了操作人员的人力,并且电机11在工作时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给转轴125,从而减小了罗茨泵机头12在工作时的噪音。

结合图3和图4,为了防止转轴125在转动时造成油泄露,将外磁套131靠近转轴125的端部呈开口设置,内磁套132靠近电机11的端部呈开口设置,压盖13上沿转轴125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用于将整个内磁套132罩设的隔离套133,隔离套133位于外磁套131和内磁套132之间。

隔离套133单独安装在压盖13上,使得隔离套133将整个内磁套132罩设,使得隔离套133内的油被密封在隔离套133内,彻底解决了罗茨泵密封时漏油的现象,避免了罗茨泵发生损坏的现象。

结合图3和图4,为了将外磁套131可拆卸连接至电机11的驱动端上,从而方便对外磁套131进行安装和维护,将外磁套131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于电机11驱动轴上的盖板14,盖板14与电机11的驱动轴之间通过键连接,盖板14靠近转轴125的面上沿盖板14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筒体141,盖板14上沿盖板14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栓连接于筒体141内的第一螺栓142。

结合图3和图4,为了将内磁套132可拆卸连接至转轴125上,从而方便对内磁套132进行安装和维护,将内磁套132与转轴125之间通过键连接,转轴125靠近电机1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内磁套132与转动轴之间脱离的抵接块15,抵接块15上穿设有螺纹连接于转轴125内的抵紧螺栓151。

如图4所示,为了将压盖13可拆卸连接至压盖13上,从而方便对压盖13进行安装和维护,在压盖13上沿压盖13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壳体121内的第二螺栓16。

如图4所示,为了将隔离套133可拆卸连接至压盖13上,从而方便对隔离套133进行安装和维护,在隔离套133靠近压盖13的边缘沿隔离套133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凸缘17,凸缘17的一边连接至隔离套133上,另一边朝向远离隔离套133的方向延伸设置,凸缘17朝向压盖13的面抵接至压盖13上,凸缘17上沿凸缘17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压盖13内的第三螺栓171。

结合图1和图4,为了将外磁套131和内磁套132罩设起来,从而对外磁套131和内磁套132起到保护的效果,防止其他杂质对外磁套131带动内磁套132的转动造成影响,在电机11的外壁上沿电机11驱动轴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连接板18,连接板18与压盖13之间沿压盖13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用于将外磁套131和内磁套132罩设的罩体181。

结合图1和图4,为了将罩体181可拆卸连接至两侧连接板18和压盖13上,从而方便对罩体181内的各个部件进行安装和维护,在压盖13上沿压盖13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罩体181内的第四螺栓182,罩体181远离压盖13的边缘沿罩体181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翻边183,翻边183的一边连接至罩体181上,另一边朝向远离罩体181的方向延伸设置,翻边183与连接板18之间通过多个第五螺栓184和螺母185连接至一起。

结合图1和图4,为了对外磁套131和内磁套132各自的转动起到散热的效果,罩体181上沿罩体181的周向位置开设有多个条形孔186。

当需要将转轴125安装至电机11的输出端上时,首先将压盖13通过多个第二螺栓16固定至壳体121上,此时将内磁套132通过键连接至转轴125的端部,将抵紧螺栓151带动抵接块15抵接至内磁套132上,完成内磁套132的安装固定,然后对隔离套133进行安装,通过将隔离套133上的凸缘17抵接至压盖13上,将凸缘17提供过多个第三螺栓171固定至压盖13上,完成隔离套133的安装固定,此时将外磁套131通过键连接至电机11的输出端上,将筒体141通过多个第一螺栓142固定至盖板14上,最后将罩体181通过第四螺栓182、第五螺栓184和螺母185分别固定至连接板18和压盖13上即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电机11带动外磁套131转动,因内磁套132与外磁套131之间呈磁性吸附的关系,虽然隔离套133将外磁套131和内磁套132分隔开,但是外磁套131仍可带动内磁套132转动,并且外磁套131与内磁套132之间不会直接的接触,因此不会产生轴封的磨损现象,并且可达到免维护的目的,并且电机11在工作时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至转轴125上,使得转轴125不会在工作时振动,降低了罗茨泵在工作时的噪音;隔离套133单独安装在压盖13上,使得隔离套133内的油被密封在隔离套133内,彻底解决了罗茨泵密封时漏油的现象,避免了罗茨泵发生损坏的现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罗茨泵机头(12),所述罗茨泵机头(12)包括壳体(121),所述壳体(121)内开设有空腔(122),所述壳体(121)上与空腔(122)分别连通设置有进风管(123)和出风管(124),所述壳体(121)内转动连接有转轴(125),所述转轴(125)的一端位于空腔(122)内,另一端穿设且延伸至壳体(121)外设置,所述转轴(125)于空腔(122)内的端部设置有一对转子(12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1)上沿转轴(125)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压盖(13),所述电机(11)的驱动轴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外磁套(131),所述转轴(125)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延伸至外磁套(131)内的内磁套(132),所述内磁套(132)与外磁套(131)之间呈磁性相互吸附设置,所述外磁套(131)靠近转轴(125)的端部呈开口设置,所述内磁套(132)靠近电机(11)的端部呈开口设置,所述压盖(13)上沿转轴(125)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用于将整个内磁套(132)罩设的隔离套(133),所述隔离套(133)位于外磁套(131)和内磁套(13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套(131)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于电机(11)驱动轴上的盖板(14),所述盖板(14)与电机(11)的驱动轴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盖板(14)靠近转轴(125)的面上沿盖板(14)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筒体(141),所述盖板(14)上沿盖板(14)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栓连接于筒体(141)内的第一螺栓(1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套(132)与转轴(125)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转轴(125)靠近电机(1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内磁套(132)与转动轴之间脱离的抵接块(15),所述抵接块(15)上穿设有螺纹连接于转轴(125)内的抵紧螺栓(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13)上沿压盖(13)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壳体(121)内的第二螺栓(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133)靠近压盖(13)的边缘沿隔离套(133)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凸缘(17),所述凸缘(17)的一边连接至隔离套(133)上,另一边朝向远离隔离套(133)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凸缘(17)朝向压盖(13)的面抵接至所述压盖(13)上,所述凸缘(17)上沿凸缘(17)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压盖(13)内的第三螺栓(17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1)的外壁上沿电机(11)驱动轴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与压盖(13)之间沿压盖(13)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用于将外磁套(131)和内磁套(132)罩设的罩体(18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13)上沿压盖(13)的周向位置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罩体(181)内的第四螺栓(182),所述罩体(181)远离压盖(13)的边缘沿罩体(181)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翻边(183),所述翻边(183)的一边连接至罩体(181)上,另一边朝向远离罩体(181)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翻边(183)与连接板(18)之间通过多个第五螺栓(184)和螺母(185)连接至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81)上沿罩体(181)的周向位置开设有多个条形孔(18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氧专用双作用罗茨泵,属于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罗茨泵机头,罗茨泵机头包括壳体,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转轴,壳体上沿转轴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压盖,电机的驱动轴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外磁套,转轴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延伸至外磁套内的内磁套,内磁套与外磁套之间呈磁性相互吸附设置,压盖上沿转轴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隔离套,隔离套位于外磁套和内磁套之间,通过电机带动外磁套转动,使得外磁套可带动内磁套转动,并且外磁套与内磁套之间不会直接的接触,因此不会产生轴封的磨损现象,隔离套内的油被密封在隔离套内,彻底解决了罗茨泵密封时漏油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谢邦庆;修京华;李小林;陈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联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76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