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是一种具有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关系到电脑的使用寿命、工作时的稳定性。因此,散热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保证计算机正常处理的首要任务。
传统风冷散热设计是通过在发热元件表面加装风扇进行空气强制对流散热,不过从散热性能方面讲,虽然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但根本无法进行大规模超频工作。传统风冷装置散热在电脑硬件高负荷运转时噪音过大,且以现在的应用规模,其能耗过大也是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能耗、噪音低的计算机散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热管(2)、散热片(4),热管(2)前部固定在主板上,热管(2)后端通过机箱外壳(1)侧板上的热管开孔穿出与机箱外壳(1)侧板外壁上的散热片(4)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管(2)前部通过固定扣(3)固定在主板上。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片(4)外侧罩有安全网(5)。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机箱外壳(1)为铁质封闭壳体。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管(2)后端与散热片(4)焊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片(4)上均布有多个散热通孔。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片(4)为多层重叠结构,相邻层间具有间隙。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管(2)后端与最外层散热片(4)焊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层重叠结构的散热片(4)的横向长度从内到外依次减小,外层散热片置于内层散热片的中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片(4)固定在安全网(5)内侧,安全网(5)周边与机箱外壳(1)相连。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片(4)为三层重叠结构。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管(2)为多个,各热管(2)前底部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各热管(2)前底部相连。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管(2)为多个平行设置的横向l形热管,各热管(2)沿机箱外壳(1)长度方向均布;热管(2)前下竖管与主板相接,并通过固定扣(3)与主板固定;热管(2)后上横管穿出机箱外壳(1)。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管(2)前下竖管与主板相接处涂有导热硅脂。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管(2)的前下竖管的长度由主板外侧至主板内侧逐渐增加。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管采用沟槽内壁的铜制管壳,并填充丙酮工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扣(3)为黄铜材质固定扣。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片(4)为铝制散热片。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片(4)的横截面为波纹状。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网(5)为铁质压制网。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网(5)底部和机箱外壳(1)底部的突出端对应设置有散热片(4)固定卡槽。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网(5)通过螺栓或卡接件与机箱外壳(1)相连。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热管为黄铜热管。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网(5)一侧边内端具有向外弯折的翻边,另一侧边内端具有向机箱外壳方向延伸的竖边;翻边和竖边上设置有通孔,机箱外壳(1)上分别相应于翻边和竖边上的通孔设置有螺纹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扣(3)为横向长条状固定扣,固定扣两端通过通孔和螺丝与主板固定,固定扣上相应于热管设置有弧形压槽。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台式计算机、工作站及服务器等中小型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热管(2)前部固定在主板上,热管(2)后端通过机箱外壳(1)侧板上的热管开孔穿出与机箱外壳(1)侧板外壁上的散热片(4)相连;通过热管将主板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进行散热,散热过程无能耗、噪音低,有效降低灰尘对计算机元件的影响,提高计算机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热管(2)前部固定在主板上,可对cpu进行有效散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1为机箱外壳、2为热管、3为固定扣、4为散热片、5为安全网、6为主板、7为散热通孔、8为竖边、9为侧板、10为后端板、11为翻边、12为通孔、13为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热管(2)、散热片(4),热管(2)前部固定在主板上,热管(2)后端通过机箱外壳(1)侧板上的热管开孔穿出与机箱外壳(1)侧板外壁上的散热片(4)相连。
所述热管(2)前部通过固定扣(3)固定在主板上;安装方便。
所述散热片(4)外侧罩有安全网(5)。设置安全网(5)可防止人体接触散热片(4)烫伤。
所述机箱外壳(1)为铁质封闭壳体。
所述热管(2)后端与散热片(4)焊接。
所述散热片(4)上均布有多个散热通孔。设置散热通孔,散热效果更好。
所述散热片(4)为多层重叠结构,相邻层间具有间隙。
所述热管(2)后端与最外层散热片(4)焊接。
所述多层重叠结构的散热片(4)的横向长度从内到外依次减小,外层散热片置于内层散热片的中部。
所述散热片(4)固定在安全网(5)内侧,安全网(5)周边与机箱外壳(1)相连。
所述散热片(4)为三层重叠结构。
所述热管(2)为多个,各热管(2)前底部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所述各热管(2)前底部相连。各热管(2)前底部可采用横杆连接固定,横杆不起导热作用。
所述热管(2)为多个平行设置的横向l形热管,各热管(2)沿机箱外壳(1)长度方向均布;热管(2)前下竖管与主板相接,并通过固定扣(3)与主板固定;热管(2)后上横管穿出机箱外壳(1)。
所述热管(2)前下竖管与主板相接处涂有导热硅脂。接触面涂有导热硅脂,保证热管与元件之间没有缝隙。
所述热管(2)的前下竖管的长度由主板外侧至主板内侧逐渐增加。热管接触到散热片的高度不一致,热量均匀的传递到散热片上。
所述热管采用沟槽内壁的铜制管壳,并填充丙酮工质。
所述固定扣(3)为黄铜材质固定扣。固定扣(3)为黄铜材质,防止热管(2)传热不均。
所述散热片(4)为铝制散热片。
所述散热片(4)的横截面为波纹状。
所述安全网(5)为铁质压制网。
所述安全网(5)底部和机箱外壳(1)底部的突出端对应设置有散热片(4)固定卡槽。
所述安全网(5)通过螺栓或卡接件与机箱外壳(1)相连。
所述热管为黄铜热管。
所述安全网(5)一侧边内端具有向外弯折的翻边,另一侧边内端具有向机箱外壳方向延伸的竖边;翻边和竖边上设置有通孔,机箱外壳(1)上分别相应于翻边和竖边上的通孔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固定扣(3)为横向长条状固定扣,固定扣两端通过通孔和螺丝与主板固定,固定扣上相应于热管设置有弧形压槽。
本实用新型机箱外壳(1)的热管穿出侧侧板和设有计算机电源开孔及计算机相关输入、输出开孔的后端板可采用螺栓与机箱外壳(1)主体相连,其余四面可为压制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计算机散热装置,包括热管(2)和散热片(4),其特征在于热管(2)前部固定在主板上,热管(2)后端通过机箱外壳(1)侧板上的热管开孔穿出与机箱外壳(1)侧板外壁上的散热片(4)相连;
所述热管(2)前部通过固定扣(3)固定在主板上;
所述散热片(4)外侧罩有安全网(5);
所述散热片(4)上均布有多个散热通孔;
所述散热片(4)为多层重叠结构,相邻层间具有间隙;所述多层重叠结构的散热片(4)的横向长度从内到外依次减小,外层散热片置于内层散热片的中部;
所述热管(2)为多个,各热管(2)前底部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热管(2)为多个平行设置的横向l形热管,各热管(2)沿机箱外壳(1)长度方向均布;热管(2)前下竖管与主板相接,并通过固定扣(3)与主板固定;热管(2)后上横管穿出机箱外壳(1);所述热管(2)的前下竖管的长度由主板外侧至主板内侧逐渐增加;
所述固定扣(3)为黄铜材质固定扣;所述散热片(4)为铝制散热片;所述安全网(5)为铁质压制网;所述热管为黄铜热管;所述热管采用沟槽内壁的铜制管壳,并填充丙酮工质;所述热管(2)前下竖管与主板相接处涂有导热硅脂;所述机箱外壳(1)为铁质封闭壳体;所述热管(2)后端与散热片(4)焊接;所述热管(2)后端与最外层散热片(4)焊接;
所述散热片(4)的横截面为波纹状;
所述安全网(5)底部和机箱外壳(1)底部的突出端对应设置有散热片(4)固定卡槽;
所述散热片(4)固定在安全网(5)内侧,安全网(5)周边与机箱外壳(1)相连;所述安全网(5)通过螺栓或卡接件与机箱外壳(1)相连;所述安全网(5)一侧边内端具有向外弯折的翻边,另一侧边内端具有向机箱外壳方向延伸的竖边;翻边和竖边上设置有通孔,机箱外壳(1)上分别相应于翻边和竖边上的通孔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扣(3)为横向长条状固定扣,固定扣两端通过通孔和螺丝与主板固定,固定扣上相应于热管设置有弧形压槽;
铝制散热片(4)的覆盖面积为机箱外壳(1)整个侧板;
所述散热片(4)为三层重叠结构;
所述各热管(2)前底部相连。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