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变缸结构,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压缩机变缸结构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机绝大多数都是固定缸体,每次吸入压缩的制冷剂量也是固定的。虽然目前有补气增焓的方式往缸体充入更多的制冷剂,但是这种方式比较传统,需要增加额外装置。尤其是制造新型制冷剂r290时,由于缸体内的容量体积的限制,每次吸入压缩的制冷剂量是固定的,无法提高压缩机性能,效率低下,不利于制冷剂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增加吸入和压缩制冷剂的量,提高工作效率,利于制冷剂生产的压缩机变缸结构,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压缩机变缸结构的压缩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压缩机变缸结构,包括缸体和穿过所述缸体且可旋转的曲轴,所述缸体包括腔体,所述缸体内还具有一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滑动腔;所述压缩机变缸结构还包括:
第一偏心轮,其设于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曲轴连接;
变缸滑块,其设于所述滑动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偏心轮连接;所述曲轴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轮同步旋转以带动所述变缸滑块于所述滑动腔内往复运动;
滚子机构,其设于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曲轴连接;所述曲轴带动所述滚子机构同步旋转以用于压缩制冷剂。
进一步地,所述变缸滑块相配合嵌入所述滑动腔内且可沿所述滑动腔的伸长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滚子机构包括:
第二偏心轮,其套接于所述曲轴上且随所述曲轴同步旋转;
滚子,其设于所述第二偏心轮上且随所述第二偏心轮同步偏心旋转以用于压缩制冷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的旋转偏心方向角度为180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心轮通过一滑块连臂与所述变缸滑块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变缸滑块于所述滑动腔内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滚子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轮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的下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轮的上方的隔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缸体上端的上法兰、设于所述缸体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轮下方的下法兰、设于所述缸体上的滑片,以及分别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吸气孔和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压缩机变缸结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变缸结构通过在腔体内增设与该腔体相连通的滑动腔,利用曲轴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轮同步旋转以带动变缸滑块于所述滑动腔内往复运动,通过变缸滑块有规律的运动变化,以使腔体与滑动腔之间容积和发生变化,有助于缸体内吸入更多的气体,与旋转的滚子机构运动相配合,实现更多的制冷剂的压缩,提高该压缩机变缸结构的整体性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加压缩机每次吸入和压缩制冷剂量,有利于制冷剂的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变缸结构的缸滑块滑动远离腔体最远位置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变缸结构的滚子对吸入的气体开始压缩,缸滑块逐渐滑动接近腔体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变缸结构的缸滑块滑动接近腔体最近位置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变缸结构的缸滑块滑动从接近腔体的最近位置逐渐远离腔体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变缸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中包括:
缸体1、曲轴2、第一偏心轮3、变缸滑块4、滚子机构5、第二偏心轮51、滚子52、滑块连臂6、隔板7、上法兰8、下法兰9、滑片10、腔体11、滑动腔12、吸气孔13、排气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至图5,一种压缩机变缸结构,包括缸体1和穿过所述缸体1且可旋转的曲轴2,所述缸体1包括腔体11,所述缸体1内还具有一与所述腔体11相连通的滑动腔12;所述压缩机变缸结构还包括第一偏心轮3、变缸滑块4和滚子机构5。其中,第一偏心轮3设于所述腔体11内且与所述曲轴2连接;变缸滑块4设于所述滑动腔12内且与所述第一偏心轮3连接;所述曲轴2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轮3同步旋转以带动所述变缸滑块4于所述滑动腔12内往复运动;滚子机构5设于所述腔体11内且与所述曲轴2连接;所述曲轴2带动所述滚子机构5同步旋转以用于压缩制冷剂。该压缩机变缸结构通过在腔体11内增设与该腔体11相连通的滑动腔12,利用曲轴2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轮3同步旋转以带动变缸滑块4于所述滑动腔12内往复运动,通过变缸滑块12有规律的运动变化,以使腔体11与滑动腔12之间容积之和发生变化,有助于缸体1内吸入更多的气体,与旋转的滚子机构5运动相配合,实现更多的制冷剂的压缩,提高该压缩机变缸结构的整体性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加压缩机每次吸入和压缩制冷剂的量,有利于制冷剂的生产。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变缸滑块4相配合嵌入所述滑动腔12内且可沿所述滑动腔12的伸长方向往复运动。通过将变缸滑块4相配合嵌入所述滑动腔12内,形成良好的密封性,有助于滚子机构在缸体1内每次可以压缩到跟大量的制冷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偏心轮3通过一滑块连臂6与所述变缸滑块4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变缸滑块4于所述滑动腔12内往复运动。通过曲轴2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轮3同步旋转,使第一偏心轮3在旋转的过程中,对滑块连臂6进行偏心推动,进而带动变缸滑块4于所述滑动腔12内往复运动,使腔体11与滑动腔12之间容积之和发生变化,有助于缸体1内吸入更多的气体,与旋转的滚子机构5运动相配合,实现更多的制冷剂的压缩,提高该压缩机变缸结构的整体性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加压缩机每次制冷剂吸入、压缩量,有利于制冷剂的生产。
所述滚子机构5包括第二偏心轮51和滚子52。其中,第二偏心轮51套接于所述曲轴2上且随所述曲轴2同步旋转;滚子52设于所述第二偏心轮51上且随所述第二偏心轮51同步偏心旋转以用于压缩制冷剂。具体的,所述第一偏心轮3与第二偏心轮51的旋转偏心方向角度为1800。通过这样设置该压缩机变缸结构,以改变缸体1的内部体积结构,当该压缩机吸气时,变缸滑块4逐渐滑动远离腔体11,腔体11与滑动腔12之间容积之和逐渐增大,此时吸入的制冷剂逐渐增多。如图1,当变缸滑块4滑动远离腔体11最远位置时,此时腔体11与滑动腔12之间容积之和最大,缸体内吸入的气体则最多,同时开始吸气结束。当滚子运动到图2位置时,此时吸气已经结束,滚子52对吸入的气体开始压缩,缸滑块4逐渐滑动接近腔体11。当滚子52从图2位置运动至图3位置时,滚子52对吸入的气体处于一个压缩完成的状态,腔体11与滑动腔12之间容积之和最小,缸滑块4滑动接近腔体11的最近位置,同时,变缸滑块4也逐渐开始远离腔体11。当滚子52从图3位置运动至图4位置时,变缸滑块4继续远离腔体11,该压缩机持续在吸气,通过这样形成一个周期循环,使腔体11与滑动腔12之间容积之和发生变化,有助于缸体1内吸入更多的气体,与旋转的滚子机构5运动相配合,实现更多的制冷剂的压缩,提高该压缩机变缸结构的整体性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加压缩机每次制冷剂吸入、压缩量,有利于制冷剂的生产。
所述滚子机构5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轮3的上方。
所述缸体1的下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轮3的上方的隔板7。通过隔板分隔第一偏心轮3和腔体11,防止第一偏心轮3影响压缩机吸收和压缩制冷剂。
该压缩机变缸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缸体1上端的上法兰8、设于所述缸体1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轮3下方的下法兰9、设于所述缸体1上的滑片10,以及分别与所述腔体11相连通的吸气孔13和排气孔14。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压缩机变缸结构。
该压缩机变缸结构通过在腔体11内增设与该腔体11相连通的滑动腔12,利用曲轴2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轮3同步旋转以带动变缸滑块4于所述滑动腔12内往复运动,通过变缸滑块12有规律的运动变化,以使腔体11与滑动腔12之间容积之和发生变化,有助于缸体1内吸入更多的气体,与旋转的滚子机构5运动相配合,实现更多的制冷剂的压缩,提高该压缩机变缸结构的整体性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加压缩机每次吸入和压缩制冷剂的量,有利于制冷剂的生产。
综上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1.一种压缩机变缸结构,包括缸体(1)和穿过所述缸体(1)且可旋转的曲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包括腔体(11),所述缸体(1)内还具有一与所述腔体(11)相连通的滑动腔(12);所述压缩机变缸结构还包括:
第一偏心轮(3),其设于所述腔体(11)内且与所述曲轴(2)连接;
变缸滑块(4),其设于所述滑动腔(12)内且与所述第一偏心轮(3)连接;所述曲轴(2)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轮(3)同步旋转以带动所述变缸滑块(4)于所述滑动腔(12)内往复运动;
滚子机构(5),其设于所述腔体(11)内且与所述曲轴(2)连接;所述曲轴(2)带动所述滚子机构(5)同步旋转以用于压缩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变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缸滑块(4)相配合嵌入所述滑动腔(12)内且可沿所述滑动腔(12)的伸长方向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变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机构(5)包括:
第二偏心轮(51),其套接于所述曲轴(2)上且随所述曲轴(2)同步旋转;
滚子(52),其设于所述第二偏心轮(51)上且随所述第二偏心轮(51)同步偏心旋转以用于压缩制冷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变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轮(3)与第二偏心轮(51)的旋转偏心方向角度为180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变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轮(3)通过一滑块连臂(6)与所述变缸滑块(4)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变缸滑块(4)于所述滑动腔(12)内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变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机构(5)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轮(3)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变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下端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轮(3)的上方的隔板(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变缸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缸体(1)上端的上法兰(8)、设于所述缸体(1)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轮(3)下方的下法兰(9)、设于所述缸体(1)上的滑片(10),以及分别与所述腔体(11)相连通的吸气孔(13)和排气孔(14)。
9.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变缸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