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0

本发明属于园林景观的营建领域,具体涉及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



背景技术:

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可作为风景林优良树种,其对氯气、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其枝叶破裂散发香气,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生长季节病虫害少,是重要的环保树种。

红阳杜鹃:"红阳"是用"粉蝴蝶"作母本,用"琉球红"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红阳"新枝浅紫红色,叶色深绿,花序伞状顶生,花型为重瓣阔漏斗形,花冠颜色为深粉红色。

金边麦冬:叶缘金黄色,基生密集成丛,适生于丛林下,冬季叶片不凋。

映山红:是落叶灌木,高2-3米,花冠阔漏斗形,每簇花2-6朵,为著名的观赏花卉植物。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可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夏季要防晒遮阴,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映山红因为它的美丽和红色情怀深受大众的喜爱,但它一般适应于高海拔地区生长,如何在长江以南低海拔地区种植并组合成丰富的森林景观,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发明通过优化植物配置处理,利用截干的香樟及中下层植物的种植搭配,帮助映山红解决夏季遮阴和冬季防寒的难题,旨在为华南低海拔地区营建映山红花海的森林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低海拔地区山地造景技术的不足,提供林地立体造景模式,提高景观性、生态性与功能性,为华南地区森林景观的营建提供参考。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模式,包括森林上层、森林中层、森林中下层、森林下层四层,分别为:

(1)森林上层: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

(2)森林中层: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

(3)森林中下层: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

(4)森林下层: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

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可作为风景林优良树种,其对氯气、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其枝叶破裂散发香气,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生长季节病虫害少,是重要的环保树种。

映山红:是落叶灌木,高2-3米,花冠阔漏斗形,每簇花2-6朵,为著名的观赏花卉植物。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可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夏季要防晒遮阴,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映山红因为它的美丽和红色情怀深受大众的喜爱,但它一般适应于高海拔地区生长,如何在长江以南低海拔地区种植并组合成丰富的森林景观,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红阳杜鹃:"红阳"是用"粉蝴蝶"作母本,用"琉球红"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红阳"新枝浅紫红色,叶色深绿,花序伞状顶生,花型为重瓣阔漏斗形,花冠颜色为深粉红色。

金边麦冬:叶缘金黄色,基生密集成丛,适生于丛林下,冬季叶片不凋。

发明点:

(1)由于映山红一般适应于高海拔地区生长,而且映山红在夏季要防晒遮阴,所以在映山红的上层种植香樟,映山红在冬季还应注意保暖防寒,所以在映山红的下层种植红阳杜鹃和金边麦冬,本发明通过园林造景技术处理,利用截干的香樟及中下层植物的种植搭配,不仅仅可以帮助映山红解决夏季遮阴和冬季防寒的难题,旨在为华南低海拔地区营建映山红花海的森林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2)本发明采用乔灌草、兼顾上中下立体层次配置,营建景观性、生态性和功能性兼具的新型景观模式。

作为优选,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移植保留地径25-30cm的树木;为中下层植物采光需要,将其截杆留高3.5m。

作为优选,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截干香樟,3年后二次萌发3-4个分枝,杆径10-14cm;杆高2.5-3.0m;冠幅3.0-3.5m;山上部株距7-9m栽植、山下部株距8-10m栽植。

作为优选,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其中选择地径2-6cm;8-12根/丛;株高1.8-2.5m;冠幅1.8-2.5m;株距2.5-3.0m栽植。

作为优选,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其中选择株高0.8-1.0m;冠幅1.0-1.2m;株距2.0×2.0m栽植。

作为优选,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其中选择10-12根/丛;株距20×20cm栽植。

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森林坡地整理清杂,可适当进行土壤处理;

(2)在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移植保留地径25-30cm的树木,为中下层植物采光需要,将其截杆留高3.5m;3年后二次萌发3-4个分枝,所需杆径10-14cm;杆高2.5-3.0m;冠幅3.0-3.5m;山上部株距7-9m栽植、山下部株距8-10m栽植;

(3)在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所需地径2-6cm;8-12根/丛;株高1.8-2.5m;冠幅1.8-2.5m;株距2.5-3.0m栽植;

(4)在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所需株高0.8-1.0m;冠幅1.0-1.2m;株距2.0×2.0m栽植;

(5)在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所需10-12根/丛;株距20×20cm栽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低海拔地区山地造景技术的不足,提供林地立体造景模式,提高景观性、生态性与功能性,为华南地区森林景观的营建提供参考。

2、本发明采用乔灌草、兼顾上中下立体层次配置,营建景观性、生态性和功能性兼具的新型景观模式。上层用原有的香樟进行截干,中层用小乔木型的映山红,中下层用红阳杜鹃,底层用金边麦冬,既弥补原单一树种成林的缺陷又形成立体式森林景观,还能利用相互间的特性营造稳定且适合的生境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山地造景难的问题。

3、本发明通过园林造景技术处理,利用截干的香樟及中下层植物的种植搭配,帮助映山红解决夏季遮阴和冬季防寒的难题,旨在为华南低海拔地区营建映山红花海的森林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4、本发明的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是多种植物立体造景配置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模式,包括森林上层、森林中层、森林中下层、森林下层四层,分别为:

(1)森林上层: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

(2)森林中层: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

(3)森林中下层: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

(4)森林下层: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

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可作为风景林优良树种,其对氯气、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其枝叶破裂散发香气,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生长季节病虫害少,是重要的环保树种。

映山红:是落叶灌木,高2-3米,花冠阔漏斗形,每簇花2-6朵,为著名的观赏花卉植物。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可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夏季要防晒遮阴,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映山红因为它的美丽和红色情怀深受大众的喜爱,但它一般适应于高海拔地区生长,如何在长江以南低海拔地区种植并组合成丰富的森林景观,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红阳杜鹃:"红阳"是用"粉蝴蝶"作母本,用"琉球红"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红阳"新枝浅紫红色,叶色深绿,花序伞状顶生,花型为重瓣阔漏斗形,花冠颜色为深粉红色。

金边麦冬:叶缘金黄色,基生密集成丛,适生于丛林下,冬季叶片不凋。

本发明通过园林造景技术处理,利用截干的香樟及中下层植物的种植搭配,帮助映山红解决夏季遮阴和冬季防寒的难题,旨在为华南低海拔地区营建映山红花海的森林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移植保留地径25cm的树木;为中下层植物采光需要,将其截杆留高3.5m。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截干香樟,3年后二次萌发3个分枝,杆径10cm;杆高2.5m;冠幅3.0m;山上部株距7m栽植、山下部株距8m栽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其中选择地径2cm;8根/丛;株高1.8m;冠幅1.8m;株距2.5m栽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其中选择株高0.8m;冠幅1.0m;株距2.0×2.0m栽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其中选择10根/丛;株距20×20cm栽植。

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森林坡地整理清杂,可适当进行土壤处理;

(2)在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移植保留地径25cm的树木,为中下层植物采光需要,将其截杆留高3.5m;3年后二次萌发3个分枝,所需杆径10cm;杆高2.5m;冠幅3.0m;山上部株距7m栽植、山下部株距8m栽植;

(3)在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所需地径2cm;8根/丛;株高1.8m;冠幅1.8m;株距2.5m栽植;

(4)在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所需株高0.8m;冠幅1.0m;株距2.0×2.0m栽植;

(5)在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所需10根/丛;株距20×20cm栽植。

实施例2,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模式,包括森林上层、森林中层、森林中下层、森林下层四层,分别为:

(1)森林上层: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

(2)森林中层: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

(3)森林中下层: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

(4)森林下层: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

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可作为风景林优良树种,其对氯气、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其枝叶破裂散发香气,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生长季节病虫害少,是重要的环保树种。

映山红:是落叶灌木,高2-3米,花冠阔漏斗形,每簇花2-6朵,为著名的观赏花卉植物。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可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夏季要防晒遮阴,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映山红因为它的美丽和红色情怀深受大众的喜爱,但它一般适应于高海拔地区生长,如何在长江以南低海拔地区种植并组合成丰富的森林景观,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红阳杜鹃:"红阳"是用"粉蝴蝶"作母本,用"琉球红"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红阳"新枝浅紫红色,叶色深绿,花序伞状顶生,花型为重瓣阔漏斗形,花冠颜色为深粉红色。

金边麦冬:叶缘金黄色,基生密集成丛,适生于丛林下,冬季叶片不凋。

本发明通过园林造景技术处理,利用截干的香樟及中下层植物的种植搭配,帮助映山红解决夏季遮阴和冬季防寒的难题,旨在为华南低海拔地区营建映山红花海的森林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移植保留地径30cm的树木;为中下层植物采光需要,将其截杆留高3.5m。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截干香樟,3年后二次萌发4个分枝,杆径14cm;杆高3.0m;冠幅3.5m;山上部株距9m栽植、山下部株距10m栽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其中选择地径6cm;12根/丛;株高2.5m;冠幅2.5m;株距3.0m栽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其中选择株高1.0m;冠幅1.2m;株距2.0×2.0m栽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其中选择12根/丛;株距20×20cm栽植。

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森林坡地整理清杂,可适当进行土壤处理;

(2)在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移植保留地径30cm的树木,为中下层植物采光需要,将其截杆留高3.5m;3年后二次萌发4个分枝,所需杆径14cm;杆高3.0m;冠幅3.5m;山上部株距9m栽植、山下部株距10m栽植;

(3)在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所需地径6cm;12根/丛;株高2.5m;冠幅2.5m;株距3.0m栽植;

(4)在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所需株高1.0m;冠幅1.2m;株距2.0×2.0m栽植;

(5)在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所需12根/丛;株距20×20cm栽植。

实施例3,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模式,包括森林上层、森林中层、森林中下层、森林下层四层,分别为:

(1)森林上层: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

(2)森林中层: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

(3)森林中下层: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

(4)森林下层: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

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可作为风景林优良树种,其对氯气、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其枝叶破裂散发香气,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生长季节病虫害少,是重要的环保树种。

映山红:是落叶灌木,高2-3米,花冠阔漏斗形,每簇花2-6朵,为著名的观赏花卉植物。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可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夏季要防晒遮阴,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映山红因为它的美丽和红色情怀深受大众的喜爱,但它一般适应于高海拔地区生长,如何在长江以南低海拔地区种植并组合成丰富的森林景观,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红阳杜鹃:"红阳"是用"粉蝴蝶"作母本,用"琉球红"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红阳"新枝浅紫红色,叶色深绿,花序伞状顶生,花型为重瓣阔漏斗形,花冠颜色为深粉红色。

金边麦冬:叶缘金黄色,基生密集成丛,适生于丛林下,冬季叶片不凋。

本发明通过园林造景技术处理,利用截干的香樟及中下层植物的种植搭配,帮助映山红解决夏季遮阴和冬季防寒的难题,旨在为华南低海拔地区营建映山红花海的森林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移植保留地径28cm的树木;为中下层植物采光需要,将其截杆留高3.5m。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截干香樟,3年后二次萌发4个分枝,杆径12cm;杆高2.8m;冠幅3.2m;山上部株距8m栽植、山下部株距9m栽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其中选择地径4cm;10根/丛;株高2.0m;冠幅2.0m;株距2.8m栽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其中选择株高0.9m;冠幅1.1m;株距2.0×2.0m栽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其中选择11根/丛;株距20×20cm栽植。

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森林坡地整理清杂,可适当进行土壤处理;

(2)在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移植保留地径28cm的树木,为中下层植物采光需要,将其截杆留高3.5m;3年后二次萌发4个分枝,所需杆径12cm;杆高2.8m;冠幅3.2m;山上部株距8m栽植、山下部株距9m栽植;

(3)在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所需地径4cm;10根/丛;株高2.0m;冠幅2.0m;株距2.8m栽植;

(4)在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所需株高0.9m;冠幅1.1m;株距2.0×2.0m栽植;

(5)在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所需11根/丛;株距20×20cm栽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低海拔地区山地造景技术的不足,提供林地立体造景模式,提高景观性、生态性与功能性,为华南地区森林景观的营建提供参考。

本发明通过园林造景技术处理,利用截干的香樟及中下层植物的种植搭配,帮助映山红解决夏季遮阴和冬季防寒的难题,旨在为华南低海拔地区营建映山红花海的森林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发明的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是多种植物立体造景配置方法。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森林上层、森林中层、森林中下层、森林下层四层,分别为:

(1)森林上层: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

(2)森林中层: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

(3)森林中下层: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

(4)森林下层: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移植保留地径25-30cm的树木;为中下层植物采光需要,将其截杆留高3.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截干香樟,3年后二次萌发3-4个分枝,杆径10-14cm;杆高2.5-3.0m;冠幅3.0-3.5m;山上部株距7-9m栽植、山下部株距8-10m栽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其中选择地径2-6cm;8-12根/丛;株高1.8-2.5m;冠幅1.8-2.5m;株距2.5-3.0m栽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其中选择株高0.8-1.0m;冠幅1.0-1.2m;株距2.0×2.0m栽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其中选择10-12根/丛;株距20×20cm栽植。

7.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森林坡地整理清杂,可适当进行土壤处理;

(2)在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移植保留地径25-30cm的树木,为中下层植物采光需要,将其截杆留高3.5m;3年后二次萌发3-4个分枝,所需杆径10-14cm;杆高2.5-3.0m;冠幅3.0-3.5m;山上部株距7-9m栽植、山下部株距8-10m栽植;

(3)在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所需地径2-6cm;8-12根/丛;株高1.8-2.5m;冠幅1.8-2.5m;株距2.5-3.0m栽植;

(4)在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所需株高0.8-1.0m;冠幅1.0-1.2m;株距2.0×2.0m栽植;

(5)在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所需10-12根/丛;株距20×20cm栽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低海拔地区映山红花海森林景观生态营建方法,属园林技术领域。包括森林上层、森林中层、森林中下层、森林下层四层,分别为:(1)森林上层:所述森林上层为原有香樟;(2)森林中层:所述森林中层种植映山红;(3)森林中下层:所述森林中下层种植红阳杜鹃;(4)森林下层:所述森林下层种植金边麦冬。采用乔灌草、兼顾上中下立体层次配置,营建景观性、生态性和功能性兼具的新型景观模式。上层用原有的香樟进行截干,中层用小乔木型的映山红,中下层用红阳杜鹃,底层用金边麦冬,既弥补原单一树种成林的缺陷又形成立体式森林景观,还能利用相互间的特性营造稳定且适合的生境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山地造景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唐红;廖菊阳;黄滔;刘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技术研发日:2020.02.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75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