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0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排出了大量有害废气,不但污染了环境,也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此,vocs废气治理已经显得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的vocs废气治理现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发展和进步,利用更先进和科学的治理方法进行更加彻底的vocs废气治理。vo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在常温下,沸点50℃—260℃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总称。是轻质油逃逸到空气中的重要组分。油气蒸发损耗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会产生安全隐患,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内浮盘是漂浮在油罐液面上随油品上下升降的浮动顶盖。采用这种内浮顶盖覆盖在液体表面是目前公认的最理想的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方法,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油品储罐浮盘周边密封一般采用囊式填料一级密封、舌型二级密封或机械鞋型密封,但是传统囊式填料一级密封、舌型二级密封、机械鞋型密封其边缘密封均为非气密性密封,无法有效地将油气密封在该空间内部。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151902.4的专利公开一种名为“具有大补偿弹性机械密封结构的钢制内浮盘”的专利,该专利中记载有:内浮盘的圆周设置有一圈大补偿弹性机械密封结构,通过大补偿弹性机械密封结构实现内浮盘与储罐内壁的滑动密封;所述大补偿弹性机械密封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膜支撑弹板、密封膜、弹簧板、填料层、滑履板,所述膜支撑弹板、密封膜、弹簧板、填料层和滑履板向内浮盘圆周外侧延伸并向下弯曲形成弹性机械密封结构;所述膜支撑弹板、密封膜、弹簧板、填料层、滑履板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圈梁上,外圈梁固定在内浮盘圆周上。

但是密封腔内无恒压系统,一旦超压会增大内浮盘运行的摩擦力造成浮盘卡盘,使内浮盘发生沉盘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以提高内浮盘升降过程中的气密性,保证内浮盘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包括油罐本体,油罐本体内设置有内浮盘,内浮盘的外壁设置有边缘板,边缘板的形状与油罐本体的内壁相互适配,边缘板的上端外壁设置有弹性板,弹性板上端向下弧形弯曲,弹性板的外壁与油罐本体内壁紧密接触,弹性板与边缘板之间形成密封腔,边缘板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任意安装孔均配设有稳压管,稳压管的下端贯穿安装孔后伸入密封腔内,稳压管的上端位于内浮盘的上方,密封腔内为常压时,稳压管的下端位于液面以下。

优选的,弹性板上端向下弧形弯曲,弹性板采用钢板制成。

优选地,稳压管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与稳压管外壁相互连接,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内浮盘的外壁相互连接。

优选地,内浮盘自重吃水深度为65-75mm,稳压管的下端位于内浮盘下底上方的20-35mm。

优选地,弹性板的下端向靠近内浮盘的方向弯折。

优选地,所述弹性板与边缘板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聚四氟密封垫、弹性条和特氟龙热熔密封膜,所述弹性板上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弹性板、特氟龙热熔密封膜、弹性条、聚四氟密封垫和边缘板通过螺栓组件进行固定。

优选地,稳压管上端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压板相互连接。

优选地,边缘板侧壁开设有与密封腔相互连通的检测孔,检测孔外壁配设有盲板。

优选地,边缘板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气密性检测装置,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引压管、加压装置和压力显示装置,引压管的一端与检测孔相互连通,引压管的另一端与加压装置和压力显示装置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板与边缘板组合形成特殊的一级密封结构,使边缘密封补偿范围扩大到-100mm/ 300mm,任何工况下密封结构均与油罐本体全接触,可以在任何不规则罐壁(如不圆或凸起膨胀)的状况下,能够时刻保证其与罐壁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级密封为液体镶嵌式密封结构,内浮盘能够浸入到液体介质的液面以下,从而能够让内浮盘底部和液体介质液面之间紧密接触,不会形成油气空间,显著降低了储油罐内所存储液体介质的挥发损失;在正常工况下,其弹性板能保证其浸液深度大于等于350mm,因此,弹性板在自身弹力、静密封空间内的气体压力和介质液体压力的多重作用下,紧贴油罐本体的内壁,保证密封与油罐本体内壁趋近于零缝隙;无油气泄漏,满足国内外环保排放标准,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密封系统材料具有导电性,浮盘所有附件与浮盘等电位连接,实现浮顶罐密封系统本质安全;并且通过稳压管的作用,保证密封腔内的压强不会过大,避免了浮盘在升降过程中,密封腔内超压增大内浮盘运行的摩擦力而带来的内浮盘卡盘,内浮盘发生沉盘的问题。

2、在稳压管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对稳压管的下端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保证在跟随内浮盘升降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随意晃动,保证液封时的液封面的稳定性。

3、具体设计内浮盘的吃水深度,以及稳压管的下端与内浮盘下端距离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密封腔内的恒压。保持恒压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内浮盘自重使内浮盘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吃液深度,结合内浮盘收到的浮力,设计内浮盘的重量,使内浮盘的吃液深度为65-75mm,而稳压管的下端位于内浮盘下端的上方,并且两者相距20-35mm,即,正常工况下稳压管的下口是浸没在液体内部45-50mm,在稳压管内形成液封,当液体组分变轻或物料夹带大量的气体时,密封腔体内的压力也会随之增高,使液封的液位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稳压管的下口就会露出液面,密封腔内的空间与外界相互连通,气压会从稳压管泄压,当密封腔内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液封液面上涨再次封住稳压管下端的管口,当达到一定平衡时就起到了密封腔内的恒压作用。

4、弹性板的下端向靠近内浮盘的方向弯折,保证内浮盘升降移的过程中,即使遇到油罐本体内壁凸起,也能通过弯折的弯折部外壁进行顺利过渡。

5、通过设置密封垫,保证弹性板与边缘板连接处的密封性,有效避免油气泄漏;通过设置压板,对弹性板起到防撞得效果,同时对弹性板起到向下压紧的作用。

6、本申请的密封装置还配设有气密性检测装置,方便对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进行检测;并且气密性检测装置为可拆卸式,拆卸安装方便;其检测方法如下:首先将边缘板侧壁设置的盲板拆卸下,并且更换为带有进、出气口法兰,然后将引压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检测孔相互连通,加压装置作为优选的可选择为打气筒,通过打气筒打起,然后观察压力表示数,当其属性显示为350kpa,或350mm水柱,持续观察30分钟,其压力值无任何变化,即其密封效果通过测试;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内浮盘整体安装完成后,通水试运行时进行气密性检测;或者清罐检修时,对一级密封进行气密性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压管处密封装置的局部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板与内浮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油罐本体,2-内浮盘,3-边缘板,310-检测孔,320-盲板,4-弹性板,410-密封腔,5-稳压管,610-聚四氟密封垫,620-特氟龙热熔密封膜,630-弹性条,7-压板,8-螺栓组件,9-气密性检测装置,910-引压管,920-压力显示装置,930-加压装置,10-连接环,11-连接板,1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包括油罐本体1,油罐本体1内设置有内浮盘2,内浮盘2的外壁设置有环形的边缘板3,边缘板3的上端外壁设置有弹性板4,弹性板4上端向下弧形弯曲,弹性板4的外壁与油罐本体1内壁紧密接触,弹性板4与边缘板3之间形成密封腔410,边缘板3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任意安装孔均配设有稳压管5,稳压管5的下端贯穿安装孔后伸入密封腔410内,稳压管5的上端位于内浮盘2的上方,密封腔410内为常压时,稳压管5的下端位于液面以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板4与边缘板3组合形成特殊的一级密封结构,使边缘密封补偿范围扩大到-100mm/ 300mm,任何工况下密封结构均与油罐本体1全接触,可以在任何不规则罐壁(如不圆或凸起膨胀)的状况下,能够时刻保证其与罐壁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级密封为液体镶嵌式密封结构,内浮盘2能够浸入到液体介质的液面以下,从而能够让内浮盘2底部和液体介质液面之间紧密接触,不会形成油气空间,显著降低了储油罐内所存储液体介质的挥发损失;在正常工况下,其弹性板4能保证其浸液深度大于等于350mm,因此,弹性板4在自身弹力、静密封空间内的气体压力和介质液体压力的多重作用下,紧贴油罐本体1的内壁,保证密封与油罐本体1内壁趋近于零缝隙;并且通过稳压管5的作用,保证密封腔410内的压强不会过大,避免了浮盘在升降过程中,密封腔410内超压增大内浮盘2运行的摩擦力而带来的内浮盘2卡盘,内浮盘2发生沉盘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稳压管5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一端与稳压管5外壁相互连接,支撑架12的另一端与内浮盘2的外壁相互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稳压管5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12,对稳压管5的下端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保证在跟随内浮盘2升降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随意晃动,保证液封时的液封面的稳定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内浮盘2自重吃水深度为65-75mm,例如65mm、68mm、70mm、73mm和75mm等,稳压管5的下端位于内浮盘2下底上方的20-35mm,例如20mm、23mm、25mm、28mm、30mm、33mm和35mm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体设计内浮盘2的吃水深度,以及稳压管5的下端与内浮盘2下端距离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密封腔410内的恒压。保持恒压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内浮盘2自重使内浮盘2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吃液深度,结合内浮盘2收到的浮力,设计内浮盘2的重量,使内浮盘2的吃液深度为65-75mm,而稳压管5的下端位于内浮盘2下端的上方,并且两者相距20-35mm,即,正常工况下稳压管5的下口是浸没在液体内部45-50mm,在稳压管5内形成液封,当液体组分变轻或物料夹带大量的气体时,密封腔410体内的压力也会随之增高,使液封的液位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稳压管5的下口就会露出液面,密封腔410内的空间与外界相互连通,气压会从稳压管5泄压,当密封腔410内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液封液面上涨再次封住稳压管5下端的管口,当达到一定平衡时就起到了密封腔410内的恒压作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弹性板4的下端向靠近内浮盘2的方向弯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弹性板4的下端向靠近内浮盘2的方向弯折,保证内浮盘2升降移的过程中,即使遇到油罐本体1内壁凸起,也能通过弯折的弯折部外壁进行顺利过渡。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所述弹性板4与边缘板3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聚四氟密封垫610、弹性条630和特氟龙热熔密封膜620,所述弹性板4上端设置有压板7,所述压板7、弹性板4、特氟龙热熔密封膜620、弹性条630、聚四氟密封垫610和边缘板3通过螺栓组件8进行固定;特氟龙热熔密封膜620浸入液面下250mm以上,弹性条630同样浸入液面下250mm以上。稳压管5上端连接有连接环10,连接环10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与压板7相互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密封垫6,保证弹性板4与边缘板3连接处的密封性,有效避免油气泄漏;通过设置压板7,对弹性板4起到防撞得效果,同时对弹性板4起到向下压紧的作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

边缘板3侧壁开设有与密封腔410相互连通的检测孔310,检测孔310外壁配设有盲板320。边缘板3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气密性检测装置9,气密性检测装置9包括引压管910、加压装置930和压力显示装置920,引压管910的一端与检测孔310相互连通,引压管910的另一端与加压装置930和压力显示装置920相互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申请的密封装置还配设有气密性检测装置9,方便对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进行检测;并且气密性检测装置9为可拆卸式,拆卸安装方便;其检测方法如下:首先将边缘板3侧壁设置的盲板320拆卸下,并且更换为带有进、出气口法兰,然后将引压管910的一端通过法兰与检测孔310相互连通,加压装置930作为优选的可选择为打气筒,通过打气筒打起,然后观察压力表示数,当其属性显示为350kpa,或350mm水柱,持续观察30分钟,其压力值无任何变化,即其密封效果通过测试;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内浮盘2整体安装完成后,通水试运行时进行气密性检测;或者清罐检修时,对一级密封进行气密性检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包括油罐本体(1),所述油罐本体(1)内设置有内浮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浮盘(2)的外壁设置有边缘板(3),所述边缘板(3)的上端外壁连接有弹性板(4),弹性板(4)的外壁与油罐本体(1)内壁紧密接触,弹性板(4)与边缘板(3)之间形成密封腔(410),所述边缘板(3)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配设有稳压管(5),所述稳压管(5)的下端贯穿安装孔后伸入密封腔(410)内,所述稳压管(5)的上端位于内浮盘(2)的上方,密封腔(410)内为常压时,所述稳压管(5)的下端位于液面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4)上端向下弧形弯曲,所述弹性板(4)采用高弹性不锈钢板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管(5)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的一端与稳压管(5)外壁相互连接,所述支撑架(12)的另一端与内浮盘(2)的外壁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浮盘(2)自重吃水深度为65-75mm,所述稳压管(5)的下端位于内浮盘(2)下底上方的20-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4)的下端向靠近内浮盘(2)的方向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4)与边缘板(3)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聚四氟密封垫(610)、弹性条(630)和特氟龙热熔密封膜(620),所述弹性板(4)上端设置有压板(7),所述压板(7)、弹性板(4)、特氟龙热熔密封膜(620)、弹性条(630)、聚四氟密封垫(610)和边缘板(3)通过螺栓组件(8)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管(5)上端连接有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10)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与压板(7)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板(3)侧壁开设有与密封腔(410)相互连通的检测孔(310),所述检测孔(310)外壁配设有盲板(3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板(3)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气密性检测装置(9),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9)包括引压管(910)、加压装置(930)和压力显示装置(920),所述引压管(910)的一端与检测孔(310)相互连通,所述引压管(910)的另一端与加压装置(930)和压力显示装置(920)相互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浮盘用气密型一次密封装置,属于密封装置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内浮盘边缘密封效果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油罐本体,油罐本体内设置有内浮盘,内浮盘的外壁设置有环形的边缘板,边缘板的上端外壁设置有弹性板,弹性板上端向下弧形弯曲,弹性板的外壁与油罐本体内壁紧密接触,弹性板与边缘板之间形成密封腔,边缘板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均配设有稳压管,稳压管的下端贯穿安装孔后伸入密封腔内,稳压管的上端位于内浮盘的上方,密封腔内为常压时,稳压管的下端位于液面以下。

技术研发人员:吴栋华;郑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恒丰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75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