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折叠集装箱的联挂机构以及具有其的折叠集装箱。
背景技术:
折叠集装箱能够如常规集装箱一样起吊,堆码和运输。在折叠集装箱空箱时,折叠集装箱的端墙能够折叠到底架上。这样,折叠集装箱所占的空间小。将多个经过折叠的折叠集装箱联挂在一起,构成一个模块。这样即可一次运输多个集装箱,因此折叠集装箱的吊装次数少,成本低。由于折叠集装箱的存放及码头吊装等成本低,因而折叠集装箱得到来越多客户的喜爱。
现今,多个折叠后的折叠集装箱通过联挂机构联挂在一起。而作为折叠集装箱的核心部件的联挂机构的结构繁多。
现今,折叠集装箱的联挂机构多设置在载货底架上,当端墙转动时,需要人工对联挂机构进行额外操作,而人工可能误操作,进而使折叠集装箱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折叠集装箱的联挂机构以及具有其的折叠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折叠集装箱的联挂机构,折叠集装箱包括具有第一定位孔的底架,以及端墙,端墙相对于底架可枢转地连接在底架的端部,所述联挂机构包括:
联挂座,联挂座用于与联挂装置配合,联挂座相对于端墙可枢转地连接至端墙,联挂座具有通孔;以及
联挂座定位销,联挂座定位销构造为可拆卸地穿过通孔和第一定位孔,并将联挂座定位在第一位置,以阻止端墙枢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折叠集装箱的联挂机构,联挂座和端墙一起转动,因此,在端墙相对于底架转动过程中,无需人工对联挂座进行额外的操作,避免了由人工误操作引起的安全隐患。
可选地,端墙具有第二定位孔,联挂座定位销构造为可拆卸地穿过通孔和第二定位孔,并将联挂座定位在第二位置,以使得联挂座能够与端墙一起枢转。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联挂件,联挂件枢转连接至底架,第一定位孔设置在联挂件上。
可选地,联挂座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枢转角度为180度。
可选地,联挂座包括角件,定位在第一位置的联挂座的角件沿水平方向设置。
可选地,底架具有底角件,定位在第一位置的联挂座的角件沿底架的高度方向位于底角件的上方。
可选地,端墙设置有深度大于联挂座的高度的容纳部,以用于容纳定位在第二位置的联挂座。
可选地,容纳部设置有支座,联挂座可枢转地连接至支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集装箱,折叠集装箱包括前述的联挂机构,端墙具有第二定位孔,联挂座定位销构造为可拆卸地穿过通孔和第二定位孔,并将联挂座定位在第二位置,以使得联挂座能够与端墙一起枢转,端墙包括与底架枢转连接的连接臂,第二定位孔设置在连接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集装箱,折叠集装箱包括联挂机构,联挂机构的联挂座和端墙一起转动,因此,在端墙相对于底架转动过程中,无需人工对联挂座进行额外的操作,避免了由人工误操作引起的安全隐患。
可选地,连接臂上还设置有第一枢转孔和第二枢转孔,底架设置有第一旋转孔和第二旋转孔,当端墙和底架垂直时,第一枢转孔和第二旋转孔同轴,第二枢转孔和第一旋转孔同轴。
可选地,端墙与底架之间还设置有平衡装置,平衡装置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端墙,平衡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底架,在端墙转动时,平衡装置用于抵抗端墙的重力。
可选地,平衡装置包括转动件和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枢转连接至端墙,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转动件,转动件连接至底架,转动件在直立位置和转动件相对于底架向外倾斜的倾斜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置,端墙由垂直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时,转动件位于直立位置,端墙由垂直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时,转动件由直立位置转动至倾斜位置。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集装箱的端墙位于折叠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集装箱的端墙位于垂直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折叠集装箱的一个端墙位于垂直位置,另一个端墙展位于展开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折叠集装箱的联挂座定位在第一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端墙处于运输位置);以及
图5为图1的折叠集装箱的联挂座定位在第二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端墙处于运输位置);
图6为图2的折叠集装箱的端墙处于垂直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3的折叠集装箱的端墙处于展开位置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2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平衡装置);
图9为图8中的平衡装置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其中连接件位于直立位置;
图10为图9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其中移除了销轴和安装座的其中一个连接板);
图11为图8中的平衡装置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其中连接件位于倾斜位置;以及
图12为图11中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其中移除了销轴和安装座的其中一个连接板)。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折叠集装箱110:底架
111:第一定位孔112:底角件
113:第一旋转孔114:第二旋转孔
120:端墙121:第二定位孔
122:容纳部123:支座
124:连接臂124a:第一枢转孔
124b:第二枢转孔130:联挂座
131:角件140:联挂座定位销
150:联挂件160:弹性件
170:转动组件171:转动件
172:安装座173:内限位部
174:外限位部175:连接孔
176:第二销轴孔177:销轴
180:联挂机构190:平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集装箱100,折叠集装箱100包括底架110和位于底架110长度方向的端部的端墙120。如图1至图8所示,为了简洁起见,图1至图8仅示出了折叠集装箱100的底架110和端墙120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8所示,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折叠集装箱100的两个端墙120分别枢转连接在底架110的两个端部,即两个端墙120相对于底架110可枢转地设置。优选地,每个端墙120的朝向底架11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底架110枢转连接的连接臂124。由此,端墙120具有运输位置(即折叠位置)、垂直位置,与展开位置。
如图1和图5所示,当端墙120处于运输位置时,端墙120叠置在底架110上,折叠集装箱100的体积小,方便运输。如图2、图6与图8所示,当端墙120大致垂直于底架110时,端墙120处于垂直位置,此时折叠集装箱100能够用于装载货物。如图3和图7所示,当端墙120和底架110大致平齐时,端墙120处于展开位置,此时端墙120可以作为向底架110运输货物的运输平台。例如折叠集装箱100用于转运车辆时,待转运车辆可以经由端墙120移动至底架110上。
如图4至图7所示,具体地,折叠集装箱100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连接臂124上设置有第一枢转孔124a和第二枢转孔124b。底架110设置有第一旋转孔113和第二旋转孔114。当端墙120和底架110垂直时,第一枢转孔124a和第二旋转孔114同轴,第二枢转孔124b和第一旋转孔113同轴。这样,当只有第一旋转轴穿设在第一枢转孔124a和第二旋转孔114内时,端墙120通过第一旋转轴和底架110枢转连接。当只有第二旋转轴穿设在第二枢转孔124b和第一旋转孔113内时,端墙120通过第二旋转轴和底架110枢转连接。当端墙120处于垂直位置时,第一旋转轴穿设在第一枢转孔124a和第二旋转孔114内,同时第二旋转轴穿设在第二枢转孔124b和第一旋转孔113内,即可将端墙120固定在底架110上。优选地,在底架110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旋转孔113位于第二旋转孔114的上方。当端墙120在运输位置和垂直位置之间转动时,使第二旋转轴穿设在第二枢转孔124b和第一旋转孔113内。当端墙120在垂直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时,使第一旋转轴穿设在第一枢转孔124a和第二旋转孔114内。由此,减小端墙120的摆动力臂。
如图1至图7所示,折叠集装箱100包括联挂机构180,联挂机构180包括用于与联挂装置(诸如吊装设备,或者扭锁等常见的连接件)配合的联挂座130。联挂座130可枢转地连接在端墙120上。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联挂机构还包括联挂座定位销140。底架110具有第一定位孔111,联挂座130具有通孔。联挂座定位销140可拆卸地穿过通孔和第一定位孔111。具体地,当联挂座1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孔111和通孔同轴。此时使联挂座定位销140依次穿出通孔和第一定位孔111,即可阻止端墙120枢转,以将端墙120固定在运输位置。当将联挂座定位销140从第一定位孔111内拆出,端墙120即可相对于底架110转动,以使端墙120在运输位置、垂直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动。由此,联挂座130和端墙120一起转动,在端墙120相对于底架110转动时,无需人工对联挂座130进行额外的操作,避免了由人工误操作引起的安全隐患。
优选地,如图5所示,联挂机构还包括枢转连接至底架110的联挂件150,第一定位孔111设置在联挂件150上。例如,联挂件150可以可枢转地连接至底架110,在需要将联挂座130定位在第一位置时,可将联挂件150的第一定位孔111与第一枢转孔124a对齐,并使用联挂座定位销140固定。而拆卸下联挂座定位销140后,联挂件150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旋转,避免对端墙120的旋转产生影响。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端墙120的外端面(换句话说,在端墙120处于运输位置时的上表面,在端墙120处于垂直位置时远离底架110的外端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容纳部122,容纳部122的深度大于联挂座130的高度。容纳部122中设置有支座123,联挂座130的远离通孔的一端枢转连接在支座123上。由此,将联挂座定位销140从第一定位孔111内拆出后,联挂座130即可绕支座123转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联挂座130即可绕支座123转动大致180°。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部分连接臂124设置在容纳部122内,连接臂124的一个侧面和容纳部122的一个内壁面贴合,连接臂124的设置在容纳部122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21。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联挂座定位销140构造为可拆卸地穿过通孔和第二定位孔121,并将联挂座130定位在第二位置,以使得联挂座130随端墙120的枢转而枢转。具体地,联挂座130从第一位置绕支座123转动大致180°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定位孔121和通孔同轴,将联挂座定位销140穿出通孔后伸入第二定位孔121即可将联挂座130固定在第二位置。由此,联挂座130能够随端墙120一起枢转,并且在联挂座130随着端墙120转动时,联挂座130不会摆动。当需要将端墙120固定在运输状态时,将联挂座定位销140拆出第二定位孔121即可使联挂座130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然后将联挂座定位销140穿出通孔后伸入第一定位孔111,即可通过联挂座130将端墙120固定在底架110上。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联挂座130固定在第二位置时,联挂座130位于容纳部122内。由此避免联挂座130高于端墙120,进而使端墙120处于展开位置时,联挂座130突出端墙120的部分抵在地板上,而造成端墙120悬空。
优选地,当联挂座130定位在第一位置时,第一枢转孔124a和第一定位孔111同轴。此时,联挂座定位销140穿出通孔和第一定位孔111后,伸入第一枢转孔124a内。由此,可防止叠置在底架110上的端墙120翘起。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联挂座130包括角件131,联挂座130固定在第一位置时,角件131沿水平方向设置。
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底架110具有底角件112,联挂座130固定在第一位置时,沿底架110的高度方向,角件131位于底角件112的上方。由此,端墙120处于运输位置时,角件131和底角件112配合,以此方式,角件131和底角件112可以均为标准集装箱角件,从而可上下叠置多个折叠集装箱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集装箱100,折叠集装箱100包括联挂机构180,联挂机构180的联挂座130和端墙120一起转动,因此,在端墙120相对于底架110转动过程中,无需人工对联挂座130进行额外的操作,避免了由人工误操作引起的安全隐患。
如图8至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折叠集装箱100还包括平衡装置190。平衡装置190包括弹性件160、转动件171、安装座172与销轴。转动件171、安装座172与销轴构成转动组件170。安装座172固定在底架110上。安装座172上设置有第一销轴孔。转动件171上设置第二销轴孔176和连接孔175。销轴177穿设在第一销轴孔和第二销轴孔176,以将转动件171可枢转地连接至安装座172上。
转动件171包括内限位部173和外限位部174。内限位部173的外表面和外限位部174外表面均位于定位圆上。定位圆的圆心在销轴177的轴心上。转动件171上,位于内限位部173和外限位部174之间的部分和销轴177的轴心的距离小于定位圆的半径。
由此,转动件171垂直于底架110时(即,转动件171位于直立位置),内限位部173和安装座172的底板抵接。在端墙120从垂直位置向折叠位置旋转的过程中,转动件171不能沿绕销轴177沿图10的逆时针方向(e方向)转动而一直位于直立位置。从而,在转动件171的转动过程中,弹簧被拉伸,此时弹簧的弹力能够抵抗端墙120的重力,即弹簧的弹力为端墙的转动提供阻力,以减缓端墙120的转动速度。
在端墙120从折叠位置向垂直位置旋转的过程中,转动件171一直位于直立位置。从而,在转动件171的转动过程中,弹簧一直处于被拉伸的状态,此时弹簧的弹力能够抵抗端墙120的重力,即弹簧的弹力为端墙的转动提供恢复力,由此方便端墙120从折叠位置向垂直位置旋转。
而在端墙120从垂直位置向展开位置旋转的过程中,当端墙120转动至端墙预设角度的过程中,转动件171随着端墙120地转动由直立位置绕销轴177沿图12的顺时针方向(f方向)转动至转动件预设角度。此时转动件171位于倾斜位置(即,转动件171相对于底架110向外倾斜),外限位部174和安装座172的底板抵接,转动件171不能继续沿f方向转动。这样,随着端墙120由端墙预设角度继续向展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转动件171一直位于倾斜位置。如此,在端墙120由端墙预设角度继续向展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弹簧被拉伸,此时弹簧的弹力能够抵抗端墙120的重力,即弹簧的弹力为端墙的转动提供阻力,以减缓端墙120的转动速度。
在端墙120从展开位置向垂直位置旋转的过程中,当端墙120转动至端墙预设角度过程中,转动件171一直位于倾斜位置。如此,在端墙120转动至端墙预设角度的过程中,弹簧一直被拉伸,弹簧的弹力能够抵抗端墙120的重力,即弹簧的弹力为端墙的转动提供恢复力,由此方便端墙120从展开位置向垂直位置旋转。
在端墙120从端墙预设角度旋转至垂直位置时,转动件171由倾斜位置转动至直立位置。在此过程中,弹簧可以处于预拉伸状态。
优选地,安装座172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板。第一销轴孔设置在连接板上。当转动件171垂直于底架110时,内限位部173和底板的顶平面抵接,以使转动件171不能沿e方向继续转动。当转动件位于倾斜位置时,外限位部174和底板抵接,以使转动件171不能继续沿f方向转动。
弹性件160可以是弹簧。弹簧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端墙。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孔175和转动件连接。在端墙的转动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抵抗端墙的重力。
本实施方式中,当端墙120处于垂直位置和折叠位置时,转动件171的内限位部173和底板的顶平面抵接。这样,当端墙在垂直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时,弹簧被拉伸,弹簧的弹力抵抗端墙的重力。当端墙120在预设位置(此时,转动件171位于倾斜位置)时,外限位部174和底板抵接。这样,当端墙在预设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动时,弹簧被拉伸,弹簧的弹力抵抗端墙的重力。
本实施方式中,当端墙120从垂直位置向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旋转时,平衡装置190的弹簧提供阻力,进而减缓端墙120的转动速度,避免端墙120损坏。当端墙120从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向垂直位置旋转时,平衡装置190的弹簧提供回复力,便于转动端墙120的操作。
以下将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集装箱100应用于转运大型车辆,例如公交车的装卸过程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集装箱100的使用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折叠集装箱100的起始状态为端墙120固定于运输位置,联挂座130固定于第一位置。
步骤一、如图4所示,将联挂座定位销140拆出第一定位孔111;然后使联挂座130绕支座123转动大致180°,即使联挂座130在a方向转动180°,使联挂座130转至第二位置;将联挂座定位销140穿出通孔后伸入第二定位孔121,以将联挂座130固定在端墙120上。
步骤二、使第二旋转轴依次穿出第一旋转孔113和第二枢转孔124b;然后在图6的b方向上,使端墙120绕第二旋转轴转动大致90°,使端墙120从运输位置转动至垂直位置,如图2所示;将第一旋转轴依次穿出第二旋转孔114和第一枢转孔124a,将第二旋转轴从第二枢转孔124b中拆出;在图7的d方向上,使端墙120绕第一旋转轴转动大致90°,使端墙120从垂直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如图3所示。
步骤三、将待转运的公交处从端墙120的远离地面的表面上驶入至底架110上。
步骤四、在图6的c方向上,使端墙120绕第一旋转轴转动大致90°,使端墙120从展开位置转动至垂直位置,如图2所示;使第二旋转轴依次穿出第一旋转孔113和第二枢转孔124b,以将端墙120固定在垂直位置,完成装车。
在上述装车的过程中,仅需人工在步骤一将联挂座130从第一位置固定在第二位置,在其余的步骤均无需对联挂座130进行操作,因此整个装车的过程简单,方便快捷,避免人工误操作。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1.一种用于折叠集装箱的联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集装箱包括具有第一定位孔的底架,以及端墙,所述端墙相对于所述底架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底架的端部,所述联挂机构包括:
联挂座,所述联挂座用于与联挂装置配合,所述联挂座相对于所述端墙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端墙,所述联挂座具有通孔;以及
联挂座定位销,所述联挂座定位销构造为可拆卸地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并将所述联挂座定位在第一位置,以阻止所述端墙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联挂座定位销构造为可拆卸地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并将所述联挂座定位在第二位置,以使得所述联挂座能够与所述端墙一起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挂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联挂件,所述联挂件枢转连接至所述底架,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在所述联挂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挂座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枢转角度为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挂座包括角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联挂座的所述角件沿水平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具有底角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联挂座的所述角件沿所述底架的高度方向位于所述底角件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设置有深度大于所述联挂座的高度的容纳部,以用于容纳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联挂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设置有支座,所述联挂座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支座。
9.一种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集装箱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联挂机构,所述端墙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联挂座定位销构造为可拆卸地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并将所述联挂座定位在第二位置,以使得所述联挂座能够与所述端墙一起枢转,所述端墙包括与所述底架枢转连接的连接臂,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上还设置有第一枢转孔和第二枢转孔,所述底架设置有第一旋转孔和第二旋转孔,当所述端墙和所述底架垂直时,所述第一枢转孔和所述第二旋转孔同轴,所述第二枢转孔和所述第一旋转孔同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与所述底架之间还设置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端墙,所述平衡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架,在所述端墙转动时,所述平衡装置用于抵抗所述端墙的重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装置包括转动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端墙,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连接至所述底架,所述转动件在直立位置和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底架向外倾斜的倾斜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端墙由垂直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时,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直立位置,所述端墙由垂直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时,所述转动件由直立位置转动至所述倾斜位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