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
背景技术:
一般背包可供使用者背负于背上,且可供放置使用者所需携带的物品,让使用者无需用手提携物品,进而让使用者可快速且平衡地行走,以增进行动效率。举例来说,登山者需要携带大量的登山用具,以确保登山活动的安全性;然而,一般登山用具的种类繁杂且整体重量较重,因此对登山者来说,如何在登山背包内有次序地收纳所需的登山用品及衣物,已成为登山者必须面对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有许多信息教导登山背包内的较佳收纳方法
。然而,上述收纳方法仅能将登山背包整体重心调整较为靠近使用者的背腰部(即人体的支点),仍然无法将背包与使用者调整至最佳背负位置。另一方面,现有的背包的肩带固定于背包主体上,仅提供一调整扣以调整肩带的松紧,而无法调整背包重心及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关系。因此,现有的背包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克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使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包,其通过将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对应的肩带调整部的不同肩带调整位置,以使肩带的高度及背包的重心位置随之改变,可将背包与使用者调整至最佳背负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包括主体和两个肩带,所述主体包括背面、两个肩带连接部及两个肩带调整部,其中所述两个肩带连接部及所述两个肩带调整部设置于所述背面,且各所述肩带调整部包括复数个肩带调整位置垂直排列于所述背面;所述肩带连接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背面,各所述肩带的第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两个肩带连接部中之一者,且各所述肩带的第二端具有一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两个肩带调整部中之一者,且连接于任意所述肩带调整位置;当各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对应的所述肩带调整部的不同的所述肩带的调整位置时,各所述肩带的一高度及所述背包的一重心位置随之改变。
进一步的,各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第一钩体;各所述肩带调整部的所述肩带调整位置为复数个固定孔道,所述第一钩体钩挂于所述固定孔道中之一者。
进一步的,各所述肩带包括一加强件,所述主体的顶缘包括两个加强部,各所述加强件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两个加强部之一。
更进一步的,各所述加强件包括一第二钩体,所述加强部为两个布环;所述第二钩体钩挂于所述两个所述布环中之一者。
更进一步的,各所述加强件通过一加强带连接于各所述肩带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加强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强件,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肩带的所述第二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件,其另一端连接于一个调整环,且所述调整环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调整带,使所述加强带能通过所述调整环在所述调整带上移动调整。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带拆离地连接于所述调整环,并且所述加强带连接于所述调整环的一端可受操作,而调整所述加强带的使用长度。
进一步的,各所述肩带的所述第一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两个肩带连接部中之一者。
进一步的,各所述肩带的所述第一端分别可拆离地连接于所述两个肩带连接部中之一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对应的肩带调整部的不同肩带调整位置,以使肩带的高度及背包的重心位置随之改变,可将背包与用户调整至最佳背负位置。因而,背包的重心位置可更贴近用户的背腰部,以提供使用者更舒适的背负感受,及提升使用者的负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包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一侧肩带与主体拆离;
图2为图1的背包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3为利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包调整肩带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包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一侧肩带与主体拆离。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包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一侧肩带与主体拆离。
图6为图1的背包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中,
1-背包、10-主体、12-背面、14-肩带连接部、16-肩带调整部、162-肩带调整位置、164-固定孔道、18-顶缘、182-加强部、184-布环、20-肩带、22-第一端、222-带扣、24-第二端、26-连接件、262-第一钩体、28-调整带、282-调整环、29-加强件、292-第二钩体、294-加强带、o-使用者、b-背部、w-背腰部、g-重心位置、d1-水平距离、d2-水平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考图1至图3,背包1包括主体10及两个肩带20。主体10包括背面12、两个肩带连接部14及两个肩带调整部16,其中两个肩带连接部14及两个肩带调整部16设置于背面12。当一使用者o背负背包1时,主体10的背面12面对于使用者o的背部b,如图2所示。在图1中,各肩带调整部16包括复数个肩带调整位置162垂直排列于背面12。
两个肩带20连接于主体10的背面12。各肩带20的第一端22分别对应连接于两个肩带连接部14中之一者。在图1至图3中,各肩带20的第一端22分别固接于肩带连接部14中之一者。
各肩带20的第二端24具有连接件26。各连接件26分别对应连接于两个肩带调整部16中之一者,且连接于肩带调整位置162中之一者。在图1中,各连接件26包括第一钩体262;各肩带调整部16的肩带调整位置162为复数个固定孔道164,第一钩体262钩挂于固定孔道164中之一者。在图1中,各连接件26直接连接于各肩带20的第二端2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各连接件26分别连接于所对应的肩带调整部16的不同肩带调整位置162时,各肩带20的高度及背包1的重心位置g随之改变。在图2中,连接件26连接于肩带调整部16的肩带调整位置162时,肩带20位于较低的高度及背包1的重心位置g较高;在图3中,连接件26连接于肩带调整部16的肩带调整位置162’时,肩带20位于较高的高度及背包1的重心位置g较低。据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包1可根据使用者o的身高不同而调整肩带20与主体10结合的肩带调整位置162,以提供使用者最佳的肩带20高度及背包1的重心位置g,使背包1的重心位置g可更贴近用户o的背腰部w,以提供使用者o更舒适的背负感受,及提升使用者o的负重能力。
接着请参考图4,各肩带20的第一端22分别可拆离地连接于两个肩带连接部14中之一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肩带20的第一端22通过带扣222可拆离地连接于两个肩带连接部14中之一者。
请参考图5及图6,各肩带20包括加强件29,而主体10的顶缘18包括两个加强部18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加强件29分别对应连接于两个加强部182之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加强件29包括第二钩体292,而这些加强部182为两个布环184;第二钩体292钩挂于布环184中之一者。
在图5及图6,各加强件29通过加强带294连接于各肩带20的第二端24,加强带294的一端连接于加强件29,其另一端连接于肩带20的第二端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带294的一端连接于加强件29,其另一端连接于调整环282,且调整环282可滑移地连接于调整带28,使加强带294可通过调整环282而在调整带28上移动调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带294可拆离地连接于调整环282,并且加强带294连接于调整环282的一端可受操作,而调整加强带294的使用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带294的使用长度定义为介于调整环282与加强件29之间的加强带294的长度。
在图2中,背包1的重心位置g与用户o的背腰部w之间的水平距离为d1;在图6中,背包1的重心位置g与用户o的背腰部w之间的水平距离为d2,其中图2的水平距离d1大于图6的水平距离d2。由图6可知,通过加强件29对应连接于加强部182,以提供提拉背包1分散重量的效果,使背包1的整体重心位置g可进一步向使用者o的背腰部w移靠,进而缩短背包1的重心位置g与用户o的背腰部w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背包1的重心位置g可更贴近使用者o的背腰部w,以提供使用者o更舒适的背负感受,及提升使用者o的负重能力。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通过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对应的肩带调整部的不同肩带调整位置,以使肩带的高度及背包的重心位置随之改变,可将背包与使用者调整至最佳背负位置。因而,背包的重心位置可更贴近用户的背腰部,以提供使用者更舒适的背负感受,及提升使用者的负重能力。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
所述主体包括背面、两个肩带连接部及两个肩带调整部,其中所述两个肩带连接部及所述两个肩带调整部设置于所述背面,且各所述肩带调整部包括复数个肩带调整位置垂直排列于所述背面;以及
两个肩带,所述肩带连接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背面,各所述肩带的第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两个肩带连接部中之一者,且各所述肩带的第二端具有一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两个肩带调整部中之一者,且连接于任意所述肩带调整位置;当各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对应的所述肩带调整部的不同的所述肩带的调整位置时,各所述肩带的一高度及所述背包的一重心位置随之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第一钩体;各所述肩带调整部的所述肩带调整位置为复数个固定孔道,所述第一钩体钩挂于所述固定孔道中之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肩带包括一加强件,所述主体的顶缘包括两个加强部,各所述加强件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两个加强部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件包括一第二钩体,所述加强部为两个布环;所述第二钩体钩挂于所述两个所述布环中之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件通过一加强带连接于各所述肩带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加强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强件,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肩带的所述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件,其另一端连接于一个调整环,还包括与所述调整环连接的调整带,且所述调整环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调整带,使所述加强带能通过所述调整环在所述调整带上移动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带拆离地连接于所述调整环,并且所述加强带连接于所述调整环的一端可受操作,而调整所述加强带的使用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肩带的所述第一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两个肩带连接部中之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个肩带连接点的背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肩带的所述第一端分别可拆离地连接于所述两个肩带连接部中之一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