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9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



背景技术:

传统螺丝刀的刀杆长度不能调节、传统螺丝刀的刀头不能进行角度调节和一般组合螺丝刀的刀头、配件分开存放,寻找与携带不方便,易丢失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作为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包括螺丝刀本体、螺丝刀的刀柄、螺丝刀的刀杆段、螺丝刀头,螺丝刀的刀杆为分离式组合结构,螺丝刀的刀杆段连接采用公母口插接方式并通过螺母副实现连接,每个刀杆段在其连接点处都可以实现0-180度范围内的任意摆动,螺丝刀的刀柄采用空心结构。

作为一种技术方案,螺丝刀的刀杆为分离式组合结构,根据使用场合的空间距离,选择适当的段数组合成满足要求的长度,解决了传统螺丝刀的刀杆长度不能调节的问题。

作为一种技术方案,螺丝刀的刀杆段连接采用公母口插接方式并通过螺母副实现连接,每个刀杆段在其连接点处都可以实现0-180度范围内的任意摆动,特别是将螺丝刀头转到某需求角度时,再将螺母副上紧,此时螺丝刀头就被固定,将螺丝刀连接到螺丝上后,就可以完成对螺丝的施力过程,解决了传统螺丝刀的刀头不能进行角度调节的问题。

作为一种技术方案,螺丝刀的刀柄采用空心结构,将常用的各种形状刀头,备用的刀杆段,螺母副等配件安放在其中,并通过螺纹端盖实现封装,解决了一般组合螺丝刀的刀头、配件分开存放,寻找与携带不方便,易丢失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的电路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的俯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1、端盖钮,2、空心刀柄,3、螺母副,4、刀杆段,5、螺丝刀刀头,6、螺纹端盖,7、公插头,8、母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介绍如下:

作为一种优选,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包括螺丝刀本体、螺丝刀的刀柄、螺丝刀的刀杆段、螺丝刀头,螺丝刀的刀杆为分离式组合结构,螺丝刀的刀杆段连接采用公母口插接方式并通过螺母副实现连接,每个刀杆段在其连接点处都可以实现0-180度范围内的任意摆动,螺丝刀的刀柄采用空心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螺丝刀的刀杆为分离式组合结构,根据使用场合的空间距离,选择适当的段数组合成满足要求的长度,解决了传统螺丝刀的刀杆长度不能调节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螺丝刀的刀杆段连接采用公母口插接方式并通过螺母副实现连接,每个刀杆段在其连接点处都可以实现0-180度范围内的任意摆动,特别是将螺丝刀头转到某需求角度时,再将螺母副上紧,此时螺丝刀头就被固定,将螺丝刀连接到螺丝上后,就可以完成对螺丝的施力过程,解决了传统螺丝刀的刀头不能进行角度调节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螺丝刀的刀柄采用空心结构,将常用的各种形状刀头,备用的刀杆段,螺母副等配件安放在其中,并通过螺纹端盖实现封装,解决了一般组合螺丝刀的刀头、配件分开存放,寻找与携带不方便,易丢失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包括螺丝刀本体、螺丝刀的刀柄、螺丝刀的刀杆段、螺丝刀头,螺丝刀的刀杆为分离式组合结构,螺丝刀的刀杆段连接采用公母口插接方式并通过螺母副实现连接,每个刀杆段在其连接点处都可以实现0-180度范围内的任意摆动,螺丝刀的刀柄采用空心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其特征在于:螺丝刀的刀杆为分离式组合结构,根据使用场合的空间距离,选择适当的段数组合成满足要求的长度,解决了传统螺丝刀的刀杆长度不能调节的问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其特征在于:螺丝刀的刀杆段连接采用公母口插接方式并通过螺母副实现连接,每个刀杆段在其连接点处都可以实现0-180度范围内的任意摆动,特别是将螺丝刀头转到某需求角度时,再将螺母副上紧,此时螺丝刀头就被固定,将螺丝刀连接到螺丝上后,就可以完成对螺丝的施力过程,解决了传统螺丝刀的刀头不能进行角度调节的问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其特征在于:螺丝刀的刀柄采用空心结构,将常用的各种形状刀头,备用的刀杆段,螺母副等配件安放在其中,并通过螺纹端盖实现封装,解决了一般组合螺丝刀的刀头、配件分开存放,寻找与携带不方便,易丢失等问题。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螺丝刀,包括螺丝刀本体、螺丝刀的刀柄、螺丝刀的刀杆段、螺丝刀头,螺丝刀的刀杆为分离式组合结构,螺丝刀的刀杆段连接采用公母口插接方式并通过螺母副实现连接,每个刀杆段在其连接点处都可以实现0‑180度范围内的任意摆动,螺丝刀的刀柄采用空心结构,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螺丝刀的刀杆长度不能调节、传统螺丝刀的刀头不能进行角度调节和一般组合螺丝刀的刀头、配件分开存放,寻找与携带不方便,易丢失等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柏强;贺丽平;葛先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74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