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工业流程上酸碱盐的输送。
背景技术:
卧式渣浆泵,一般使用在矿山、煤矿、冶金、电力等工业部分,用于输送磨蚀性、粗颗粒、高浓度的渣浆。但现有的卧式渣浆泵,在运输过程中抗堵塞性能差、安全性能低。所以亟待出现一种新型卧式渣浆泵,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全碳化硅化工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泵体、叶轮、泵盖、泵轴、轴承托架;其中,所述泵体、泵盖、轴承托架依次连接,所述叶轮设置于泵体与泵盖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叶轮与泵轴的一端通过防松螺纹连接;泵轴经泵盖、轴承托架穿出于外,泵轴的另一端通过端部轴承与轴承托架相连。
所述端部轴承通过轴承座(轴承体)与轴承托架相连;所述轴承座的连接板放置于轴承托架的端部之上,两者之间留有间隙且两者通过调整螺栓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整螺栓依次穿过轴承座的连接板及轴承托架的端部,使两者相连为一体;调节调整螺栓旋进轴承托架端部的深度,轴承座连接板与轴承托架端部的间隙大小可调。
间隙减小时,即轴承座向左移动,带动泵轴及与泵轴相连的叶轮整体向左移动,叶轮与密封腔间的过流间隙变小;相反,间隙变大时,轴承座向右移动,带动泵轴及与泵轴相连的叶轮整体向右移动,叶轮与密封腔间的过流间隙变大。叶轮、轴、轴承、轴承体结合为整体,通过调整螺栓,可以调整叶轮的相对位置,保证叶轮与泵体的过流间隙始终处于最佳值0.7-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部轴承及中部轴承均为滚动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叶轮(叶轮的主叶片)还与凸起的副叶片相连为一体,叶轮在旋转中带动副叶片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通过回流孔循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因沉积而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和/或泵体采用碳化硅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轴位于轴承托架内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中部轴承,所述中部轴承通过轴承座(轴承体)与轴承托架相连;所述叶轮的轮毂上方、泵轴外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泵轴通过键连接;所述中部轴承与轴套间还设置有方便拆卸的拆卸环,该拆卸环的左右半环可拆卸式扣合于泵轴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套外采用机械密封和/或填料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体与泵盖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碳化硅化工泵具有结构合理、性能优异、运行可靠、维护简单和检修便利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的酸碱盐的输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中,1为托架、2为拆卸环、3为轴套、4为机械密封、5为泵轴、6为回流孔、7为泵盖、8为副叶片、9为叶轮、10为调节螺栓、11为泵体、12为过流间隙、13为密封圈、14为滚动轴承、15为进口、16为填料密封、17为轴承座、18为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11、叶轮9、泵盖7、泵轴5、轴承托架1;其中,所述泵体11、泵盖7、轴承托架1依次连接,所述叶轮9设置于泵体11与泵盖7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叶轮9与泵轴5的一端通过防松螺纹连接;泵轴5经泵盖7、轴承托架1穿出于外,泵轴5的另一端通过端部轴承与轴承托架1相连。
所述端部轴承通过轴承座17(轴承体)与轴承托架1相连;所述轴承座17的连接板放置于轴承托架1的端部之上,两者之间留有间隙且两者通过调整螺栓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整螺栓依次穿过轴承座17的连接板及轴承托架1的端部,使两者相连为一体;调节调整螺栓旋进轴承托架1端部的深度,轴承座17连接板与轴承托架1端部的间隙大小可调。
间隙减小时,即轴承座17向左移动,带动泵轴5及与泵轴5相连的叶轮9整体向左移动,叶轮9与密封腔间的过流间隙12变小;相反,间隙变大时,轴承座17向右移动,带动泵轴5及与泵轴5相连的叶轮9整体向右移动,叶轮9与密封腔间的过流间隙12变大。叶轮9、轴、轴承、轴承体结合为整体,通过调整螺栓,可以调整叶轮9的相对位置,保证叶轮9与泵体11的过流间隙12始终处于最佳值0.7-1mm。在保证泵体性能的前提下得到过流间隙的最优的抗堵塞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部轴承及中部轴承均为滚动轴承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9上设置有回流孔6,所述叶轮9(叶轮9的主叶片)还与凸起的副叶片8相连为一体,叶轮9在旋转中带动副叶片8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通过回流孔6循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12因沉积而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9和/或泵体11采用碳化硅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轴5位于轴承托架1内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中部轴承,所述中部轴承通过轴承座17(轴承体)与轴承托架1相连;所述叶轮9的轮毂上方、泵轴5外套设有轴套3,所述轴套3与泵轴5通过键连接;所述中部轴承与轴套3间还设置有方便拆卸的拆卸环2,该拆卸环2的左右半环可拆卸式扣合于泵轴5外。泵轴5转动时带动叶轮9与轴套3同步转动,实现将输送介质从泵体11进口15到泵体11出口18增加能量的过程。
拆卸环2的作用为:叶轮9与泵轴5的连接方式为带防松功能的t型螺纹。当叶轮9旋转时,叶轮9与轴会逐渐受力把紧,当需要拆卸叶轮9时,先将拆卸环2拆下,则会将叶轮9与轴紧合的状态放松,这样就能很容易拆卸叶轮9,否则拆卸叶轮9难度加大,还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套3外采用机械密封4和/或填料密封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体11与泵盖7间通过密封圈13密封。
本实用新型所述叶轮9上设置有回流孔6,所述叶轮9还与凸起的副叶片8相连为一体,叶轮9在旋转中带动副叶片8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通过回流孔6循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12因沉积而堵塞。副叶片8的作用为:叶轮9旋转中产生的轴向力由叶轮9的副叶片8平衡,且叶轮9在旋转中可以通过副叶片8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可以通过回流孔6循环,保证密封腔内介质不会沉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12因沉积而堵塞。保证密封腔内介质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不会发生因介质沉积而导致的密封损坏,有效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碳化硅叶轮9安全使用系数显著提高,不需要频繁更换叶轮9等易损部件;其优异的强耐磨性和强耐腐蚀性,可以提高运行寿命3倍至5倍,大大降低长期运行维护成本,为客户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稀有贵金属的利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地,泵体11采用碳化硅材质,增加耐磨蚀性和耐腐蚀性;叶轮9采用碳化硅材质,其耐腐蚀性、耐磨蚀性及力学性能要远高于金属叶轮9,安全使用系数显著提高,在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又降低整体重量,且延长使用寿命,不需要频繁维修更换零部件。且碳化硅材质可以耐磨蚀和耐腐蚀,且与绝大部分的酸、碱、盐均不会发生反应,特别适合混合类含渣废水的输送。
而且,取消原有的口环结构,减少易损件数量,有效的防止因为磨损和腐蚀等情况造成的机械故障,且因过流间隙12的面积增加,减少泄漏量,有助于泵效率的提高。副叶片8及回流孔6的设计,可有效的防止因杂质堵塞密封腔体处的过流间隙12。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全碳化硅化工泵,包括泵体、叶轮、泵盖、泵轴、轴承托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泵体、泵盖、轴承托架依次连接,所述叶轮设置于泵体与泵盖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叶轮与泵轴的一端通过防松螺纹连接;泵轴经泵盖、轴承托架穿出于外,泵轴的另一端通过端部轴承与轴承托架相连;
所述端部轴承通过轴承座与轴承托架相连;所述轴承座的连接板放置于轴承托架的端部之上,两者之间留有间隙且两者通过调整螺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螺栓依次穿过轴承座的连接板及轴承托架的端部,使两者相连为一体;调节调整螺栓旋进轴承托架端部的深度,轴承座连接板与轴承托架端部的间隙大小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轴承采用滚动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叶轮还与凸起的副叶片相连为一体,叶轮在旋转中带动副叶片不断旋转,带动介质流动,部分介质通过回流孔循环,防止密封腔的过流间隙因沉积而堵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和/或泵体采用碳化硅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位于轴承托架内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中部轴承,所述中部轴承通过轴承座与轴承托架相连;所述叶轮的轮毂上方、泵轴外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泵轴通过键连接;所述中部轴承与轴套间还设置有方便拆卸的拆卸环,该拆卸环的左右半环可拆卸式扣合于泵轴外;所述中部轴承采用滚动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外采用机械密封和/或填料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碳化硅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与泵盖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技术总结